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向家坝、溪洛渡水库地震监测台网35个台站记录到的99次ML2.1~4.1地震观测资料,利用Aki单次散射模型研究库区地震尾波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库区Qc值与频率有较强的依赖关系:Q(f)=(120.8±3.6)f((0.771 2±0.010 3)),为后续震源参数计算和定标关系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相较于Koyna、Aswan和新丰江水库,向家坝、溪洛渡水库具有高Q0值和低n值特征,与水库库区地震活动性相符。  相似文献   

2.
根据Aki的单次散射尾波理论,利用小浪底水库地震台网短周期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估测了小浪底水库地区的尾波Qc值,Qc=(89.2±28.78)f0.913 1±0.154 3。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Qc值与频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尾波Qc值较小。参照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本区区域尾波Qc值数值特征认为:本研究区构造活动复杂,地震活动水平高,应加强地震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利用宁夏及邻区的数字地震波资料,选取2009-05-2010-10月M_L2.6以上的20个台站32次地震事件的268条波形记录,用遗传算法反演了宁夏及邻区介质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相应.反演得到:宁夏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337.67f0.4554.其Q值和山西及浙江地区的结果最相近,可能预...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01—2013-05月发生在赣西北地区的233次M L≥1.0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了阳新台、九江台、修水台、高安台、宜春台的P波S波的衰减,结果显示,除修水台最佳流逝时间约为60 s外,其他四个台站的最佳流逝时间为30 s左右;九江-瑞昌震区内平均P波和S波的Q值分别为:Q P(f)=(15.97±1.87)f(1.66±0.06)和Q S(f)=(25.27±1.90)f(1.15±0.04)。  相似文献   

5.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莆田荔城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仙游地震序列尾波Q_c值的变化特征,并拟合得到整个序列的Q_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_c=(29.85±7.66)f(0.993±1.03)。仙游地震序列ML4.0以上显著地震事件发生前,1Hz的Q_c值以增大为主要特征,当Q_c值超过40,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均有显著地震事件发生,映震效果相对明显;6Hz和12Hz的Q_c值与显著地震事件关系不明显。分析认为,显著地震事件发生前,震源区应力状态改变,导致介质散射程度变化明显。由于散射衰减机制主要在相对低频部分起重要作用,利用低频部分的Q_c值,更有利于识别出显著地震前的这种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宁夏及邻区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宁夏及邻区数字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进而计算震源半径、地震矩等小震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了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使用发生于2003年6月—2007年12月ML1.7~4.4的186次地震事件估算的震源参数表明:地震矩、近震震级、破裂半径、拐角频率等之间可以拟合为对数或半对数线性关系。地震应力降、视应力与震源半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依赖关系,但与地震矩之间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地区相比,此研究区属于低应力释放区域。  相似文献   

7.
应用Mereu方法计算了2007年9月22日到10月7日发生在秭归罗圈荒地区微震群中的17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和区域品质因子Q值,得到的Q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为Q(f)=71.6f 0.808。与三峡库首区蓄水前后低的背景Q值比较,显示秭归罗圈荒地区微震群是一次普通的地壳介质应力调整。  相似文献   

