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数字正射影像是把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地面影像经倾斜纠正和投影差等的改正消除各种变形后得到的具有固定比例尺的影像,对其纠正后进行拼接、整饰,得到数字正射影像图。正射影像图既具有地图正射投影的特性,又消除了误差,所以在数字正射影像图上进行量测相当于在地表面上进行量测。ERDAS IMAGINE LPS模块是在原有的IMAGINE OrthoBase基础上改进的产品,在这一模块中完成了摄区正射影像的纠正及以前版本数据转到Data Preparation模块下进行的纠正后正射影像拼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软件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非正射影像镶嵌效果与控制点的布局及镶嵌线的选取密切相关。基于地理特征分析,提出一种针对非正射影像的镶嵌方案:将几何精纠正的控制点与影像镶嵌线布设在主体高程面内。遵循此原则,能降低利用推扫式中心投影成像原理获取地形起伏区遥感影像投影差对影像镶嵌的影响。对太原市2006年3月一组CBERS-02 CCD影像镶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削弱甚至消除非正射影像镶嵌中的几何拼接缝。  相似文献   

3.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是世界各国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该地区的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给极地考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由于受地面控制点数量、分布以及DEM精度的影响,该地区已获取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应用需求。对此,本文讨论了利用QuickBird影像制作该地区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方法,基于QuickBird影像,利用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采集的地面控制点对正射纠正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1∶20000比例尺地形图提取的DEM对影像进行投影差改正。误差分析表明,纠正后影像平面精度优于1m,满足1∶5000比例尺遥感平面图制图要求。  相似文献   

