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激光装置调节晶体取向的新方法,首次在我国成功获得金刚石的同步辐射X射线单色光形貌图,对天然褐色,白色,淡黄色金刚石,黄绿色高温高压处理金刚石与金黄色辐照处理金刚石进行了研究。实验收集三个主要晶面方向(111),(400)与(220),以及衍射摇摆曲线不同位置的单色光形貌图。单色光形貌提高了实验的分辨率,反映了金刚石中位错,滑移系,孪晶等缺陷的空间取向与特征的明确信息。实验中发现衍射摇摆曲线能够反映金刚石的塑性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2.
山东蒙阴褐色金刚石的颜色由多个原因导致,为了验证褐色与塑性变形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为了分析褐色金刚石在透射电镜下的特征,本研究选取采自山东蒙阴胜利1号岩管的褐色金刚石样品,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褐色金刚石的位错组态、位错密度以及矿物包裹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存在片晶氮,一定意义上表明山东蒙阴褐色金刚石中的位错组态以及位错间的相互作用、位错反应的类型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些都是以位错的运动为前提的;位错密度从一定意义上表明该类金刚石样品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为褐色与塑性变形的关联提供一定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在对褐色金刚石中点缺陷的谱学研究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的成像技术--同步辐射X形貌术与其他形貌学方法研究褐色金刚石中的线、面缺陷特征,及与点缺陷的相互关系,以解决褐色的成因问题[1].  相似文献   

4.
Ⅰa型金刚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刚石种类,约占金刚石总量的98%。利用大腔体压机通过优化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因素改善工业用途的Ⅰa型褐色金刚石的体色,是提高其经济价值并满足日益加剧的彩色金刚石市场需求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由于受金刚石原料的来源及实验技术条件的限制导致国内高温高压环境下对褐色金刚石的改色处理进展缓慢,并且改色后的金刚石很难达到宝石级别。本文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Ⅰa型金刚石高温高压(HTHP)改色处理的研究及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已有的研究显示,在伴有塑性变形的基础上,不同结构的杂质氮是主要的致色元素。根据高温高压环境下Ⅰa型褐色金刚石内部杂质氮反应原理以及动力学机理,提出只要设计合理的样品组装方式以及恰当的改色处理所需的温压条件,我国普遍使用的六面顶压机同样具备对Ⅰa型褐色金刚石进行商业化改色处理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湖南金刚石主要产自沅江流域.金刚石表面普遍遭受了强烈的熔蚀, 与位错相关的熔蚀特征主要为熔蚀线和熔蚀孔道.熔蚀线常见的为一组和二组, 有时为三组, 组内相互平行, 组间相互交切.熔蚀孔道则沿主滑移面成排分布, 孔道圆而直, 其形成的原因与主滑移面和另一强滑移面交切形成的应力虚脱区有关.将金刚石沿生长中心磨成薄片, 在阴极发光(CL)、正交偏光和显微放大观察发现, 金刚石的主滑移面方向常表现为平行消光条带, 一组条带相互平行, 二组相互交切, 三组形成六方环, 四组构成应力幻影.消光条带与褐色色带的形成密切相关, 有褐色色带必有消光条带与之对应, 但有消光条带则不一定有褐色色带与之对应.透射电镜(TEM) 资料显示: 金刚石中刃型位错与螺旋位错均有发育, 位错缠结十分明显, 位错密度分布不均, 在位错缠结的带内位错密度明显高于带间.从生长与变形特征的关系来看, 金刚石的塑性变形发生于生长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6.
