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资本市场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详细分析了我国西部资本市场的区域特点,指出其上市公司数量少,结构单一,证券经营机构分布不均衡,投资者缺乏,金融市场效率相对低下等问题,通过对比剖析了造成我国东西部资本市场区域差异的成因,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构建西部资本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礼茂 《盐湖研究》2001,9(1):30-35
重点探讨了与柴达木资源开发相关的五个问题。一是柴达木在青海发展和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二是格尔木市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重点探讨了格尔木的城市性质 ,格尔木在国家资源安全中的作用和格尔木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三是讨论了西部大开发中 ,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四是讨论了投资补偿理论和柴达木盆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最后探讨了柴达木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决策。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而科技和人才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提高西部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因此,人才在科技管理中处于核心地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西部边疆五省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快其发展对于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西部边疆五省区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同时,它们在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又严重阻碍了其发展步伐.因此,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制订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快其发展,是西部边疆五省区应认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异地投资网络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资本跨区域流动逐渐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异地投资是资本流动的微观体现,探讨企业异地投资特征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论文以1998—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异地投资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异地投资网络,从全国和东中西3大地区角度分析异地投资网络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国和3大地区异地投资网络节点中心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5大城市群地区;异地投资网络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空间集聚性、路径依赖等特征;投资净流入和净流出城市仍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但投资活动存在向中部和西部发展的趋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金融环境等均对全国和东中西3大地区呈现差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经济体系的逐渐形成、WTO进程的日趋临近,特别是与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交织,使得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更加显现。立足西部的资源禀赋,回顾西部发展的历程,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的重大决策,是关系经济协调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西部大开发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所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西部煤炭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约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5%,且多为低灰、低硫的优质环保型煤炭,合理开发利用将有利于我国煤炭消费结构的改善,应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一环。如何正确认识煤炭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是国家宏观决策部门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和宗旨。  相似文献   

8.
在西部大开发中广西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善豪 《盐湖研究》2001,9(1):19-24
在分析广西自然资源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广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 1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 ,充分发挥广西自然资源优势 ;2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3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4充分开发旅游资源 ,创建旅游大省 ;5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 ,为广西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6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开发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西部大开发,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解决西部水资源问题,不仅涉及到农业、林业、气象, 而且还涉及到人口、国土资源、环境、经济等部门, 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西部大开发基础的基础.要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关键是相应的配套工程要跟上,管理体制与节水措施要加强.国土面积广阔的西部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将其分成西南、西北两个大的单元,分别阐述了在西部开发中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关中高新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及其已建成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东部开发时期深圳在沿海开放时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在沿江开放时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类似,也具有率先发展的区位优势、政治经济优势及科教与高科技产业优势,并对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驱动和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按照国家《“十五”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大开发要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开发的战略要求,应把关中高新带建成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了评价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地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综合指标,绘制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分布图。指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区域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这种趋势与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趋势一致,我国资本市场差异表现的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均十分显著,并呈现空间上极化集中于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的现象。文章最后分析了造成我国资本市场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适宜性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生延超  周玉姣 《地理研究》2018,37(4):797-813
适宜性人力资本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匹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层次人力资本的效能,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出发,基于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运用1998-2014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初级、中级、高级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视角探寻适宜性人力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 人力资本与省域生产总值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路径依赖性。② 在全国层面,初级、中级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不显著,高级人力资本则作用很明显。③ 在区域层面,东部及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高级人力资本,中部和西部初级人力资本贡献显著,中级人力资本在四个区域均不显著。这为区域人力资本培育和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政策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 2000年以来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度均处在不同程度失调状态,且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耦合度水平总体趋于上升。哈长次区域和辽中南次区域以及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的耦合度波动性均先升高后下降,总体趋势不断向好;② 政府投入强度是2000年影响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耦合度差异的重要作用因素,资本投入强度与科技投入规模是2007年、2014年2个阶段的主导影响因素,且城市发展能级差异与2007年各城市间的耦合度差异表现出一致性;③ 在政府投入强度、科技投入规模、资本投入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长次区域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程度出现空间分异。辽中南次区域耦合度分异的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效率和行政等级逐渐演变为以资本投入强度主导。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capital—defined as the norms of trust and reciprocity integral to social relations—and the ways in which it may help rural people's organizations gain access to rights and resources.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capital must be view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symbolic systems, or cultural capital, that imbues social relations with meaning.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provides a valuabl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multiscale processe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rural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conflicts with which many rural social movements are involved. The role played by social capital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 detailed case study of an indigenou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 the Ecuadorian Amazon. The organizational history of a lowland Quichua federation and the successes and problems it has had in managing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achieving political objective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api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5.
适应我国21世纪实施西部大发国策的需要,本文以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点-轴系统”理论为依据,对中西部地区的南昆经带外向型地域开发模式的空间系统结构、因素作用机制以及空间地域功能效应,按国内外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空间演变规律,进行了揭示、分析与评价,并由此而对我国制定西部大开发、大开放顺应决策的地域性原则作 出了相应强调。  相似文献   

16.
新疆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限制,存在理论品位定位高、现实开发程度低的现象。如何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进而推动经济的全面振兴,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文章在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新疆旅游业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对新疆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新疆旅游业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石志奇 《热带地理》2001,21(4):311-314
通过对技术转移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短缺形成机制,提出采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稳定和充实科技队伍,改革户口制度,发展小城镇规模等措施来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开发当地人力资源,形成人力资积积累,顺利实现技术转移,发展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8.
彭文英  刘念北 《地理科学》2015,35(5):558-564
采用单项指标估测,分析了首都圈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及其限制性,提出了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首都圈水资源及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限制了人口承载能力,京津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环京津的冀东、冀中地区承载潜力还较大,冀北地区应紧缩开发空间而拓展生态空间。首都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人口发展战略分区为:首都圈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人口限制发展;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人口控制增长;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人口鼓励增长;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人口适度增长。首都圈的健康发展,应实施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及人口发展政策,整体提升人口承载力,并加大区域统筹力度,科学、合理地引导人口的空间分流和聚集。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析中国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必要性及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SEA的作用,提出矿产资源开发SEA的工作原则,在公共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5 部分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适用于矿产资源开发SEA的评价方法与程序。中国矿产资源开发SEA,目前只能适用于规划范畴,并以矿产资源开发预测性SEA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