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阳 《中国地名》2013,(1):72-73
呼延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7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在史籍《汉书》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这样记载:"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在史籍《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异姓呼衍氏、须卜氏、丘  相似文献   

2.
一、喝酒划"老疙瘩"拳完颜氏人成长于大漠草原,好酒,喝酒必划拳,划多以唱为主,可与蒙古人相媲美。"老疙瘩"为满族语,意为"小兄弟"。每当喜庆时,两人或多人盘腿席地正坐,有几个人先斟几杯酒,大家共同高唱富有欢乐音调的  相似文献   

3.
姓氏来源上官姓源流单纯,出自芈(mǐ)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春秋时楚国公子子阑。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阑为上官邑大夫,子阑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  相似文献   

4.
伊鸣 《中国地名》2012,(8):76-77
慕容雄霸燕北辽东的鲜卑大单于慕容大燕帝国的燕王慕容垂燕国的皇帝姓氏源流1.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2.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  相似文献   

5.
胡鹏 《地理教学》1992,(6):42-43
我国各地的集市称呼不同,集日迥异。北方称集。南方称场,街、墟(两广,福建叫村市为“墟”)。一些少数民族的集会,实质上也是集市活动。集日大多根据农历日期来定的。大可分为: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11,(11):69-69
琢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辽阳白塔是全国六大古塔之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坐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塔高7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结构,是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建于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年),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贞懿皇后李氏所建的垂庆寺塔的俗称,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塔顶有铁刹杆、宝珠、相轮等。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白灰,俗称白塔。  相似文献   

8.
地名的生命历程包括命名和用名两个环节。地名的符号意义通过命名者得以构建,而在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又不断被重构。以内蒙古达茂旗为例,通过大量微观个体的深度访谈,从地方民众认知的视角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文化符号意义的变迁及成因。结果显示:案例地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汉化趋势明显,其大致经历了少数民族语地名主导阶段、少数民族语和汉语地名共存分立阶段、汉语地名与汉译少数民族语地名主导阶段。随着语言文字环境和用名群体结构的剧烈变迁,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的符号意义在新的用名环境中不断被弱化,地方民众对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的认知越来越有限,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逐渐从意义丰富的文化符号衰变为简单的空间指位符号。  相似文献   

9.
寻根溯祖据《唐书》记载,杨姓的起源主要有四种。一种出自姬姓,这一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一支是以国为氏,另一支是以邑为氏。周宣王姬静的儿子尚父,被封在一个名叫“杨”(今山西省洪洞县)的地方,建立了杨国。到春秋时期,杨国被晋国所灭,杨国的后人为纪念故国从此姓杨。而晋国灭杨以后,将杨分封给了晋武公的孙子突,突被称为“羊舌大夫”。突的孙子叔向,有个儿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其子孙便以“杨”作为自己的姓氏,史称杨氏正宗。第二种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少数民族)后…  相似文献   

10.
祖国西陲的风水宝地伊犁 ,因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 ,乌孙、突厥、准噶尔等古老部族 ,曾长期角逐于斯。这即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又使这里成为民族融合的大摇篮。追溯逝去的部族纷争 ,为我们研究伊犁地名提供了重要线索。它的形成 ,大体可分突厥、准噶尔、蒙古和近现代三个时期。“突厥”是中国古代西北的著名部族之一。早期游牧于金山(阿尔泰山)以南。六世纪中叶 ,部首阿史那土门率众灭高车王国(今乌鲁木齐一带) ,继而在蒙古高原大败柔然。返归故地后即在北庭(在今吉木萨尔县境)建立突厥汗国 ,自称伊利可…  相似文献   

11.
尧是我国远古三皇五帝之一。关于他的出生地,《史记·五帝本纪》的《索隐》中有明确记载:“尧谥也,放勋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从居为姓也。”其中并未说明三阿在何  相似文献   

12.
溪口镇,位于浙江省奉化市西北,距宁波市区22公里。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源头,主流出于剡界岭,由新昌入奉化境,称“剡源”。沿溪风光优美,剡源九曲为古代旅游胜地。九曲公棠以下称“剡溪”,由西向东流过全镇,至东端,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又以武岭横亘镇东,以山名命地,故也称“武岭”。溪口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20公里,为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依山傍水,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13.
正在美丽的渤海之滨伫立着号称关外第一市的葫芦岛,葫芦岛境内有大小虹螺两座山。我家就住在小虹螺山脚下的张相公屯乡萝卜窖村才家沟。张相公望名解意,这里曾经有位小有名气的张姓相公。那么,很多人都会问我,你们村子盛产萝卜吗?你们姓的"才"字不是"柴"?别急,听我给您讲讲落鵏轿与才家沟的故事。(一)从清康熙年间开始兴起过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历史上称其为"闯关东"。一提起闯关东,很多人会马上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0,(1):59-59
姓氏源流虎(Hǔ,Māo)姓源出有二: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省3个批次共498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均衡指数、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和二元逻辑回归等方法解析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厘清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呈现离散均衡型分布空间特征,区域分布的均衡性随着批次增加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3批村寨的空间聚集程度皆为离散型,在全省形成“多核心,分散分布”的核密度空间特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主要分布于中山区域、坡度5°~15°的平缓地、河网密度较高、少数民族聚集区和交通密度较低的区域,海拔因素、河流因素和民族因素对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格局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坡度因素和交通因素对其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河流和交通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影响较大,海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09,(4):68-68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在四川省南部县五灵乡岐山坝村,村民明明是姓“虎”偏要读成“猫”?百家姓中没有虎姓猫姓,南部县五灵乡这一大怪姓来历至今成谜。“你千万不要叫我虎村长,其实我姓‘猫’。”南部县五灵乡岐山坝村村委会主任虎占安曾多次这样纠正初次见面的外来客人。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城市的适应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此类问题的研究多属定性描述,缺少定量评价。基于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分别对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环境、经济适应、文化和心理4个层面的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从量化的角度对其城市适应水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认知和建议,为促进兰州市乃至西北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构建城市和谐社会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语地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有25种世居的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也是民族语地名语种最多的省。云南被称为“地名博物馆,,民族语地名有其典型性。云南的民族语地名有很多特点,但并不特殊,在其他地方也似曾相识。本文以一个省为单元,对少数民族语地名进行全面综合研究,探讨民族语地名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的关系及各种民族语地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狗街①在云南省彝族苗族自治县。②在云南省罗平县。狗山又名娄山。在河北省永年县西南部。山顶石上有狗足迹,故名。唐武德五年(622年)太宗亲征刘黑闼,于此立营。狗河在辽宁省绥中县。狗泺又名狗泊。在内蒙古自治区大仆寺旗西南部。金·完颜思敬屯军于此。  相似文献   

20.
《禹贡》称其为黑水《山海经》称其为绳水《说文解字》称其为淹水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河段名,因江中含有沙金而得名,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长江江源水系汇成通天河后,到青海玉树县境进入横断山区,开始称为金沙江。金沙江流经云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宾接纳岷江为止,流经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曲靖、昭通6个地(州),全长2,316公里,流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