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国帅 《热带地理》2018,38(5):678-688
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海岸沙地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揭示海岛海岸沙地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科学制定海岛发展规划,保护海岛自然环境和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东山岛是我国华南海岸典型的海岛沙地分布区,文章基于5次海岸沙地监测成果数据,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等方法,对东山岛1994―2014年间海岸沙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山岛海岸沙地总体呈快速减少特点,海岸沙地利用的速度和程度增幅显著。海岸沙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各沙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沙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不断升高,沙地整体稳定性显著降低。2)各类型沙地面积总体大幅减少,主要集中在2009―2014年。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基本消失,沙化耕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类型。3)沙地利用类型转换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林地、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4)影响东山岛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994-2014年东山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大大推动了岛内沙地利用格局的演变,是研究期内海岸沙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由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地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曾从盛研究员(博导)主持的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东山岛景观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于2007年1月在福州组织召开项目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岛屿众多的国家,据统计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除台湾、海南及南海诸岛外,大都为近岸岛屿。总面积约一万平方公里,占所有岛屿面积的1/8,其中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崇明岛,舟山本岛,东海岛,平潭岛,长兴岛,东山岛。面积  相似文献   

4.
提起福建省东山岛,人们马上会想到一个特殊的地─—“寡妇村”。抚今追昔,几十年来,“寡妇村”刻在福建省东山县钢钵镇人心中的,是一段段缠绵排恻话不完的辛酸往事,那是一个令许多人为之心碎的名字。1950年5月4日深夜,国民党军队从东山岛溃逃台湾时,为了补充兵员的不足,在第二天早晨5点钟的时候,以点名查户口的名义,把岛上全体村民集合到村前的祠堂里,从18岁至45岁能充兵役的男子全部被抓走。生离死别之际,许多女子死死抱住丈夫的腿,哭喊着不让离去。可这些撕心裂肺的哭喊是留不住那些毫无选择的男人的。当时只有2…  相似文献   

5.
一、人口增长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模式会沿着原始型一传统型一现代型的方向转变,而芬兰堪称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典型例子。人口增长模式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由原始型进入传统型的,  相似文献   

6.
旅游型海岛是我国滨海主要旅游区(地),对当地居民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有利于确定海岛旅游影响性质与程度,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岛屿旅游开发.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福建省东山岛进行调查,研究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调查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总体上对旅游的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居民对旅游的经济影响感知比社会文化、环境的感知强烈;居民个人属性、文化、经济差异对旅游影响感知总体差异不大,但是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降水本区北部为山势较低且不连续的准噶尔西部山地,由西、北方向来的气流容易入侵本区。阿拉山口,平均每年>8级的大风164天,为气流进入本区的主要通道。进入本区的气流,一部分受南部高峻天山的阻挡被抬升,水汽绝热冷却,在山区形成较多降水;另外分成两股气流,一股东流乌苏;另一股向西转西北进入博河流域,同翻越阿拉套山的气流汇合,形成  相似文献   

8.
二万三千吨级的“发财”号驶离沙特阿拉伯的达曼港后,穿过波斯湾,绕过霍尔木兹海峡,沿着非洲东岸直朝南非驶去。12月份的印度洋,正是航海的好季节。在东北季风和海流的推动下,航速加快了很多,不知不觉中海轮已越过赤道,由北半球进入了南半球,并由冬季进入了夏季。  相似文献   

