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综合学术大会于1993年8月9日至1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大型国际测绘学术界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专家、学者,其中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主席H.Moritz教授、国  相似文献   

2.
一、一般情况大会于1983年4月12日至4月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浙江省付省长汤元炳、美国国家海洋局局长伯恩参加了这次会议。由汤元炳付省长致开幕词、罗钰如局长、伯恩局长讲了话。出席这次大会的国家有七个,共计正式代表152人,其中法国1人,西德1人,日本8人,荷兰1人,挪威1人,英国5人,美国33人,中国105人,加上工作人员共200余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亚洲海洋地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9月7日—1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中外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台湾学者陈培源教授出席了这届学术讨论会,并在分组会议上做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得到国际海洋地质委员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等组织的支持和资助.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57篇并已汇编成册.会议分大会报告和分组会议两个阶段进行.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的有:E.Seibold(西德、国际地科联代主席)、业治铮、  相似文献   

4.
Som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sea storm curr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Dr. Hollister, a marine geologist of the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firstpointed out that there was ocean storm current in the ocean. He found out the wavy texture inthe seabed core samples, and suggested that this wavy texture was caused by the high speedsea current in remote antiquity. He then suggested a bold hypothesis that there existed a benthic storm current near the ocean bottom, and presented this hypothesis at the IUGG confer-ence held at San Francisco…  相似文献   

5.
天文变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IUGG第十届全体会议决议,1984年起采用新的天文常数[1],属于J2000.O系统。现在潮汐计算中仍普遍采用J1900.O系统的公式计算天文变量。本文依据2个系统的公式计算了天文变量。计算表明,依据新旧2个系统计算的天文变量对潮汐的计算造成的差异很小,J1900.O系统的计算公式仍可继续使用到2099年。尽管如此,本文认为目前在潮汐计算中应该根据IUGG第十届全体会议决议的要求采用J2000.O系统的公式计算天文变量。  相似文献   

6.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近年来,西德和美国等国对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锰结壳的兴趣愈来愈增大,西德和美国从1981年开始有计划的在夏威夷海岭,莱恩群岛海岭、中太平洋海山群,马绍尔群岛周围等海域进行了锰结壳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萨克森州科学艺术部《关于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地质科技合作的共同意向书》,我有机会参加了西德《太阳》号1984年中太平洋海山区锰结壳调查(MIDPAC-84)活动.  相似文献   

7.
张明书 《海洋科学》1981,5(4):45-45
D.摩莱尔(M(?)ller)对西德“瓦尔迪维亚”号调查船在北太平洋获得的锰结核标本,进行了矿相和电子探针研究,确定出锰结核中有许多过去没有发现的氧化物矿物和硫化物矿物。其中氧化物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硫化物矿物有黄铜矿、斑铜  相似文献   

8.
海洋激流的若干观测结果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最早指出海洋中存在激流的是美国WoodsHole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学家Hollister.他早年在分析大洋海底岩芯时发现有波状结构,认为这种波状结构是由于在远古时代的高速海水流动的作用所致,于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认为大洋海底存在着海底激流(又称海底风暴),并于1963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IUGG会议上提出了这个假说.遗憾的是在这次会议上这个假说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被指责是“一派胡言”.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秦蕴珊副所长传达我国首次参加1982年8月间在加拿大哈里法克斯和多伦多先后召开的国际联合海洋大会与现代沉积学大会的情况,对现代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与动向作一简述.海洋大会共有35个专题,其中与海洋地质有关的9个.题目如下:1.分离边界的演化(Evolution of passive margin);2.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at continental margin);3.海底边界层(Bottom boun-dary layer);4.海平面变比和海岸与洋的相互作用[Sea-level changes and coast(ocean)  相似文献   

