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龚慕涛 《气象》1987,13(12):41-41
1987年第3期《气象》的台站园地栏,就启东站1988年11月4日最低气温6°0℃、地面最低温度4.9℃出现霜现象,发表了卫浩天等读者来信和张之锜解答的文章,从关于霜的形成与地面物体属性的关系,论述了地面最低温度高于0℃的情况下,在覆盖观测场的干草束上有霜形成是可能的。 笔者并非认为在地面最低温度高于0℃就不能出现霜,而是在地面最低气温4.9℃和成霜条件差  相似文献   

2.
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奉新县1991年12月29日出现了严寒冰冻天气,极端最低气温达-15.8℃,地面最低温度达-19.7℃,为全省最低值,柑桔造成了严重冻害.1 冻害特点及灾情调查这次严寒冰冻天气的特点是:降温幅度大,低温维持时间长,冰冻期天气复杂.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1991年12月25日—30日,我县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了大雪和严重冰冻天气,积雪深达9厘米,29日的最低气温降到零下9.5℃,地面最低温度降到零下15.6℃,是1981年以来的最低值,也是历史同期的最低值。使绝大多数柑桔的叶片和嫩枝遭受冻害,受冻率达100%;3级以上的冻害面积达95%。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损失之重,为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4.
1986年4月22日,由西西伯利亚南下的强冷空气入侵我地.当日下午,哈密市出现大风天气,瞬间最大风速19m/s,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1m/s,24小时最低气温下降8.7℃.24日10时至17时,降雪量2.3mm.25-26日出现了重霜冻,最低气温降到了-1.2℃,地面最低温度达-7.9℃.终霜冻比平均期偏晚12天.由于这次霜冻发生晚,强度大,使哈密农区的经济作物遭到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5.
卫浩天  汤悟松  包土芳 《气象》1987,13(3):55-56
编辑同志: 1986年11月4日早晨本站百叶箱最低气温6.0℃,地面最低温度4.9℃(以上读数无误),观测场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冬季1月、2月和12月-次年2月逐日逐小时京藏高速民和至西宁段常规气象站和交通气象站逐日逐时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逐月平均路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低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建立了4站冬季各月路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与地面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相关性方程,旨在为路面温度精细化预报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京藏高速民和至西宁路段4站冬季各月平均路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冬季各月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平均路面最低温度和地面最低温度达到最低值和最高值的时间并不是完全相同;。常规气象站点平均地面最低温度日出/日落的变化速率要高于交通站点平均路面最低温度,并且平均地面最低温度的变化幅度要比路面最低温度变化幅度大。平均地温面最低温度的最高值比路面最低温度的最高值超前1~2h,常规气象站点逐小时地面最低温度<0℃的时间维持15~18h,交通站点路面最低温度<0℃的时间维持8~22h。应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朝阳站、汉庄站、高庙桥站和老鸦峡站最高和最低路面温度与最高和最低地面温度相关性方程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可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七年五月三日晨,我市十二县(区、市)普遍发生一次少见的严重晚霜冻危害,全市各地普遍出现白霜,最低气温除青州、高密、五莲为3.2、2.9和2.6℃外,其余各地都在2.0℃以下,其中诸城、临朐、寒亭在0℃以下;地面最低温度除潍城、青州为1.0和0.1℃外,其余各站均在0℃以下,以寒亭、昌邑、临朐更低,在-3.8—-2.2℃之间。  相似文献   

8.
董振国 《气象》1987,13(12):53-53
《气象》于1987年第3期刊登了卫浩天等人的文章“地面最低温度高于0℃可能出现白霜吗?”和张之锜的解答“关于霜的形成与地面物体属性的关系”。卫文中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在最低气温(6.0℃)和地面最低温度(4.9℃)都较高的情况下,草的茎叶表面温度是否能下降到“霜点”以下。若草坪植冠层温度低于0℃,贴近叶片表面的空气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通辽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气温,计算了3个要素序列的算数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及样本标准差等基本统计量,分析了每个气温等级出现的频次和不同气温段的气温日较差出现日数、日最高气温〉30℃日数和日最低气温≤-20℃日数等。结果表明:(1)该地极端最高气温达39.4℃,极端最低气温为-33.9℃,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12日,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17日。(2)全年26.1~28.0℃的最高气温出现频次和16.1~18.0℃的日最低气温出现频次最高。(3)一年中,日最高气温在0℃以上的天数占全年总日数的75%;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6%;日较差〉10℃的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69%。(4)1981—2015年平均气温比1951—1981年明显升高,表现为低温日数明显减少,而近10a不仅冬季低温日数减少而且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一、岐山地区的晚霜冻由于地面温度降低到0℃以下,无论是否出现白霜,均可能使作物遭受冻害,因此在分析中以地面最低温度小于0℃的日期作为霜日,以春季地面最低温度小于0℃最后日期作为终霜日。  相似文献   

11.
许华清 《气象》2003,29(10):2-2
20 0 3年 1月 2 0日 ,笔者在 0 8时地面气象观测时 ,发现了这样一个“不正常”的情况 :0 8时地面最低温度为 -0 8℃ ,而百叶箱最低温度却为 -2 3℃ !按往常冬季天晴时的情况 ,地面最低温度要比百叶箱最低温度更低一些。由于要及时发地面加密观测报 ,当时观测员在复读记录后如实编发了报文。事后 ,组内对这一“不正常”记录作了一次质量分析。1 要素实况当时气薄 -1上的气象要素情况如表 1所示。2 要素分析根据气象学原理 ,土壤的热容量要比空气大 ,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 ,土壤吸收的热量要比空气多得多。因此 ,在晴好天气下 ,白天的地…  相似文献   

