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谈制图综合在地图缩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利用1:1万地形图缩编1:5万地形图的实例,就制图综合在地图缩编中的应用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1:5万地形图缩编更新中的地图综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综合是生产小比例尺地图的一种常用手段,是一种人工智能性、主观性、地域性都很强的制图技术,其尺度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本文结合1:5万地形图缩编更新项目的工作实践,介绍了1:5万地形图缩编更新的工作流程、地图综合的策略和基本要求,探讨了在各要素缩编综合的过程中进行选取、概括的方法,总结了一些缩编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王黎 《四川测绘》2010,(5):232-233
以1:1万地形图缩编到1:5万地形图为例简述了ARCGIS在制图综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1∶5万地形图缩编更新中的地图综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综合是生产小比例尺地图的一种常用手段,是一种人工智能性、主观性、地域性都很强的制图技术,其尺度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本文结合1∶5万地形图缩编更新项目的工作实践,介绍了1∶5万地形图缩编更新的工作流程、地图综合的策略和基本要求,探讨了在各要素缩编综合的过程中进行选取、概括的方法,总结了一些缩编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对地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图种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这样,对我们测绘生产既应有1:5百至1:2千大比例尺地形图,又要求有1:1万至1:5万甚至1:2.5万中小比例地形图等多图种地形图,以满足社会对地图的需求。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全省范围内第一代1:1万地形图已完成,第二代1:1万地形图正在更新。采用1:1万新资料缩编1:2.5万地形图是比较实用与经济的方法。本文就1:2.5万地形图成图作了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就Microstation的dgn数据向AutoCAD的dwg数据转换中,对传统方法下,数据量较大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作—些探讨,及从1:1万比例尺地形图缩编到1:5万比例尺地形图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各部门间测绘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测绘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共享使用。本文就利用1:500、1:1000地形图在CASS5.1环境下进行1:2000地形图缩编工作的生产与质量监控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制作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缩编技术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阿勒泰测区1∶1000地形图缩编实例,就如何快速有效高质量地实现地形图缩编提供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AutoCAD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缩编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在城镇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地形图缩编技术效率较低。以洛阳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缩编1:2000地形图为例,充分利用AutoCAD平台的二次开发和共同特征选取功能,采用人机协同的地图缩编方式,大大提高了成图效率,为大比例尺地形图缩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冯连好;史经 《东北测绘》2013,(2):181-182,186
1∶5 000地形图缩编是在MGE的Microstation平台上利用MicroStation Basic工具二次开发地形图综合缩编软件实现的,利用现有1∶2 000地形图数据特点,按照建库和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的技术路线,通过批处理综合程序结合机助交互式数据判断以及数据预处理转换等技术实现综合缩编。  相似文献   

11.
白建荣  孙承志 《测绘科学》2010,35(6):197-199,214
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构建信息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DEM、DOM、DLG、DRG产品(即4D产品)的航测生产与管理过程为对象,从生产与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网络化、数据传输的智能化、技术流程的一体化、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生产作业的规模化等方面,研究了面向信息化测绘的航测生产技术体系相关流程改造、关键技术解决思路、业务系统构建方式。并通过甘肃省地图院信息化航测生产技术体系应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生产试验和规模化的生产运行,提出了可进行推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周晓虹 《东北测绘》2012,(3):151-155
数字正射影像作为一种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同时具有地图的几何特征和影像特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用户最关心的数字正射影像的数学精度、影像质量问题,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浅述在正射影像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对这些质量元素进行控制,提高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3.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2013,50(2):124-127
Abstract

Digital techniques for cartographic data capture and high quality map produc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over some 18 years to the mapping of the geoscientific datasets of the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in particular to the geochemical dataset. Over this perio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developments in both vector and raster 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s have facilitated high quality map produc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and display of multiple datase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s in high quality map p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urvey information, with particular regard to the Regional Geochemical Atlas Serie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the display and analysis of multiple datasets.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正射纠正的DEM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高分辨率商用卫星遥感影像正射处理的一般原理及方法,对不同的布点方案下的DOM纠正精度进行分析,以提高正射影像生产的精度及生产效率。同时,针对DOM现势性不够以及特殊区域的扭曲变形问题,探索进行DEM技术修复的方法,从而提高DOM产品的成图质量,在DOM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础测绘项目是当前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与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工作。结合新疆基础测绘项目1∶10 000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实践,在分析当前项目运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基于GEOWAY DPS的DLG"内外业一体化""采编一体化"的生产流程,通过对其技术方案、功能的阐述,并与现行常规作业在时间周期、质量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16.
侯家槐  张涛  孟庆辉 《东北测绘》2014,(6):37-38,41
随着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展开,面对庞大的数据生产任务,对成果的质量控制和数据质量把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质量检查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生产效率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质量检查的质量和生产的进度。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发出了一款专门针对国情监测质量检查的生产软件,通过自动化处理,代替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简化了烦琐的操作工序,在保质保量完成检查任务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电子地图支持下的控制网设计,将地理环境信息、网优化设计理论、技术设计规程相融合,介绍了“大地网技术设计系统”的基本功能,从技术角度探讨了其软件开发的4个关键技术。此类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代替测量规范中有关技术设计部分的操作;这也是大地测量生产中软件开发向可视化和支持质量控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地形图数字化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及地形图数据质量的重要性,详细描述了数字地形图质量检查的内容及目前采用的质量检查方法,并指出了现有检查方法的缺点,并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一种人机交互式的检查系统。  相似文献   

19.
Quality is critical in cartography because key decisions are often made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he map communicates. The mass production of digital cartographic information to suppor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has now added a new dimension to the problem of cartographic quality, as problems once limited to small volumes can now proliferate in mass production programs. These problems can also affect the economics of map production by diverting a sizeable portion of production cost to pay for rework on maps with poor quality. Such problems are common to general industry—in response, the quality engineering profession has developed a number of successful methods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Two important methods are the reduction of error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ddressing the quality environment in which people work. Once initial and obvious quality problems have been solved, outside influences periodically appear that cause adverse variations in quality and consequently increase production costs. Such errors can be difficult to detect before the customer is affected. However, a number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an be employed to detect variation so that the problem is eliminated before significant damage is caused. Additionall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workforce operates must be conducive to quality. Managers have a powerful responslblhty to create this environment. Two sets of guidelines, known as Deming's Fourteen Points and ISO-9000, provide models for this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正射影像生产中,我们会遇到影像存在影响色彩、色调、对比度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实际生产项目为例,初步探讨了以像素工厂软件为基础的匀光匀色技巧,倡导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改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色彩质量,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