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市区西部,厚层第四纪卵砾石沉积层以下普遍分布有第三系岩层,此类岩土层性质极易受环境影响,具有遇水软化特征明显,崩解且耐久性差,浸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低等特点。该地区的M、G项目选取第三纪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试验桩数据表明桩侧阻力只有部分发挥,桩端阻力未发挥,分析原因是岩石工程特性变化及桩端沉渣过厚;侧阻力与端阻力并非各自独立,由于孔底支承刚度而存在着相互影响机制。基于对第三系岩层工程特性研究及M、G项目试验桩检测数据的分析,丽泽SOHO最终选取厚层第四纪卵石层为桩端持力层;通过试验桩检测数据的分析,表明此区域选择第四系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更能有效地发挥桩侧及桩端阻力,并且避免了桩基施工对第三系岩层的扰动。后期工程检验桩检测数据也进一步验证基桩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广东第四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有铭 《广东地质》1995,10(1):77-83
广东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雷州半岛及沿海地区以火山岩较发育为特征,珠江及韩江三角洲地区,下部以黄白至灰白色原砾石,砂砾,中粗砂和粉砂质淤泥层为主夹粉砂层,上部为灰色至灰黑色含腐植质和蚝壳的淤泥,粉砂和细砂层,内陆地区的第四系以云浮的大台组,三水的白坭组及封开金装地区的冰川沉积为代表,自1932年以来,全省使用过46个地层名称,现推荐使用1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名称。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省北部的淮南、淮北两大煤田分布区,其第四系早中更新统普遍发育一套以粘土夹砾石为主(局部含漂砾)的分选磨圆度较差的沉积层,因为位于第四系底部,因而煤矿系统习惯称之为“底砾层”(也有称为“第四系第四含水层”)。关于底  相似文献   

4.
洞庭盆地周缘尤其是长沙一带"白沙井砾石层"和上覆"网纹红土"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分歧,由此产生了区内第四系更新统地层系统划分与对比的巨大差异。上世纪60年代以后,沈永欢、芮耀俊等将"白沙井砾石层"和"网纹红土"视为河流阶地二元结构的两个单元,并由此以阶地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将长沙一带不同高程上分布的砾石层和网纹红土分别建立了诸多独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以其披覆的网纹红土为依据将其形成时代划为中更新世早期,并被广泛参考使用,由此造成了洞庭盆地内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巨大困难。区域研究认为,江汉—洞庭盆地周缘发育一系列下更新统冲积扇或坡麓堆积,并向盆地内部倾向,这些冲积扇或坡麓堆积理应成为区内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长沙一带的砾石层是古湘江或其支流的冲积扇和在冲积扇基础上的辨状河流堆积,下游方向则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汨罗组);网纹红土是在"白沙井砾石层"沉积并经剥蚀之后的堆积物,二者不是同时形成的,白沙井砾石层形成于早更新世(Q1),而上覆的网纹红土则形成于中更新世(Q2)。以阶地分析方法研究江汉—洞庭盆地下更新统应予以摒弃,而以阶地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的"洞井铺组"、"新开铺组"和"白沙井组",造成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混乱,应予以废止。建议将洞庭盆地周缘的下更新统砾石称之"常德组"和汨罗组(湖泊三角洲相),并将黄姑山组、陈家咀组、湖仙山组与下更新统汨罗组和"常德组"进行对比。洞庭盆地周缘的下更新统砾石层可与江汉平原周缘的下更新统云池组和阳逻组对比,马王堆组则与善溪窑组对比。  相似文献   

5.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不仅由于大尺度上其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中小尺度上其内部也表现出不均一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应力得以在该层集中,变形因此也主要发生在该层中,从而产生滑脱层,而滑塌堆积的围岩变形则很微弱。结合宁夏中宁中南部地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我们认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是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滑脱层,这些滑脱层控制着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变形。由于这种构造作用的叠加,先前的那些外来岩块逐渐“细粒化”,逆冲作用使得滑脱堆积中的砾石变形成为构造透镜体,这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有关这些砾石或透镜体是外来体还是本地的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大部分以外来体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本地岩层因构造作用成为透镜体,因此在不同地区应该仔细分析。由于牛首山地区逆冲构造比较发育,滑塌堆积转化成广义上的混杂堆积,而同样有滑塌堆积产出的贺兰山地区由于远离祁连山造山带,滑塌堆积得以保存,其中的砾石基本上没有变形。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从区域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区别滑塌堆积与混杂堆积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北部边疆西起天山东端的北山,东至大兴安岭北段的4200km地域内,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第四系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源之一。本文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文中依据不同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及气候条件诸因素将本区第四系地下水划分为枝状沟谷砂砾石层孔隙水、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两种主要类型,并着重对有重要供水意义的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的分布、埋藏条件、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伊通地区白土山组地层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新民 《吉林地质》1990,9(1):69-73
伊通火山群周围分布的砂砾石层定为第四系早更新世白土山组,通过对大孤山、西尖山采用K—Ar稀释法测定,分别为8.70Ma、20.80Ma;该地层孢粉组合以栎、榆、桦属花粉占优势,松柏类花粉含量较高,为阔叶混交林带植被环境。故应将该套地层重新厘定为上第三系中新统水曲柳组。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不仅由于大尺度上其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中小尺度上其内部也表现出不均一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应力得以在该层集中,变形因此也主要发生在该层中,从而产生滑脱层,而滑塌堆积的围岩变形则很微弱。结合宁夏中宁中南部地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我们认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是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滑脱层,这些滑脱层控制着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变形。由于这种构造作用的叠加,先前的那些外来岩块逐渐“细粒化”,逆冲作用使得滑脱堆积中的砾石变形成为构造透镜体,这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有关这些砾石或透镜体是外来体还是本地的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大部分以外来体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本地岩层因构造作用成为透镜体,因此在不同地区应该仔细分析。由于牛首山地区逆冲构造比较发育,滑塌堆积转化成广义上的混杂堆积,而同样有滑塌堆积产出的贺兰山地区由于远离祁连山造山带,滑塌堆积得以保存,其中的砾石基本上没有变形。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的...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区新近纪地层排序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地区新近纪地层发育较齐全,生物化石丰富,根据哺乳动物化石最新研究成果,并通过地层对比,将其厘定为中新世早—中期洞玄观组(N1-21d)、中新世晚期的六合组(N31l)和黄岗组(N31h)以及上新统的尖山玄武岩组(N2j)。长江坳陷中砾石层相当发育,如南京附近的雨花台砾石层,安徽境内的安庆砾石层,主要由三套岩性组成,之间均呈假整合接触。第一套归属于六合组(N31l),第二套沿用雨花台组(N2y),第三套为更新统。  相似文献   

10.
天然裂缝的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富集和保存规律中重要的地质指标.以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震、测井、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分析化验资料,深入开展了天然裂缝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按照地质成因可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异常高压裂缝3种类型,构造裂缝按照裂缝的力学性质和与岩石力学层的关系细分为穿层剪切裂缝、顺层剪切裂缝和层内张开裂缝,成岩裂缝分为页理缝和收缩裂缝.泸州地区构造裂缝和页理缝大量发育,收缩裂缝和异常高压裂缝发育程度较低.构造裂缝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受到断层、褶皱、岩石力学层和脆性的控制,页理缝的发育主要受脆性、有机质含量和纹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