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浙江西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沉积及奥陶系—志留系的分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西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沉积包括三种相:(一)笔石页岩相:由二部分组成,上部堰口组有笔石Diplograptus bohemicus带及三叶虫Dalmanitina sp.,下部于潜组有四个笔石带:(4)Paraorthograptus yuqianensis,(3)Climacograptus venstus,(2)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1)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二)混合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长坞组,(三)壳灰岩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三巨山组,有Taeniolites,Proheliolites等。本区的Dalmanitina-Hirnantia层出露清楚,且Da·和H·与Diplograptus bohemicus共生,时代属晚奥陶世晚期。关于奥陶系—志留系界线:(1)笔石相,划在Diplograptus,bohemicus带与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带之间。(2)笔石相—壳相(腕足动物群),划在Diplograptus bohemicus带之顶与含Eospirifer动物群层位的底之间。(3)壳相—壳相(腕足动物群),划在含Dalmanitina-Hirnantia动物群层位之顶与含Eospirifer动物群层位的底之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先后发现了异常丰富的早奥陶世无轴正笔石标本,其中有相当完整的一套笔石,其胞管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但分枝方式及枝数的递减则与具有简单直管状胞管的无轴正笔石相同。这些笔石胞管的变形,主要表现为产生背褶、腹褶及口脊;这些变形结构的顶端有时附有刺针。笔者认为,这些笔石都以纳人中国笔石科(穆恩之,1957)为宜。根据胞管变形和笔石枝递减的情况,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演化系列,包括五个亚科、十个属和四十五个种;其中有四个新亚科、四个新属、十个新种。  相似文献   

3.
宋礼生 《甘肃地质》2001,(1):9-16,25,96
甘肃省永登石灰沟中奥陶统中堡群 (OZ)中的笔石群属兰代洛阶至卡拉多克阶早期 ,共 3个笔石层位 ,其中包括 2个笔石带 :(1)Glyptograptusteretiusculus带 ,(2 )Nemagraptusgracilis带 ;1个笔石层 :(3)ClimacograptusstyloidesLapworth -C .antiquuslineatusEllesetWood层。下志留统马营沟群 (S1my)笔石群属兰多维利阶中期 ,1个笔石层是RastritesapproximatusGeinitzi(Tornquist)层。  相似文献   

4.
书报述评     
《地质论评》1950,15(Z1):69-118
本文系英国笔石学家布尔曼氏用新法研究笔石之报告,为布氏十余年来之精心杰作。对笔石之构造,演化,分类及其亲属关系等,均有新见地,从此笔石之研究,已从描写阶段进入解剖阶段,堪称划时代之作品。全文共89页,43插图,10图版。  相似文献   

5.
钱家驹 《地质科学》1987,(2):101-112
浙江西部晚奥陶世五峰期沉积包括三种相:(一)笔石页岩相:由二部分组成,上部堰口组有笔石Diplograptus bohemicus带及三叶虫Dalmanitina sp.,下部于潜组有四个笔石带:(4)Paraorthograptus yuqianensis,(3)Climacograptus venstus,(2)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1)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tensis(二)混合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长坞组,(三)壳灰岩相:上部为文昌组,下部为三巨山组,有Toeniolites, Proheliolites等。本区的Dralmdnitina-Hrrnantio层出露清楚,且Da.和H.Diplograptus bohemicus共生,时代属晚奥陶世晚期。  相似文献   

6.
笔石类     
布尔曼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7,12(6):605-610
著者布尔曼氏为英国笔石学权威。此书问世虽已十年,仍不失为论笔石最完备之作。举凡笔石之形态、生态、生理、个体发育、群体演化、地史上地理上之分布以及分类系统莫不有  相似文献   

7.
许杰教授对笔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记述了许杰教授在笔石学研究领域内所做的大量工作:论述了他的名著《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的科学及实践意义;阐述了他在笔石地层、笔石演化分类、笔石体的复杂化、笔石的发源中心问题诸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奥陶纪笔石体的复杂化及其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陶纪笔石体演化历程经历了四次复杂化事件,研究表明:笔石体复杂化现象的出现和消失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关系密切,即笔石体的复杂化大致始于最大海泛面上,而终结于海退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笔石的研究主要用于地层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对笔石与页岩气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充分利用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钻井地质资料、实验分析资料和测录井资料,结合不同沉积环境的笔石类型,将JYDA-E井奥陶系五峰组分成4个笔石带(WF1-WF4)、志留系龙马溪组划成6个笔石带(LM1-LM7,LM2缺失),其中WF2-LM4的TOC含量高、有机孔隙发育,属于页岩气有利开发层段。研究发现:笔石的演化和有机质的富集具有相同的沉积环境;笔石的丰度和TOC、有机孔隙度以及气测全烃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笔石的演化对页岩有机质丰度、有机孔的形成具有一定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含气性,属于页岩气储层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和笔石的形成演化存在成因上的关联,这对页岩气储层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宁国组和胡乐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一亭  王海峰 《地层学杂志》1991,15(3):226-229,196
<正> 宁国组和胡乐组系许杰(1934)研究皖南宁国县胡乐地区奥陶系时建立的二个地层单位宁国页岩和胡乐页岩沿革而来。宁国页岩下部为“各种颜色之泥质页岩(下部作绿色,中部暗兰色,顶部棕黄色),厚约一百一十米”,产 Didymograptus hirundo,D. abnormis等对笔石、四笔石、叶笔石、雕笔石化石。上部“为淡黄色、柔软之泥质页岩,计厚三十一米”,笔石丰富,有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Didymograptus acutidus,D. ellesae,  相似文献   

