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候异常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有民  王守荣 《地理学报》2000,55(Z1):135-142
从气候异常着手,着重分析了气候异常条件下,京津冀地区降水、气温所受影响及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上述变化可能对本地区水资源产生的影响.揭示了近50年来,本区气温升高1.77℃与降水减少13.9%并使本区水资源明显减少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气候异常情景下,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缺水量可能高达45亿m3左右.初步给出了一些对策措施,以期能够部分缓解气候异常对本区水资源的不利影响.据测算,这些措施只能解决本区缺水量的50%左右,根本解决本区的缺水问题还要靠外流域调水.  相似文献   

2.
气候异常对太湖流域水资源及社会经济影响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涛珍  袁汝华 《地理学报》2000,55(Z1):143-149
针对太湖流域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象特点,分析了气候异常对水资源的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并对气候异常造成的水旱灾害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异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孙冷  黄朝迎 《地理学报》2000,55(Z1):150-156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区域气候差异很大,使许多重大工程所处自然环境十分脆弱,面临气候异常的严重威胁.一是气候异常对重大工程的影响;二是重大工程气象保障的途径与对策.分为3个步骤:首先是气候异常影响因素的分析;其次是分析气候异常对工程不同阶段的影响,并给出其研究内容;最后,针对气候异常的影响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孙思奥  王晶  戚伟 《地理学报》2020,75(7):1346-1358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其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从虚拟水视角,研究青藏高原与外部的水资源贸易关系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制定虚拟水贸易策略、优化区域城乡水资源配置、保障亚洲水塔功能。依托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成果,本文测算了青藏高原与中国其他区域之间的虚拟水贸易关系,建立了中国区域城镇与农村地区的虚拟水贸易网络,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分析了青藏高原对其他区域虚拟水贸易不平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向中国其他区域净输出虚拟水2.25亿m3,其中向西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5个区域净输出虚拟水,从西北和东北2个区域净输入虚拟水。城乡之间虚拟水贸易联系非常紧密,农村地区生产水足迹较高,而城镇地区由于人口密度较高、消费水平较高,是虚拟水最终消费的热点区域,青藏高原农村地区的虚拟水贸易量大于城镇地区的虚拟水贸易量。青藏高原贸易输出结构以农产品为主导,虚拟水净输出12.7亿m3;青藏高原与其他区域贸易存在逆差,贸易量因素导致虚拟水净输入8.6亿m3;用水效率在青藏高原与不同区域虚拟水贸易中的正负效应不一,总体带来青藏高原虚拟水净输入1.8亿m3。未来,应重点通过灌溉节水减少农业水足迹,引导城镇居民向低水足迹生活方式转变,鼓励内地为青藏高原提供物质与技术支援,实行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以保护青藏高原水资源,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减少气候异常对交通运输影响的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巢清尘 《地理学报》2000,55(Z1):157-162
通过分析气候异常对交通运输系统在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阶段的影响.针对各地区气象、地理条件和各种交通工具对气候异常的反应,设计一个气候灾害对交通系统影响的分析评估框架模型,包括气候异常爆发可能性预报、气候灾害严重程度等级评判、交通系统安全性分析三部分,可对气候异常对交通系统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判.文章重点论述了交通运输防御气候异常的战略性对策,提议建立一个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保险、设施建设和资料库为一体的交通运输综合减灾系统.同时针对不同交通工具,分别提出了系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识别流域水资源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结构视角测度黄河流域水足迹变化,进而基于Tapio脱钩模型与Kaya-LMDI分解模型,解析水足迹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并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禀赋效应、城市化效应和人口效应识别水资源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水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水足迹占比高达85%,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倒挂问题突出。(2)黄河流域上下游水资源量与水足迹空间分布不匹配,中下游面临更严重水资源约束。(3)水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主要表现为弱脱钩,但2015—2019年各省区开始向强脱钩转变。(4)规模效应、城市化效应和人口效应对水足迹变化起拉动作用,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禀赋效应对水足迹变化起抑制作用,但仍有提升潜力,各省区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为此,需要强化水资源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农业集约式发展,提升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缓解水资源约束困境,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刚性约束,识别流域水资源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结构视角测度黄河流域水足迹变化,进而基于Tapio脱钩模型与Kaya-LMDI分解模型,解析水足迹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并从技术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禀赋效应、城市化效应和人口效应识别水资源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水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农业水足迹占比高达85%,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倒挂问题突出。(2)黄河流域上下游水资源量与水足迹空间分布不匹配,中下游面临更严重水资源约束。(3)水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主要表现为弱脱钩,但2015—2019年各省区开始向强脱钩转变。(4)规模效应、城市化效应和人口效应对水足迹变化起拉动作用,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禀赋效应对水足迹变化起抑制作用,但仍有提升潜力,各省区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为此,需要强化水资源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农业集约式发展,提升农业用水效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缓解水资源约束困境,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了1997-2011 年中国31 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基于经济—空间距离函数的空间权重矩阵,探讨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利用绝对β趋同模型验证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趋势存在绝对β趋同,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达到1/2 趋同程度的时间分别约为52.6 和5.6 年;运用空间Durbin 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都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 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分别为0.278 和0.507,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 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教育经费、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用水比重因素正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降水总量因素负向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4)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中国各省市的劳均GDP因素较大正向显著影响,而交通基础设施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因素变为不显著影响;(5)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对中国水资源真实利用情况出现偏差估计及对政策制定产生误导,考虑环境因素到水资源利用效率测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科学地评价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地区差异,对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水足迹作为投入指标纳入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框架之中,提出Shephard水资源距离函数,并依据2009—2018年我国大陆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Shephard水资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我国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我国水足迹总量及其年增长率均有较大的波动,我国各省份的水足迹总量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2)东部、中部、西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正相关,水资源禀赋、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有利于探寻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中国灰水足迹人文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克  徐中民 《地理研究》2016,35(1):37-48
根据Hoekstra和Chapgain提出的污染物吸纳理论,估算了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灰水足迹,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2012年中国灰水足迹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STIRPAT模型,测算了人口和富裕等人文因素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灰水足迹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分布不均衡性;人文因素对水资源环境的威胁大小排序,依次为城市化率、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和富裕程度,其中,城市化率、人口数量、农业比重和人均GDP每提高1%,分别引起灰水足迹增加1.03%、0.85%、0.63%和0.52%;人文因素对灰水足迹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人口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北向南逐步加大,富裕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农业和城市化对灰水足迹的影响由南向北逐步增大;在现有样本范围内,计算结果有条件地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