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延 《探矿工程》2001,(4):65-67
讨论了铁路隧道施工中的瓦斯隧道合理的界定标准、监测方法、正常防范的施工技术和紧急防范对策,并通过黄莲坡瓦斯隧道工程实例,强调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雷军  张金柱  林传年 《岩土力学》2008,29(5):1367-1371
乌鞘岭隧道是我国迄今为止已建成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总长约为20.05 km,而F7断层是乌鞘岭隧道中最长、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活动断层,对隧道施工十分不利。根据F7断层特点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在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F7断层区段,对洞室开挖后的围岩及支护衬砌结构进行各项应力监测和收敛变形监测,分析了围岩、衬砌系统受力及变形变化趋势,从而探究围岩挤压大变形的机制,掌握围岩应力释放与围岩压力的作用规律;并根据现场监测结果,提出对隧道穿越F7断层区段的断面采用动态优化设计方案及改进的施工措施,避免隧道出现大变形,从而保证隧道穿越F7断层区段安全、快速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隧道地下水动态监测是隧址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涌水量、涌沙量、隧道内水压力的综合分析,获取隧址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为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光纤光栅技术(FBG)是工程安全监测的一项新技术,提出了该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安全监测的工作思路.通过某地铁隧道沉降监测实例,探讨了光纤光栅在监测地铁隧道沉降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光纤光栅拥有相同等级的测量精度,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满足地铁隧道安全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隧道大变形灾害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隧道大变形灾害监控操作危险、干扰施工等困难,研究灾害监测的特点和要求,开发隧道位移实时监测系统,制定灾害监测系统方案,并应用于湖南酉水3号4、号隧道大变形监测。实施效果表明,对隧道大变形灾害处治过程和灾后施工开展远程监测,可以保障施工安全,优化加固措施,评价灾后结构安全性,可供其它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盾构近距离下穿对已建地铁隧道的位移影响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方  夏唐代  丁智  黄小斌  林存刚 《岩土力学》2016,37(12):3561-3568
通过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杭州地铁1号线已建隧道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针对盾构近距离、小角度下穿对已建隧道位移的影响过程和特点,研究了盾构机与已建地铁隧道相对位置关系不同时,已建隧道的隆沉、水平位移及收敛位移变化规律。对盾构参数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反馈的已建隧道位移监测进一步优化盾构施工参数,合理盾构参数的设置可以有效控制既有隧道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已建隧道变形规律显示,盾构隧道在距离已建隧道20 m以外工况下,对上部已建隧道影响很小;盾构整个过程中已建隧道穿越交叉点竖向和水平位移变化过程大致经历5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蒋奇  隋青美  张庆松  崔新壮 《岩土力学》2006,27(Z1):315-318
针对隧道施工和运行长期监测的需要和当前的岩土监测所用电磁传感器的不足,基于分析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监测原理和实现方法,在直径为22 mm的普通螺纹钢上设计和制作了隧道应力应变监测用的FBG锚杆传感器,并分析FBG探测锚杆轴向应变的原理。通过试验室和公路隧道现场对已制作的FBG锚杆进行动态测试与应用,效果良好,并突出了FBG锚杆传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大、结构简单和能在野外岩土结构工程进行长期有效监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分岔隧道变形监测与施工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隧道。以八字岭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首先介绍了分岔隧道现场变形监测方法;接着分析了在当前支护和施工方案条件下隧道纵向变形特点、大拱段伴随开挖和支护进行表现出来的施工动态响应特点及隧道开挖面表现出来的空间效应特点。最后,在分析隧道变形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研究结果为分岔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于宁  朱合华 《探矿工程》2003,30(6):59-64
在隧道建设中利用常规的安全监测来指导施工已是必不可少,而地质超前预报作为一种地质因素定性分析方法在地下洞室的建造中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脱节。鉴于此,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阐述了多种安全监测手段在公路隧道建设中的综合应用,分析了隧道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点介绍了隧道工程放射性监测所采用的标准、监测对象、仪器、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对异常放射性的处理措施,并对后续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边坡位移监测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影响边坡位移监测精度的若干主要技术问题,认为只有选择恰当的地表位移监测基准,并对监测方案、监测站的布设和监测周期的设计等技术问题进行优化,才能满足边坡变形监测的要求。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建议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建立立体监测系统,同时监测地表和地下位移,有助于全面反映边坡的变形破坏情况,从而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龙路横龙山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介绍了横龙山隧道超大断面喇叭口段施工监测对围岩位移及受力变化的监控量测技术,介绍了该项目根据监控量测分析处理结果及时调整隧道预应力锚杆等支护系统设计参数。实施结果表明,周密的施工监控量测及分析工作对于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支护的经济合理,以及获得可靠的设计参数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现代遥测技术,把选测断面传感器(频率类、电压电流类、开关量类、数字类等)数据采集、三维激光扫描、地质超前预报、爆破振动监测以及可视化监控融合在一起,实现隧道施工掌子面可视化实时显示与分析、隧道施工监测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隧道施工多元信息监测系统TIS(tunnel intelligentized monitoring system),确保复杂围岩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该系统测试项目的全面性、实时性和预警性对隧道施工的动态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度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隧道原位扩建对邻近建筑物影响评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根桥  林志  朱育才  杨成 《岩土力学》2012,33(Z2):251-256
以重庆机场路渝洲隧道原位车道扩建为8车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文献调研、数值分析、监控量测和爆破监测等手段,对隧道原位扩建形式比选、扩建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变形影响和扩建爆破作业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等开展研究, 得到如下结论:(1)隧道原位扩建有单侧扩建、两侧扩建和周围扩建3 种形式,从施工力学分析,单侧扩建形式最优;(2)渝州隧道地表最大沉降曲线与小净距隧道类似;(3)地表沉降槽曲线的影响半径为40 m左右;(4)渝州隧道最大地表沉降差距离中线约10 m和30 m,实测临近建筑物沉降满足规范,建筑物安全;(5)爆破振动监测显示临近隧道和建筑物的振速值均远低于规范限制值,说明既有隧道形成的临空面对于吸收和释放爆破振动能量的作用很大。该研究成果为今后类似隧道原位扩建工程的施工方案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通过摄像机、照相机、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其他图形图像采集设备采集隧道变形数据的方法,提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的数学处理流程,讨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的存储、查询调用、分析和管理方法。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多媒体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能以数字、曲线、图形和图像等方式,来反映隧道的实时变...  相似文献   

16.
松软地层浅埋暗挖公路隧道现场监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向红  杨永波  李祺  张杰 《岩土力学》2010,31(Z1):337-341
针对浅埋暗挖公路隧道的特点,对厦门高崎互通下穿嘉禾路隧道进行地表下沉、拱顶下沉、洞内收敛、支撑应力等项目的监测工作。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该隧道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变形及受力特点,指出了松软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开挖影响的时空范围和隧道施工中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措施,并为支护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研究结论丰富了浅埋暗挖思想,并为国内浅埋暗挖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的发展,连拱隧道的应用也越来越厂泛。连拱隧道一般应用于中短隧道,常常与边坡结合在一起。由于岩土体复杂,岩土力学尚具有半经验半理论的特点,故有必要对连拱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与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对其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GPS位移监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以GPS监测数据、野外踏勘和深部位移等资料为基础,对GPS监测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点尤其是基准点被遮挡,采集到的数据存在严重误差,对滑坡变形分析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