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苏打水矿泉水类型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境内地下深部赋存有丰富的天然苏打水矿泉水资源,但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规范中,对目前市场热销的天然苏打水没有规定具体的命名指标。本着满足市场需要,将资源优势尽快转为经济优势,切实依法保护、科学有序开发矿泉水资源的原则,本文以规范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要求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偏硅酸矿泉水是我国开发利用最多的和最受欢迎的一种水。硅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硅以偏硅酸形式存在于水中,易被人体吸收。硅分布于人体关节软骨和结缔组织中。对人体心血管、骨骼生长等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省象山县洋北村石英霏细斑岩的断层蓄水构造中发现了锶偏硅酸复合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该矿泉水中还含有所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而其放射性元素、有毒组分、污染物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标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对该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的研究,为浙江省寻找新的同类饮用天然矿泉水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淄博市淄川区饮用天然矿泉水按照含水层性质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岩浆岩类构造裂隙水3大类。区内29眼井泉监测点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锶型、锂型和锶锂复合型3种类型矿泉水。从水岩作用角度分析了矿泉水中锶和锂的来源,认为研究区广泛分布寒武纪碳酸盐岩,石灰岩尤其是鲕状灰岩中丰富的锶元素,是锶矿泉水形成主要的物源条件之一;地下水沿灰岩裂隙岩溶运动为矿泉水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水动力条件;研究区腐殖质经低矿化近中性的大气降水淋滤后,形成富含腐殖酸的偏酸性溶液入渗地下,对地下岩层产生溶解、溶滤作用,随着溶解过程的进行,岩石中的锶元素大量进入地下水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青睐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受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为了使这一有利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开展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防护区设定的探索成一有力举措。本文以济南某天然矿泉水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玫瑰图裂隙法,使该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卫生防护区"向源"设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矿泉水井卫生防护区设置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从而精准发力,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汝州温泉,经长期、多次全项水质检测,符合医疗及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本文探讨了矿泉水的成因、赋存机制、水质特征,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麋峰矿泉水属花岗断层裂隙泉水,是一种低钠、低矿化、中性、重碳酸钙型的偏硅酸矿泉水,也可称为氡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型;含锂、锶、锌、硒等微量元素,其界限指标、限量指标、污染物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结合我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利用现状,从水源地取水构筑物、实际开采量与长期动态监测、卫生防护带设置等开采要素入手,针对矿泉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水源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河南国土资源》2005,(8):52-52
据境外煤体报道,当地几名登山爱好者由于在登山途中出汗,歇息时用溪水洗脸,几星期后,却出现了间歇性鼻塞和鼻出血。经医生检查发现,原来是溪水中的水蛭钻进鼻中所导致的。医生建议,旅游时切勿在溪水中洗脸、洗澡或游泳,更不要以为它是“天然矿泉水”而随便饮用。  相似文献   

10.
广西贵港市花果山饮用天然矿泉水属低钠低矿化度含偏硅酸重碳纳钙型中性低温矿枣水.文章对该矿泉水形成条件进行分析探讨,为寻找同类矿泉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矿泉水资源丰富,类型齐全,已发现327处饮用天然矿泉水、160多处医疗矿泉水,水质好,是我国矿泉水资源大省,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饮用矿泉水作为一种新型饮料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但真正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的数量与其丰富的资源形势不相匹配。原因是我国目前评价指标与国际通用指标尚不接轨。本文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质疑,试图修正现行评价指标和改善管理制度,以推动我国饮用矿泉水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3.
张谷英矿泉水属低钠、低矿化偏硅酸矿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u型,富含偏硅酸、锂、锶、锌、氡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化学组份,且界限指标、限量指标、污染指标、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2011,(8):65-F0003
根据《辽宁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暂行办法》(辽国土资发【2006】67号)的要求。按照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标准,对我省矿泉水水源地进行了年检.现将2011年度年检合格的矿泉水水源地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镉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能够在人体的软组织中积累。过量积累时会引起心力衰竭、动脉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因此,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对镉含量规定了限值。  相似文献   

16.
327处,这是湖南省已发现达标饮用天然矿泉水点的数量,广泛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县、71个县(市),包括部分饮用以及160多处医疗矿泉水,但不包括新发现的矿泉水,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其评价是水质好,是我国矿泉水资源大省,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那么,这些矿泉水开采点现状如何,它们的特色何在,对人体又有哪些作用,含相同物质的矿泉水哪种矿物质含量最高,人体吸收最好,有哪些益处或者疗效,将来的开发方向或前景如何?这,便是此次策划的由头。从8月份起,本刊记者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专家奔赴全省各地,一亲湖南省各个矿泉水点的"芳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用BaCl2沉淀分离SO42-,通过消除大量硫酸盐对锶的干扰,以实现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锶的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其中水样测定相对标准偏差6.70%,加标回收率97%-104%。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已开发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属锶硅酸水。本文根据矿泉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探讨了锶及偏硅酸的成因。认为:锶的形成主要是方解石、文石和硬石膏含锶矿物经溶滤作用,锶离子伴随钙离子进入水溶液,钙离子与岩(土)吸附的钠离子发生交替吸附,水溶液蒸发浓缩、锶相对聚集而形成;而偏硅酸主要是含CO_2水溶液使长石风化、水解SiO_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而形成。指出沉积岩区的锶硅酸水与碳酸盐岩和长石砂岩有关,提出对郑州矿泉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避免因过量开采或成井止水不佳引起“矿水”淡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式评审鉴定的广西境内饮用天然矿泉水有20多处,它们主要分布于厂西的东部地区。这些矿泉水,按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及水质特点可划分四个大类:构造断裂深循环类型、活动断裂构造蚀变带深循环类型,火山岩构造裂隙水类型、花岗岩风化层裂隙孔隙水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成因条件,不同的水循环条件及不同的水质特点。  相似文献   

20.
位于三门峡市西的温塘村是河南第一天然优质矿泉水开发基地,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温塘地热矿泉水,历史悠久,西汉时已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