8.
选取营口台和岫岩台记录的2012~2017年辽宁盖州青石岭ML≥2.5地震波形资料,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青石岭震群重复地震序列,并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单台记录的重复地震序列尾波Qc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及随时间的变化。结合盖州青石岭震群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可知,Qc值变化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变化与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相关性;盖州地区在ML≥4.0地震后Qc值波动明显,存在局部调整并恢复的特点,局部应力积累不足以孕育更大的地震,而是以多次中等地震的形式释放局部积累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濮阳台记录的21次地震进行了地震波衰减研究,讨论了地球介质品质因子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利用不同地震采用不同流逝时间的尾波品质因子测定方法,有效去除了由于不同地震或同一地震的地震散射波在纵向介质中穿透深度的不同而导致对品质因子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扑捉到品质因子的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鲁豫交界地区尾波值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地区品质因子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和区域介质衰减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地震波的几何衰减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和Mereu方法,反演得到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f),并采用Brune的ω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用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数据求得该地区各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2008-05~2013-12期间攀西地区介质衰减模型为Q(f)=94.4f0.665 9,2014-01~2015-06期间该地区介质衰减模型为Q(f)=83.9f0.719 6,两个时间段的反演结果十分接近,且均呈现出低Q0和较高衰减系数γ的特点,即该地区地震波衰减明显偏高,同时Q对频率f的依赖较大;场地响应方面,岩石台基对地震波信号在不同频率点的放大作用不同,其中MGU、PGE和SMK地震台场地增益较大,YYU、YYC地震台场地放大倍数在1~2之间平稳变化,LGH地震台场地响应随频率增大而快速衰减。结合上述计算结果推测,攀西地区构造活跃、上地壳结构极不均匀、地震波能量衰减强烈是造成该区域Q0低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ú????????????????????????????????2001??3??~2006??7????????????????Satoβ????????????????????????????????β??????(20 s??30 s??40 s)??QC?,????????QC????????????? 35.8 f 0.95??46.0 f 0.94 ??59.4 f 0.93 ??Q0?????????????????????????????????????????????,?о?????Q0???????????QC????????????????????????????????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台叠加谱比法(SSR)分析钟祥台记录的周边地区30个地震事件的垂直分量,得出与各个射线对应的Lg波尾波的Q0值。结果表明,Q0值的大小与构造活动强弱有关,在构造活动强烈的胡集-沙洋断裂、通城河断裂、天阳坪断裂、青峰断裂附近呈现出低值,约在130~200范围内变化;在远离断裂的区域,构造活动比较稳定,Q0值达到60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深部背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初动半周期方法,得到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Q值分布,探讨了该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地壳内速度分布、Q值分布及地质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Q值分布有两个地区存在较强烈地横向不均匀性,其一是淳化、耀县高Q值区和相邻的西安、富平低Q值区,其二是陕晋交界处的韩城高Q值区和相邻的澄城低Q值区,它们都位于不同构造单元交界、差异运动显著、新老地层交错的地区;②历史强震震中主要分布在Q值分布高、低值间的过渡带上;③Q值分布与20km深度P波速度分布有较好地一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有深部构造背景,与区域速度场、介质品质因子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Sato???????????????????????????????о?????-???????????β??Qc???仯?????????Qc???????仯????Qc(f)=19.63??4.81f 1.183 8??0.094 5?? ??2005??12??3??ML3.9????????????????????ε????Q0???????仯?????????????????????????????????к?????ε????Q0???????仯?????????????????????????????? ?????????п?????ζ????????????????н???????????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宁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于宁夏区域2008~2014年210个ML2.0~4.9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模式,将台站获取的速度记录进行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及仪器校正,对速度谱在频率域积分得到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进而计算震源半径、地震矩等小震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各参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地震矩范围为1011~1015 N·m,震源破裂半径为60~766 m,拐角频率为1.6~22.2 Hz,地震应力降范围为0.01~7.63 MPa,视应力范围为0.01~3.11 MPa,地震矩、拐角频率、矩震级及里氏震级等震源参数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对数线性或半对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珊溪水库地震与构造地震波谱时-频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2002~2006年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化波形资料,利用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了珊溪水库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波谱的时-频特征,发现两者的P波波谱存在差异:1)水库诱发地震P波主频低于构造地震;2)水库诱发地震P波频率成分比构造地震丰富,能量密度频谱随频率轴展布较宽,且出现多个能量较强的频率段;3)水库诱发地震P波能量强度的峰值在整个波列中出现时间较构造地震早且能量衰减快。  相似文献   

17.
漳州断陷盆地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州断陷盆地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 ,研究了漳州断陷盆地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研究结果认为 ,漳州盆地北西向九龙江下游西溪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山西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基于遗传算法,用Atkinson方法得到山西地区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随频率的关系为Q =420.7f0.369.采用Moya方法反演山西数字地震台网4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表现与频率有关,其中2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只有13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基本没有放大.震源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地震震级与地震距呈线性关系,但地震距与应力降以及应力降与震源半径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太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