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倾斜面阵CCD图像的几何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大倾斜面阵CCD 图像的几何校正问题, 重点研究了大倾斜面阵CCD 图像外方位元素的确定方法, 理论和实验表明: 文中提出的大倾斜面阵CCD 图像的几何校正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奇变换首先将地形校正奇异积分非奇异,其次利用NewtonCotes积分,本文推导了几组适用于地形校正中央区积分的求积公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GAMMA校正的数字视频信号与显示色度的变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雄 《测绘学报》1995,24(1):57-63
彩色CRT图形显示器的光输出与其信号输入之间并不呈线性关系,因此在完成信号输入与显示色度的线性变换之前必须对显示器进行线性校正。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简单的测光仪完成这一校正的数学方法,和一种可用于快速检验校正结果的视觉检测方法,并给出在显示器上建立HVC色立体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内调焦准距式望远系统设计的CAI软件研制的必要性,说明了软件设计的光学基础。基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用BorlandC++4.5for Windows编程,完成了TelescopeDesignCAI97软件的设计。教学实践表明,该软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光学系统设计的认识,尤其是对像差概念的定量认识和对像差校正的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全站仪内部设置的软件校正仪器误差的方法。按照文中列出的步骤去做,可以消除仪器的2C,指标差,横轴误差及X、Y方向倾斜传感器的零位误差,此法可以很方便地用于野外作业中,便于进下提高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GPS—RTK技术及其工作原理,然后在点校正实验的基础上,重点介绍GPS—RTK的三种常规校正方法:单点校正,多点校正和参数校正的原理与对比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探讨了三种校正方法的精度。对比分析,认为多点校正和参数校正均优于单点校正。  相似文献   

7.
GIS数据采集中的坐标变换模型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数据采集是GIS应用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上,本文分析屯仿真变换和相似变换模型在GIS图像配准,数字化结果坐标校正和CAD数据转入等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应用;并特别提出了在不直接提供坐标变换功能的GIS软件环境下,利用仿射变换模型对数字化结果实现坐标变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洋水色CCD成像仪光谱非线性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权  崔敦杰 《遥感学报》1999,3(2):107-111
个理想的光学遥感器,在响应波段内光谱响应度是完全平直的,遥感器的输出与入射的辐射成完全的线性关系;而实际的遥感器并非如此,它的光谱响应度在响应波段内并不是平直的,这就使遥感器的输出不仅与入射的辐射有关,还与遥感器的光谱响应度有关,实际测量时,由于目标光谱形状的差异会导致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仪器定标时采用的光源光谱形状与实际测量时目标光谱形状对仪器的输出数据进行校正会有效地减小由于遥感器的光谱响应非均匀性引入的测量误差。文中利用测得的海洋水色CCD成像仪的各波段光谱响应度,计算了已归一化为具有相同的带内平均光谱辐亮度的不同温度黑体输出,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到,不同的光谱形状对海洋水色CCD成像仪的输出影响较大,为了减小由此引入的测量误差,文中对实验室定标用积分球光源和海洋水色CCD成像仪在轨工作时的典型输入辐亮度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等效黑体拟合,并以此为依据计算了海洋水色CCD成像仪在轨工作时的光谱非线性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9.
吴泽献 《北京测绘》2021,35(2):245-249
在实际校正土木工程结构变形测量误差时,存在冗余误差信息干扰,导致最终校正误差数值过小,针对这一不足,研究一种土木工程结构变形测量误差校正方法。计算工程结构沉降系数,预测测量误差,采用一个抗干扰能力较好的最小平方距离相关函数,消除冗余信息干扰,建立误差校正模型,完成校正方法的研究。实验制造工程结构构件,模拟工程测量环境,与两种传统校正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误差校正方法相比,文中校正方法的校正数值更大。  相似文献   

