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湖南及其邻区7°×7°范围内的历史有感地震进行了分析,按照C-R关系推测,研究区自1509年起肘≥31/2地震目录基本完整.研究区现代地震活动水平较弱,而破坏性地震不仅发生的周期较长,且频次较低,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很难将现代小震与历史破坏性地震合理地结合起来.考虑了较为完整的有感地震目录后,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样本量显著增加,b值拟和的相关系数提高了,拟和方差降低了,拟和结果也更加合理,年发生率v4的计算也变得更为合理.同时发现,较强历史有感地震的空间分布与深部构造有密切关系.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区划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正尚  康英 《华南地震》1998,18(1):125-129
对1997年9月23日和26日两次三水有感地震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这两次地震具有震前和震后地震活动水平低、面波发育和低震级高烈度等特性;震区的主压应力为北北西方向,两震的受力方向基本一致,但断层面解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历史地震和现代小地震资料(其中包括少数有感地震)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图象的文章已屡见不鲜,然而专门分析有感地震区域特征的文章尚未见到。这是由于历史上的有感地震是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分析的结果,精度低,难于分析其区域特征;而现代有感地震资料的积累受到时间的限制,尚未取得一定数量的资料。本文对山东地区近十多年的有感地震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研究其区域地震活动图象,发现其规律性远比相近震级范围的无感地震图象强,从而加深了对本区地震活动格局的认识。有关同一震级范围有感地震与无感地震图象的差异以及有感地震的宏观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将另作讨论。  相似文献   

4.
广东三水4.4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开挺 《华南地震》1998,18(2):69-71
1997年9月23和26日广东省三水市南边、乐平镇发生M_L3.7和4.4级地震.地震的震源较浅,烈度较高,造成1708栋房屋受损,1630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高达7千多万元.这是我国罕见的一次造成严重震害的强有感地震.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地震地质》1994,16(4):373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震目录(M≥4(3/4))比较,补充了相当数量的3(1/2)≤M≤4(1/2)的地震。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分析了华北北部部分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在强震发生前具有明显的空区、条带、地震活动性增强、平静等前兆特征,同时,也显示了某些强*发生前的前震活动和主震之后起伏的强余震活动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报告,1982年世界重要(significant)地震为56次,比1981年的51次有所增加。而且1982年美国的有感地震数字比1981年增加了33次。但是1982年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数反而比上一年减少了三分之一。所谓重要地震是指那些里氏6.5级或6.5级以上的地震,或震级虽较小、但造成伤亡或严重破坏的地震。所谓有感地震是指据报道人们感觉到的非重要地震。以上情况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收集了全世界3000个地震台的资料汇编而成的。1982年美国仅发生过一次重要地震(1月25日)。这是没有发生过重要地震的1974年以来的最低数字。1982年的这次地震震级为6.5  相似文献   

7.
刁守中 《华南地震》2021,41(4):151-158
收集了元代至正七年(1347)三月东平路发生的一次较强有感地震的史料,通过地震历史资料记载情况的比较,元、明、清的行政区划演变分析,判定和厘清了东平路地震可靠的史料.这次地震目录校订为1347年4月山东省东阿县(36.3°N、116.2°E)M4?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及其在地震预报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有感地震是指M=3.5—4.5的历史地震,这些地震都是有感地震,从而在历史文献中都有一个场所以上的记载。我们在1994年已经编辑完成了中国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共编入历史有感地震8556条,最早的地震是公元前618年山东曲阜的一次有感地震。其中  相似文献   

9.
由地震出版社编辑和出版的《中国地震年鉴》根据地震工作的特点,设立七个栏目:1.震情:一年来世界和我国的地震活动综述及我国各地有感地震的宏观考察;2.专论:我国地震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以及防震抗震等方面的综述;3.科研:包括上年获奖成果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4.考察与研究:记载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9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2 0次 ,其中 ML≥ 3 .0地震 3次 (见表 1 )。 8日 1 7时 54分发生在唐山的 ML 3 .3有感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和上 2个月相当 ,频度略高于上几个月 ,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唐山地区 )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区和西区。本月唐山地区地震能量释放有所增强表 1  2 0 0 1年 9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  相似文献   

