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前,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广泛地采用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地形、地层、地下水、岩体结构等条件复杂的边坡,仅用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是不够的,二维分析忽略了边坡的三维效应,而复杂边坡往往受三维效应影响大。但至今三维极限平衡方法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本文结合一工程实例,采用二维与三维极限平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复杂边坡,应用二维和三维稳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是一种较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广州飞碟训练中心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光苗  罗文静  伍永胜 《岩土力学》2009,30(Z1):190-194
以广州飞碟训练中心人工高边坡工程为背景,讨论了人工高边坡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边坡设计方案。基于相同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先后运用不同极限平衡理论分析该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了不同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和原因,以及极限平衡法在边坡计算中的限制。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相同条件下的计算,并对不考虑锚索加固和考虑锚索加固的边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边坡变形特征和破坏机制,指出有限元折减强度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以改进的三维极限平衡法模型为基础,通过双二次贝塞尔曲面建立边坡三维滑裂面搜索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最危险滑裂面进行搜索,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以渝昆高速公路某标段路基边坡为实例,分别从二维和三维角度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极限平衡法模型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较二维极限平衡法偏大20%左右,可节省边坡防护投资。  相似文献   

4.
卢坤林  朱大勇  杨扬 《岩土力学》2012,33(Z2):111-117
针对三维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存在着分析过程繁琐、较难普及推广等诸多不足,建立了一套实用的三维边坡安全系数计算曲线。假设三维滑面为中间圆柱和两端为部分球面的组合滑面,采用基于滑面正应力修正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计算36 864个均质边坡,根据计算结果绘制该套曲线。依据该套曲线可以得到,(1)根据已知边坡体的相关指标快速获得三维安全系数,能够得到较二维分析方法更准确、更客观的稳定性评价;(2)根据实际坡体的稳定状况反分析获得滑面土体强度参数,有效地克服二维反分析得到滑面土体强度参数偏高的弊端。研究成果可为均质边坡三维稳定性初步评价提供简单、实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岩土材料具有极限应变特征,其值可以通过室内试验或数值模拟方法求得。边坡岩土体主要为剪切破坏,可采用极限剪应变作为材料破坏的判据。事实上,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劣化并非整体性的,而是一个渐进性局部损伤至整体失稳的过程。本文基于极限应变判据,建立了边坡破坏的动态局部强度折减方法,此方法对边坡中超过极限剪应变值的单元进行强度折减。通过不断折减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超过极限剪应变值单元,直到坡内超过极限剪应变值的单元贯通,认为边坡整体发生破坏。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边坡工程中,计算结果和边坡破坏模式及变形监测数据基本吻合。此方法在分析边坡渐进性破坏及稳定性评价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烈度区九龙山黄土高边坡的动力稳定性问题,调查分析了该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所在区域构造活动与分布特征。在考察动荷载循环、往复作用下黄土反应敏感性及动强度参数,以及沿坡高确定地震惯性力反应地震作用大小的基础上,将强度参数折减与有限差分方法结合,从而形成了边坡的拟静力强度折减有限差分分析方法。通过九龙山土边坡拟静力强度折减三维有限差分法计算分析,得到了强度折减条件下边坡的位移场和应力场,边坡关键点位移与折减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黄土高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安全系数。其分析结果与传统的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确定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边坡拟静力强度折减有限差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最大最小原理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检验所建模型的准确性,还可以进一步获得改进计算模型的相关条件。本文利用三维简化Sarma法,分析了滑面剪切力方向采用不同的分布形式引起的稳定系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不管采用何种分布形式,当它发生变化时,对应的稳定系数总是存在一个极大值,这就证明了边坡稳定性最大原理在三维边坡稳定分析中的适用性;同时,本文还在一种严格的二维临界滑面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临界滑面搜索的算法,利用ZhangXing算例详细分析了目标函数中各变量对稳定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上寻找临界滑面是切实可行的,这也证明最小原理在二维边坡稳定分析中是满足的,三维上则由于三维极限平衡法未考虑三维边坡的边界条件,导致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法的三维临界滑面理论上不存在,三维边坡稳定分析结果与最小原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边坡失稳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元辅  邓建辉  崔玉龙 《岩土力学》2014,35(5):1430-1437
为了寻求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边坡稳定分析的合理判据,依托珍珠坝边坡采用FALC3D对位移突变判据及塑性区贯通判据进行分析,并与ANSYS计算结果和二维极限平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采用强度折减法对三维边坡稳定分析时,位移突变判据根据总位移增量和折减系数关系曲线较易识别突变点且特征点选在边坡坡顶滑体上较为合理;针对塑性区贯通判据的不足,提出了以贯通率增量和折减系数曲线上的突变点来判别边坡稳定性。因此,三维边坡失稳判据的合理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建议在滑带明确的情况下采用塑性区贯通率增量突变判据,在滑带未知的情况下采用位移增量突变判据。  相似文献   

