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黔滇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研究及前人实验研究基础上设计了75℃含碳的“Fe-Au-Sb-S”热液开放流动体系实验,测定带出溶液之pH及Au、Fe,Sb含量,研究Au,Fe,Sb的迁移条件及相互关系,探讨本区主成矿期之后叠加热液活动中金与锑的行为及金异常与锑异常既密切共生,在空间上又有所偏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硫化物矿床矿石化学特征与分带型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侯增谦  T. Urabe 《地球学报》1997,18(2):171-181
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烟囱式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琉球弧后扩张盆地、产于尹是名洼陷盆地(深1400m),其特征与日本黑矿类似。硫化物矿石及烟囱主要有3种化学类型:Pb-Zn-Ba型、Zn-Pb型和Cu-Zn型,三者分别代表温度不断升高的热液体系的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产物,其中,Pb-Zn-Ba矿石及烟囱形成于高fo2环境和高流速、低温、富Pb、Zn、Ba热液体系,Cu-Zn矿石及烟囱形成于低流速、高温、富Cu热液体系,Zn-Pb矿石则介于其间。硫化物烟囱显示明显的矿物-化学分带。在Pb-Zn-Ba矿石(烟囱),Zn、Cd集中于烟囱中央,Ba、Fe、As、Sb、Ag、Pb集中于烟囱外带,Cu则富集于烟囱中外部。在Cu-Zn矿石,As、Sb、Fe、Ag、Au仍富集于烟囱外带,Cu、Zn、Pb则在烟囱中央富集。依此元素化学分带型式,建立了古代黑矿硫化物矿体分带与硫化物堆积模式。  相似文献   

3.
湘西金-锑-钨矿深部矿化初步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湘西金-锑-钨矿产于晚元古代紫红色板岩--马驿组。该组以富含Fe2O3,局部富含CaO为特技,可能作为地球化学障控制着本区矿床及矿化的分布。湘西金矿中主要控矿要素为:构造、地层及主要成矿元素络合物的地球化学性质。金以Au(HS)2^-形式搬运,共沉淀主要由紫红色板岩的氧化作用而形成的黄铁矿化引起。钨以WO4和HWO4形式存在,温度的降低及局部富围岩的存在控制着其沉淀。锑不仅以Sb(OH)3^0,而  相似文献   

4.
四川石棉金矿床中的黝铜矿族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春  张哲儒 《矿物学报》1999,19(4):470-474
四川石棉西部碳酸盐岩系中的金矿床产于泥盆系中统,受层间蚀变破碎带控制。其中分布有为数较多的黟同矿族矿物,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Au-Ag系列矿物共同组成矿石的矿物组合和Au-Cu-Ag-Pb-As-Sb-Bi的元素组合。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黝铜矿族矿物有同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和锌砷黝铜帮等,其中,Fe-Zn、AsSb之间分别呈完全类质同象。在垂向上,黝铜矿的成分自上而下由富锌锑向富铁砷演  相似文献   

5.
陈露明  李德忍 《矿物学报》1995,15(4):418-421
本文研究的两种未定名硒矿物产于贵州省504轴汞钼多金属矿床内的含铀-硒方解石脉中。经JCXA-733型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分析,其平均化学成分(重量%)分别为:Se48.80,S0.11,Cu17.42,Hg1.65,Sb34.08,Ni0.02,Fe0.05,As0.58及Se38.89,S1.65,Cu17.79,Hg21.63,Sb19.54,Ni0.03,Fe0.15,As0.33。它  相似文献   

6.
烧锅营子金矿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菲  王建国 《贵金属地质》1997,6(2):132-139
烧锅营子金矿床的黄铁矿形成于早,中,晚3期,是主要的矿石矿物和载金矿物,其中以中期黄铁矿为最主要的载金者。黄铁矿的化学成分为;TFe43.34%-45.52%,S46.58%-48.86%,,与标准黄铁矿相比显示亏铁,亏硫特点,黄铁矿为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有Au,Ag,As,Sb,Bi,Cu,Zn,Pb,Co,Ni,W,Mo,Se等。其中Au,Ag,Cu,Pb,Zn,Bi含量较高,而As,Sb低,S  相似文献   

