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所述的新疆北部,系指塔里木地台北缘以北(不包括阿尔泰地区)的新疆北部地区,包括塔里木北缘地洼系的库鲁克塔格地穹列、柯坪地穹列、库车地洼列、天山地洼区及准噶尔地洼区(见附图)。塔里木地区是后晋宁地台区,其北天山及准噶尔是后海西地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后,本区开始了新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地洼活化阶段,但在大地构造发展历史和地洼构造型式上与华南区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焦淑沛 《地球学报》1993,14(1):15-27
该文是用地洼学说的观点论述整个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性质,并从该区的构造层的结构、岩浆活动、沉积建造、构造型相、地震活动、地热、地球物理和现代地貌等特点来论证和分析它应归属地洼区。从地洼发展时期来看,它应归属“中亚期”地洼区。青藏高原北部进入地洼阶段较早,从侏罗纪时开始;而南部较晚,最晚是在渐新世时才进入地洼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贲成德 《西北地质》1991,12(3):42-48
甘肃幅员辽阔,铜矿资源较丰富,除已知铜矿产地外,潜力较大。已知铜矿主要分布在北山区、龙首山区、北祁连区和西秦岭区。但在阿尔金—敦煌地区和龙门地区至今尚未发现铜矿床。1 区域地质背景1.1 区域构造甘肃大地构造单元包括天山地洼区北山地穹系、青甘地洼区走廊地洼系和祁连地穹系、巴颜喀拉地槽褶皱区西秦岭褶皱系、南疆地洼区阿尔金地穹系、南北地洼区贺兰地洼系和龙门地穹系等。区内构造演化经历了槽、台、洼3个阶段(西秦岭例外),具有继承性、阶段性、不均一性和递进性特征。前地槽期,全区受敦煌—阿拉善古陆和陇西古陆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地洼构造及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区的研究表明。按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岩浆建造及构造型相、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的特征标志分析,其演化史可区分出: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现阶段大地构造属性应为地洼区。侧重分析了该区的地洼构造以及金的成矿作用,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先存于地槽构造层中的金改造、富集作用的结果,形成金的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分布受地槽构造层限制,时间上受地洼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拉套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对煤田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洼学说的观点,明确提出本区经历过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详尽阐述了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的构造运动、地貎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存在地台型煤田;并探讨了地洼构造对煤田的改造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找煤远景区。经实践验证的成果表明:应用地洼学说研究本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所论区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地槽、地台和地洼阶段。就其现阶段的大地构造性质来说,是一个地洼区。按其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外发现的地洼区及其与铀成矿时代的关系,分为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7个不同时代的地洼区。铀的成矿富集,发生在地洼阶段激烈期向余动期的过渡时间内。元古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早,铀成矿年龄值大,地洼余动期时间长。中新生代地洼区地壳固结晚,铀成矿年龄值小,地洼余动期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8.
李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梅锌矿床是渔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运用地洼学说预测,经初步验证查明的大型矿床。主要组分锌>5%,铅很低。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台地边缘藻礁灰岩相中,为同生构造组合、穹窿、北北东和北西西向地洼构造所控。属多因复成矿床,地台阶段主要是矿源层经压溶作用形成构造压溶热液成矿,在地洼阶段可能是渗流热液成矿,铅锌等成矿物质来自寒武纪碳酸盐围岩,主要成于低温。  相似文献   

9.
