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国达 《地质论评》1949,14(Z1):67-69
中国南部之泥盆纪海侵,在下泥盆纪时,似犹未大片淹及粤境。中上泥盆纪时,向所知者,亦仅在省境西南部及北部有深海相或浅海相地层之存在。民国十六年,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初,诸先辈在花县赤泥圩附近,曾有志留纪地层之绘述,今春笔者偕中山大学地质系同学黄国贤等数人,前往查勘,曾在其处采得上泥盆纪化石数种,因知该地层之时代,实系(或至少有一部分)应属泥盆纪之产物。  相似文献   

2.
敖振宽  冯燮彪 《地质论评》1959,19(3):145-146
最近潘江主张长江下游的五通系及东南各省相当于五通系地层的时代全部属于泥盆纪,并以为最晚是上泥盆纪Frasnian期,而且最可能是中泥盆纪Givetin的上部。我们对他的意见是不完全赞同的。江南鄂、湘、赣、粤、闽、苏、皖、浙诸省,在海相泥盆纪地层之上和海相石炭纪地层之下广泛存在着一个纯  相似文献   

3.
地质新知     
《地质论评》1946,11(Z2):240-240
最近长沙对河濑湾市,沿长常公路西去约二公里,发见锑矿。此在长沙境内,尚属首见,该矿系生于岳麓砂岩下之页岩系内之石英砂岩中,时代或属于中泥盆纪,于其发见处,仅见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吴家山隆起的隆升过程及时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家山隆起位于西秦岭印支褶皱带东部 ,由前泥盆纪变质岩系构成 ,其上与泥盆纪西汉水群生物灰岩呈拆离断层接触关系。在变质岩系中可明显观察到最晚的两期构造面理 ,记录了晚华力西 _早印支期的热隆伸展作用和晚印支期的陆内挤压造山运动两次构造事件。吴家山核部变质岩系中获得的角闪石矿物的 4 0 Ar/ 39Ar同位素坪年龄反映出三次构造热变质事件 ,分别为 2 4 9Ma、2 2 0 Ma、180 Ma。因此 ,吴家山隆起的主要隆升时代应为晚华力西 _早印支期 ,并受到晚印支期的陆内挤压造山运动的叠加改造和抬升 ,燕山运动对隆起有较明显的改造作用 ,表现为正断抬升。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泥盆纪古地理,以中天山-马鬃山隆起为界,阻隔为南、北两大海域,具有不同的腕足动物组合,恰似我国泥盆纪生物分区的一个缩影.本区的腕足类组合,在北方区属北极太平洋型,南方区属印度太平洋型.以秦岭为例,所计算的大冢系数值可与全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区属于旧世界领域.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泥盆纪古地理,以中天山—马鬃山隆起为界,阻隔为南、北两大海域,具有不同的腕足动物组合,恰似我国泥盆纪生物分区的一个缩影。本区的腕足类组合,在北方区属北极太平洋型,南方区属印度太平洋型。以秦岭为例,所计算的大冢系数值可与全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区属于旧世界领域。  相似文献   

7.
李树勋 《地质论评》1943,8(Z1):158-158
山唐西南距夏河县城五十馀里,位于沟谷之旁,两侧皆山,嵯峨突屼者为二叠纪石灰岩建造,其平滑如缕者则系泥盆纪及石炭二叠纪之板状页岩,板岩及千枚状页岩,泥盆纪岩层恒  相似文献   

8.
浙江银坑山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成矿地质背景银坑山金银矿床产在浙江东南中生代火山岩地区下伏前泥盆纪陈蔡群变质岩系中。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华夏褶皱带,按板块构造观点属江南古陆东南侧陈蔡—遂昌加里东岛弧型优地槽褶皱带。该区主要由两个构造层组成,下伏陈蔡群变质岩系和上覆中生代火山  相似文献   

9.
<正> 继南丹大厂龙头山、环江北山两个大型的泥盆纪生物礁被报道后。地质工作者在广西的融交泗顶、古当、横县六景、北流贵塘、大风门、螺塘、武宣朋村、桂林唐家湾、富川黄家、钟内石梯、贵县石龙、蒙公等十多处的泥盆纪碳酸盐地层中相继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礁。  相似文献   

