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南部志留纪地层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藏志留纪地层是中国科学院科学考察队于1966年在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首先发现的(穆恩之、尹集祥、文世宣、王义刚、章炳高,1973)。王义刚(1974),穆恩之、倪寓南(1975),陈均远(1975)均曾作过论述。后在西藏北部的班戈湖地区(梁寿生、夏金宝,1978),申扎地区也陆续发现了志留系(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1980)。西藏东部虽有  相似文献   

2.
西藏申扎地区古生代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林宝玉 《地质论评》1981,27(4):353-353
西藏申扎地区古生代地层层序为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于1977—1978年期间建立,并于1980年4月在地质论评26卷第2期作了报导。1980年6—7月笔者等对该区古生代地层进行了调查,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简要报导如下: 1.新建立奥陶、志留系过渡层并命名为申扎组。  相似文献   

3.
藏北申扎地区的志留—泥盆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关于藏北申扎地区的古生代地层,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和林宝玉曾有报道。1980年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西藏地质局共同组成藏北地区地层调查队,在本区进行调查。现把这一地区志留一泥盆系的一些新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南木林县宗当盆地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北130km,海拔4200—4800m。宗当盆地为宽缓的向斜构造,面积约160km,地层由日贡拉组、芒乡组、来庆组和乌郁组组成。在芒乡组和乌郁组下部含有煤层、油页岩及石油显示。宗当盆地地层报道较少(吴一民,1983)。60年代初,西藏地质大队将盆地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六组,即当金塘组、才多组、宗当组、尼姑庙组、雅龙山组和茶龙组,定其时代为第三纪。1970—1973年,西藏地质局  相似文献   

5.
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多巴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冠民 《沉积学报》2000,18(3):349-354
西藏措勤前陆盆地下白垩统多巴组是一套分布面积广大,比较特征的碳酸盐、陆源碎屑混合沉积的地层,本文通过对几条较完整的主干剖面的详细沉积相分析,揭示了多巴组的主要沉积环境包括潮坪、低能潮下带、近岸碳酸盐台地缓坡、台缘介壳滩及碳酸盐台地等几种主要类型,建立了多巴组的沉积相模式,并指出多巴组的沉积演化主要受控于盆地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这将有助于该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藏北地区色林错、班戈错湖盆扩张及现代裂陷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藏北进行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色林错、班戈错两个湖盆水域面积自1969年以来增加了19 34%,水位相对升高了5 0m左右;在班戈错北岸岗龙哈木那地区,中晚更新世地层相对隆升,高差为120m左右;色林错南西则国加勒山体北侧现代滑陷构造呈EW走向,色林错南岸曲勒地区地漏斗呈串珠状、网格状,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生成;平行两个湖盆南缘发育众多的泉华台地、热泉、冷泉等。说明两个湖盆区裂陷活动正在发生,即在青藏高原总体隆升的背景下,这一地区处于相对沉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正> 西藏北部申扎地区奥陶纪及志留纪地层,是西藏地质局综合普查大队一分队于1978年发现的。1980年6—8月间,笔者对申扎县北约50公里永珠桥一带的奥陶系与志留系的分界,作了详细观察。在永珠桥南10公里的刚木桑与门德俄玛两沟之间,班戈县至申扎县公路旁右侧山脊上,测得奥陶系一志留系界线剖面如下:  相似文献   

8.
河北蔚县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正> 河北省蔚县地区侏罗纪地层十分发育,自下而上分为郑家窑组、乔儿涧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其中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是火山岩系或红层,时代属中侏罗世;郑家窑组和乔儿涧组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河北省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1957年河北省地质局综合普查二队在本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申庆荣将侏罗纪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9.
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系地层组的建立不是根据岩性特征,而是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组合和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笔者认为,申扎组应被废弃,德悟卡下组底界应作修订,并对该地区奥陶系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简要的时代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10.
那高岭组和郁江组,是我国生物地层工作者所熟悉的两个地层单位,但对其时代的确定与对比,长期以来,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 1978年冬,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广西地质局的同志,共同组织了一个专题队,着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西藏北部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分布于申扎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并为确定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开展西藏北部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分布于申扎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并为确定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藏北部申扎地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开展西藏北部多巴区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分布于申扎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厘定了该区志留纪岩石地层单元,建立了生物地层层序。首次提出了该区志留系四分方案,并为确定奥陶系与志留系的界线位置提出了具体意见。为西藏乃至全国的志留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郎山组地层是西藏冈底斯带中最具代表性的白垩纪地层,其时代与形成环境对于认识藏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最近在西藏改则县洞错地区郎山组中新发现的火山岩夹层,对该火山岩(英安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值为(88.7±1.1)Ma,指示该区的郎山组地层应属于上白垩统,而非之前认为的下白垩统.进一步通过岩石化学分析发现,该火山岩具有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LREE富集且有轻微的负Eu异常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北部地区在晚白垩世早期因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作用曾发生显著的岩浆活动,导致增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郎山组地层中的火山岩夹层.对郎山组地层时代的重新认定结果以及其中火山岩夹层所反映的深部构造特征,为研究该区晚白垩世岩浆作用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也表明需要重新认识藏南地区郎山组地层的区域地质与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冲国的拉丁阶问题I湖南三都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形成条件及唐拢组羽I石鼓组的时代讨论陡东北早、中泥盆世地层的新认识桂东北下、中泥盆统介形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北京西山门头沟组双壳类动物群的发现兼论中匡北部早中生代成煤时代西藏日土白要纪固着蛤及地质意义西藏东部诛罗纪——早白要世箭石的组合特征西藏阿里地区白至纪固着蛤类及其地质意义西藏阿里(狮泉河一多玛)地区中诛罗——早白癸世复理石相遗迹化石西藏阿里北部二叠、三叠纪地层及古生物研究的新进展西藏康玛及拉孜、曲虾两地的石炭二叠系及古生吻群特征的初步讨论宜昌峡东地区现…  相似文献   