<正> 一、兰坪地洼的发展兰坪地洼是滇西地洼区的三级构造单元。其大地构造发展过程如下: 1、地洼初动期早阶段(T_2-T_3)首先沿东、西两侧的乔后断裂和澜沧江断裂发生断陷,形成边缘断陷带。随后(T_3),断陷内迁,并通过一系列正断层的活动,实现盆地扩张,逐步形成盆地雏形。在盆地边缘发育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中南部发育海陆交互相的红色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2、地洼初动期晚阶段(J-K) 盆地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东部的金矿床具有多因复成特点。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活动期”是金成矿的有利时期。后一阶段继承并改造前一阶段的金矿床或矿源层,使之形成新的金矿。这个地区金的成矿期主要有两个:一是晚太古-早元古代(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层中);一是中新生代(地洼构造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地洼区四级单元——地穹或地穹与后地洼交接带或地洼区的更次一级正单元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包括地洼型华北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残留地台型鄂尔多斯盆地。华北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包括两个阶段四个发展期,柴达木盆地构造热演化过程分五个阶段,塔里木盆地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构造热演化历程。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具有如下共同特点:多阶段性,多旋回性,地热场结构多层性和地热场展布与构造分区一致性。自太古代至今,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总体规律是:高(温)热(场)前地槽穹隆阶段→高热地槽阶段→低热地台阶段→高热地洼阶段。地幔热场、地幔蠕动流和地壳厚度是决定大陆地壳构造热演比性质的三大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地洼阶段岩浆建造与瓷石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瓷石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原料。中国瓷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华夏期地洼区,其中又以华中地洼区、华北地洼区和东南地洼区的分布最广泛。中国瓷石矿床主要是酸性岩类经中低温热液蚀变而成,也有少数是由岩浆自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形成,其成矿作用与地洼阶段的岩浆建造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瓷石矿的有益矿物组分主要为石英  相似文献   

13.
地洼区的过渡间成矿:以广西某些多金属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五 《地质与勘探》1994,30(6):23-26,34
按地洼成矿理论,着重研究了“地洼区的过渡间成矿”,即过渡层(岩性)成矿、过渡带成矿和地洼阶段过渡期成矿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大地构造成矿控矿的基本模式。并以广西某些多金属矿床为例,对其基本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原来认为阿尔泰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属北疆地洼区北缘。后来研究证明,本地区与北疆地洼区的其它广大地区的地质特征有很大差别。地质发展历史表明本区进入地洼阶段较早,是北疆唯一的燕山期花岗岩比较发育的地区,属华夏期地,洼而北疆其它地区属中亚期(型)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洼金属成矿带,其成矿受地洼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也受前地洼阶段多种建造与构造的深刻影响。在此成矿带中,控制矿田形成和分布的构造——地洼成矿区构造的基本特征是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的复合。可概括为两种地洼成矿区构造类型:1.优地洼中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2.地穹上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沉积建造特征及大地构造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是欧亚大陆壳的南缘。作者主要依据沉积建造特征及其演化、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属性,并结合岩浆活动等重要标志,认为海南岛经历了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以岛南九所—陵水深断裂为界,岛中岛北现阶段属东南地洼区,前寒武纪一早古生代为地槽区,晚古生代为地台区;深断裂以南为南海地洼区,前寒武纪时为地槽区,古生代演化为地台区。全岛早三叠世末同时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岛西石碌铁矿和近年发现的戈枕金矿成矿带皆位于前寒武纪地槽构造层内,皆受地洼构造叠加改造影响,皆属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18.
<正> 按地洼学说及递进说所编制的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的划分,东南地洼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常称为华南地区。它包括云南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及台湾海峡西部等的广大地区。东南地洼区可以分为:(1) 闽浙地洼系;(2) 浙粤地穹系:(3) 干桂地洼系:(4) 雪峰地穹系;(5) 滇桂地洼系和(6) 雷琼地洼系等六个二级构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最新资料,运用地洼学理论探讨松潘-甘孜地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聚煤作用.早第三纪,松潘-甘孜地区进入地洼阶段,第三纪为地洼初动期,第四纪为地洼激烈期.地洼盆地广泛分布于区内各大断裂带中,并沉积一套红色类磨拉石建造(下第三系)和碎屑含煤建造(上第三系—第四系).地洼激烈期构造活动造成该区隆起为高原,并形成许多推覆体构造和北西西向左行走滑断层.新生代聚煤作用受地洼活动的控制,聚煤盆地类型为地洼断陷型,聚煤古地理为内陆山间湖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东南地洼区铀矿为例,对过渡层(岩性)、构造过渡带及地洼阶段过渡期的有利配合的“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进行阐述,并对其找矿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