11.
经苏联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地学部和地震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批准,由“苏联科学院分院”出版社(塔什干)出版的三本俄文版地震专著,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地震研究的成果,以及塔什干大地震和两次加兹利地震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乌兹别克斯坦的地震研究》此书于1979年出版,全书分为4章,即:①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区划;②震源区研究;③震源参数特征;④观测仪器和方法。2.《1966年4月26日塔什干地震》此书于1971年出版,全书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含5章,即;①地震效应和地震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银川盆地1970年以来中小有感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认识到有感地震的优势分布空间、时间和震级范围。再研究中小有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震源深度,分析银川盆地的沉积地层厚度,来解释中小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其结果可对有感地震突发后民众和政府采取正确应对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活动及其动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将水库诱发地震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地震活动的震中分布、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等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考证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强烈有感地震,得出以下认识:①库区三个阶段地震动力成因各不相同,第一阶段主要是水库蓄水引发的初始应力释放,第二阶段地震动力来自东南方向,第三阶段地震动力来自西北方向。②水库诱发地震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有感地震,震中区将成为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整释放的"窗口",因此应加强水口库区的地震监测与防御。③在讨论福建地区地震动力成因时,不能只强调来自台湾岛弧碰撞对福建地区地震的控制作用,而忽略来自喜马拉雅碰撞带对福建地区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17日和7月10日,先后在四川省西昌市和西昌-昭觉间发生2次ML4 8级强有感地震.对于这2次地震,我们曾作了较好的中期和短期预测.但是对于6月17日发生的第一次ML4 8级地震,未能做出临震预测;对于第二次地震,则在7月1日向上级填报的周会商表中作了明确的临震预测,7月10日,在西昌-昭觉间发生了ML4.8级地震.根据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各子台的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结合地震所处的地质构造以及现场烈度考察圈定出的结果分析,认为这二次地震是由安宁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凉山断裂所围成的凉山小菱形块体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9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6次 (见表 1 ) ,其中 ML≥ 3 .0地震有 3次 ,1 9日 1 6时 0 7分发生在渤海的 ML≥ 4.7有感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强度和上 2个月相当 ,频度与 3月相当 ,能量释放比 3月略高。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唐山与渤海地区 )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区和西区 ,本月唐山地区和渤海海域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表 1  2 0 0 1年 9月首都圈地区 ML≥ 2 .0地震序号发 …  相似文献   

16.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九龙和新界)是华南大陆莲花山构造带的南延部分,区内的主要断裂和褶皱以北东走向占优势。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形成了约占面积90%的各类花岗岩和火成岩。新构造运动期间,香港地区表现为间歇性的升降运动,发育有多级侵蚀面。第三系吉澳组地层中,发育有走向分别为82°和310°的共轭断裂,这是香港地区最新的活动断层。香港的地震观测记录始于1921年。现有四个地震台装有短周期地震仪,还有三处设有强震仪。1979年香港地方台网建立以来,只记录到三次有感地震,震级都是1.5级。1918年南澳地震、1962年河源地震和1969年阳江地震在香港的影响烈度分别为六一七度、五度和五度。从现有的资料和研究程度来看,还不能断言香港及其邻区是否属于地震危险区,而从地质构造背景分析,香港地区仍然不能算是地壳活动的相对稳定区,特别是新构造运动期间较大幅度的频繁的地壳升降所包含的不稳定因素,值得作为进一步监测地震活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震目录(M≥4(3/4))比较,补充了相当数量的3(1/2)≤M≤4(1/2)的地震。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分析了华北北部部分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在强震发生前具有明显的空区、条带、地震活动性增强、平静等前兆特征,同时,也显示了某些强*发生前的前震活动和主震之后起伏的强余震活动。  相似文献   

18.
1974年4月22日、1979年7月9日在江苏省溧阳地区先后发生5.8级、6.3级(ML)两次地震.在这两次地震前约23个月,其周围200多公里范围内出现地震空区图象.1974年5.8级地震前16个月,在240公里范围内没有发生小地震;临近震前7个月空区活化,爆发一系列小地震.1979年6.3级地震前15个月,在100公里范围内和240公里范围外发生一些小地震,形成环形空区;临近地震前7个月,约200公里范围内均无小震活动.根据两次主震等震线,主、余震展布和震源机制结果认为,它们是在北东东向压应力和北北西向张应力作用下,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不同期共轭地震.两次地震空区图象的形成、发展和消失过程,描绘了区域应力持续作用下,中等均匀程度的地壳不均匀应变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山东省地震活动的特点,对山东省地震活动的强弱变化试作了期、幕、段的划分,井发现山东省中强地震具有东西交替发生和震前几年有感地震向未来中强地震震中集中的现象。据此,对今后几年山东省地震趋势做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20.
马鞍山市及邻区地震序列类型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后趋势早期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历史地震的震型经验。根据地震序列类型的综合判定指标,结合史料对地震事件过程的描述和时空分析,从历史地震、近代地震(ML≥4.3)和当地“显著地震”(M≥3.0)3个层次,对马鞍山市及邻区的地震震型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震活动以主震型为主,对破坏性地震或有感地震的震群活动要结合区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具体分析,考虑地震序列类型原地重现规律有被打破的可能。上述结果为马鞍山市震后应急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