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华英  王秀璋 《矿物学报》2001,21(2):246-250
大沟谷金矿床产于震旦系乐晶峡群钠长石岩带底部陡倾斜钠长石岩中。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大^206Pb/^204Pb17.356-19.306,^207Pb/^204Pb15.330-15.862,^208Pb/^204Pb37.532-39.957。u值在8.23-10.6之间,黄铁矿δ^34S值在5.1‰-13.4‰之间,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相关关系,^206Pb/^204Pb与^207Pb/^204Pb线性方程y=0.24x 11.19,r=0.83,^206Pb/^204Pb与^208Pb/^204Pb方程为y=1.3x 14.8,r=0.93,黄铁矿铅硫同位素组成具负相关关系,钠长石岩Rb、Sr含量较低,^87Sr/^86Sr值为0.72263-0.73150,平均0.72595。综合铅、锶、硫同位素特征,可以认为大沟谷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高u值基底碎屑沉积岩及钠化基性火成岩。  相似文献   

2.
铜陵地区老鸦岭层状钼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铜陵老鸦岭矿床中二叠系大隆组(P2d)顶部的含矿(钼矿化)黑色页岩以及附近(立新煤矿)同一层位不含矿黑色页岩的实测铅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06Pb/^204Pb20.20~22.37,^207Pb/^204Pb15.67~15.82,^208Pb/^204Pb38.47~38.60和^206Pb/204Pb18.83~20.80,^207Pb/^204Pb15.65~15.76,^208Pb/^204Pb38.84~39.22。对137Ma的放射成因Pb进行校正后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含矿黑色页岩和不含矿黑色页岩均与燕山晚期火成岩无关,老鸦岭含矿黑色页岩可能具沉积成因。对沉积(约250Ma)以来的放射成因Pb进行校正后的铅同位素组成表明:不含矿黑色页岩的Pb源自上地壳,而含矿黑色页岩的Pb(因而推测其他成矿金属)可能源于上地壳物质(与不含矿黑色页岩的Pb源相似)与下地壳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3.
辽河群铅锌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辽东地区辽河群中70多个矿床(点)上积累的Pb,S,C,O,H等多种稳定同位素大量测试数据,探讨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同位素特征区,研究区域上同位素变异特征、梯度变化与矿床成因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希望将区域Pb,S同位素梯度变化资料应用于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本文指出于青城子式矿床找矿预测区的δ^34S≥=±1‰- 6‰,^207Pb/^304Pb=0.87;而在检德式矿床找矿预测区,δ^34S≥ 14‰ ,^207Pb/^204Pb=0.96;翟家沟(密西西比式)矿床找矿预测区δ^24S≥ 9‰,^207Pb/^204=0.72。  相似文献   

4.
针对分布于豫西南栾川地区的脉状铅锌矿床,进行铅锌矿、地层和岩浆岩的铅同位素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显示:该区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赤土店矿床206Pb/204Pb=17.005~17.953,207Pb/204Pb=15.414~15.587,208Pb/204Pb=37.948~39.036;冷水北沟矿床206Pb/204Pb=17.602~17.954,207Pb/204Pb=15.458~15.606,208Pb/204Pb=38.208~38.772;百炉沟矿床206Pb/204Pb=17.552~18.426,207Pb/204Pb=15.451~15.5794,208Pb/204Pb=38.264~39.637)与区内燕山期斑岩和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燕山期斑岩206Pb/204Pb=17.189~17.894,207Pb/204Pb=15.381~15.569,208Pb/204Pb=37.655~39.01;元古界岩石206Pb/204Pb=17.694~19.249,207Pb/204Pb=15.467~15.585,208Pb/204Pb=38.303~41.104)有一定的相似和差别。铅同位素特征值(μ值、ω值)、Δβ-Δγ、206Pb/204Pb-207Pb/204Pb、Δα-Δβ-Δγ等分析研究,揭示铅锌矿床铅与燕山期斑岩和地层铅的来源关系,综合研究,认为栾川地区脉状铅锌床为与燕山中期斑岩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成矿物质存在燕山期岩浆和围岩地层两种来源。  相似文献   

5.
粤中南蓬山-横江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华英  王秀璋 《地球化学》2002,31(4):354-360
南蓬山-横江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水盆地南西缘矿化床富集区中部,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灰统孟公坳组灰岩及泥盆系天子岭组破碎带中,矿化受由北东向F4断裂与北北西向F7,F6,F5,F3断裂组成的一个帚状构造控制。矿床6个硫化物^206Pb/^204Pb比值在18.656-18.806之间,^207Pb/^204Pb比值在15.672-15.841之间,^208Pb/^204Pb比值在38.957-39.503之间,μ值在9.93-10.64之间,^207Pb/^204Pb与^206Pb/^204Pb及^208Pb/^204Pb与^206Pb/^204Pb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前者r=0.89,后者r=0.98。矿床包裹体发育,类型复杂,均一温度在180-300℃之间。根据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成矿温度及三水盆地南西缘矿化富集区成矿演化特征,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少部分来自深部老变质基底;矿床主要是燕山期改造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白云鄂博群尖山组H4岩性段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纪录了华北克拉通北缘两期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一组年龄集中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初期(2379~2596Ma),另一组年龄集中在古元古代晚期(1761~1946Ma),该结果与白云鄂博地区基底岩石的锆石年龄相吻合。白云鄂博群沉积碳酸盐岩的全岩207Pb-206Pb等时线年龄1649±45Ma,代表了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时代。白云鄂博地区沉积灰岩、白云岩与含矿白云岩的Pb同位素组成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Pb同位素组成和构造图解中,含矿白云岩都集中在地幔演化线附近,靠近亏损地幔端元[(206Pb/204Pb)i=15.04~16.49,(207Pb/204Pb)i=15.17~15.28,(208Pb/204Pb)i=31.20~36.40],而白云鄂博群中的灰岩、白云岩则位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靠近深海沉积物端元[(206Pb/204Pb)i=17.28~19.35,(207Pb/204Pb)i=15.47~15.69,(208Pb/204Pb)i=36.62~37.12]。  相似文献   

