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强 《地理教学》2010,(21):55-56
题目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中有这样一组题: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锋(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  相似文献   

2.
朱根海  王敏 《南极研究》1995,7(1):67-74
本文报道了长城周围西湖水、西湖泥沙、陆地雪等不同生境淡水藻类的种类组成,密度及分布、生态类群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差异显著。陆地雪的藻类藻类大于西湖中的水、雪、泥沙。  相似文献   

3.
漫游西湖     
西湖美丽的“天堂”苏堤春晓平湖秋月……迷醉了我的双眸迷醉了我的脚步迷醉了我的心……西湖烟波浩渺一色湖光万顷秋满眼的绿色满目的娇艳掬一捧西湖的水啊水韵诗韵画韵……如诗若画绰约的西子怎比西湖的娇娆美丽的西湖啊读不尽的风情阅不尽的画意绿肥红瘦婀娜的西湖啊又怎一个“美”字了得……漫游西湖@周岩 @黄伟  相似文献   

4.
说到美丽的西湖,不能不提起杨公堤。三百年前,西山路的前身———杨公堤,原本就与白堤、苏堤一样,富有盛名。随着新西湖的开发建设,杨公堤又重新回到了西湖的怀抱,它的恢复建成是对三百年前历史的还原与延伸。元灭南宋,有人把破国之罪归之西湖,认为“西子之吴,西湖之宋”。于是“元惩宋辙,废而不治”穴摘自《西湖游览志》卷一雪,西湖也因此遭到历史上最严重的淤浅与侵占。明正德三年穴公元1508年雪,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群议开浚西湖,他把所挖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增堤高二丈,阔堤面至五丈三尺,沿堤复植桃柳,恢复了苏堤的迷人景色。其余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凌河 《中国地名》2012,(1):65-65
长跪490多年的秦桧,2011年终于"站"了起来——在秦桧的"故里",偌大一个秦桧博物馆开张,且已招待南北游客,据说也是"络绎不绝"。最夺目之处,是那里的秦桧夫妻,再也不是西湖边上岳庙里头那一双长跪不起的罪人,就这  相似文献   

6.
朱根海  王敏 《极地研究》1995,7(1):70-77
本文报道了长城站周围西湖水、西湖泥沙、陆地雪(西湖雪、企鹅粪便和藓类沼泽地)等不同生境淡水藻类的种类组成、密度及分布、生态类群及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种类组成和密度差异显著。陆地雪(4、5站)的藻类密度大于西湖中的水、雪、泥沙。在已鉴定3个门类50种淡水藻类中,划分为两大生态类群:根据其生存环境,划分为水生藻类和雪生藻类;或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浮游藻类和底生(着生)藻类。  相似文献   

7.
这首诗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所著,是他在杭州任职时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与感叹.说起西湖必然会联想到杭州这座迷人的城市. 杭州市,简称"杭",地处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省会、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过其中.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地西湖的物理拥挤和心理拥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风琴  杨效忠 《地理科学》2017,37(1):102-109
分析世界遗产地西湖各小景点的景观功能性差异和西湖申遗成功后主要收费景区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梳理出4类观测点,分别测算出其物理拥挤度和心理拥挤度,探讨两者的关系以甄别中国国情下的旅游心理拥挤的关键性物理影响因子。得出结论:世界遗产地西湖的物理拥挤和心理拥挤的表征关系为一个近似的坐标轴的关系;遗产地西湖在拥挤管理上应实行分象限管理。中国情境下,世界遗产地西湖的游客心理拥挤的主要物理影响因素为景区面积和景区引导标识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底,一部名为《非诚勿扰》的贺岁片在全国各地火热上映,影片中绿野葱茏、碧水荡漾、如诗如画的绝美外景,顿时吸引了无数热切的目光。人们惊叹,在"人间天堂"杭州,不仅有山明水秀的西湖,竟还有如此幽雅隐逸的湿地!一时间,这个  相似文献   

