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玛曲县“春乏期”牲畜死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李逢春(玛曲县气象局747300)玛曲是一个纯牧业县。天然草场是牲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自然条件差,草场质量低,靠天养畜的状况基本没有改变,牧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春季恶劣天气直接造成牲畜的死...  相似文献   

2.
采用灰色GM(1,1)模型与气象干涉因子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模型综合构成的灰色气象干涉因子GM(1,1)耦合模型,对川西阿坝州1977-1994年牲畜死亡率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对当地和相邻的青海果洛州1993-1994年的牲畜死亡率进行预测检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魏乔松 《气象》1979,5(4):25-25
牛和羊属于恒温动物,当外界气象条件变化时,它的生理变化的范围在一定限度内具有体温大致不变的特性。也就是牲畜体温有保持恒定的能力。 各种牲畜的正常生长,要求外界环境温度有一个最适宜的范围,这个温度范围叫做等热区温度,也叫  相似文献   

4.
利用连续3年的野外观测资料,重点研究了防护林的防风效能、乱流扩散系数等动力效应,以及表征最佳防护林的最适透风系数、比例系数、林宽、风向偏角和乱流扩散系数比值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全疆各地气温偏高,导致全疆大部地区入冬期偏晚。降水11月北疆大部分地区偏多,南疆大部分地区偏少,12月全疆大部分地区偏多。12月份,由于天气过程多而强,造成北疆大部地区降水偏多、积雪偏厚,有利于冬麦的冬前生长及安全越冬,同时为牲畜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总体对牲畜越冬有利。但12月中、下旬出现的强降雪和降温对牲畜的采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华北春季生态环境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中  王汉杰 《气象》2001,27(9):13-17
利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华北地区长期定点观测资料,对该地区春季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后,除日照有所减少、温度日较差减不春季农作物生长有一些不利影响外,其它生态环境因子都是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改善生存环境方向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郝璐 《内蒙古气象》1994,(4):30-30,28
1994年牧业年度牧业气象条件分析(1993.7.1-1994.6.30)郝璐(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本牧业年度初期,中东部主要牧区降水较多,牧草长势较好,牲畜状况也好于往年,西部特别是伊盟牧区由于春夏秋连旱,牧草长势差,牲畜不能满膘入冬。中期全区大...  相似文献   

8.
1994年牧业年度牧业气象条件分析(1993.7.1-1994.6.30)郝璐(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本牧业年度初期,中东部主要牧区降水较多,牧草长势较好,牲畜状况也好于往年,西部特别是伊盟牧区由于春夏秋连旱,牧草长势差,牲畜不能满膘入冬。中期全区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1978-2013年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建设区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与植被生态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1961-2013年我国主要草原区气象要素变化与草原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指出2000年以来北方降水增多导致三北防护林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持续好转,且2000年以来在降水增加、生态工程实施的情况下,北方草原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变。进一步根据RCPs排放情景和预估的我国未来气候变化,指出未来30~60年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利于巩固和扩大三北防护林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但气候增暖会增加森林和草原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频率。在对策上,指出应充分利用北方气候暖湿化的正效应,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北方草原生态恢复;同时加强防护林和草原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塔城地区牧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1985年底,地区牲畜存栏头数为270万头,1985年出栏总头数为73.83万头,出栏率为27.44%. 牲畜除农区外,全部为天然草场流动放牧.牧业生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制约,其气象因素在自然条件中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夏季降水多寡,决定牧草长势好坏;冬牧场牧草好坏;冬季气温积雪迟早、雪的厚薄、积雪时间的长短等,直接关系到牲畜的越冬.越冬状况又决定了牲畜春季的抗灾能力.牲畜抗灾能力的大小与春  相似文献   

11.
沿海防护林气象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宣德旺  周学东 《气象科学》1999,19(4):403-406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研究工作,介绍国内外关于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研究,侧重介绍沿海防护林体系气象(气候)效应的研究动态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全社会重视保护森林环境,加强沿海防护林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每年入冬以后,当外界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牲畜仅靠饲料代谢所产生的热能就不足以维持其正常体温的需要,这时畜体将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和蛋白质,表现为体重的减轻,这就是牲畜的掉膘现象。造成牲畜掉膘的原因,除与冬季牧草枯黄,数量减少,营养成分降低等有关外,气...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北疆各地气温偏低,导致北疆大部地区入冬期提早;南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11月北疆大部地区和南疆西部偏多,12月全疆大部地区偏少。11月份,由于天气过程多而强,造成北疆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偏低、降水偏多、积雪偏厚,有利于冬麦的冬前生长及安全越冬,同时为牲畜提供了较充足的水源,对牲畜越冬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利用霍林郭勒市1973-2005年气象资料,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防护林体系建设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对大兴安岭地区天然牧草的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当地主要牲畜的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以及适合大兴安岭地区人工引种栽培的牧草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是大兴安岭地区利用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气象》1992,(4):33-37
冬季12月末(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数可成是冬季草场的实际载畜量。直接用日历年度性畜存栏数序列做冬季草场载畜量预报时拟合效果和预报效果都不好。本提出用牧业年度(6月末)牧畜饲养量到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数的净减率做冬季草场载畜量预报,其拟合效果和预报效果均优于前。  相似文献   

17.
贵州畜牧气候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候条件对牲畜机体产生的影响和牲率机体对环境条件变化具有各种调节的能力入手,分析了温,光,水,湿等气象条件与之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贵州发展畜牧业的气候资源优势,并根据贵州畜牧气候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从6个方面提出开发利用策略,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是人类改造不利气候的有力手段,它可以减轻风害、高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经三年来的观察研究和农学、气象、作物等10多个兄弟学会的两次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农田林网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2成。不少社、队实现农田林网化后,粮食作物达到稳产高产,呈现出一片林茂粮丰的喜人景象。实现平原、丘陵、沿海林网化,不仅改变林业生产布局,也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而环境的优劣与人的生存、身体健康、寿命长短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林网结构,以发挥林木群体的功能和林网效益,为我省发展防护林,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气象》1997,21(2):8-10
低温凌冻天气,是冬季贵州西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可破坏通讯线路,影响电力输送,中断交通运输,毁坏树木,冻死冻伤牲畜、农作物等,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做好低温凌冻预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是气象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专家系统这一新的预报方法,为预报员长期积累的预报经验与能快速处理大容量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条可实现的途径。贵州西部冬季低温(凌冻)预报专家系统就是以贵州西部23个站的低温凌冻为预报对象,尽量吸收预报员的预报经验和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在IBM档微机及其兼…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赤峰地区第一阶段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产生的气候效应加以评估,为第二阶段工程规划与实施提供气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