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光电倍增管显微镜光度仪是鉴定和研究矿物(特别是金属矿物)的必备仪器。由于光电倍增管具有高灵敏度及光电流强度与光照度正比关系良好等特点,因此,光电倍增管法是目前精确测定矿物多种光学性质常数的最佳方法。 光电倍增管显微镜光度仪在国外有多种商品出售,国内也有单位改装和组装此仪器。 作者于178年采用晶体管线路,将光源稳压、直流高压稳压、光电倍增管直流放大组装成一件成型仪器,连接ortholux—Ⅱpol  相似文献   

2.
随着本世纪40年代高灵敏度光电倍增管问世,热释光分析便应运而生。该技术首先被应用于矿物的分析鉴定,50年代拓展到地质和考古断代,70~80年代又被用于铀矿  相似文献   

3.
根据硅光敏晶体管感光灵敏、弱光照射即能产生很大光电流的特点,经反复实践,我们试制成功了应用硅光敏晶体管测定不透明矿物反射率的方法.精确测定反射率是鉴定不透明矿物的一个重要数据.用光敏管测定矿物反射率属于客观测量的光电倍增管法.它不用检流计,只需一个FD-117幅射仪上的微安表与光敏管,两极用导线连接即可.方法简便,操作容易,灵敏度高,直接读数.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闪烁探测器是放射性测井仪的重要部件,其灵敏度高低和稳定性妤坏,都直接影响到测井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了光电倍增管坪曲线的测定,以了解管子的坪特性,并根据坪特性选择光电倍增管的最佳电压工作点,以保证仪器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测井质量。   相似文献   

5.
消息     
分析铀用的改进式萤光计介绍在国外已正式生产一种经过改进的专为分析微量铀矿物用的萤光计。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效率和灵敏度高,能分析珠球中10~(-9)克的铀含量。在本仪器中,利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来测量铀矿物受紫外线辐射后所发出的萤光。仪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测量线路和光稳定线路。测量线路中频带很窄的同步滤波器能够消除由光电倍增管的噪音和其它干扰引起的误差。先稳定线路能使紫外线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不受电  相似文献   

6.
FDY-9602微机γ和β岩芯编录仪(见图1),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仪器研究中心与地质总局地质处和西北地质局地质处三方共同努力,于1997年9月研制成功,目前已提供给西北地质局216队和203研究所试用。1仪器组成及用途该仪器由探头和操作台两部分组成。探头由各自独立的γ探头和β探头及公用底座组成。γ探头由Nal晶体和GDB44光电倍增管以及高压电源和跟随器组成。β探头由ST551对联三苯晶体和GDB52光电倍增管以及高压电源和跟随器组成。操作台中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数据测量分析及存储系统,点阵液晶显示器,低压电源以及触摸按键…  相似文献   

7.
Prodigy直流电弧法直接测定地质样品中银锡硼等痕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质远 《岩矿测试》2012,31(5):922-923
直流电弧光谱技术在众多固体材料的检测中具有许多其他技术难以企及的优势。最早的一些依靠照相版检测技术的仪器甚至沿用至今,这些仪器永久地记录了样品的谱图照片,但信息的处理同样繁琐。其后这些照相板检测器逐渐被光电倍增管  相似文献   

8.
根据三所情报室的介绍和提供的资料,最近我队开展了活性炭找矿方法的试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我们认为活性炭找矿方法干扰因素小,获得异常峰明显;周期短、成本低、方法简便,在攻深找盲中是比较有前途的方法之一。现将试验情况概述如下:一、测量装置试验1.测量仪器是用FD-21型仪器改装的。探测器用1毫米厚的有机晶体(晶体型号:60×IST40/A型),配GDB-44光电倍增管,采用电流型阻抗匹配放大器(该单元电路板按放在操作台内),并在输入电路中加一仿真电容,使讯号较好的输入,并降低光电倍增管工  相似文献   

9.
GX-2测汞仪     
为开展壤中汞气测量的地球化学探矿工作,我们对以往试制的GX-1测汞仪又作了改进,于去年试制成GX-2型仪器,并已小批量制作.GX-2测汞仪是借助于原子吸收原理工作的,但在电路设计上,比一般原子吸收类型仪器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稳定性较高的优点.本文重点介绍仪器的电路原理.一整机方框图和主要技术指标图1是整机方框图.汞灯由方波脉冲点燃,发出2537?的紫外光,经反光镜通过吸收池投影到光电倍增管作光电转换,并产生一近似于方波的电压信号.该信号由阻抗变  相似文献   

10.
矿物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物材料研究成果和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达水平。在综述建筑、化工、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纸工业、环境保护工业、农业、陶瓷业、电子光电工业等九个行业的矿物材料研究和应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矿物材料在深加工、纳米矿物材料特性研究和新型矿物材料研制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