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资源情报》2010,(12):F0003-F0003
位于福建省闽东境内,坐落在太姥山脉和鹫峰山脉的群山之中,由屏南县白水洋、福安市白云山、福鼎市太姥山三个园区组成。园区总面积266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8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内晶洞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河床侵蚀地貌、海蚀地貌相结合,构成了"山海川岛湖林洞"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情报》2010,(4):F0002-F0002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两种996.63平方公里,包括龙虎山园区、龟峰园区和象山园区。是以丹霞地貌为主体且类型多样齐全,兼有火山岩地貌和构造地貌的地质公园。这里的丹霞地貌以壮年期为主体,以壮年晚期为典型,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都有发育,序列完整。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情报》2010,(11):F0002-F0002
位于秦岭中段,距离西安市仅25公里,总面积1074.85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分布面积为890平方公里,分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五个各具特色主题的园区。公园内最具特色的地质遗迹为造山带地质遗迹和第四纪地质遗迹,如山崩、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等。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情报》2010,(4):F0003-F0003
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面积158.63平方公里,分为泰山核心园区和外围园区。其中,核心园区包括红门、中天门、南天门、后石坞和桃花峪等5个地质遗迹景区;外围园区包括莲花山、徂徕山和陶山等3个地质遗迹景区。地质公园类型为早寒武纪地质、寒武纪地层及构造地貌。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情报》2010,(5):F0003-F0003
位于江西省北部,耸峙于长江中下施平原与鄱阳湖畔,其中分布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面积500平方公里,分为山北和山南两个园区,山北园区包括牯岭,花径-大天池、含鄱口、王老峰-三叠泉,石门涧,东林和小天池-碧龙潭景区;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情报》2010,(8):F0002-F0002
位于江西省北部,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其中分布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面积500平方公里,分为山北和山南两个园区。  相似文献   

7.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桂平市境内,占地面积73.27平方公里,由西山,白石山,龙潭三个园区组成。包括4A级景区桂平西山、3A级景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流域第一大峡谷——大藤峡、以丹霞地貌景观为标志性地质遗迹的白石山等4个主体景区。拥有发育完美的丹霞地貌、流水地貌、花岗岩地貌、砂岩峰丛地貌,兼有典型的地质构造遗迹、地质灾害遗迹、水体景观、名贵动植物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情报》2011,(11):F0003-F0003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平均海拔高度为350米左右,属长白山西延余脉的中低山、丘陵地带。园区内有岩溶地质景观、以本溪地理名称命名的地层层型剖面、早期人类活动遗址、构造地质遗迹、火山地质遗迹、灾害地质遗迹、多种地质地貌奇观等地质遗迹景观。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情报》2010,(7):F0002-F0002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和新安县北部,面积约567平方公里,分为王屋山、小浪底两个园区,包括天坛山、小浪底、五龙口、黄河三峡、小沟背五个景区,是一座以典型地质剖面、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古生物化石、水体景观和地质工程景观为辅,以生态和人文想到辉映为特色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0.
《国土资源情报》2012,(8):F0002-F0002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漾濞(bi)县和洱源县接壤地带。地质公园类型为地质地貌型。强烈隆升的苍山和相对沉降的大理盆地这一山一盆组合,造就了苍山和洱海这对孪生兄妹。园区水系发育,属澜沧江水系。地质公园划分为四个景区:苍山景区、花甸坝景区、百丈岩桥景区和石门关景区。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情报》2012,(5):F0003-F0003
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西北襟连大别,与岳西县司空山毗邻,东南俯视长江,与安庆、九华山及庐山相望,总面积135.12平方公里,类型为花岗岩峰丛地质地貌和超高压变质带地质遗迹。公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为天柱山花岗岩地质园区,面积102.72平方公里。南区为超高压变质带科学考察区,面积为32.4平方公里。天柱山主峰以海拔1488米的绝对高度雄视江淮,又以400米左右的相对高差耸峙  相似文献   

