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庭,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肢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性,每条腕的内侧都有吸盘。腕和吸盘是头足动物捕食和对付天敌的有力武器,8条腕蠕  相似文献   

2.
正海百合是棘皮动物中最古老的种类,生活于海里,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期。海百合有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海百合的身体有一个像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也叫腕。这些触手就像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现代海洋中生存的海百合约有700余种,生活在印度洋  相似文献   

3.
1979年夏季,我们从海南岛采集的淡水虾类标本中发现有2新种和2新记录,现记述如下。匙指虾科 Atyidae 大卵米虾Caridina nilotlca macrophora Kemp Caridina nilotica macrophora Kemp,1918.p.277,fig.9. 额角长,上缘具14—20齿,基部2—3齿在头胸甲上,末部约1/3无齿,末端有1—2附加齿;下缘末部1/2处有7—16齿。第一步足腕节长约为宽的2.5倍。第二步足腕节长约为宽的5.3倍。第三步足掌节  相似文献   

4.
奇异的章鱼     
章鱼的大名虽然有个“鱼”字,但不属鱼类,它是无脊椎动物属头足纲,章鱼科。章鱼体短,卵圆形,无鳍,头上生八腕,腕间有膜相连。是人们喜爱的海味之一。 西德软体动物专家彼得·凯撒教授认为:“在所有海洋生物中,没有一种视力能比得上章鱼的。这种没有脊椎的软体动物,眼睛长得和人一样,也有视网膜,虹膜和眼睑。”章鱼还自带灯笼——长有能够分泌发光物质的器官,尽管海底暗无天日,它也可逍遥游戈活动。  相似文献   

5.
长得像一个五角星,其体外附着一层坚硬的石灰甲,并带有美丽色彩的海洋棘皮动物海星,是以贝壳类小动物为食物的。进餐时,海星先将贝类包住,然后从口中翻出胃来,再从胃里分泌出一种液体,使贝类麻醉而张开贝壳,最后,就可吃掉贝类的肉。因此,养殖贝类的渔民们往往想方设法消灭海星。起初,他们以为只要把海星撕碎就可以消灭它,没想到海星繁殖得更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海星的再生功能很强。因为它的行动又笨又慢,所以常常会被鱼、鸟撕碎,它的这种本领就是它的防御和繁殖的手段。它的再生能力是如此之强,以致只要还有一个腕,过了几天就能再生出4个小腕和1个小口,再过一个月时间,旧腕脱落,又再生一个小腕,于是,一个五腕的海星得以重现。人们在海滨经常可以看到“断腿断臂”的海星,就是受过伤正在再生的海星。其实,这种再生能力在低等动物中很常见。壁虎被敌人追赶紧迫时,能够断尾而逃。以保全性命。过上一段时间,断尾的壁虎又能重新长出一条新尾巴。一到冬天,章鱼就潜入海底,为了生存,它开始吃自己的脚爪。直到把八只脚爪都吃完为止,然后就闭眼不动了,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八条新的脚爪。海参遇到敌害时,可以把自己趁机逃之夭夭,大约50天后,它可以再生出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瓷蟹     
中国的瓷蟹,沈嘉瑞、刘球玉著的“我国的虾蟹”中记述四种。杨思谅的“西沙群岛的瓷蟹”报告了八种。它是节枝出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歪尾派Anomura铠甲虾总科Galatheidea瓷蟹科。Porcellanidae。体蟹形,头脑甲宽卵状,额角三角形而短。第一胸足螯状,宽而坚强,有的较扁。第五胸足小,上举在鳃室边。腹部弯在头胸部下,尾节发达,可分五或七小片。雌性有2—3对瘦弱单腹肢在4、5(及3)节;雄性有一  相似文献   

7.
玉茹 《海洋世界》2001,(7):19-19
和煦的阳光透过蓝色海面射入浅海的一角,在这里众多的各色小鱼在欢快地畅游着,海藻也随之轻轻地摆动着腰枝,那是一幅多么恬静的画面。这时,海面上微波粼粼,有几只“枯叶”在水面上漂动着。小鱼们仍然互相嬉耍,好不开心。只看“枯叶”朝着小鱼们漂了过来,有的小鱼问道:“这是什么东西,怎么没有见过?”有的小鱼告诉它“这是一片从树上掉下来的枯叶,没事,我们接着玩吧”。可是狡猾的“枯叶”  相似文献   

