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利用地下电流方向异常变化预报地震可能性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地震与地下电流方向异常变化间的一种关系。最后,文章对所得结果作了些简单讨论,并列举了些在地震预报电的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地下电流异常预报地震的可能性。分析了四川省彭县岷江齿轮厂地震台附近地区,所出现的三次中强和强烈地震地下电流异常的识别方法、异常特点、干扰因素的排除以及物理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鲁甸6.5级地震、唐山4.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现象,结合异常时段地下流体观测数据,对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现象及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鲁甸地震前及唐山地震前地下流体长期与中期异常特征均主要出现在距离震中心500 km范围内。地下流体震前异常特征现象观测的目的是判断地震危险区高密度观测特征,对地震高发区的中短期异常指标仅进行中短期分析。地震区域应力叠加导致地震前兆现象的开启,引起断裂带裂隙,地下水温度和地下深部气体异常变化,水岩变化使得地下流体混合前兆增强。在地震前兆观测范围内,获取地下流体异常指标变化可以为震前预测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地震预测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指以捕捉地震异常为主要目的的地下流体观测量的动态观测.而地下流体观测不仅仅观测到我们想得到的地震异常信息,同时还观测到一些与地震无关的信息,通常称为干扰因素.所谓的干扰是相对于地震异常而言的,指与地震活动无关,与正常动态特征有明显差异的动态特征,既不属于正常观测动态,也不属于前兆异常,也不是同震异常或是震后异常,而是对地震异常信息的干扰,特别是对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干扰,是违背地震异常动态规律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盘锦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盘锦地下流体资料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以及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地震前后异常变化原因等问题进行总结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郑小菁  陈莹  陈晨 《华南地震》2001,21(2):36-41
在对福建的地下流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1990年以来闽台地区若干次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并对异常点的变化形态、时间、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掌握了闽台地区地震前地下流体中、短期或临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并发现在不同的观测位置,将出现不同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7.
研究川西地下流体化学各观测组分的异常特征及其与中强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四川及邻区5.5级以上中强地震前1~2年,均能观测到地下流体化学层次跟踪方法发生异常;在观测台点较多的地区,中强地震前1年时间内,可观测到2个以上台项地下流体化学形态异常及短临异常;地下流体化学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地下流体化学异常台项比在很大程度上受震中附近水化观测台项多少及其台点分布均匀与否的影响,其大小往往不能客观反映川西地下流体化学异常与地震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总结1980—2010年祁连—西秦岭地震带地下流体有关震例,对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统计。发现:祁连—西秦岭地震带地震异常以原始曲线方法提取出的高值、化学量、中期异常为主;流体异常持续时间与震中距成负相关关系,即异常最先出现在与地震较近的台站。  相似文献   