10.
甘肃北山中泥盆统砾岩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于甘肃北山地区墩墩山一带中泥盆统三个井群砾岩内的硅质岩砾石中发现放射虫,经鉴定主要为空滴虫类(Inaniguttids),有两个属:Inanigutta sp.(空滴虫)和Inanibigutta sp.(双壳空滴虫)。这两个属在世界上主要见于奥陶-志留纪,我国华北地区主要产在奥陶纪。表明北山于泥盆纪碰撞造山时,墩墩山之北被抬升成山系,奥陶系含放射虫的硅质岩被剥蚀后向南搬运到墩墩山山前磨拉石盆地中沉积下来。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放射虫的发现为北山地区泥盆纪碰撞造山作用和磨拉石盆地的存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1.
滇黔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滇黔泥盆系中可识别出三个Ⅰ类和二个Ⅱ类层序界面,以及三个Ⅰ类和一个Ⅱ类层序:洛霍柯夫—布拉克期为碎屑岩Ⅰ类层序,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爱姆新—爱菲尔期为碎屑岩—碳酸盐岩Ⅱ类层序,由陆棚边缘、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吉维特早期和吉维特晚期—法门期为两个相似的碳酸盐岩为主的Ⅰ类层序,都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由沉积体系域演化作出的泥盆纪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威尔的全球泥盆纪海平面变化Ⅱ级旋回,表明滇黔地区泥盆纪海水进退和上升、下降受局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2.
敖振宽 《地质论评》1958,18(4):319-320
华南泥盆纪海侵,在上泥盆纪初期——畬田桥期,尚有大片海水淹及长沙、湘潭两县境内。迨上泥盆纪末期——锡矿山期,以前所知者,仅有同期的陆相岳麓砂岩沉积。早年田奇(王隽)详细研究了湖南泥盆纪后,曾称:“……至锡矿山期,各路侵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煤’,大家都知道必须到泥盆纪以后的地层中去找,更确切些说,泥盆纪以前的地层不可能有煤。可是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的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群众正以冲天干劲大办工业,在寒武和奥陶纪地层里发现了煤矿。 寒 武 系  相似文献   

14.
其昌岭基底隆起区泥盆纪地层广布,在不同的区域沉积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在分析研究了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从时、空两个方面,对区内泥盆纪地层的基本格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黎盛斯 《地质论评》1959,19(7):305-307
“龙山系”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前者指前泥盆纪,后者指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使用地区原以两广为限,随后一度泛用到湘南及赣南。从岩性上说,各处所见,都是一套浅变质岩系。在湘南地区,这套岩层在旧的1/100万全国地质图长沙、桂林幅中的地质符号是:(L),表示其为“龙山系”或与之相当;在旧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广东泥盆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层控矿产远景预测”研究课题基础上写成的。广东泥盆纪地层相当发育,矿产丰富。“六五”期间一些科研和生产单位先后对广东泥盆纪沉积岩相和层控矿床进行过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广东泥盆纪各时期古地理面貌、沉积盆地的发展演化。广东泥盆纪古地理主要受北东向和东西向超壳深断裂控制,这些断裂由加里东末期的挤压转化为泥盆纪时的北西—南东向和南北方向的拉张为主。这两个方向的断裂不仅控制  相似文献   

17.
广西泥盆纪地层发育完整,分布广泛,岩相变化复杂,化石丰富,沉积和层控矿产多种多样.已发现的矿产达40多种,其中探明工业储量的有铁、锰、磷、铜、铅、锌、钨、汞、锑等28种.矿产地有822处,其中大型矿床46处,中型矿床58处,小型矿床174处,矿点544处(表1).这些矿产赋存于泥盆纪的各地层单位和各种沉积相类,但主要控矿层位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二塘组、四排组,中统信都组(纳标组)、东岗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的原“抱板群”早年已被解体为奥陶纪南碧沟组和中元古代戈枕村组、峨文岭组。本研究在原划归早奥陶世南碧沟组中酸性火山岩夹层中获得锆石SHRIMPU-Pb年龄441±10Ma,属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且此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可代表该套火山-沉积岩系的形成时代;在原划归抱板群峨文岭组的变质沉积岩系中获得碎屑锆石LA-ICP-MS U-Pb最小峰值年龄438 Ma,指示其形成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原划归抱板群戈枕村组的地质体实为泥盆纪片麻状花岗岩类。因此,本文将黄竹岭地区原“抱板群”重新解体为志留纪地层(保脚村组和蒙花岭组),以及泥盆纪侵入岩类。保脚村组(原峨文岭组)变质沉积岩系及蒙花岭组(原南碧沟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均被泥盆纪花岗岩侵入。海南岛东部黄竹岭地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地层及泥盆纪侵入岩类的厘定,对海南岛东部地区早古生代地层格架的建立、海南地块构造演化等基础性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1959,19(1):27-27
广东省地质局最近在龙门县龙山系地层中发现笔石,含笔石地层与上复泥盆纪地层为不整合接触。这一事实澄清了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火山岩系的研究及其大地构造环境的探讨邢雪芬(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南缘,自西向东从哈巴河县城北阿舍勒经冲乎尔、塔尔浪、阿勒泰、铁木尔特、阿巴宫、蒙库到富蕴县城北一带,分布着一条北西-南东向的泥盆纪火山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