8.
海中之兔     
海兔耸起两只耳朵,外形像兔子,只是没有毛而已。它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类。日本人称它“雨虎”。海兔头上长着两对分工明确的触角,前面一对稍短,专管触觉;后一对稍长,专管嗅觉。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那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着,嗅四周的气味,休息时这对触角立刻并拢,笔直向上,真像兔子的两只耳朵呢!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也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并总结出众所周知的三十六计。而在海洋动物中,为了求生、避敌、觅食,它们也使用了不少独特的计策。欲擒故纵在热带珊瑚礁中,生长着浑身是刺的长棘海胆。长棘海胆是有名的“海刺猥”,只有口部周围没有棘,可算是“不设防”的区域。可它偏偏生长在海底,趴在岩石上,其他的鱼类对之无可奈何,唯有聪明的鳞鲀才能够吃到它。鳞鲀用口咬住长棘海胆身上长刺的顶端,把海胆从海底拖到海面,然后将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南海海域大型底栖生物进行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中,发现我国长眼寄居蟹属2个新记录种,紫斑长眼寄居蟹(Paguristes gonagrus)和条纹长眼寄居蟹(Paguristes runyanae),并对其进行描述。紫斑长眼寄居蟹采集自海南岛,主要特征为:螯足和步足密布刚毛,第一触角柄未达到角膜基部,螯足腕节、掌节背面刺和突起密集而发达,螯足和第二、三步足长节末端有紫色色斑;条纹长眼寄居蟹采集于西沙群岛,主要特征为:右螯足略大于左螯足,第一触角柄短,长度仅为眼柄长度的1/2,螯足和第二、三步足背腹面均有黄色条纹。  相似文献   

11.
两性个体的有效鉴别是曼氏无针乌贼高效繁育及养殖模式(如单性养殖)建立的基础。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了160只F1代曼氏无针乌贼的19项可测量性状及13项标准化性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同生群两性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两性间可测量性状和标准化性状各有10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标准化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显示曼氏无针乌贼的两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辅助交配器官特征,头部特征,捕食器官和肥瘦特征以及体型特征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3项,即左3腕长/胴长、左4腕长/胴长及左触腕长/胴长,建立了雌雄的判别方程:雄性:F1=223.42X3+165.85X4+7.951X5–108.06;雌性:F2=151.48X3+92.71X4+19.19X5–60.38。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样本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到95.00%。利用F2代亲体测量数据对判别函数进行识别验证,综合判别率达到85.34%。在判别方程中的3个标准化性状中,左3腕长/胴长和左4腕长/胴长在两性亲体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雄性在性选择的作用下,交配器官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章鱼、墨鱼、鱿鱼的祖先是鹦鹉螺,同属软体动物头足纲,在海洋动物中是一个大家族,号称“头足类三兄弟”,我们不妨戏称其为“软氏三兄弟”。“三兄弟”叫鱼,其实并非鱼类。它们没有鱼类的特征。“三兄弟”外形十分相似,都是流线体型,左右对称,头部连着胴体,故称头足纲;在头部、嘴的周围有8条腕(墨鱼和鱿鱼还有两条较长的触腕),这些腕柔软、富有弹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9,(2):9-9
海底深处是一个奇幻世界,幽灵鱼正是这个世界的个奇特成员——它的眼睛可以依靠镜面成像,而非通常的单一透镜成像。深海的黑暗让一些深海鱼有管状、朝上长着的眼睛。幽灵鱼的奇特在于,它似乎有4只限睛,而有4只眼的脊椎动物通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上,幽灵鱼有2只眼睛,每只眼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向上长,另部分向下长。研究发现,幽灵鱼眼睛中向下长的部分利用几千个微型反射晶体(作用类似于镜子)在视网膜上成像,这与典型鱼眼的单一透镜成像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滑河蓝蛤和菲律宾蛤仔两种双壳贝类培养长蛸幼体,分析其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显示,长蛸初孵幼体无外卵黄,体表光滑,第一对腕(最长腕)约为胴长的2.9倍,腕吸盘两列,第1—4对腕平均吸盘数(n=3)分别为66±4.60、55±3.76、43±4.59和41±3.82;1—15d幼体投喂的是光滑河蓝蛤(壳长15.4—20.3mm),之后投喂菲律宾蛤仔(壳长33.2—39.3mm);幼体30d—70d总成活率由80.99%降至54.65%;整个培育过程中,幼体生长率与饵料效率呈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P0.01),y=1.452x-2.731(R2=0.865);1—80d胴长/全长比增幅高于腕长/全长,表明胴体增长快于腕的增长;各腕吸盘数变化不显著;幼体鲜重与培养天数呈指数函数关系,Wt=0.301e0.010t(R2=0.854,P0.01);长蛸幼体最终生长率为122.05%,平均生长率为9.97%/10d。  相似文献   

