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农村宅基地价值的日益攀升,农村宅基地退出问题成为当今农村土地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取得的进展:①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研究;②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研究;③农村宅基地退出价值补偿测算研究方法;④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研究;⑤农户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的农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基于多视角、多领域、多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的定量、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强化研究方法的集成创新,增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建立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是解决内江市市中区宅基地闲置、增加农村建设用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对内江市市中区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市中区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问题的措施,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闲置现状的分析,归纳出目前农村宅基地退出在传统观念、产权界定、引导机制、政府定位和补偿标准收益分配上的困境,进而探讨了如何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是目前解决宅基地低效闲置利用的措施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从宅基地产权与市场、补偿与规划、地方政府角色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对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进行了思考,认为:农民是理性经济人,追求福利最大化,建立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合理的规划和福利的提高、公平的补偿和收益分配等能够提高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地方宅基地退出与补偿典型模式梳理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通过加大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复垦等方式探索农村宅基地的退出与补偿机制,在实践中创新出各种不同的"模式"范例。这些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土地制度创新做了很好的铺垫。本文对当前各地宅基地退出与补偿典型模式进行了梳理与评价,以期为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研究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224位农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农户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一定的前提下,63.39%的受访农户愿意退出其宅基地去城镇居住,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主要有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农户职业类型、家庭存款以及对相关宅基地政策的认知程度等.  相似文献   

7.
刘旭 《东北测绘》2012,(1):186-190
农村宅基地调查是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相对于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调查具有分布范围广、地域分散、适用农村宅基地确权政策的特点,探索适合农村宅基地调查的技术和方法是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控制测量、权属调查和信息管理方面论述了农村宅基地调查中的关键技术,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宅基地调查工作和增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手段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网络化的、智能化的农村宅基地管理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在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村宅基地方面的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在构建一个基于GIS的农村宅基地管理系统方面做了总体设计方面的工作,期待为后来者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军洋 《现代测绘》2013,36(2):44-45
本文以闽清县塔庄镇饭洋农村宅基地试点为例,论述了福建省农村宅基地发证的现状,提出了开展农村宅基地发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宅基地面积测量工作一直存在难度大、时期长、效率慢等问题。鉴于此,首先利用激光雷达扫描技术采集农村宅基地目标点云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配准,提取点云数据特征,识别宅基地目标,划分界址点;然后结合界址点和网格面积、数量,计算农村宅基地面积。结果表明,根据农村宅基地面积精度要求,计算得到的农村宅基地面积限差和中误差均在要求范围内,说明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面积测量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生空间协调度的中泉镇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中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的问题,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度模型,该文选取甘肃省景泰县中泉镇为研究区,开展三生空间协调度计算与分析,并结合居民点布局优化方向,将中泉镇居民点优化类型划分为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规模管控型和搬迁撤并型4类。实验表明:中泉镇城郊融合型居民点共有21个,占比2.73%,主要分布在中庄村;集聚提升型居民点392个,占比52.84%,分布在龙湾村、腰水村、三合村、尾泉村、胡麻水村和长生村;规模管控型居民点共有365个,占比32.16%,分布在红砚台村和大水村;搬迁撤并型居民点共有95个,占比12.26%,分布在崇华村和白水村。该研究可为乡镇尺度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矿区开采致使山体发生形变,由微小形变逐渐演变为大梯度形变,变形量值逐渐增加,导致传统的差分干涉技术无法监测到大梯度形变,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多时相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MT-InSAR)技术对大梯度形变研究区进行滑坡体形变监测。本文详细阐述了合成孔径差分雷达技术、小基线集以及像素偏移量追踪技术的原理以及适用范围,并使用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的10景ALOS PALSAR-2数据采用三种方法应用在贵州省兴仁县发耳镇发耳村某矿区的滑坡监测中,充分验证了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监测到由山体蠕动而导致的山体滑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行政区划分为省、市、县、乡、村、村小组6个等级。用不同比例尺、不同地图语言反映行政区划各级区域的地理地貌特征和人文要素,就是行政区划图的中心内容,该图既具有小比例尺地图的普遍特性,又具有专题地图的专业特性。本文通过《抚顺市行政区划图册》的设计构想,探讨地级市行政区划图册制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测量土石方量的基本步骤及土石方量计算的基本原理。结合四川省大邑县出江镇矿堆测量实例,计算出土石方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地籍信息的获取、宗地位置的表达、土地面积的测量以及土地权属信息的核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数据的精确性。本文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项目为例,阐述"3S"技术在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与GIS技术,以2008年甘肃省秦安县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主要选职斑块面积、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大小变异系数、斑块大小标准偏差、平均形状指数、平均周长.面积比、平均斑块分维数8个景观指数,从居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分布等方面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秦安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点受坡度、坡向、高程、...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在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7月13日,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发生特大型滑坡灾害后,利用先进的数字遥感技术,结合滑坡前 后的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地形图资料和野外所测的GPS控制点,制作出研究区滑坡前后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同时采用合理的图 像处理技术,获得了滑坡前后正射影像图。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滑坡,详细的对比解译滑坡前后的影像,分别 对滑体的滑动方向、距离和堆积体面积进行了定量计算,结合勘查资料估算出其体积约为1 500万方,综合地质学、灾害学原理和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等科学分析了千将坪滑坡的形成条件,认为千将坪在“7.13”滑坡之前为一特大型顺层古滑坡,而“7.13”滑坡 是古滑坡的大规模复活,三峡库区蓄水和降雨综合作用是促使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近距离调查高山峡谷地区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并快速提取灾害基本信息,利用无人机遥感对地形条件相当复杂的贵州大方县法启村火车站东侧崩塌群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探讨了在高山峡谷区利用地质灾害无人机遥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的关键技术方法控制;并利用影像数据处理系统软件构建了DEM和DSM模型,通过中误差精度模型得到调查区模型陡倾坡面、缓倾坡面的平面精度分别为(0.125 m,0.170 m)、(0.052 m,0.043 m),高程精度分别为0.043 m和0.019 m,可直接提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块体运动轨迹等基本特征,作为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设计的基础资料,为地质灾害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村一镇一地图”是全国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计划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基础高清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数据的矫正、叠加,利用Arcmap软件给这些点、线、面数据赋予属性,结合专题信息,选择性地将有社会经济价值的内容呈现到一张图上,为今后村镇地图的制作和应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