4.
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采集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就是利用数字影像,采用数字相关技术量测同名像点,通过解析计算建立数字立体模型,从而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绘制等高线、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等,是航测成图方法中精度最高、图质量最好、方法最先进的一种。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为地图的更新提供了现势性强的数据,为经济建设整体规划提供高精度的地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5.
以昆明市为例,利用1:50000纸质地形图在ArcGIS中完成等高线矢量化,并在ERDAS中建立高精度的DEM数据。再采用ETM+影像制作的昆明市正射影像作为三维表面的纹理信息,应用ERDAS IMAGINE8.7的VirtualGIS模块,在相同的投影坐标系统下,将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与遥感正射影像进行叠加实现了昆明市的三维地形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遥感影像较常规线划图内容丰富、真实直观、现势性强,因而在资源普查、规划设计、抗灾防灾、作战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家测绘局非常重视遥感影像作为重要测绘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着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1:5万、1:1万正射影像数据库。随着我国新近发射的ZY-1号资源卫星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图像拼接方法对低空航拍图像进行拼接时,会出现局部扭曲、重影等问题,且得到的全景图存在非正射的对象。为解决此问题,该文提出大视差补全法(Large-Parallax Patch):首先利用特征点匹配筛选出大视差区域,然后将大视差区域以外的区域统一作为低地物区进行拼接,同时从大视差区域序列图像中筛选出正射效果最佳的图像,将其修补到低地物区拼接结果图中,最终得到类似正射影像的全景图。与Pix4D生成的正射影像相比,该方法拼接后的图像质量更好、耗时更低;与APAP算法相比,该方法速度更快,提取的大视差区域的正射效果更好,明显减轻了高建筑对周围地物的遮挡问题;与PTGUI生成的全景拼接图相比,该方法提取的大视差区域无重影和错切,拼接图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近50 a来土壤加速侵蚀的状况和原因,收集了四川西昌大箐梁子1957年、1979年、2000年航空影像,应用立体像对获取高程信息生成DEM,并利用DEM纠正航片获取正射影像。同时,利用三期正射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和沟谷变化信息,通过野外调查与验证,分析了沟谷形成、发育特点及与坡耕地增长的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西昌大箐梁子沟谷发育,到1957年已形成部分稳定或半稳定冲沟,1970年代后期,大量草地被开垦为耕地,且多为坡耕地,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土壤侵蚀由此加剧,沟蚀增强,人为加速了沟谷侵蚀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的发展现状及其优越性,并结合贵州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利用无人机来生产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的需要,详细介绍了利用无人机生产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作业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控制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多源遥感影像和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正射影像生产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针对不同情况处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关键技术与流程,实际生产表明该技术应用于地理国情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是高效可靠的,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大规模、高效生产DOM提供了可行、实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符茵  刘巧  刘国祥  张波  蔡嘉伦  王晓文  张瑞 《地理学报》2021,76(5):1245-1256
无人机遥感能够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冰川表面三维形态,有助于揭示冰川的运动和消融变化,现已成为冰川变化监测的重要技术支撑。针对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能够有效识别表碛覆盖型冰川表面细节特征点的优势,本文引入金字塔影像集和最小二乘匹配方法联合开展特征点的追踪,用以实现冰川表面特征点三维位移场提取和动态变化分析。以贡嘎山贡巴冰川冰舌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生成消融期前后(2018年6月9日和10月17日)的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表面模型,基于2期正射影像提取冰川表面特征点并实施追踪以获得三维位移场,在此基础上初步探明贡巴冰川冰舌段表面位移速率最大为7.51 cm/d,垂向消融速率超过11 cm/d。本文相关研究数据和结果可为冰川及复杂地形山区地质灾害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特征点的无人机影像自动拼接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当前无人机影像快速拼接可选用的方法及可行性,将稳健的SIFT算法引入无人机影像自动拼接中,分析了该算法各阶段所消耗的时间.结合无人机自身的特点对算法进行改进,在进行特征点提取前通过估算相邻影像间的重叠度缩小了搜索范围;进行尺度空间极值点探测时通过实验获取了适应于无人机影像的最优高斯核尺寸,克服了传统SIFT算法采用固定核尺寸方法的缺陷,既减少了时间消耗,又尽可能多地获得了特征点,最后应用LM方法求得精确变换矩阵,完成了影像镶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无人机影像拼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保证算法鲁棒性的同时,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正射影像匹配的地形变化检测与更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时期的航空影像和旧时期的DEM,基于正射影像匹配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地形变化检测和数据更新的自动化算法,该算法能够利用两个时期的未变化信息进行控制,避免了传统的定向过程,极大减少了人工编辑,能够同时得到变化检测的结果、更新后的DEM和DOM。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卫星测图应用中,遥感影像压缩几何质量评价对于制定合理的星上压缩指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该文从影像匹配精度评价、自动生成DSM/DEM的精度评价和摄影测量点定位精度评价方面进行几何质量评价,并分析影像压缩比与不同地形类别的重建影像质量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国产星上SPIHT压缩算法,在压缩比4∶1的条件下,由重建影像立体像对自动生成的DSM可以满足1∶5万数字高程模型高程中误差最低要求;在压缩比2∶1的条件下,重建影像立体像对摄影测量点定位精度满足所有地形的1∶5万测图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内蒙古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内蒙古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完成试点区域呼和浩特市赛罕区1013平方公里内的资料收集、正射影像图制作、内业判读解译、外业核查等工作,正在进行相关成果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6.
沙丘形态监测对开展土地沙化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应用无人机,分别在2016年7月、2017年3月、7月和9月对青海湖克土沙区4个沙丘进行影像采集,借助PhotoSca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生成高分辨率的沙丘正射影像和DEM数据,使用ArcGIS软件获取沙丘形态参数并分析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影像监测沙丘形态,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正射影像精度较高,DEM数据通过校正后可正确反映沙丘形态,为逐天高精度监测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SURF算法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快速拼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测区情况,需要在拍摄现场将获得的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实时拼接.基于SURF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拼接算法具有尺度和旋转不变性,拼接效果较好,但该算法稳定性较差,拼接过程中大量误特征点被提取出来,导致计算量大、匹配效率低,无法满足实时拼接的要求.该文首先利用SURF算法粗提取特征点,然后利用RANSAC算法剔除被误提取的特征点,实现特征点的快速匹配和图像实时拼接.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算法不但可以得到很好的图像拼接效果,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拼接效率.  相似文献   

18.
何敬廉  尹剑辉 《热带地理》1998,18(3):275-278
介绍采用两种不同投影系统的卫星资料制作1:50万TM卫星影像图的基本工艺及关键技术,(10对TM卫星底片进行密度测定和反差分析,(2)卫星像片平面位置误差赋和控制;(3)卫星像片彩色合成色调协调一致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TM卫星影像图的特点及其在地理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三维地貌影像图及其地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勇  张胜雷 《地理学报》1998,53(5):438-444,T001
本文报告了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三维地貌影像图的制作过程,结合实地考察获取的结果对该地区的冰蚀地貌现象和过程,冰期划分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TM影像与DEM的地形光照模型配准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蕾  邓孺孺  彭小鹃 《热带地理》2008,28(3):223-227
采用DEM数据得到每一个像元所处的方位和坡度,结合TM影像成像时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得到太阳直射光入射角的余弦值;将其与太阳直射光修正系数相结合,建立起TM影像与DEM的地形光照模型.将DEM数据转换为和TM影像相差系数为fL0的地形光照模型图,通过其选取DEM和TM影像的同名地物点进行几何配准校正.将该方法应用于广州市DEM数据和TM影像的配准工作.经验证,校正后的DEM数据和标准的TM数据之间的误差在1个像元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