9.
自高中进入新课程以来,吉林省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这套教材为了避免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知识不再是以单一的文字方式呈现,而是由文字、读图思考、案例、活动等多种方式共同构成了教材的呈现系统,为高中地理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呈现方式韵多样化,再加上新课标教材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从而使教材的知识系统显得有些跳跃,这给刚刚进入课改的老师在把握教材时造成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一、齐鲁文化历史演变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进入秦汉以后,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随着法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儒学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政治舞台,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齐鲁文化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体现为一个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管理方式由国家集中管理变为分级管理,社会治理由主要靠人治转向法治,由投资、出口推动经济增长转向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由增长优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期,原材料工业得以快速发展。“十二五”是中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原材料工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原材料工业在规模、结构、布局、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问题。随着工业化的阶段性转变,借鉴国际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新时期的新挑战,中国原材料工业将进入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注重增长方式发展的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13.
符文颖  吴艳芳 《地理学报》2017,72(8):1361-1372
外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围绕区域制度环境和区域吸收能力,探讨影响知识密集型企业进入方式的区域环境,旨在揭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外商进入方式的地理驱动机制,有利于加深理解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区域与城市获得外生技术发展动力的机制。采用从1982-2014年德国在华投资企业数据库,结果发现,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张、沿海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的时空趋势,并且在1995年后,其进入方式从合资为主向独资为主转变。逻辑计量模型显示,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的进入方式受到多项区位因子的影响,其中地方人力资源水平和产业专业化水平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选择以合资方式的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区位因素,表明区域知识吸收能力是形成全球—地方战略协同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实际使用外资存量和地方专利授权量这两个区位影响因素则会显著促成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采用独资的进入决策,反映了区域制度环境对吸引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战略核心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应以一定的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为前提。进入高三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如果在课堂上由教师重新灌输、学生机械回顾,那么课堂会被教师的声音所占据,课后学生仍然会遇到很多做不出的地理问题。但是如果知识是学生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沙质海岸带天然植被中潺槁树种群生命过程,对福建东山岛沙质海岸带不同风水林的潺槁树群落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通过编制种群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了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只村潺槁树种群具8个龄级,黄山村具7个龄级,两者年龄结构皆呈反J分布型,而后姚村具6个龄级,不呈反J分布型,但三者都属于增长型种群;山只村和后姚村潺槁树种群存活曲线都属于Deevey-Ⅱ型,前者呈现2个死亡高峰,后者呈现3个死亡高峰,而黄山村属于Deevey-Ⅲ型,呈现2个死亡高峰;4个生存函数值(生存率、积累死亡率、死亡密度、危险率)均说明3片风水林潺槁树种群具有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是全球高寒自然环境最为典型的地区,同时它又是人类最早进入高原的重要通道,也是高原史前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分析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的特点,即高原早期人类活动具有对极端环境适应的特殊性、其文化遗存保留的特殊性和高原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关系的密切性,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旧石器与细石器阶段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张,其历程明显分为由高原东北缘向高原腹地深入,表现为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由东向西和由高原边缘向腹心的三级跳扩张过程;第二阶段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类在高原的活动,表现为农业活动在高原东部河谷地带的扩张,人类在高原定居聚落的诞生,调整种植结构、畜牧业的主导地位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7.
泛珠江三角洲的重构与整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广东省最早提出并得到周边其他省区积极响应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已由理论构想进入了实质操作层面。文章主要探讨了泛珠三角区域构想与意义,对该区域的重构与整合所具有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暑期经朋友推荐,我们采纳了由甘南而下,穿越若尔盖草原,再进入黄龙与九寨沟的北线方案。飞机把我们带到了兰州.由一辆中巴载着我们开始了六天之旅。  相似文献   

19.
塔河自西向东流,至卡拉折向东南,进入台特玛湖,为下游。由中游段泛溢沉积转变为下切性河道。河床下切深度多为2—5米,蜿蜒曲折穿行于库鲁克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形成一条宽10—20公里的带状冲积平原。河流两岸胡杨、芦苇、甘草、红柳等植被生长茂密形成一条宽约1—5公里的纵贯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的天然绿色走廊。成为新疆与祖国内地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是全球高寒自然环境最为显著的地区,同时它又是人类最早进入高原的重要通道,也是高原史前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区域。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的特点,即高原早期人类活动具有对极端环境适应的特殊性、其文化遗存保留的特殊性和高原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关系密切;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旧石器与细石器阶段人类向青藏高原的扩张,其历程明显分为由高原东北缘向高原腹地进行的,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由东向西,由高原边缘向腹心的三级跳扩张过程。第二阶段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类在高原的活动,表现为农业活动在高原东部河谷地带的扩张,人类在高原定居聚落的诞生,调整种植结构、畜牧业的主导地位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