陈美华  陈征  狄敬如  路凤香  巫翔 《地球科学》2005,30(2):187-190,194
同步辐射白光形貌术具有射线强度大、准直性好、摄谱时间短、分辨率高等特点,是无损研究晶体缺陷的有效工具.采用该方法对产自山东蒙阴、辽宁瓦房店和湖南沅江3个矿区的31颗典型金刚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白光形貌像揭示,金刚石中普遍存在晶体结构畸变的特征,并且变形程度不等,部分严重变形晶体具有异常劳埃衍射式样;其衍射斑点的形态、衬度及条纹变化反映了金刚石晶体结构变形的程度和复杂性.晶格的完整性与金刚石的褐色强度无明显相关性.该类结构缺陷与金刚石的复杂形成过程和深部保存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15粒山东郯城砂矿金刚石样品进行矿物学和光谱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郯城金刚石的粒径集中在1. 0~4. 0mm之间,晶体形态以菱形十二面体为主,其次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形,八面体较少;晶面形貌除倒三角凹坑、塑性变形滑移线、熔蚀沟、生长丘、生长阶梯、叠瓦状蚀象、滴状丘、晕线等原生形貌发育外,小部分发育有次生形貌 绿色色斑,且大多数金刚石的边棱清晰,磨圆程度不高。研究首次测得了郯城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的半高宽数据和金刚石包裹体拉曼谱图,显示郯城砂矿金刚石结晶程度差异较大,暗示其形成的金刚石地质生长条件和环境的复杂性;金刚石包裹体有橄榄石、黄铜矿、针铁矿、石墨矿物,其中橄榄石包裹体占比较高,表明郯城金刚石包裹体类型以橄榄岩型为主,测试结果与华北东部古老克拉通之下的岩石圈地幔大部分由橄榄岩组成的结论一致。对比郯城金刚石与蒙阴金刚石特征的异同,初步探讨了金刚石砂矿的物质来源,为揭示郯城砂矿金刚石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金刚石及其包裹体的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学研究,首次发现湖南褐色天然金刚石中存在籽晶金刚石.该金刚石晶体呈菱形十二面体,其同步辐射X射线劳埃图上大部分斑点分别分布在5条主晶带上.经分析发现,该金刚石晶体首先由晶核发育成菱形十二面体金刚石籽晶,再由此籽晶生长成菱形十二面体金刚石晶体.该金刚石晶体中晶体缺陷很少,仅存在部分由塑性形变产生的应力场以及由籽晶生长界面产生的面缺陷,表明该金刚石晶体所处的生长环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阴极发光和红外光谱技术在金刚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总结了阴极发光(CL)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在金刚石研究中的应用。CL图像可以揭示金刚石的内部结构、生长机制、生长阶段及过程,提供塑性变形及是否含有CO2的信息,验证和解释微区FTIR分析、稳定同位素及地质年代研究的结果,为天然金刚石和合成金刚石的区分提供关键证据。合成金刚石的实验研究表明,氮的不同聚集态丰度值是聚集温度TNA、金刚石存留时间tMR及氮丰度值的函数,利用地质信息和FT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金刚石及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俄罗斯毛坯金刚石的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并以强劲的增长势头不断改变着世界金刚石市场的供应格局。对近10年发表的有关俄罗斯金刚石的英文文献进行了编译整理,对雅库特、阿尔汉格尔斯克和乌拉尔产出金刚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个产区的金刚石在颜色、形貌、微量杂质元素、发光性、包裹体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可以作为俄罗斯不同金刚石产地来源的标型特征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结合俄罗斯近5年来在世界金刚石市场上的表现,简要分析了俄罗斯金刚石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及金刚石产业发展的情况。有关信息对了解世界金刚石供求关系及国际金伯利进程框架下金刚石产地来源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吕青  刘飞  褚志远  葛跃进  刘潇  焦永鑫 《地质学报》2022,96(4):1225-1238
山东蒙阴常马庄、西峪和坡里三个金伯利岩带的金刚石含矿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三个矿带金刚石的矿物学特征是否亦存在差异还不清楚.本文整理和统计前人研究的山东蒙阴10万余粒金刚石数据,发现三个金伯利岩带金刚石的晶体颜色、粒度、晶体形态及表面形貌和包裹体等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①51484粒常马庄金刚石以淡黄色为主,其次为无色和浅黄...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宿州栏杆地区金刚石勘查历时近40多年,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于1982年12月在震旦系金山寨组底砾岩中发现次生金刚石,2017年9月在栏杆地区辉绿岩中发现原生金刚石矿体,提交工业级资源储量约25万克拉。本文对震旦系金山寨组底砾岩中次金刚石和辉绿岩中原生金刚石,从金刚石晶体形貌特征、晶面蚀象、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面进行对比,确定金刚石的品级(Ιb或Ιa型),进而判别其来源深度的不同,为宿州栏杆地区金刚石找矿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结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Diamond ViewTM测试,对巴西金刚石开展了常规宝石学、光谱学和荧光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巴西金刚石表面微形貌特征丰富,可见多种形态的生长丘,三角、六边或不规则形态的溶蚀坑以及塑性变形滑移线等特征。巴西金刚石以ⅠaAB型为主(90%以上),N含量在400×10-6~1700×10-6范围内,B心转化率介于15%~66%之间,具有高N含量和低-中等N聚集程度的特点。拉曼光谱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样品内部均残余压应力或者结晶度较差。