7.
湘西浅变质岩系中钨锑金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湖南西部钨锑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雪峰弧形构造带内,赋存于元古宇浅变质岩系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种组合为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W-Sb-Au,Sb-Au,W-Au和Au、Sb等矿床成矿系列。各矿床具有相似的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环境、形成规律及成因机制。在元古宇浅变质岩系中控矿构造系统发育的区(带)是金矿有利的远景区(带)。  相似文献   

8.
杂多酸络合物及其与热液成矿元素组合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杂多酸是一种含多种金属-非金属阳离子的多元络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可能成为成矿元素热液迁移的重要形式。杂多酸络合物作为某些成矿组合的共同载体能使它们共同进入地球化学迁移并生成一定的元素共生组合,本文以川西北低温热液的Au-Sb-W-As建造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钨的杂多酸对元素热液迁移的重要意义,并以此解释了钨这一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常常在许多中-低温热液矿床中与锑、砷等低温成矿元素稳定共生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宜章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浅源重熔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多金属隐伏矿床。研究表明:矿床自上至下具有F-Be-Pb、Zn-Pb-Sn、Cu-Nb、Ta、TR的矿化分带和细脉状-层状(似层状)-面状的矿体形态分带,成晕具有Hg、B、Ba、Cr、As离心半环状晕-F、Be、Li、Pb、Ag同心环状上偏心晕-Sn、Cu、Zn、同心环状下偏心晕-Nb、Ga离心卫星晕的分布规律。据此,建立了本矿床“三环-帽壳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经模式识别,总结了不同剥蚀程度矿床(浅,中,深)异常评价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太古宙Au-石英脉、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成矿流体的主要组分源自岩浆,而且Au、Ag及有关的富美元素也源自岩浆。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体系的元素的产出具有重要的共性,表明其具有共同的成因过程。例如,27个元素中,44%(n=12)的元素出现在10个矿床亚类的至少7个亚类之中:Au、Ag、Fe、Cu、Pb、Zn、Hg、Mo、Sb、As、Te和s(9个金属、2个类金属和1个非金属)。加上B和W,52%(n=14)出现在至少5个亚类之中。富集的亲铜/亲铁元素的出现频率很高,达85%(27个元素中的23个)。总体元素(n=31)的出现频率也较高,达74%(n=23)。所有这些主要的亲铜/亲铁元素均富集于太古宙Au-石英脉、太古宙Hemlo型、低温热液Au-Ag和Au矽卡岩矿床之中。如果岩浆挥发分的饱和出现在岩浆硫化物熔体/上悬固体因重力而亏损之后,那么Au、Ag和相关亲铜元素将由于高的硫化物熔体/硅酸盐岩浆的分配系数(10 ̄2~10 ̄4,如Au为3x10 ̄4,Se为10 ̄3)而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因此可以得出,太古宙Au-石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西裘地区晚元古界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1,富集As、Sb、Bi、Ga,稀土元素总量低,铈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1-Fe-Mn和Fe-Mn-(Ni+Co+Cu)三角图上均属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也显示其热水成因之特点。硅质岩的MnO/TiO2、δCe和δ30Si值分析表明本区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在深海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形成温度较高,约为82-165℃。  相似文献   

12.
新疆伊犁阿希金矿床矿石建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希金矿床赋存在火山—次火山岩中,受火山机构控制。主要矿石建造可分为四种构造共生类型:①石英脉及网脉;②石英脉角砾胶结型;③石英脉角砾—蚀变安山玢岩角砾—安山质熔岩角砾胶结型;④蚀变岩型.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其次有黄铁矿、白铁矿、毒砂、硒银矿、硫锑银矿、硒铅矿等。主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玉髓、其次是方解石、铁白云石、伊利水云母及其它粘土矿物。矿石主要化学成份是SiO2,其次为CaO,Al2O3,K2O,微量Cr,Ni,CO,S,As,Sb,Se,Su,Pb,Zn等元素。矿石典型元素组合为Au,Ag,As,Sb,Se。矿石建造成因是火山—次火山深部热液自断裂带多次上升活动与充填交代的结果,最后生成矿化角砾岩型矿床,成因上属于火山—次火山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成果建立在对产于晚太古代录岩带中的55个中温热液金矿床的137个大样的约70种元素的分析基础上,尺管这些矿床在成矿省和单外矿床的元素共生组合和富集上有明显差别,但总体来看,Au,Te,S,As,W,Bi,Ag和Se依然是金矿勘探中最重要的元素,Te,As,Bi和Se的富集一般大于玄武岩平均丰度的1000-100倍,W、S和Ag的富集系数则为100-10。Sb,B,Mo,Cu,U,Hg,Pb,  相似文献   