10.
影像大气校正精度的关键参数为气溶胶光学厚度,而城区大气条件复杂,对城区TM影像采用统一的大气参数进行大气校正,势必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校正精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ODIS数据和查找表的大气校正算法,首先应用6S模型离线计算建立不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大气校正系数查找表,然后基于MODIS数据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后基于查找表和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对长沙城区TM影像进行了逐像元大气校正。结果表明:基于查找表的校正算法与6S模型在线计算算法的校正精度接近,能够较好地进行大气校正;在水体区校正精度最高,而在城区校正精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制约地图符号设计的内在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地图符号的约定性原则和等价性原理。把作为地图符号的物质时象同传输过程中的地图符号区别开来,分析了地图符号的价值及价格,并对内涵地图符号和外延地图符号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新的地图符号分类原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Landsat TM数据分析了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断面水质污染状况,通过波段的DN值和常规监测数据建立能反映水质状况的 污染物监测模型。结果发现,将2000年常规监测数据代入模型后,与遥感数据的结果基本吻合| 重建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连续水体 污染变化曲线,得出污染物浓度随着远离上游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Three-dimensional building models are important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ser scanning sensor technologies has resulted in many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efficient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using LiDAR data. Despite this effort, generation of these models lacks economical and reliable techniques that fully exploit the advantage of LiDAR data.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fully-automated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by integrating data-driven and model-driven methods using LiDAR datasets.The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starts by employing LiDAR data for building detection and approximate boundary determination. The generated building boundaries are then integrated into a model-based processing strategy because LiDAR derived planes show irregular boundaries due to the nature of LiDAR point acquisition.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generating models for the buildings with right-angled-corner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with a collection of rectangle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buildings in urban areas belong to this category. Therefore, by applying the 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 (MBR) algorithm recursively, the LiDAR boundaries are decomposed into sets of rectangles for further process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of the MBRs is examined to verify that the buildings, from which the boundaries are generated, are buildings with right-angled-corners. The parameters that define the model primitives are adjusted through a model-based boundary fitting procedure using LiDAR boundaries. The level of details in the final Digital Building Model i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recursions during the MBR processing, which in turn are determined by the LiDAR point density. The model-based boundary fitting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generated boundaries and as seen i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quality depends on the average LiDAR point spacing. This research thus develops an approach which not only automates the building model generation, but also achieves the best accuracy of the model while utilizing only LiDAR data.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整星座低轨卫星观测数据的缺失制约了LEO卫星导航增强研究,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LEO导航增强星座地基观测仿真系统,构建生成了LEO星座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仿真模型;介绍了仿真系统设计流程和架构、仿真地基LEO观测数据;使用RTKLIB进行了标准单点定位(SPP)和精密单点定位(PPP)解算,验证了仿真系统搭建的正确性,以及伪距和载波观测值仿真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只考虑几何距离的地基观测数据,该系统考虑各误差模型后观测数据置信度高,可用于支撑LEO导航增强星座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能自动整平对中的仪器支架,采用普通水准器和光电元件检测支架的水平性,由测绘员目测垂球对中偏差值并输入控制系统,通过小直流伺服电机自动调节支架的水平位置和支承点高度,构成了一个仪器支架水平性和对中性的闭环控制系统,实现了仪器支架的自动整平和半自动对中。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改革,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是真正进入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本文以测量学课程改革为立足点,对测量学课程改革的持续建设进行了总结,提出并不断丰富“一中心,三育人”课程教学理念;深化教学资源改革,构建了一种长效的“多主体、全过程、可量化”课程发展机制;教学相长,实现了“重素质、强能力、多元开放”的测量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7.
大地重力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当前利用卫星探测地球重力场的技术及其实践,也就是目前采用的高轨卫星追踪低轨卫星技术(hl-SST)、低轨卫星追踪低轨卫星技术(ll-SST)、卫星重力梯度测定技术(SSG),及其相应的正在运行的CHAMP、GRACE、GOCE卫星和考虑发射的GRACEFollow-On卫星。运行的三颗卫星所提供的地球重力场信息不论在精度和分辨率方面都是大地重力学的一个重大进展。介绍了地形数据在构建地球重力场模型中的作用和美国SRTM对全球地形数据的测量。最后介绍了EGM2008与我国已有大陆重力值的比较,平均差值约为11mgal,与我国大陆现有的高程异常值的比较,平均差值为27cm左右。  相似文献   

18.
针对MODIS影像的劈窗算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在分析热红外遥感和现有的劈窗算法的理论基础上,针对MODIS数据对劈窗算法进行了推导。通过对热辐射强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对Planck函数进行了线性简化,同时分析了MODIS的波段设置特点。MODIS的近红外波段适宜于反演大气水汽含量,而大气透过率主要从MODIS的近红外波段数据反演得到大气水汽含量,并进而根据水汽含量与大气透过率的关系来进行估算。通过MODIS的可见光波段、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数据,完全可以获得地表温度反演所需要的基本参数,从而形成了针对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的劈窗算法。最后以环渤海地区为实验区,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字正射影像(DOM)生产中存在的几何错位和影像拼接问题,结合遮挡检测法和基于TPS薄板样条模型的影像配准方法,对影像几何错位区域进行修复和无缝拼接。根据采集的三维特征线将几何错位区域的修复分为内侧与外侧。内侧采用正射纠正的方法进行修复;外侧选择无遮挡的影像进行影像配准后对其进行填充。以某高架桥几何错位影像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证明:本文所给方法在修复高架桥区域影像几何错位的同时,可有效地避免由于遮挡影像出现的双边现象,并可以保证修复后的局部正射影像与原始正射影像的无缝拼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多幅TerraSAR卫星聚束模式SAR影像,研究了武汉特高压试验基地内特高压输电铁塔的雷达散射机制和干涉特性。利用高精度LiDAR扫描铁塔并进行三维建模,基于SAR几何成像关系分析了铁塔不同部位的散射几何关系。对比分析了基于散射强度和投影几何关系量测的铁塔横担间的高差,以及干涉图中相位变化反演的高差。结果表明相位推算的高差受噪声的干扰较大。本文对覆冰铁塔构件的雷达影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0 cm覆冰厚度破坏了铁塔构件二面角散射条件,造成雷达散射信号强度衰减了约8 dB,这表明输电铁塔雷达散射强度的变化可用于量化评估铁塔的覆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