11.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9,14(Z1):13-21
一中国笔石之研究经过李希霍芬(Richthofen)於1868—1870年间调查中国地质时,首先在南京附近仑山发现笔石,所采标本经佛来希(Frech)研究,列一笔石名单於李希霍芬之”中国“第五卷中(1912),勃朗(Brown1908)在云南施甸蒲缥所采笔石标本,由爱丽斯(Elles)鉴定,瑞德(Reed 1917)列些等笔万名单於其”云南奥陶纪及志留纪化石“一文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之印章石有寿山·昌化·广绿,青田诸称·外人概括归之於三种矿物:笔腊石(Pyrophyllite.H。Al Si_4 O_(12)),披纳脱·一名绿霞石(Pinite,主要成份类似白云母,H_2 KAl_2,(SiO_4)_3而成块状)及块滑石(Steatite.H_2Mg_3Si_4O_1)是也。青田所产以笔腊石为主·亦有少量类似绿霞石。  相似文献   

13.
地矿部西南石油地质局05项目工程处与长春地质学院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塔里木盆地震旦—泥盆纪沉积特征与储盖条件研究过程中,于1992年6月,在新疆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协助下,在莎车县坎迪尔力克地区测制早古生代地层剖面时,于原划属志留系的买热孜干群下部灰黑色板岩中,首次发现奥陶纪及志留纪笔石,经野外鉴定、统计,计有:Clyptograptus(雕笔石)spp.,Amplexograptus(围笔石)sp.,Climacograptus(栅笔石)sp.,Dicellograptus(叉笔石)spp.,Dicranograptus(双笔石)sp.,以及Pristiograptus(锯笔石)sp.等属。 该笔石动物群的发现,对解决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志留系对比,沉积演化与构造发展,对油气选区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飞鹰四笔石Tetragraptus aquilinus n. sp.首先发现于浙江衢县下奥陶统宁国组反常对笔石(Didymograptus abnormis)带,以后在广西兴安及贵州三都等地又有发现。许杰教授和作者在研究浙江四笔石的时候,将它建立为新种,并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葛梅钰同志在描述一种四笔石Tetragraptus sp.时,曾和未刊的飞鹰四笔石作比较,并认为它可  相似文献   

15.
关于笔石的演化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50,15(Z2):171-183
笔石的研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於各国笔石学家的努力,现在已由描写阶段进入解剖阶段了。中国笔石的研究,刚刚四十年。1933至1935年间孙云铸、许杰二氏的笔石论著问世,为笔石研究的鼎盛时期。后来因为受了战争的影响,无形中陷入停顿状态。关於笔石的演化和分类,各家意见虽未完全一致,但已相差不远。笔  相似文献   

16.
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之交生物的绝灭与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奥陶系/志留系界线之交三类代表性生物(笔石、腕足和牙形石)的绝灭与复苏事件,认为persculptus笔石带的底界是一条显著的生物演替界面,从而以宜昌王家湾剖面和persculptus带的底界作为厘定后的全球O/S界线层型剖面和点(GSSP)是符合生物演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山东大汶口上寒武统长山组笔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罗照 《地质论评》1984,30(6):511-515
我国北方寒武纪地层广泛发育,化石极为丰富,但以三叶虫为主,而笔石则相对较少报道。过去我国寒武纪笔石的研究不多,材料也少。解放前,仅孙云铸(1924)描述过山东泰安蒿里山上寒武统的一种笔石Clonograptus? vambria Sun,我国寒武纪的第一个笔石带最早为穆恩之(1955)所建,即辽宁本溪太子河地区上寒武统凤山组的Dictyonema tautingshanense带。  相似文献   

18.
陕西紫阳地区(过渡带)志留纪地层及古生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阳地区志留系的系统生物地层工作是以古生物增大定律为主线,根据下志留统四个笔石谱系的演化关系,结合剖面中微量元素最优分割与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的关系,以及奥陶纪末期冰川使海平面下降、笔石生物分异度的降低,对下志留统顶、底及四个阶段作出论证。建议中国下志留统划分为龙马溪阶(包括S_1~1麻柳树湾亚阶和S_1~2斑鸠关亚阶)、S_1~3陡山沟阶、S_1~4吴家河阶,后两阶可以紫阳芭蕉口剖面为层型。  相似文献   

19.
陕西紫阳地区(过渡带)志留纪地层及古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阳地区志留系的系统生物地层工作是以古生物增大定律为主线,根据下志留统四个笔石谱系的演化关系,结合剖面中微量元素最优分割与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的关系,以及奥陶纪末期冰川使海平面下降、笔石生物分异度的降低,对下志留统顶、底及四个阶段作出论证。建议中国下志留统划分为龙马溪阶(包括S_1~1麻柳树湾亚阶和S_1~2斑鸠关亚阶)、S_1~3陡山沟阶、S_1~4吴家河阶,后两阶可以紫阳芭蕉口剖面为层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陕西紫阳、岚皋地区多个志留系特列奇阶剖面的研究,根据更为精确的化石定义,奥氏笔石属新种Oktavites ziyangensis sp. nov可以从Oktavites spiralis 居群中识别出来。新种O. ziyangensis 在笔石枝盘旋方式和胞管形态上与O. spiralis 和Oktavites contortus 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三者共生层位为特列奇阶Spirograptus turriculatus 笔石带至Cyrtograptus lapworthi 笔石带。尽管新种O. ziyangensis 地层延限较长,但胞管的快速演化仍使其具备较强的地层对比意义。根据“深水起源、浅水扩散”的笔石演化模式推测,O. contortus-O. ziyangensis-O. spiralis 的演化过程是笔石在纵向上的生态位占据过程,而O. spiralis 居群形态差别则是笔石深度分带的结果。同时,关于O. spiralis 居群差异的研究,也为讨论弓笔石的起源和分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