15.
夏恩湛 《海洋科学》1985,9(3):62-62
果胞carpogonium:红藻门中藻类的雌性生殖器官。一般说,它的位置是在果胞枝的顶端。 受精丝trichogyne:在果胞顶端延伸出的一条长的丝体,便于精子附着,这条长丝就叫受精丝。 果胞枝carpogonial branches:只见于红藻门  相似文献   

16.
看看这只海洋小精灵,它警惕地竖起两只“耳朱”——在这一瞬间,它是不是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耳朵的小花兔呢?其实这就是罗马文献中描述的神奇海洋精灵——海兔。日本人称它为“雨虎”。事实上,它和我们常见的兔子亲缘关系很远,它是一种软体动物而不是哺乳动物。它头顶的两个可爱的突起也不是“耳朵”,而是触角。这两对触角分工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7.
鳄鱼的生活     
鳄鱼长着一副丑恶的相貌,它长脸大嘴,满口尖利的牙齿,在扁而圆形的身体外面披着一层厚厚的盔甲,尾巴又长又粗,四条腿却是短而粗壮,总之,它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凶残贪婪。鳄鱼已有两亿年的历史。虽然它冠以一个“鱼”字,但是它不属于鱼类,而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在漫长的岁月里,不少动物产生了、发展了,又有许多动物消失了、灭绝了,鳄鱼却顽强地战胜了大自然带给它的无数次厄运,安然地生存了下来。鳄鱼是高等的爬行动物,它用肺呼吸,心脏分为四个室,它的口腔顶壁上有一块骨质的腭,把鼻腔和口腔隔开,它的牙齿只生在上下颌的齿槽内,而这些都和哺乳动物相似,这说明哺乳动物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鳄鱼的两只眼睛长在头部的上端,它除了眼睑以外,还有透明的瞬膜,这种结构使它能适应水中的环境。由于鳄鱼的鼻孔位于上端的背面,里面有瓣膜,所以在它潜入水中时,瓣膜自动关闭,可以防止水流入鼻孔内,在它的咽部,还有一个薄而富有弹性的膜,当这块膜一关闭,那么其口腔和呼吸道便隔开,因此,它在水中即使张大了嘴,水也不会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它那长而粗的尾巴,既是游泳时的“舵”、又是捕食的工具和御敌的武器。世界上的鳄类约25种,著名的有桓河鳄、短鼻鳄、澳鳄、西鳄、眼睛鳄及...  相似文献   

18.
其貌不扬的小小鳗苗如同上海股市突然杀出的一匹“黑马”,引得淘金者竞相追逐。10年前,鳗鱼苗还是一只无人问津的丑小鸭,1983年每公斤鳗苗价格仅为65元。然而一路飚升的价格很快令淘金者目瞪口呆,1993年鳗苗价格已飞涨至每公斤3.8万元,寸把长的鳗鱼苗竟一举获得了“软白金条”的美称,1995年每条鳗苗走私价高达16~18元,再创新纪录。 随着国家对河鳗资源的全面放开,东南沿  相似文献   

19.
图1“长尾鲛”无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UUV)作为高技术武器的一种,因它能用于危险的海洋环境中,且灵活隐蔽,造价低,而越来越受世人瞩目。目前主要用于侦察和处理水雷及通信。其种类繁多,有一次性的、潜艇型、潜艇发射型、半没水型、能载武器进行战斗完全独立型下一代无人潜水器。一次性无人潜水器一次性无人潜水器有两种类型。一种装有弹头,通过有线控制接近水雷,与水雷同归于尽,这种应称作遥控水中航行体(ROV)更为确切。另一种不装弹头仅装传感器可反复使用。德国“长尾鲛”“长尾鲛”是有线导航的扫雷系统,潜航深度达300m(图1)。它有装弹头的“长尾鲛”C(Combat)型和不装弹头的“长尾鲛”I(Inspection)型两种。后者用于搜索水雷和训练舰员。“长尾鲛”是呈鱼雷状,长1.3m,直径20cm,重40kg,本体上装有蓄电池驱动的水平推进器4台,垂直推进器1台,本体尾部光缆长3000m,可在距母舰1200m范围内行动。最大航速6节,可悬浮在水中指定位置。装备的传感器有设定位置声纳、分辨率可变的360度全范围声纳、带探照灯的摄像机等。“长尾鲛”除装备在德国海军扫雷舰上外,瑞典海军也决定将其装备在新型护卫舰上。此外,美国一家公司...  相似文献   

20.
石花菜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红藻,是提取优质琼脂的原料。传统的增殖方法是劈枝繁殖,即把大石花菜按其杈枝分枝,然后把分枝夹在基质上,在海上进行养殖。但这种养殖方法种菜消耗大,劳动强度大。 浙江省水产学院养殖系经过数年研究,成功地探索出一种理想的切段再生增殖方法。 切段再生培苗法,是根据石花菜藻体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