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CAD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研究了超欠挖的计算方法,发现利用CAD平台计算超欠挖可实现计算过程自动化、可视化,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软件组成部分。结果表明,CAD二次开发程序能很好地计算隧道超欠挖。  相似文献   

2.
道路横断面成图及土石方计算软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东明 《测绘通报》2004,(5):47-48,66
针对基于AutoCAD平台二次开发的道路横断面成图及土石方计算软件系统中,有关挖填方范围的自动确定、挖填土石方的计算、AutoCAD格式横断面图的成图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隧道超欠挖检测通常采用逐点或逐断面测量方式,检测效率低,无法从整体上反映隧道的超欠挖情况。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规则格网内插将展平后的点云数据转换为图像,然后用连通域分析的方法标记不同的超欠挖区域,对原始隧道点云数据进行渲染。最后,以京张隧道某段作为试验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从整体上更加直观地反映隧道超欠挖情况,检测效率高且精度满足要求,可以应用于施工过程中的隧道超欠挖检测。  相似文献   

4.
王智  薛慧艳 《测绘通报》2017,(3):149-150
<正>地铁隧道开挖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超挖过多,不仅会因出渣量和衬砌量增多而提高工程造价,而且局部超挖会产生应力集中问题,影响围岩稳定性;而欠挖则直接影响衬砌厚度,对隧道质量及后期运营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超欠挖控制是地铁隧道施工质量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超欠挖控制的方法是使用测量仪器观测隧道断面若干个点,形成实际的开挖轮廓线,并在同一坐标系中与设计轮廓线进行比较,从而获取断面的超欠挖量和部位,及时指导下一步施工。  相似文献   

5.
伍百发  何洁 《测绘通报》2012,(Z1):566-569
通过对格网索引基本原理和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论证格网索引的时间效率,并以此作为软件开发的依据,针对CAD软件二次开发,成功为CAD软件添加格网索引,使得基于CAD的入库软件扬长避短,生产的数据更符合GIS平台软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杨志坚 《测绘通报》2019,(11):160-162
隧道结构断面测量的目的是准确测出隧道开挖的实际轮廓线,并与设计轮廓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计算超欠挖量。断面测量根据使用的仪器不同主要有断面仪法、全站仪法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法,本文对这3种方法的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巴陕高速米仓山特长隧道为我国目前在建最长公路隧道,全长约13.8km。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高速率、高精度获取对象表面三维坐标的优势,对米仓山隧道LJ2标段右线施工过程中的超欠挖、二衬厚度、掘进面爆破效果进行了检测,并对开挖断面围岩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进行了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检测段隧道超挖区域比例占到81%,其中超挖0~20cm的占62%,欠挖0~10cm的为14%;二衬厚度选取不同里程、相同位置121个位置进行分析,最大厚度0.662m,最小0.456m,平均厚度0.564m;掘进面爆破深度约为3.048m,爆破方量为254.065m3;K54+030断面围岩周边收敛6d最大收敛变形量为9.5mm,拱顶下沉监测点6d最大变形量为5mm。  相似文献   

8.
在隧道施工断面测量过程中,在最小投入的前提下,采用极坐标法能够及时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准确地指导断面施工。而三维坐标段落法,只需测量任意点的三维坐标即可计算其偏差,全面地反映整个段落任意桩号各个点的超欠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地铁隧道结构断面测量的目的是准确的测出隧道开挖的实际轮廓线,并与设计进行对比从而计算超欠挖量。断面测量根据使用的仪器不同主要有断面仪法、全站仪法(机载程序或PDA控制)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数学模型、工作效率及测量精度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基于CAD平台进行测量软件二次开发的新方法,总结了利用VS2005开发工具中的C#语言开发测量软件技术要点,操作步骤及使用方法,并给出了简单的绘图实例。该软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AutoCAD Map 3D开发数字成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toCAD Map 3D软件是创建和管理空间数据的领先设计平台,在CAD和GIS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主要讨论基于AutoCAD Map 3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信息化测绘所需求的集采集、编辑、成图、建库于一体的数字成图系统。  相似文献   

12.
CAD与GIS集成技术在城市基础测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EPSW2008为前端数据生产平台,以ArcSDE+Oracle10g为后台数据库管理平台,通过ArcEngine 9.2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CAD的前端数据生产平台和基于GIS的后端数据管理平台之间的无缝集成,避免了城市基础测绘成果在数字城市应用中因数据转换而造成的信息丢失,真正实现了城市基础测绘成果"既能看,又能管"。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比了国内及国外CAD软件,接下来介绍了中望CAD进行二次开发技术,最后综述了基于国产软件中望CAD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编辑软件的基本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4.
激光指向仪在井下测量中的应用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指向仪具有价格低廉、安装调试简单、发射可见光、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标定巷道中线、腰线位置,从而有效地控制巷道的超欠挖。在巷道内合理使用激光指向仪,能大大地提高巷道施工质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创建线型,介绍Auto CAD二次开发与应用的操作过程,为更好地使用Auto CAD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编图软件的CAD二次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制作CAD环境下的符号库以及幻灯片文件,并且用VLISP程序实现编图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AutoCAD的二次开发方式中,简单介绍了如何利用.NET进行二次开发,最后基于AutoCAD提供的.NET类型的API,在管线CAD系统属性查询功能中实现了鼠标悬停显示信息的ToolTip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Long-termHydrologicalImpactAssessment。L-THIA)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流域非点源影响的重要评价模型之一。本文深入阐明了L—THIA模型的原理.探讨了SCSCN方法和污染物负荷的具体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THIA模型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并以ArcMap为平台,对该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二次开发后的模型主要包括六个模块.分别为土地利用分类模块、:£壤分类模块、CN值计算模块、径流深度计算模块、径流最计算模块和污染物负荷计算模块。基于ArcMap平台的L-THIA模型利于用户方便处理数据,且提高了模型模拟的准确度,实现了模型本地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中对空间数据成果的各项技术要求,结合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实际情况,在CAD平台下二次开发了适合广大实地核查队伍、核查人员使用的矿业权空间数据成图和转换系统软件。该软件能够方便绘制探矿权要素、采矿权要素、地理要素,根据技术要求直接配置正确的图示图例,最重要的是能自动实现CAD向ArcGIS无损转换,保证成果数据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空间数据成图和转换的效率。该系统在全国推广和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作为CAD二次开发工具中比较易学的编程工具,VBA和VLISP各有优点。VLSIP善于直接使用AutoCAD的命令,而VBA用来开发对话框显得简单得多。文中介绍将它们结合起来并成功开发出一个在CAD电子图上拾取坐标生成两种不同格式的测量放线文件程序的简单实例,提出在进行CAD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发挥VBA与VLISP各自的优点,通过"中介"CAD系统变量来传递数据信息的方法,把两种程序结合起来开发CAD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