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例,介绍了实验室平台、人才队伍、及管理现状.从团队创新、实验室文化、知识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麟 《福建地理》2011,(4):85-89
以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例,介绍了实验室平台、人才队伍、及管理现状.从团队创新、实验室文化、知识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加强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11月通过以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为组长,中国工程院刘兴土院士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福建地理》2008,(4):15-15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11月通过以中国科学院郑度院士为组长,中国工程院刘兴土院士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06,29(3):392-392
由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主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国家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道315线病害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近日通过成果验收与鉴定。  相似文献   

6.
科技支撑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新疆,面积约102×104 km2,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在过去50 a里,塔里木河流域经历了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隐忧日益加剧,已威胁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长期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基于多年监测调查数据,解析了塔里木河荒漠河岸林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和机理,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合理/胁迫/临界地下水位与流域生态需水量,研发提出的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出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方案,被纳入《南疆水利规划》;提出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建议被国家采纳并实施。科技支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玉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仝川、陈兴伟和高人教授等为主要研究骨干的研究队伍于2006年被批准成为福建师范大学创新团队,许获资助金额50万元。该创新团队依托亚热带资源与环境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和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退化丘陵地生态恢复与生态水文过程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孔雀河生态输水与抢救胡杨林专题研讨会"在孔雀河河畔的库尔勒市召开。来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巴州林业局、巴州水利局、库尔勒市、尉犁县、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塔里木河干流管理局、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新疆生地所的5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塔管局局长王新平主持,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及其团队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报》2004,59(4):i006-i006
化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直属化东师范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实体单位,下设地理系,环境科学系、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河口海岸研究所、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申报的“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喜获批准。6月9日,受福建省教育厅委托,聘请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首席研究员孙建新任组长的6人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计划任务书进行了论证。专家组在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汇报,现场考察实验窄仪器设施后,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积累、人才队伍现状、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区域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专家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1.
陈云峰 《中国沙漠》2018,(6):I0001-I0002
2018年10月26-27日,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国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国家站及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国家站共同协办的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申报的“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喜获批准。6月9日,受福建省教育厅委托,聘请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中心首席研究员孙建新任组长的6人专家组,对重点实验室计划任务书进行了论证。专家组在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汇报,现场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玉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仝川、陈兴伟和高人教授等为主要研究骨干的研究队伍于2006年被批准成为福建师范大学创新团队,并获资助金额50万元。该创新团队依托亚热带资源与环境福建省重点实验室和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亚热带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 1 989年 5月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 ,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 ,是该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成都理工学院及所属的工程地质研究所。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并设立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 992年原地矿部批准该实验室为部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2 5名 ,其中教授 1 0名 ( 7人为博士生导师 ) ,副教授 (含副研究员 ) 1 1名 ,讲师 4名 ,客座研究人员 35名。实验室成…  相似文献   

15.
生态退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十分严峻,尤以中国典型脆弱生态区为甚。在2016年开始实施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议题。然而,长期以来,生态治理研究工作缺乏实施效果评价、忽视生态技术应用、忽略生态技术地域和经济适宜性。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在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启动了"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包括8个领域的37个项目。其中,"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2016YFC0503700,2016-2020)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参与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项目总体目标为辨识生态技术,构建典型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治理的生态技术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评价生态治理技术,筛选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生态技术;找出国外生态技术需求,推介适合发展中国家生态治理需求的生态技术模式。项目设置了6个密切相关的研究任务:生态退化分布与相应生态治理技术需求分析;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模型开发;不同类型生态技术识别、演化过程与评价;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关键技术评估;生态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技术筛选、配置与试验示范;生态技术评价平台与集成系统研发。本专辑将介绍本项目研究迄今取得的进展,包括生态技术辨识和评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概述,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技术演化和评估案例等。希望本专辑对同类研究以及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生态购买设计与操作途径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延军平  严艳 《地理学报》2002,57(3):345-355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严重及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于一身的陕甘宁边区为例,探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途径,陕甘宁边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即建设“商品生态”和买卖“生态商品”,通过“生态购买”实现“生态致富”,论述了实施生态购买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途径,提出了生态购买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建议国家启动生态购买工程。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福建省实验室是2003年福建省批准成立的省重点实验室,挂牌依托单位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现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然地理、生态学、水土保持等7个硕士点以及国家地理学理科基地。现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教授18人,博士学位(含在读)人员近50人。实验室新进仪器设备有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植物冠层仪、包裹式和插针式树干液流测定仪、地下根系动态观测系统等先进的野外生态观测仪器,以及气相色谱仪、高效…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14-15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展报告暨学术年会在乌鲁木齐市吐哈大厦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9.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它的任务是:坚持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科研开发,重点反映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刊载内容涵盖理论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部分,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3S研究与应用、数字国土、环境与生态、区域经济、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研究、地理学进展等。热忱欢迎该领域研究者为本刊赐稿。  相似文献   

20.
侯鹏  翟俊  曹巍  杨旻  蔡明勇  李静 《地理学报》2018,73(3):429-441
自2000年提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概念以来,历时17年不断探索和发展完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相关配套政策,成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依据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主要组成,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南岛中部山区在2001年成为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较早实施生态功能保护的重点管控区域之一。本文以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统计数据,集成地统计学和生态评估模型模拟方法,以生态系统格局、植被长势、服务功能为主要评估内容,通过时空尺度拓展和多维时空对比分析,探讨了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变化和保护成效。结果发现:① 2013年功能区森林面积占比为84.5%,显著高于海南岛平均水平。1990-2013年功能区内建设用地逐渐增加。2010年功能区实施后,人类活动强度仍然呈现持续增加态势,面积比例从0.5%增加到0.8%,主要表现为城镇建设和耕地开垦。② 功能区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明显优于功能区外部,1990-2013年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总体上略有增加,但是不同时间段的波动变化明显,特别是1990-2000年和2000-2013年两个时间段内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特征。功能区单位面积的水源涵养量为51.78万m2/km2,明显高于功能区外部。③ 功能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明显要优于功能区外部,1990-2013年表现出剧烈波动、稳定性较差。功能区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量为1.95万t/km2,明显高于功能区外部。④ 功能区人类扰动指数明显小于功能区外部,生物多样性威胁程度明显偏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区平均人类扰动指数为0.3664,比功能区外部低0.1152。1990-2013年功能区外部人类扰动指数变化幅度为0.0152,约为功能区内部变化幅度的5.31倍。特别是2010-2013年,功能区内部人类扰动指数增加幅度要明显小于功能区外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