12.
地貌学研究趋向与教材内容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貌学教材既滞后于学科发展,又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问题,该文基于近20年来国际地貌学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在现行地貌学教材基础上,增加行星地貌、生物地貌、地貌系统与气候变化、数字地貌、中国地貌概要五个版块内容;教材结构可设计为绪论、内营力地貌、外营力地貌、行星地貌、中国地貌概要、地貌调查与研究方法六部分;将部门地貌学内容删减至整个教材的50%左右;在绪论中增补近20年地貌学理论、技术方法进展,在每章末尾增列建议阅读文献和书目;更新地貌灾害和应用地貌案例、地貌调查与研究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和光盘;编写与教材配套的实习指导书。  相似文献   

13.
黄围山景区     
《今日国土》2023,(10):32-33
<正>黄围山景区位于陵川县东南25公里处,为陵川古八景之首,有“仙境黄围”之称。景区因山而名,因水而秀,因洞而奇,因古道而沧桑,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负氧离子最大达到19000/立方厘米,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2度。景区与红豆杉自然保护区重合,以奇异的地质地貌被命名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园区。景区分为黄梅寺——灵湫佛洞——祖师顶、白陉古道两大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万剑华  刘树生  马毅  张杰 《测绘通报》2008,(12):15-17,72
现有地貌分类体系和定量分析方法不适用于海岸带地区大规模、小尺度的地貌调查。结合海岸带地貌特点,提出基于遥感的海岸带地貌类型信息提取方法,并以实例实现。结果表明,该方法把定性和定量手段相结合,有利于地貌调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貌制图是地貌制图及其应用研究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昆明幅(G-48)地貌图为例,探讨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并结合昆明幅的具体地貌特征,重点分析数字地貌制图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貌制图技术,不仅能提高地貌制图的效率,还能提高解译的质量和精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DOM和DEM在制作数字地貌晕渲过程中各自的优劣性。利用滇池盆地高质量GIS数据,提出一种提取山脉DOM与分层设色DEM集成的数字地貌晕渲制作方法。能很好地突显地貌晕渲效果,解决传统地貌晕渲过程中存在的2项技术问题:1以DEM制作地貌晕渲不能显示地物要素;2以DOM制作地貌晕渲地貌表现效果欠缺。用文中所叙述的方法制作地貌晕渲在视觉上更具美感,可在影像地图编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地貌识别精度,本文基于深度学习融合多种模态地貌数据的特征对地貌进行识别。该方法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分别从晕渲图、高程和坡度3种数据中提取地貌的物理和视觉特征,然后采用残差学习模型挖掘不同模态特征之间的深度关联,对多模态地貌数据特征进行学习并融合生成地貌深层特征,从而实现对地貌数据的联合表达。最后,使用3个全连接层和一个SoftMax分类器为每个样本数据生成一个地貌类别标签。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地貌数据的地貌识别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恢复岩溶古地貌对于分析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岩溶古地貌的恢复多为定性方法,定量刻画古地貌的水平有待提高,而GIS在定量分析处理地貌方面独具优势。以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四段岩溶储层为例,在经典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从GIS的地貌因子出发,提取了包括高程、坡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在内的地形因子以及包括水流长度、河流等级、流域分析在内的水文因子;再选取核心地形因子,并对地貌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对地形的表征贡献较大。以地貌成因—形态分类原则为地貌分类方案,对敏感地形因子进行重分类操作后作叠加分析处理,地貌分区成图显示研究区由岩溶高地、岩溶缓坡、岩溶缓坡过渡带和岩溶洼地4类地貌单元组成。对岩溶古地貌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岩溶缓坡为油气良好集聚地,地貌划分结果与储层分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1:100万台湾数字地貌遥感制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兵  胡伟平  卓慕宁 《测绘通报》2007,(8):10-13,32
在台北、高雄两标准分幅1∶100万数字地貌遥感制图的基础上,制定了台湾地区陆地地貌分类方案及编码体系,并建立台湾省1∶100万数字地貌数据库。进而总结1∶100万遥感地貌制图的方法、流程和规范,探讨遥感地貌制图的关键技术和问题:遥感解译的基本原则、解译图像比例尺、DEM的辅助作用、特殊地貌的划分以及属性赋值,为编制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着广泛应用的地貌形态特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以科学、系统、深入定量研究的迫切要求,以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为一个系列研究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用2维空间的等高线表示3维空间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为此,文中引入了地貌截影及截地貌的概念,通过地貌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的证明,以及等高线、地貌截影和截地貌三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的论述,最终从数学上解决了上述基本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