16.
赵兵  赵玉峰 《地质通报》2007,26(4):433-440
将西藏昂拉仁错地区下白垩统划分为则弄群、多尼组、郎山组和捷嘎组4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讨论了各组段的空间分布、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及横向变化规律。认为多尼组仅分布于班戈-八宿地层分区的东部,在改则厚齿玛里以西相变尖灭,与则弄群二段既有上下层位关系又呈横向相变关系。郎山组为只见于昂拉仁错北部班戈-八宿地层分区内的一套稳定碳酸盐台地相沉积,而捷嘎组为只见于昂拉仁错中南部措勤-申扎地层分区内的较活动的火山活动碳酸盐台地相沉积。郎山组与捷嘎组为同时异相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班公湖—怒江位于西藏中部 ,西起班公湖日土 (33.5°N ,79°E) ,向东经由措勤、尼玛、那曲至东部怒江带 ,走向近东西、其中部大致平行于北纬 32°线 ,延长大于 15 0 0km。该带蛇绿岩发育 ,是中生代板块缝合线 ,是南部拉萨地块与北部羌塘地块的分界线。其中段班戈地区白垩系地层发育 ,包括下白垩统底部川巴组 (K1c)、多巴组 (K1d)、郎山组 (K1l)和上白垩统江巴组 (K2 j)。川巴组为浅海相黑色页岩、泥岩、粉砂岩、砂岩、煤层和火山岩 ;多巴组为含有海侵夹层的陆相碎屑岩建造 ,海侵层为含园笠虫 (Orbitolinasp .)钙质砂岩 ;郎山组为浅海相—泻湖相台地型碳酸盐岩沉积 ;江巴组以陆相、厚层块状的砂砾岩红层为特征。本区白垩系层序的总体特征 ,是以海相火山岩—细碎屑岩为先导、经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到陆相红层 ,形成于与B型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8.
西藏中部若干地层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孝达 《地质通报》2003,22(9):695-698
野外考察和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纪阿尔布—赛诺曼期,在西藏中部沉积了由海相灰岩组成的郎山组;白垩纪坎潘期,在班戈一带出现由磨拉石建造组成的竞柱山组;新近纪中—上新世,西藏中部沉积了湖相的丁青组。因此,前人关于该区一些地层归属的厘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疆托克逊县之东南约60km的阿齐克布拉克地区,发育着一套厚逾5100m的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系地层,其中含有多种类型的金属矿产。1965年新疆地质局将这套地层称阿哈布拉克群,多年来均未找到化石,时代为志留纪其根据是:1)1959年新疆地质局库巴大队在西邻区找到志留纪笔石,岩性为灰绿色泥质岩,从构造位置上与本区处在同一条带;2)该套地层在本区被下石炭统马鞍桥组呈角度不整合超覆其上,时  相似文献   

20.
珠穆朗玛峰地区侏罗系的重新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珠穆朗玛峰地区(以下简称珠峰地区)的侏罗系分布较广,是我国海相侏罗系划分的标准地区之一。Hayden(1907)根据岗巴一带的调查建立起一个十分粗略的层序。以后,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地质组(1952—1953)、西藏地质局和孙云铸、刘桂芳(1962),杨遵仪、吴顺宝(1962—1964)都曾对珠峰地区的侏罗纪地层和古生物有过零星的记载或描述。1974年,王义刚、张明亮基于定日—聂拉木的剖面,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划分。王义刚、孙东立、何国雄(1980)对珠峰地区的侏罗系作了补充和修改。余光明、徐钰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