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国土资源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总的要求是: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浙江人均土地拥有量很低,但经济发展迅猛,征用土地数量连年增加,土地资源的宝贵价值突显。国家《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我省国土资源部门一直都在研究征地问题,特别是在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中,通过《征地调查表》、公告等一系列制度落实,以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充分关注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发展状况,在深入调查研究,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存在“待遇”上的巨大差异,集体建设用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不平等的“待遇”,使集体建设用地不能以市场方式有效地合理配置,影响到农业、农村和农民稳定与发展。允许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变土地供应制度,建立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的市场,建立农民土地保障基金机制是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基建项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展进程加快,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崛起,农民营造新房;开垦矿产、交通路桥、农田水利建设占地急剧增长,这些都表明各类建设用地需求量正在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群众的命根子。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根,失去了工作生产的对象,就无所谓再叫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同样也参与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但由于受国家法律、政策、计划的制约,二者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土地征用问题上,一次性征用补偿的机制更加突出。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浪费,腐败呈现;另一方面,对土地一次性征用补偿(即一次性买断农民的土地)的方法。使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并没有解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对农村土地实行租赁化管理是比较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因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土地经征收、征用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由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基本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因此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浙江国土资源》2007,(1):25-26
随着土地市场的日趋规范,部分企业和个人对农村集体土地动起了“歪脑筋”。为此,陕西省政府日前颁下“禁令”,禁止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凡擅自占地建设的,按非法占地查处,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按照省政府相关件要求,今后新增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禁止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必须符合规划并严格限定在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村里和田里,到处都在搞建设!土地整好后,我们就把土地流转出去,很快我们村就和铁耕村一样成为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2012年5月4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农民老韦兴奋地说。当天,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毛家村、花坪村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等3个土地整理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这些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实施,以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农民自主开发保护耕地,促进农民自愿开展土地流转,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程建华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3/26-2007/6/16
近年来,菏泽市充分利用土地后备资源,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耕地排灌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当地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农民称之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5年来,该市共争取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5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5个,建设规模24664.7hm^2;省级项目28个,建设规模9139hm^2。  相似文献   

10.
田宇  宏光 《国土资源》2006,(9):10-18
“反哺农业,保护土地,支援农村”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解决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根基在土地。农民呼唤具有时代精神的土地制度,解决农民深层次的土地权属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作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对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效益评价是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效益,系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面临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决定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但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县乡村干部、农民等,从各自追求的客观资本和象征资本出发,导致了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发生。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3.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可以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除直接为种植业、畜牧业服务的基础建设用地以外,其他建设用地,都是非农业建设用地。利用农产品和畜产品开办的加工工业也属于非农业建设用地。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田间道路和种植大棚、养殖棚圈等属于农业建设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况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2007,(1):42-43
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竞相压低地价甚至以零地价、低于成本价出让工业用地是当前土地管理与调控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危害十分严重。一是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助长了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影响了中央宏观调控政筇的有效实施。二是地区之间竞相压价搞恶性竞争,破坏了公开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造成了新的区域不平衡,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三是由于土地出让的价格远低于实际成本,国有土地所有者权益没有得到应有体现,造成了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四是由于土地取得成本低,一些企业圈占大量土地,建花园式工厂,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和闲置浪费。五是损害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土地往往是以压低和拖欠征地补偿费,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其结果是直接侵犯了农民合法的土地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土地需求急剧增长。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公共利益需求下”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并转而成为商业用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因此,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成为确保当前土地征收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理是一项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土地整理的有益实践,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光辉前景。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崭新事业土地,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仍是生存的保障,是“定心丸”。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来经营种植,就失去了致富之本,党的富民政策再好,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土地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新兴事业。连续几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都提到要加强土地整理工作。今后5年,土地整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将大有作为。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曾强调:“今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设促保护,立足点是加大对基本农田的投入,通过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我国土地整理主要是在农村土地整理的范畴内,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整理,加强农田...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省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棉都,更是粮仓。在这里,"124人种了3.5万农户的地",靠的就是"华丰模式"。而"华丰模式"的其中一宝就是土地整治"农民自建"。这是天门首开先河,大胆推行的土地整治实施管理模式。天门市华丰农业合作社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2万亩,总投资2944万元。自去年批复立项,国土资源部门就着手研究适合合作社建设的实施管理方法,"农民自建"的设想,打开  相似文献   

18.
征地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并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和个人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活动和进程,更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段应碧在谈到失地农民问题时就曾忧虑地说:“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在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竞争一般又都处于弱势。”在外出务工的机会日益有限的今天,这份担心已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民的立足之本。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无不因土地紧张而引起,因土地问题的解决而终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农地冲突问题也大量涌现出来。本文根据2004年8月笔者在某山区查阅的关于土地纠纷的信访材料,分析其冲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土地纠纷的建议。笔者认为,分析这一问题,对于农户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农村良好风尚的形成,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日,莱西市针对城区内村庄平房多,配套难,村民居住条件差,土地利用率低的实际情况,为达到集约利用土地并以此拉动内需的目的,制定了为期3年,投资6.5亿元建设农民公寓楼的城中村改造计划。莱西市中心城区内共有6个村庄,这些村庄内居住着近6000户村民,村庄占地面积达146.67余公顷。这些村庄中的房屋基本都是平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