12.
秋末冬初常遇到冻土记录与地温记录不配合的问题,为此我们统计了1979—1983年五年冻土与地温资料,发现地面最低温度小于-4.0℃无冻土有29天,08时5厘米地温在0℃以下无冻土22天,甚至08时5厘米地温为-1.9℃尚无冻土。这种差异在开始冻结的浅层土壤中最为明显。冻土是由含水分的土壤温度降到0℃以下时而出现的冻结现象。影响土壤增热和冷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使用整编资料或其它资料分析极端最低温度时,往往用全年极端最低温度进行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全年极端最低温度只是表示了年度内的极端最低值,而在分析各地越冬期间的极端最低温度时,如求取其多年平均值或80%保证率值,以及各级极端最低温度可能出现频率等,它并不能确切地表示越冬期间这些指标的真正含义。举杭州例,1974—1975年的冬季是一个暖冬,其极端最低气温为-1.8℃,但在该温度出现的年度里,极端最低气温却为-4.8℃;而1967—1968年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6.5℃,但1968年的最低气温是-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现代季节长短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黑龙江省80个测站1971~200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及0cm地面最低温度分析了黑龙江省季节长短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地面温度、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和总云量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地面温度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和总云量对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最高温度波动幅度较大,其中冬季波动幅度明显偏大;地面最低温度波动幅度较小,其中夏季波动幅度明显偏大;地面最高温度夏、秋季降温趋势显著;地面最低温度各季节增温趋势显著;地面最高温度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风速互为正相关,与总云量互为负相关;地面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和总云量互为正相关,与风速、日照时数互为负相关;最高气温对地面最高温度的正相关性最强,风速最弱;总云量对地面最高温度的负相关性在夏、冬季较强;最低气温对地面最低温度的正相关性最强,总云量最弱;风速对地面最低温度的负相关性在春、秋季较强,日照时数在秋、冬季较强.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动站草面温度判定霜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气探测工作中,判定霜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贴地(或贴近地物表面)层温度〈0oC。在实际观测中存在空气最低温度〉0℃、地面最低温度〉0℃、草面最低温度〈0℃的不同观测日,天气现象中分别记录有霜和无霜的问题。应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可以对当日是否出现霜作出准确判定,这对大气探测工作,特别对初霜目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初冬,当5厘米深度地温在0℃上下变化时,容易出现误读和正、负号记错的情况,冻土的冻结与否也不好掌握。经统计本站1975—1983年11至12月地面最低温度和8时5厘米地温、冻土等资料,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濮阳市0 cm地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阳近50年地面温度的变化倾向率及成因。月平均地面温度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2月至翌年4月呈升温趋势,5~11月呈降温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1~0.32℃/10a和-0.04~-0.83℃/10a,年平均地面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23℃/10a;各月地面平均最高温度的变化倾向率,11月为0.01℃/10a,其余月份则为-0.46~-2.1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23℃/10a;各月地面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化倾向率,11月为-0.02℃/10a,其余月份则为0.09~0.7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34℃/10a;各月平均地气温差的变化倾向率为-0.17~-0.66℃/10a,年变化倾向率为-0.35℃/10a。当地地面平均最高温度呈逐年递减趋势,地面平均最低温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地面平均最高温度的递减趋势远大于平均最低温度的递增趋势,因此,年平均地面温度呈逐年递减趋势。地气温差逐年递减,大气稳定度增强,不利于近地层污染物和水汽扩散,由此带来轻雾日数增多,空气污染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地面受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是地面温度趋降的直接原因,空气湿度和降水量趋增、空气污染加重等要素的变化,是地面温度趋降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1月24日至26日,吐鲁番地区遭受了一扬历史上罕见的寒潮、大风雪天气袭击。吐鲁番市出现了寒潮,48小时之内平均气温下降了-11.0℃,日最低气温达-17.8℃;善地区出现了强寒潮,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了-12.4℃,最低气温达-22.0℃。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吐鲁番地区普降大雪。其中吐鲁番市25日降雪量为11.0毫米,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吐鲁番东坎农业气象试验站和鄯善气象站近52a(1960-2011年)冬季逐日资料,分析入冬期、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低温日数、负积温变化特征,以及特色林果葡萄、红枣冻害发生年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冬季气温变化与冻害发生的关系,总结冻害成灾指标,为防止果树冻害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入冬期偏晚,冬季结束时间提早,冬季持续日数缩短;冬季气温在1985年发生突变,存在7a的周期变化。在无稳定积雪的情况下,最低气温负积温较历年平均值低180.0℃以上,日最低气温≤-18.0℃持续15d以上,且日最低气温连续≤-20.0℃持续5d以上,休眠期的红枣、杏树花芽会发生中度冻害;最低气温负积温较常年低200.0℃以上,日最低气温≤-20.0℃持续7d以上,且日最低气温≤-21.0℃持续5d以上,红枣、杏树及无积雪、覆土厚度〈30cm的葡萄会发生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