7.
滇西地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确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西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碱性岩中的长石、石榴子石、橄榄石等单矿物及羊拉铜矿区二叠世海相玄武岩的铜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代表原始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由此确定的该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206Pb/^204Pb=17.877-18.506,平均18.108,^207Pb/^204Pb=15.470-15.587,平均15.479,^208Pb/^204Pb=37.797-38.567,平均38.177。研究发现,由于受地壳物质的混染和成岩后U、Th衰变产生的放射成因铅的影响,这些幔源岩石全岩铅同位素组成已不能代表原始上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金顶铅锌矿床的铅并非上地幔来源,而是相当于下地壳来源的铅与兰坪盆地沉积岩铅二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井铜多金属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的一个大型Cu-Sn-Ag-Zn-Pb矿床。该矿床的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为-1.8‰至+3.8‰,平均为+0.65‰。大约为-5‰的δ^13C值与峰值为~ 1‰的δ^34S值的很窄分布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碳和硫来源于深部岩浆,并且排除了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层提供一部分硫和碳的可能性。硫化物矿石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257-18.368,15.476-15.609和37.916-38.355范围内,其模式年龄为122-209Ma。黑色页岩含有较高的放射成因铅,其^208Pb/^204Pb比值为18.473-20.156,与矿石完全不同。然而,矿石、基性-超基性岩脉和附近花岗岩体的长石铅中^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是相近的,它们在^208Pb/^204Pb-^206Pb/^204Pb和^207Pb/^204Pb-^206Pb/^204Pb图上落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铅同位素混合线两个端元分别为上地幔和造山带,即混合了上地幔与前中生代形成的造山带物质。这些证据都强烈地支持了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因此,大井矿床是一个典型的与次火山岩有关的岩浆-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安徽峙门口矿床中黄铁矿的Pb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06~18.20,207Pb/204Pb=15.55~15.58,208Pb/204=38.19~38.30.其变化范围很小,落在侵入岩Pb的变化范围内,而与安徽沿江地区沉积岩Pb的变化范围不同,说明峙门口矿床不是沉积成因的.前人的Pb和S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分析支持这一结论.前人的Re-Os年龄(303 Ma左右)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很可能与石炭纪海底喷流有关,但大的年龄误差指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改造.钟鸣地区叶山石炭系黄龙组底部砾岩中黄铁矿的Pb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11~18.14,207Pb/204Pb=15.57~15.59,208Pb/204=38.23~38.31,与峙门口黄铁矿的一致,变化范围也很小,两者可能有相同成因.但是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铜、铁、金、硫矿床的成矿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同时,石炭纪海底喷流成因这一结论不能推广到这些矿床.同样,现有的同位素和年龄证据不能判别这些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石炭纪喷流形成的层状黄铁矿还是来自晚中生代岩浆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100~2000m榴辉岩中的绿辉石和片麻岩中的长石进行了普通Pb同位素研究。钻孔上部岩段(0-800m)样品放射成因Pb同位素含量比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81-17.29,^207Pb/^204Pb=15.37-15.45,^208Pb/^204Pb=37.20-37.66),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b同位素比值比较高。钻孔中部岩段(800-1600m)发育有韧性剪切带,相应的Pb同位素比值开始降低且有起伏(^206Pb/^204Pb=16.26-16.72,^207Pb/^204Pb=15.27~15.38,^208Pb/^204Pb=36.73~37.40)、钻孔下部岩段(800~1600m)样品放射成因Ph同位素含量低但变化幅度较小(^206Pb/^204Pb=16.05~16.46,^207Pb/^204Pb:15.22~15.29,^208Pb/^204Pb=36.68~37.48),说明其原岩的U/Pb和Th/Pb或者初始Ph同位素比值比较低。实测数据同模拟数据对比表明,钻孔上、下两岩段样品普通Ph同位素不同一方面是由于继承了原岩初始Pb同位素不同,另一方面是由它们的μ值不同所致。结合氧同位素研究,本文认为800m以上和1600m以下分属上地壳和中地壳.前者是从俯冲大陆岩石圈解耦的上地壳,在大陆岩石圈俯冲过程中,上部岩片同俯冲的大陆岩石圈发生挤离,率先沿着这一个挤离面逆冲折返至浅部。下岩片是随后从俯冲岩石圈解耦的中地壳岩片,并折返至浅部下伏在先期折返的上部岩片之下。考虑到中部岩段(800~1600m)既发育有韧性剪切带又具有异常低^18O峰值(Xiao et al.,2006),挤离面是在地壳内部晚元古代的断裂带及冷水活动通道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