10.
江苏近海的激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洋激流,尽管已在1963年就由美国WoodsHole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学家Hollister在旧金山召开的IUGG会议上提出,但几十年来,却因资料的缺乏而未能作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一些国家的海洋工作者,在解释大洋海底一些沟渠的冲刷原因时,认为这是大洋海底激流所致[1~3].我国研究者修日晨在对海流异常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于1978年提出“不论在大洋或近海,均存在着一种急流”[4],讨论了海洋中存在的激流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4年11月21—25日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召开.参加会议者有国家海洋局领导;有我国从事海岸带研究的著名专家、教授;有来自全国各沿海省市从事于海岸带开发研究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与科研人员;有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领导等共211人.国务委员康世恩同志特发来贺电,祝贺大会胜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委员会、黑龙江省石油学会地质分会联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碎屑岩沉积相学术讨论会,于9月20日至9月2了日在大庆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42个单位,共计114人.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151篇.其中论文全文68篇,论文中有关区域性的沉积研究7篇;古代沉积28篇;现代沉积6篇;地震地层学8篇;国外动态及新技术新方法8篇;其它3篇.大会宣读论文12篇,分组宣读论文43篇.会议重点总结和交流了1980年在西安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碎屑岩沉积相学术讨论会以来,沉积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介绍了国外沉积学研究的现状和动向;讨论了沉积学中有关沉积体的成因、分类、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及如何更好地为油气和沉积矿产资源勘探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会议概况 2008年7月610日,第6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参会人员共计526人,其中亚洲参会人员占38%,欧洲参会人员占25%,美洲参会人员占37%。本次大会共提交论文417篇,主题发言2篇,分别由加拿大地调局DallimoreS和美国地调局ColleztT所作,题目分别是“2007年Mallik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情况介绍”和“印度天然气水合物国家计划成果介绍”。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0月14日至10月18日第四届亚洲海洋地质学国际会议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南南合作基金会、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与开发协会、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IOC/WESTPAC和中国海洋湖沼协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以及青岛市科委组织承办,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137人,其中国外学者72人,他们分别来自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印度、印尼、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5个国家;国内学者(包括香港、台湾在内)65人。中科院院士汪品先、秦蕴册出席大会,青岛市市长王家瑞博士到会致辞,大会收到论…  相似文献   

15.
序言     
1986年6月18日至29日,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谟应西德联邦研究技术部的邀请,率团前往西德考察海洋科技状况,探讨两国今后可能合作的领域,项目和方法,并于1986年6月27日在波恩签订了中、西德海洋科技发展合作议定书。该议定书的签订为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海洋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第四纪地层对比讨论会于1988年10月6—16日在苏联远东的纳霍达卡市举行.会议由亚太第四纪委员会主办,即INQUA地区分会主办.正式会议为五天,野外地质旅行一天.会议收到论文150多篇,涉及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质的工作方法、测年、海平面变化等,会议论文将由亚海矿委会(CCOP)组织出版发行.出席本届大会代表130余人,除苏联代表外,中国、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南朝鲜及民主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2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采用大会发言,主要介绍自上届(1986,日本)亚太会议之后的新成果.会议按第四纪地层;古地理及沉积过程;地貌与构造地貌;第四纪以来生物界的演化四个专业进行大会介绍.中国代表做了“江苏第四纪瓣鳃类动物及古地理研究”、“第四纪地层下  相似文献   

17.
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第一次学术研讨会1989年11月14至16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日本东海大学平野敏行教授和国家海洋局学术委员会主任苏纪兰教授,对中、日双方开展黑潮联合调查以来的基本情况作了回顾和展望。大会共报告30篇论文,内容涉及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和海气相互作用等,展示了中、日双方自1986年开展双边合作调查以来的研究成果。海洋二所苏纪兰教授、袁耀初研究员等九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其中五人在大会上宣读了各自的论文,赢得了与会专家及同行们的兴趣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本届大会是国际地科联委托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组织委员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联合筹办.美国地质调查所、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其他地学协会以及企业组织的协会和研究所也参加筹备和接待.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由Dartmouth大学的C.L.Drake担任,秘书长是美国地质调查所的B.B.Hanshaw.大会还设有若干委员会分管出版、科学计划等具体事宜.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海洋学院地质系和海洋地质研究所首届学术年会暨海洋地质研究所第三届科研成果交流会,于1987年1月16—19日在海洋地质研究所召开.参加这次交流会的除两单位科研、教学、研究生人员外,应邀参加的还有山东海洋开发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北海分局、中科院海洋所、青岛地质局、青岛地质学会等代表180余人.该会是以上两个举办单位根据中央关于横向联合的指导精神,在1986年8月29日签定横向联合协议书的决定而召开的,协议中曾提出在人才培养、科研、科技交流等方面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两单位向大会提供76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15篇,小组会上交流45篇.会议充分体现横向联合使教学与科研各自优势互相渗透,得到发挥和利用,促进教  相似文献   

20.
《海洋测绘》2002,22(3)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IHO)第 16届大会于 2 0 0 2年 4月14日至 19日在IHO总部所在地摩纳哥召开 ,6 4个IHO成员国参加了本届大会 ,近 2 0个非成员国和 12个与海道测量有关的国际组织也派出观察员参加本届大会 ,共计 30 0人左右。摩纳哥公国的君主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并宣布大会开幕。经批准 ,交通部海事局王金付副局长率领由交通部、海军、香港海事处和澳门港务局联合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大会。我国驻法国马赛总领事馆的陈美芬总领事应IHO指导委员会主席的邀请也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在大会开幕式上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