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高龙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龙金矿为产于滇黔桂裂谷中的热水沉积型矿床.中、下三叠统为有利的赋矿层位;右江裂谷带及晚古生代坳陷区中的小隆起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生长断裂及其旁侧长兴组中的局部洼陷是有利的控矿构造及矿化富集部位;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化富集与黄铁矿、褐铁矿、水云母、毒砂、辉锑矿等矿物及其相应的蚀变关系密切.根据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的研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辽东南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辽东南地区工作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解剖了已开采和勘查的金矿床,总结出金矿成矿规律,阐明中生代印支-燕山期为主要金矿成矿期,划分了6个金矿化区,综合辽东古裂谷的演化过程建立了裂谷产生→矿源层及容矿围岩形成→裂谷消亡及某些矿床雏形的形成→裂谷活化进入主成矿期的矿床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3.
勉略宁“三角地区“铅-锌矿可分为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及元古代岛弧火山喷流沉积型两种类型,前者产于勉略古缝合带中,与秦岭褶皱带断陷盆地内铅-锌矿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后者产于元古代火山基底内,成矿与火山机构关系密切.以成矿构造背景为依据,结合已知矿床的分布和主要成因类型,区内可划分为关地门-两河口、东沟坝-银硐山及刘家坪-孟家梁三个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指出了不同区带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南秦岭及邻区为例, 从大陆岩石圈地幔尺度上探讨了早古生代以来4 种大陆动力学成矿系统及其14 种不同的成矿系列, 并指出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及今后的找矿方向。在早古生代大陆岩石圈地幔垂向构造扩展动力成矿系统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 陆缘主动裂谷盆地中Ni-V-Mo-Au-U-Se等是主要成矿系列。晚古生代岩石圈地幔俯冲收缩导生大陆壳伸展形成的伸展动力学成矿系统中, 形成的4种成矿系列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主要成矿系列。印支期陆陆碰撞造山期形成的含金剪切型金成矿系列及燕山期- 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期热泉型金矿成矿系列中, 常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矿集区。  相似文献   

5.
王启  周静庭  王晖 《矿产与地质》2006,20(4):389-391
勉略宁“三角地区”铅-锌矿可分为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及元古代岛弧火山喷流沉积型两种类型,前者产于勉略古缝合带中,与秦岭褶皱带断陷盆地内铅-锌矿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后者产于元古代火山基底内,成矿与火山机构关系密切。以成矿构造背景为依据,结合已知矿床的分布和主要成因类型,区内可划分为关地门-两河口、东沟坝-银硐山及刘家坪-孟家梁三个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指出了不同区带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辽东南地区工作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解剖了已开采和勘查的金矿床.总结出金矿成矿规律.阐明中生代印支-燕山期为主要金矿成矿期,划分了6个金矿化区,综合辽东古裂谷的演化过程建立了裂谷产生→矿源层及容矿围岩形成→裂谷消亡及某些矿床雏形的形成→裂谷活化进入主成矿期的矿床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分析区分地质背景和区内其它类型金矿特征基础上,以区内小金山、平岗、四方台、石头河等金矿为典型实例,重点研究了侏罗系穆棱组、第三系道台桥组、八虎力组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通过侏罗纪、第三纪古地理恢复,古砂金分布与岩相关对比,遥感线性构造与古河道关系研究和遥感找矿标志建立等,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厘定成矿模式,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8.
秦岭若干重要类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秦岭金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取得的进展 :八卦庙矿区发育有条带状的热水沉积岩 ,金矿床类型属于热水沉积韧性剪切带改造型 ,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型 ;马鞍桥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属于华北板块南缘 ,含矿岩系为早古生代的深水斜坡浊积岩相 ,矿区的“浅色岩相”系变质成因 ;煎茶岭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而非超基性岩浆热液型金矿。以上研究为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指出了新方向和新类型  相似文献   