9.
地震地下流体在地震预测研究与震情跟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所涉及的资料范围,系统收集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可能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分析了这些异常的空间展布、时空演化以及形态等总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收集到的68项异常均位于10-8应变量范围内,59项异常位于汶川8.0级地震3倍破裂区(约900 km)范围内,占异常总数的87%,这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范围和震级之间的关系相符,说明汶川8.0级巨大地震的前兆观测范围至少包含该地震3倍破裂尺度甚至更大;异常出现时间总体呈现出临近地震异常数量增多的特点,但异常数量并非逐渐增多,而是在震前5个月和1个月突然增多;异常形态特征复杂,水氡和水位总体呈现出趋势性异常特征,水温总体表现出短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震前1—3个月突升、突降或波动异常变化.此外,本文还结合国内外已发表的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以及地震孕育理论,讨论了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尺度与未来震中的关系,这对深入认识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及产生机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与地震活动性指标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耀炜  范世宏  曹玲玲 《地震》1999,19(1):19-25
从地下流体前兆产生的机理出发,系统研究了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与地震活动性指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点在空间上与地震空间,弱震条带、b值异常区有明显关系;在时间上与小震活动频率和b值、η值等也有密切的联系,其结果对判定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异常频次累加法和异常频次变化速率法研究了中强地震前后一定范围内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频次累加曲线和变化速率曲线变化特征表现为“平稳(零值波动)—加速(连续正值)—恢复(连续负值)”3个阶段;地震与异常的关系表现为“加速(连续正值)—地震”的形式.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地下流体异常性质(即非震异常、震前异常和震后异常)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场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分析了地下流体异常场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民乐-山丹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场具有异常时间长、异常项次多、异常范围大的特征,其原因是受青藏块体整体构造和地震活动水平增强以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地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珲春7.0级深源地震的地下流体动态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相希  安在律  姜炳植 《地震》2001,21(1):107-110
介绍了1999年4月8日珲春7.0级深源地震前延边地区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典型异常,初步分析了深源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日本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研究所和电子仪器厂商科姆特克公司共同开发出测定地下微弱电流变化的技术,并成功地检测到被认为是8月26日茨城县西南部发生的地震前兆的信号。异常信号由于是在地震前18小时发生的,故该技术可望用于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呼和浩特城区流体异常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3年3月呼和浩特城区出现流体异常的落实和跟踪监测, 讨论了水温和水汞异常的成因, 并分析了大青山地震带的地震动态。 地下流体和地震地质资料表明, 呼和浩特城区3月中旬出现的地下流体异常是区域地壳活动的结果, 是呼-包盆地地壳活动引起新华广场断裂的活动, 断裂活动破坏了地下浅层的隔水层, 深层热水上涌形成了流体异常。 呼和浩特城区流体异常与6月10日托克托县MS4.2地震都是岩石圈深部活动在地壳内的反映, 2003年3月以来呼和浩特城区出现的流体异常应该是地震的前兆。 西龙王庙的流体异常还未完全结束。  相似文献   

16.
将对盘锦地下流体多年观测成果进行分析,结合多次历史地震与相应观测成果异常,分析观测成果异常资料与对应地震的关系,初步得到本地区地下流体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山地震带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和预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仲琼 《内陆地震》1993,7(2):128-135
概述了新疆天山地震带地下流体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分布与地震活动间有成生联系。在中强地震震例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总结了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的综合异常特征,并对预报判据、指标和综合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山东及邻区中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演化特征及检验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口井(泉)33个测项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采用地下流体异常的演化的多层次跟踪预报方法,分别对1983年菏泽5.9级和1995年苍山5.2级地震进行了中期、短期和短临3个时间尺度的震情预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地下流以体异常的群体演化显示增长趋势,异常与地震具有“增长-地震”或“加速-地震”的关系。具有统一物理力学机制成因的水化学多组分同步变化是源兆异常的重要标志,其出现预示在井孔所处的同一条断裂  相似文献   

19.
钟骏  王博  周志华  晏锐 《中国地震》2021,37(3):574-585
地震地下流体在地震预测研究与震情跟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震中附近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及异常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震前预测过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表明,玛多MS7.4地震震中距500km范围内存在5项异常,其中4项为短期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2~3个月。异常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主要位于玛多MS7.4地震震中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整体呈现出由外围向震中收缩的迁移特征,且玛多MS7.4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在异常特征和应力加载作用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研究结果为地震监测能力较低地区积累了震例资料,对于提升强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认识及未来震情趋势判定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吉易  宋贯一  平建军  范雪芳 《地震》2002,22(4):140-148
依据地下流体存在趋势性异常和短临异常的基本观测事实, 提出“应力-应变效应说与水诱发异常说并重”的地下流体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思路。按照这一思路, 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的布网与选井原则提出了新的补充意见; 认为降水及其相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及大范围抽水等是地形变、地应变、地应力、水化及地电阻率等多种前兆异常产生的调制与诱发因素, 因而需要对原来的干扰因素的内涵作修正; 对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做了新定义及主要特征的归纳; 对于今后的工作, 提出了加强对地下流体短临前兆异常重现性的研究、加强对浅层地下流体的调制与诱发作用的研究以及积极促进地震地下流体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