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的现代环境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侯书贵  秦大河 《地球化学》1998,27(2):108-116
据乌鲁木齐地区一个完整年周期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连续雪坑样品及浅冰芯样品的实测δ^18O资料,初步探讨冰芯δ^18O记录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δ^18O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 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 O 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 O 记录与夏半年(5月~10 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冬半年(11 月~次年4 月) 平均气温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该结果拓展了中、低纬主地区山地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作为温度指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0,22(4):289-297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代表该区夏季风盛行时的温度状况,它与全球海温(SST)、半半球500hPa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分析,对冰芯中(δ^18O)max产生重要影响的海洋相关区均位于海洋的洋流区域洋流汇合区,它们分别在赤道东太平洋、太平洋西风漂流、东印度洋热池、莫桑比克海流、北大西洋海流、加那利海流和大西洋赤道海流,其中位于低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δ^18Omax呈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IAEA(1990)资料的分析,香港,广州,昆明,石家庄以及西安降水中的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位于低纬度的前3个站的δ^18O与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相关关系,即存在数量效应;位于中纬度大陆的后两个站的δ^18O与地面气温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温度效应。简单瑞利模型对于解释年平均δ^18O和相应温度的统计关系是有用的。若假设大气水汽为涡施输送时,δ^18O-T梯度观测值与理论值有  相似文献   

5.
ENSO事件对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中现代δ18O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1951~1992年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中δ^18O与I(南方涛动指数),δ^18O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海表面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E1Nino年,无论是隆冬还是盛夏,古里雅冰芯中δ^18O均减小。表现为明显的降温,平均降温幅度分别为1.2℃和0.45。在特强E1Nino年,平均降温幅度分别为2.03℃和1.46℃。在LaNina年,盛夏古里雅;冰芯中δ^18O增大,表现为明显的增温,平均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达索普冰川浅孔冰芯中δ^18O值与大尺度海表面温度(SST)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显著相关工主要分布在海洋的洋流区,不同海区SST通过对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 川的陈水和水汽来源,当大气环流呈出现有利于海洋水汽向青藏高原南部冰川输送的形势时,冰芯中δ^1O值减小,当大气环流呈出现不利于海洋水汽却有利于内际水汽向青藏高原南部冰川输送的形势时,冰贳 中δ^18O值增大,相关分析表明,在诸多影响δ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敦德冰芯氧同位素剖面的古气候信息探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卫克勤  林瑞芬 《地球化学》1994,23(4):311-320
冰芯δ~(18)O剖面的古气候研究一直是基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的温度效应,即冰芯δ~(18)O值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我国大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在亚洲季风区,由于夏季风带来贫重同位素的暖湿气团,使得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的δs值低于冬季的δw值,δs-δw<0,正好和温度效应预测的相反。因此,我国季风气候区冰芯的δ~(18)O曲线主要反映古季风的盛衰进退,即冰芯的低δ~(18)O值对应的是夏季风盛行,气候转暖,降水量增加,夏季风前锋北移;冰芯的高δ~(18)O值则对应夏季风强度减弱,气候转冷,降水量减少,夏季风前锋南移。用上述季风气候模式解释敦德冰芯的百年、千年、万年三个不同时间尺度的δ~(18)O剖面,所得结果与已知的全新世古气候事件吻合。根据敦德冰芯δ~(18)O剖面提供的古气候信息,全新世大致可分成三段四期:10600-7100aB.P.为早全新世,与末次冰期相比,夏季风逐渐增强,气候转暖;7100-4000aB.P.为中全新世的前期,夏季风盛行,气候暖湿;4000-1700aB.P.为中全新世的后期,此时夏季风退缩,气候偏干冷;1700aB.P.至今为晚全新世,其间1700-700aB.P.夏季风强度  相似文献   

8.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地区是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作用区.冰芯记录可为该地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在青藏高原地区尤其是高原南部印度季风影响区,其冰芯稳定同位素记录的解释还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整合青藏高原不同空间位置上的10支冰芯δ18O记录,以研究其空间集成的序列与区域温度的关系,来论证青藏高原冰芯稳定同位素指标的温度代用性.将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各5支冰芯及整个青藏高原面上的这10支冰芯δ18O记录经Z-score标准化处理后,与相应区域的器测气温标准化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高原北部、高原南部还是整个高原面上,冰芯δ18O与气温的标准化序列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此统计分析基础上,将冰芯δ18O标准化序列延伸至1900年,从而重建了20世纪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该气温序列与北半球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如上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冰芯δ18O记录是区域气温变化的良好代用指标,多支冰芯δ18O记录的综合集成能更好地揭示过去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200 a来珠穆朗玛峰北坡远东绒布冰芯气候记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999年5月中美联合珠穆朗玛峰地区绒布冰川考察期间,在远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m的北支冰流粒雪盆内钻取到一支41m长冰芯,通过数年层法并根据β活化度的参照年(1954年和1963年),对远东绒布冰芯实施定年,冰芯底部为1814年,冰芯年平均净积累量为224mm(冰当量)。根据远东绒布冰芯δ^18O的变化,重建了珠穆良玛峰北坡地区近200a气候变化,发现有5次冷期和5次暖期,且总趋势为变暖,这与本  相似文献   