10.
六和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  相似文献   

11.
惠州城市发展与西湖风景区建设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类生态环境等论证了惠州西湖风景区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规律性,揭示了当前西湖和城市建设中一些不可Hui避的矛盾和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城市与西湖两者的互惠互利、和谐共存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务之急是要从改善生态环境、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区域经济的角度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最后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南极长城站地区西湖水化学组成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锋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7,9(4):30-34
在对南极长城站地区西湖水化学组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化学风化反应平衡方程,对西湖水化学组成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化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影响西湖水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化学风化过程和海洋物质的叠加效应。西湖水中Ca和Mg元素主要来源于陆地原生矿物的化学风化,尤其是碳酸盐风化;Na和K元素则主要来源于海洋物质的叠加效应。硅(铝)酸盐风化产生的元素量对湖水的贡献率较小,反映出在南极低温条件下化学风化尚停留在硅(铝)酸盐脱盐基阶段。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特性和演化规律,从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生境状态及人为干预4方面筛选12个指标,构建西北干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分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在甘肃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和苏干湖自然保护区应用表明,指标体系合理,模型适用.评价认为,西湖自然保护区目前总体状态为中,高度脆弱,苏干湖自然保护区为轻,中度脆弱.在原生脆弱性方面,两者等级相当,但西湖更脆弱;在次生脆弱性方面,西湖已受到显著影响,次生脆弱性严重.  相似文献   

14.
杭州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杭州旅游资源丰富,有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目山和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杭州山水美不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特点 ,提出从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 ,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基础上 ,营建人工水生植物生态系统 ,恢复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提高水质自净能力的治理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特点,提出从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基础上,营建人工水生植物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高水质自净能力的治理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省洱源县右所乡西部,佛钟山麓,镶嵌着一颗光彩夺目的高原明珠─—西湖。它是洱源县著名的游览胜地。洱源西湖,属高原断陷形的淡水湖泊。湖面海拨1967米,湖水面积119平方公里,公里,南北长4公里,东百最宽25公里,最窄为0.25公里,湖岸线长13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深为8.3米。是集养鱼、植荷产菱、畜水灌溉、旅游观光的理想湖泊据《浪穹县志》载:“其东为堤,为往来大道,湖在道西,故名西湖。”又“湖虽小,与钱塘者仿佛,故取其名以名之。”西湖湖水清澈如镜,微风习习,碧波荡漾。四周峰峦拥秀,绿水青山。湖中菱荷,花…  相似文献   

18.
福州西湖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祖新 《福建地理》2002,17(4):27-30
本文根据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特点,提出从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基础上,营建人工水生植物生态系统,恢复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高水质自净能力的治理福州西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肃敦煌荒漠-湿地具有极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要的特殊性,然而目前关于该区小气候特征以及碳通量变化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利用2012年夏季与冬季甘肃敦煌西湖实验观测资料,从中分别选取资料较好的5个连续晴天,对比分析了该地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冬夏两季局地气候、辐射特征以及碳通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西湖地区两个季节湍流混合都比较充分,全天以上升气流为主,两季节温差较大,表层土壤温湿度对气温以及太阳加热作用敏感,冬季波动幅度小于夏季;(2)冬夏季辐射各分量具有典型日变化特征,但冬季各分量明显低于夏季,且该地区向下和向上长波辐射比同季节同纬度高海拔地区高;(3)西湖地区生态系统碳吸收的日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1∶00前后,CO2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两个季节均表现为"碳汇",冬季的碳汇作用较弱一些。  相似文献   

20.
寻找天一阁     
正寻找天一阁,是在阳光明媚的早冬。期待"天一阁"已是很久的事了,读过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之后让我记住了它。宁波"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去过扬州吴道台府第的藏书楼"测海楼",去过杭州西湖岸边的藏书楼"文澜阁",更思念起天一阁来。我想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一座藏书楼,以母仪天下的姿态让后世争相效仿;又是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