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口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反映10亿人口状况和地理分布的大型科学参考图集。图集使用了中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及1953年和1964年的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历史上人口记载的各种文献等。图集全面系统地表现了中国人口多方面的特征及其发展过程,共有137幅地图组成,就其内容可分序图、人口分布、民族、人口性别和年龄、人口变动、人口文化程度、人口在业状况以及家庭、婚姻和生育八个图组,并附有17种各县、市的主要人口指标表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图集主要使用了准确的详细的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用计算机制图技术完成了人口数据的提取、处理、人口指标值计算、统计分析、制图分级和图形输出。在文中同时对图集的自动编制过程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3.
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其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甘肃省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统计分布检验的结果表明,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甘肃省人口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口的地区分布差异反而有所减小,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市人口增长差异有所缩小。实现甘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有效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对人口发展区域差异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的人口规模及地区分布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云南省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云南省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统计分布检验的结果表明,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l0年间,云南省人口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口的地区分布差异也进一步扩大。云南人口地区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地区人口增长差异较大。实现云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有效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同时,高度重视对人口发展区域差异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的编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0,55(6):755-756
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书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主持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人口与环境研究会联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 (中、英文版 )编制完成 ,并由科学出版社于 2 0 0 0年出版发行。这是迄今出版的第一部全面综合反映我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大型地图集。该图集为 8开本 ,2 70页 ,共有 1 80余幅地图 1 8万字说明和 2 0 0幅图片。按图集内容划分 9个图组 ,生动直观地描述了人口与健康 ,人居和消费 ,土地及其退化、固废与噪声 ,森林、…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数字(基本以1982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进行的直接调查获得),全国总人口为1,031,882,511人。其中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和现役军人共1,008,175,288人。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汉族人口。36,703,824人,占93.3%;各少数民族人口67,233,254人,占6.7%。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直接标准化方法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00―2010年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首先,分别选取2000、201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作为2次普查时的区域标准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这2次人口普查时死亡率的空间差异。结果发现:标准化死亡率与粗死亡率的区域差异存在明显的不同,经过标准化以后,有的区域甚至发生了相反的变化;其次,选用2次人口普查时点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平均年龄结构作为标准人口年龄结构,以计算各地区在2000―2010年的死亡率变化情况,并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证实,结果发现:2000―2010年全国所有地区的标准化死亡率均在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都在提高。但若仅从粗死亡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可能会错误地判断部分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在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时点的人口死亡率水平需要经过标准化,否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0,(11):61-62
世界诸多人口大国都将在今年开展大规模人口普查。根据联合国《人口与住房普查原则与建议》,所有国家或地区应于2005至2014年间,最好在2010年前后进行一次人口和住房情况的普查。据统计,目前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2010年的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9.
五、建制镇预测与规划 1、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 (1)指标选取 为了确保资料的系统性、可比性和有效性,我们选择1983~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公安部统计的市镇非农业人口及其比重为原始数据,然后按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二统计口径(将设区的市的市辖区人口、不设区的市的街道办事处人口以及镇的居委会人口统计为市镇人口)进行调整,以此作为城市化水平基本预测数据,其调整系数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二统计口径市镇人口比重除以当年市镇非农业人口比重,即26.41÷18.73=1.41。  相似文献   

10.
《地理研究》1992,11(4):124-124
《地理研究》编辑委员会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1992年7月28日在北京举行。《地理研究》主编黄秉维主持了会议,地理研究所所长郑度、副所长郭来喜报告了第三届编委会组成情况,并希望全所同志和编委成员能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办好《地理研究》,为我所科研工作及我国地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讲求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利用广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及广东省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数据,提取社会人口、健康状况、医疗利用三大指标计测广州市居民医疗服务的存在需求和就诊需求,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衡量分布其均衡性。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医疗服务总需求区域差异大,呈旧城中心区集中分布,渐向新城区扩散,边缘区分散分布的空间格局。农业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相对分散,老年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呈旧城中心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图空间定位表示人口的分布、结构是中国近些年随着人口发展和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才逐步受到重视的。云南人口的地理分布有其特殊性。《云南省人口地图集》依据云南客观实际, 较好地表现了云南人口的共性与地域差异性, 从内容表示, 编制方法, 符号设计, 色彩应用等多方面与其它人口地图或地图集相比有其鲜明特色, 因而着重对此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3.
由青岛市统计局、厦门大学和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开发的《青岛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果 5月 11日通过由青岛市科学技术局主持的专家鉴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人口专家蒋正华对该成果给予肯定。鉴定委员会认为 ,该系统是GIS技术、数理人口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机结合 ,凸显了人口数量、结构、素质、迁移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并结合我国统计与调查工作的特点 ,进行方法和技术创新。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系统运用数理人口模型和数据挖掘分析方法设计研制了人口指标的评估模块。并结合GIS技术和数据挖掘技…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流入人口大省,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省外流入人口达21497787 人,占广东省总人口的20.61%,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一位。本文以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县级行政单位为分析单元,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力图找出广东省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统计降维的技术手段,说明广东省流入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响应关系,讨论广东省流入人口与当地产业政策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流入人口数量增多,但分布格局总体稳定,流入人口的聚集度略有下降;②流入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分布格局与当地产业转移政策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15.
蔡建 《地理教学》2011,(17):18-20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迁移流动等基本情况。根据人口普查结果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笔者对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湘教版)一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既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吐尔.   《干旱区地理》1995,18(3):72-78
本文根据全国历来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塔吉克族人口形热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文中阐述了塔吉克族人口规模的发展、变化以及人口再生产类型,并简述了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廖克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01-208
本文阐述了国家地图集的重要性和中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历程,重点论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编制的特点与创新:①中国自然、人口、经济、社会与历史信息的完整汇编;②中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与总结;③国家地图集编制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④国家地图集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自动化的根本变革,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形式更满足了信息社会的需求.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而且全面推动当代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中国国家地图集这项20世纪中国科技界的重大创新成果,这部凝聚着中国两三代科学家与地图学专家智慧的地图集巨著,不仅在中国史无前例,而且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中国国家地图集代表当今中国地图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各国国家地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不愧为中国现代地图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廖克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01-208
本文阐述了国家地图集的重要性和中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历程,重点论述了中国国家地图集编制的特点与创新:①中国自然、人口、经济、社会与历史信息的完整汇编;②中国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历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概括与总结;③国家地图集编制贯彻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④国家地图集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自动化的根本变革,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形式更满足了信息社会的需求。中国国际地图集的完成,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与社会效益,而且全面推动当代中国地图学的发展。中国国家地图集这项20世纪中国科技界的重大创新成果,这部凝聚着中国两三代科学家与地图学专家智慧的地图集巨著,不仅在中国史无前例,而且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中国国家地图集代表当今中国地图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各国国家地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地图集的完成对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不愧为中国地图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人口流动和迁移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对社会生活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以第五次人口普查和昆明市公安局提供的暂住人口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了昆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评价了昆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效应,提出了昆明市流动人力资源开发途径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南山区近20年来人口发展速度很快,人口对环境的破坏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这一趋势已直接影响到南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南山区人口现状,并从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结构3个方面论述了南山区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山区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