Diamond ViewTM发光图像显示ⅠaAB型金刚石样品具有蓝色和黄绿色调荧光;ⅠaB型金刚石样品为带有绿色调的蓝色和不均匀的蓝色荧光;Ⅱa型金刚石样品表现为暗橙色和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沂蒙山的白彦地区,以往地质工作中已发现数干颗金刚石,其中有多量的绿色和带绿色斑点的晶体。金刚石晶体颗粒细小,表层具有深绿斑、褐色斑点,绿色不均匀,颜色有绿、蓝绿、褐绿、黄绿、灰绿、黑绿等色,晶体多不完整,磨损轻、微。枣庄市上泥河村底砾岩、花果泉第四系砂砾层中产出的绿金刚石具有绿色向褐色转变的特点。切磨过程中,绿色钻石具热作用下的绿色不会消失,但会出现绿色纯度或明暗度、鲜艳度存在不确定的游移性变化特征,甚至出现新的附加色,或者消失原来的附加色。这种变化现象具宝石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已经发表的数十篇关于澳大利亚金刚石的英文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其金刚石的品质、颜色类型、形态及表面特征、生长结构及微量元素、包裹体、C同位素等方面探索了澳大利亚不同区域金刚石可能存在的产地来源特征.研究显示,澳大利亚金刚石可分为岩石圈地幔成因、超深地幔成因和俯冲环境来源等成因类型;大部分澳大利亚金刚石都因经历过强烈的晶格变形或熔蚀作用而晶体圆化,但不同产地来源的金刚石在颜色组合、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金刚石比例、C同位素组成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总体上,澳大利亚不同区域金刚石具有一定的产地来源个性,但无法简单确认澳大利亚金刚石“整体”的产地来源特征;只有结合成因来源进行分析,才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不同区域金刚石的特征组合及其意义,从而为理解其产地来源的特殊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郭起志  孙继光 《矿物学报》1990,10(4):356-359
本文利用透射X射线衍射形貌术研究辽宁天然金刚石晶体缺陷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晶体中存在有位错、亚结构及包裹体等缺陷。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找到辽宁天然金刚石成矿时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主要采用同步辐射貌相术和红外光谱研究了产于南非和我国辽宁天然金刚石的晶体缺陷特征,分析了这两个产地金刚石的同步辐射形貌像和红外光谱的异同,对同步辐射形貌像中星芒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星芒像是晶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晶格弯曲畸变造成的,与晶体内部片状氮含量无关,辽宁和南非金刚石最大晶格弯曲畸变角分别为1.75°和0.98°。星芒的出现与晶体是否受到熔蚀有密切的关系。辽宁金刚石的星芒像强,晶体受到的熔蚀较弱;南非金刚石的星芒像弱,晶体受到的熔蚀强。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地台北缘和东北缘的曲面金刚石(英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曲面金刚石广泛产于金刚石砂矿和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管及钾镁煌斑岩中。曲面金刚石是一种特殊的晶体类型 ,它与平坦面金刚石相比 ,不仅晶习不同 ,曲面金刚石常呈四六面体 ,而平坦面金刚石常呈八面体 ,而且它更坚实 ,更具宝石价值。热力学计算和实验表明 ,八面体金刚石比立方八面体和立方体金刚石的形成温度高 ,意味着曲面金刚石形成深度较浅 ,可能在石墨 -金刚石稳定区的边界上。目前对曲面金刚石是生长形还是由平坦面金刚石熔蚀而成尚有不同见解。文章对俄罗斯地台北缘和东北缘的曲面金刚石进行了综合研究。经切割抛光 ,用 X射线形貌法、阴极发光法和普通光学法进行了结构研究 ,还对金刚石进行了光学荧光、 X射线荧光 ( T=77~ 2 90 K)、ESR电子自旋共振、可见光区的吸收谱等研究。用光学测角仪和扫描电镜查明 ,研究区的金刚石中四六面体单形占 60 %~ 80 %、 { 0 65} +{ 365} +{ 1 1 1 }聚形占 8%~35%、平坦面八面体占 0~ 8%且无菱形十二面体。研究发现金刚石表面覆有成分不同的薄膜 ,厚约 0 .1~ 1 μm,其成分有 2 9种之多。表明天然金刚石是在多种金属和碳的熔体中结晶的 ,乌拉尔 -巴西型金刚石的曲面晶为生长晶而非熔蚀晶。在罗蒙诺索夫金伯利岩管中获取的金刚石表面附有超基性岩的原生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9.
自润滑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体材料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具有自润滑性能的孕镶金刚石钻头胎体材料,进行了在胎体配方中添加石墨的研究。对胎体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耐磨性和材料与白刚玉砂轮组成摩擦副时的摩擦系数进行了测定,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石墨后,胎体材料的硬度和抗弯强度下降,与60目白刚玉砂轮组成摩擦副时的摩擦系数下降,耐磨性则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多先增强,后下降(超过6%后)。形貌分析表明,不含石墨的胎体材料在磨损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添加石墨后,胎体材料的塑性降低,出现犁沟和剥落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金刚石的优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刚石宝石名:钻石,化学式:C,空间群:Oh~7Fd3m,属立方面心格子,C-C以共价键相连,化学成分以碳为主,此外还含Si、Al、Ca、Mg、Mn、Fe、Ti、B、N、Ni等杂质。金刚石常因含各种带色离子而呈各种颜色。金刚石的颜色一般有:黄、蓝、绿、灰白、天蓝、金黄、红、粉红、紫、褐色、无色等。我国金刚石以无色、淡黄、浅棕色为主,偶尔也有绿、灰、桔黄色。产地主要有山东、辽宁、贵州、湖南等。湖南沅江流域金刚石的颜色有黄色、黄褐色等。金刚石常含有包裹体,这不仅影响其透明度,而且还会降低其宝石品级。包裹体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