14.
侯建强 《湖南地质》1999,18(2):100-106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浅源重熔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多金属隐伏矿床。研究表明:矿床自上至下具有F-Be-Pb、Zn-Pb-Sn、Cu-Nb、Ta、TR的矿化分带和细脉状-层状(似层状)-面状的矿体形态分带,成晕具有Hg、B、Ba、Cr、As离心半球状晕-F、Be、Li、Pb、Ag同心环状上偏心晕-Sn、Cu、Zn、同心环状下偏心晕-Nb、Ga离心卫星晕的分布规律。据此,建立了本矿床“三环-帽壳式”地  相似文献   

15.
含硒硫锑铅矿是硫锑铅矿的含硒变种,产于皖南宋冲锑-铅矿点的矿脉中,这是含硒硫锑铅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在该矿点,含硒硫锑铅矿含量高,独立形成锑-铅矿体,这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含硒硫锑铅矿中Se的含量wSe=1.588%,其化学式为(Pb4.6171Ag0.0217)4.6388(Sb3.6781As0.1900)3.8681(S10.6345Se0.3637Te0.0018)11。  相似文献   

16.
江南古陆边缘渣滓溪锑矿带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控矿地层和矿床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后指出,湘西元古界板溪群发育的Sb、Au矿化与控矿地层中成矿元素的高离散性、多峰态分布特征相协调。由沃溪Au-Sb-W矿化到渣滓溪Sb矿化,其矿化流体的ΣS浓度显著降低,大气降水的比例不断升。成矿流体的ΣS浓度及成矿温度是控制渣滓溪Sb矿化及湘西Sb、Au矿化分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茂名地区二叠系地层中存在地导整合产生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l;富集As,Sb,Bi,Ga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0003~0.0007,。δ^18O值变化范围为0.0148~0.0223,均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Al-Fe-Mn-(Ni+Co+Cu)三角图上,本区硅质岩均属于典型的热水积硅质岩,硅质  相似文献   

18.
陕西凤县八方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成晕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山多金属矿床产于中泥盆统星红铺组,古道岭组。指示元素有Cu、Pb、Zn、Ag、Cd、Hg、As、Sb、Au、Ba、Sr、B等,原生异常的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Zn-Hg-Pb-Ag-Cu1-Ba-Sr-Sb-As-Cu2、Ni、Co、Au,具有明显多建造晕的特点。八方山多金属矿床是由海底喷流(汽)同生沉积-叠加、再造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胶东大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惠  张文华 《贵金属地质》1999,8(4):217-222
胶东地区大型,特大型金矿都严格受构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晕特点,一般都有1-2个主成矿阶段。在矿体周围能形成异常的元素有Au,Ag,Cu,Pb,Zn,As,Sb,Bi,Mo,Hg,Co,Mn,Ni,W(F,B)等元素,单阶段形成的晕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Hg,As,Sb(B,F)强异常总是分布在矿体上部及前缘,而Bi,Mo,Mn,Co,Ni的强异常总是分布于矿体下部及尾晕,Au,Ag一般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彭苏文 《岩矿测试》1996,15(2):129-134
探讨了加热柱芯电极的蒸发和激发过程。利用ZnO为载体,Fe_2O_3作增强剂,MgO作稳定剂,碘溶液作卤化剂,样品不需化学预富集,使测金的检出限达到1:5万化探扫面要求,同时还可测定砷、铋、锑。各元素检出限分别为:1.l×l0-9Au,lx10-6As,0.l×l0-6Bi,2×l0-6Sb,试样分析的RSD(n=10)在4.2%~19.8%范围,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