10.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记录现代指示意义   总被引:33,自引:12,他引:21  
1999年夏季首次在玉龙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钻取了一支穿透整个粒雪层的10m冰芯,获取了近期数年的气候环境记录,深度7.8m以上δ^18O周期性波动变化特性明显,通过与可溶性离子,电导率和pH值,以及粒雪中污化冰层位置的对比分析,可鉴别出5个平衡年度的冰雪层,每年平均净积累折合水当量约900mm。由于融水渗浸的影响产生“均质化作用”,δ^18O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在7.8m以下,δ  相似文献   

11.
过去200 ka北半球δ18O海温谱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戴新刚 《冰川冻土》2000,22(4):317-322
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循环是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大洋底部沉积物中的有孔虫δ^18O记录表明了这种循环具有约100ka,41ka和23ka等几个主主要周期成分,它们均位于Milankovithc频率带上,用δ^18O记录恢复的海温谱不仅随纬度变化,而且冷季与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用一个由海、冰、气耦合的二维气候模式出了δ^18O海温谱的主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Milankovitch的天文古  相似文献   

12.
降水中δ^18O值的大小不仅受凝结温度的影响,而且受水汽源地初始状态,水汽输送方式,云中饱和状态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影响,本文以与全球δ^18O实测值相吻合的参数为标准状况参数,模拟不同条件下的δ^18O值怀标准状况下δ^18O值的差异,并且将影响将水δ^18O值的作用分解成Δδ^18O值的作用分解成Δδ1和Δδ2两部分、它们分别代表取样点温度变化引起的δ^18O的变化第二类因素变化引起的δ^18O  相似文献   

13.
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冰芯记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通过对古里雅冰芯中δ^18O,冰川积累量和Ca等指标的研究,恢复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作为温度指标的δ^18O反映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在冷暖波动中逐渐变暖的趋势。作为降水指标的冰川量反映出降水变化具有和温度变化相似的牲即降水在增减波动显示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檀栋 《第四纪研究》2000,20(2):165-170
在冰芯研究中,氧同位素比率不仅是气温的一种代用指标,而且其变化又是冰芯年层划分的依据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青藏高原古里雅309m冰芯中δ18O记录研究的一些结果。对于该冰芯上部120m,根据δ18O等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划分出2000多个年层,这是该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恢复的基础。借助于放射性物质(36CI)测年等手段,建立了该冰芯下部的时间标尺。据此恢复了0.125Ma以来古里雅冰芯中18O记录,将其与深海沉积中的氧同位素变化相比较,可划分出阶段 1,2,3,4和5,其中阶段5又可划分出 5个业阶段,即a,b,c,d和e亚阶段。古里雅冰芯18O记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其升高和降低的幅度都很大,这反映了青藏高原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极为敏感的。5e时古里雅冰芯中δ18O所记录的升温幅度达5℃,高于全球平均升温值2~3℃。  相似文献   

15.
拉萨夏季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田立德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7,19(4):295-301
根据青藏高原拉萨气象站1993~1996年雨季降水中δ18O的测量和IAEA/WMO的观测结果,分析了拉萨雨季降水中δ18O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受青藏高原季风的影响,拉萨降水季节变化异常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尤其是7~9月份。拉萨降水中δ18O也表现出季风降水的典型特征。降水中δ18O“雨量效应”明显,而且这种降水量的影响远远掩盖了气温对降水中δ18O的作用。高降水对应降水中δ18O低值,反之亦然。拉萨降水中δ18O的这种变化特征与青藏高原北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0,22(1):15-22
研究了乌鲁木齐河流域从下游乌鲁木齐站、中游跃进桥站和源头大西沟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温度的关系。揭示了内陆域系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在乌重木齐河流域,降水中的δ^18O随海拔增高而减小,δ^18O与温度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说明δ^18O是温度的可靠指标,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局地性降水的增加影响单个降水事件中δ^18与温度的关系。在是桥站和大西沟站,因局地性降水增加,所以单个降水事件中δ^18O  相似文献   

17.
全球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4,16(3):202-210
全球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与温度、降水量以及水汽压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大小受地理因素和气象条件的制约。中高纬度大陆站的δ^18O与温度和水汽压成正比关系,并且在大陆内部,相关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低纬度站的δ^18O与降水量和水汽压成反比关系。δ^18O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气气候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影响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与降水中氧同位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5,17(2):125-131
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对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的大小有重要的影响,在西风槽的影响下,降水中δ^18O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切变线和高原低涡系统的影响下,高原季风区降水δ^18O与降水量和温度呈负相关,非季风区降水中δ^18O与温度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现代降水中dδ^18O/dT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5,17(4):308-314
不同时间尺度dδ^18O/dT的天气气候意义是不同的,其数值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本根据对青藏高原沱沱河、德令哈、西宁三站大气降水中δ^18O与温度关系的分析,并与具有长序列资料的地区进行比较。初步给出了青藏高原不同时间尺度dδ^18O/dT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δ^15N和δ^18O指标在识别环境N2O生成机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δ^15N指标在识别海洋,土壤和污染水染色体N2O生成机理中的作用。分析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引起的同位素分馏特征,并对δ^18O指标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