9.
科克布拉克银铅矿床位于伊犁裂谷之伊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带内,该带与陆相火山热液有关的银铅矿为近年来找矿取得的最新突破。在阐述科克布拉克银铅矿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金矿分布广泛,截止目前,已发现了众多的大、中、小型金矿,为区内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区内重点金矿的统计分析,依据其分布特征从北向南共划分出了阿尔泰、西准噶尔、东准噶尔、西天山、东天山-北山、西南天山及阿尔金7大金矿集区,按其成矿特征、成矿环境、构造条件、围岩特性、含矿建造、矿化蚀变等成矿要素特点,将新疆地区金矿成因总结为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以及沉积型4种类型,结合区内典型金矿床自身所具有的成矿特点,又细化为31个矿床式。西天山、西南天山金矿集区找矿前景最好,沿中天山构造带、北天山的南缘及南天山的北缘是寻找大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瑶山-西大明山金银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瑶山-西大明山是广西主要的金银产地和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金银矿床主要产于寒武系中.矿床形成与加里东和燕山期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形成与同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Au-Ag-Cu成矿系列, 并建立了挤压构造条件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2.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特点、分布和找矿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概念,最初由Lindgren首先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活动带上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空前的"浅成低温金矿"热.浅成低温金矿具有低温、低压、低盐度、成矿深度浅的特点.矿化作用发生在火山活动晚期,最终定位于火山地热系统波及范围内.全球浅成低温金矿明显呈集中成带分布的特点,绝大多数分布在著名的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中亚-蒙古(古亚洲)带.此类金矿成矿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大体是①第三纪(最重要)、②第四纪更新世(次重要)、③中生代(重要)、④石炭-二叠纪(次要).成矿环境主要为岛弧带、板内走滑断裂带和上叠火山盆地、陆内裂谷.我国地处三大浅成低温成矿带分布区,已经发现诸如阿希、团结沟、紫金山等金(铜)矿床,找寻同类矿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gold or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in recent years a new type of micro-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regions of Southwest Guizhou Province and Northwe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with the orebodies directly occurring in diabase or i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diabase and strata.The orebodie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fault structures.The discovery of this type of gold deposits has brought about new prospects for gold ore prospecting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Golden Triangle region.From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aoxiang gold deposit in Wangmo County,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work in the adjacent areas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roughly describe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this type of gold ore deposits with an attempt to make more and more geologists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is type of gold ore deposits,so as to promote gold ore prospecting in Guizhou Province to develop toward a variety of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all round way.  相似文献   

14.
朱赖民  金景福 《地质科学》1998,33(4):463-474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布可推断,深大断裂延伸较深,可达上地幔,属超壳深大断裂。金矿床分布不受地层层位的限制,金矿化具有多层位成矿性。铅、硫、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矿质、矿化剂和水具深源与浅源的混合特征。热液成矿期矿石中石英及萤石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定年结果为68.40±32.41Ma,表明本区金矿床的成矿可能发生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15.
Au、Ag、Pb、Zn、Cu、Co是辽东裂谷最主要的金属矿床 ,产于辽河群的不同层位。矿床成因至少可分沉积—变质热液成因、岩浆热液成因和接触交代成因三类。成矿受含矿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控制。矿源层是成矿前提 ,构造—岩浆活动是成矿必要条件。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的矿源层是最佳的成矿和找矿地区。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南缘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环境浅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新疆阿尔泰南缘产有较丰富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分为块状硫化物铜(锌)矿、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块状硫化物铜(金)矿等基本类型,其代表分别是阿舍勒铜(锌)矿、可可塔勒铅锌矿、乔夏哈拉铜(金)矿,通过对这些矿床基本成矿特征及其矿环境的分析对比,认为它们形成于相同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相近的产出环境,但又有各自的富集部位及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也有差别,属于阿尔泰南缘陆缘裂谷带早-中泥盆世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同一成矿系列产物。  相似文献   

17.
18.
王瑞廷  冀月飞  成欢  刘凯  张启  李弦  任涛 《现代地质》2021,35(6):1487-1503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成矿条件良好。在长期找矿实践、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解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受EW向断裂或EW向韧-脆性剪切带与NE向张扭性叠加构造控制,寒武系水沟口组、泥盆系星红铺组与大枫沟组是金的赋矿地层。金矿体呈近EW向大致等间距展布,单个矿体在延伸方向呈透镜状、哑铃状、囊状等,具尖灭再现特征,构造叠加部位矿体厚大、品位较高。区内金矿床类型多为中-低温热液型、远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夏家店等已知金矿床深部及外围、区域断裂旁侧次级近EW向与NNE向断裂交汇部位、构造转折端、构造虚脱部位等是寻找金矿的有利靶区。铜矿分布于山阳—凤镇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为主,构造热液改造型、隐爆角砾岩型次之。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受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控制,赋存于燕山期斑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内;矿体产状多受岩体与围岩接触面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东西向三级断裂带附近是寻找铜(钼)矿的首选靶区。本次研究建立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铜矿床区域成矿模式,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成矿规律、成矿作用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特征系统分析,认为区内找矿潜力巨大,并提出了3片金铜(钼)成矿远景区,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甘肃南泉银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泉银金矿床位于塔里木-中朝板块内北山陆缘活动带南缘,俞井子-柳园陆内裂谷带中,该裂谷带为铜、金、银、铁、铅、锌多金属成矿带.通过近几年的普查工作,该矿床已估算银资源量约300t.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岩等因素控制;并大致总结了其找矿方向,初步认为南泉矿区及花牛山矿区结合部,以及矿床深部是该矿床今后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康自立 《铀矿地质》1989,5(3):144-150
本文在总结广西大地构造特点及其演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槽、台、洼3个发展阶段中各类富铀地层的产出特点、形成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尤其在地洼发展阶段,这些富铀地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使铀等成矿物质产生活化运移,并聚集成矿,形成具有层控特点的多因复成型铀矿床,从而为区内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