9.
以澜沧江上游苗尾水电站某倾倒变形岸坡为例,对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库区岸坡结构特征以及水库蓄水影响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库区边坡的稳定性在水库蓄水和运营过程中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借助UDEC离散元软件对该倾倒变形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认为在水库蓄水后,岩体强度明显降低,破坏模式由滑动破坏变为崩塌破坏,但边坡应力场变化不大。最后以二维极限平衡计算的边坡稳定性结果作参考,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1)
目前强度折减法和重度增加法是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常用方法。采用重度增加法时,当存在边坡摩擦角较大情况时,计算出的安全系数较大,通过对此方法进行改进可得到改进重度增加法。本次研究基于ABAQUS建立了我国某岩质边坡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改进重度增加法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重度增加法计算出的结果与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计算出的结果接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特大型滑坡通过综合治理,滑坡整体稳定性已得到保证,但抗滑桩前的坡体在暴雨天气下,发生了局部垮塌,对滑坡整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在对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滑坡桩前不稳定斜坡的整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局部不稳定斜坡作出了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抗滑支挡、削坡减载和地表排水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极限分析理论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面滑动型岩质边坡极限分析上限法.该方法按照外力所做的功率等于内力所消耗的功率,即滑体处于极限状态时两功率相等的条件--虚功率方程,综合考虑作用在岩质边坡上的后缘裂缝静水压力、沿滑面扬压力、重力、水平地震作用力、锚固力等外力,按照强度折减法,推导得出了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极限分析上...  相似文献   

13.
以海州露天矿地质背景条件为基础,从边坡滑动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研究北帮边坡滑动成因机制,确定边坡的滑动破坏模式。同时,以该边坡的典型工程地质剖面为基础,构建稳定性计算的地质模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简布法、摩根斯坦-普利斯法、推力系数法等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用以说明北帮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质边坡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的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出发,以土质边坡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为基础,在引入可靠性分析方法(JC法)后,建立了土质边坡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可靠度极限状态方程,并推导得到了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可靠度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实现了定值计算向不确定性计算的转变,同时可靠度指标的计算结果具有概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观测与室内试验发现,边坡后缘往往存在拉应力区。拉应力区的存在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而地震荷载的存在会放大这种影响。分析拉应力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当前主要采用的方式为:对强度准则中抗拉强度进行折减(即张拉截断)。文章通过极限分析上限原理和拟静力法,推导出边坡临界加速度计算方程。以边坡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位移系数为基础,输入实测地震波,采用改进的Newmark法对边坡进行位移分析。文章算例的结果表明:拉应力区的存在会大大降低边坡临界加速度,土体在完全张拉截断下的临界加速度对边坡可能会产生超过50%的折减。拉应力区的存在也可以使永久位移达到传统的摩尔库伦理论计算值的2倍之多。文中所有的结果皆以图表形式展示,非常便于理解以及读取数据。   相似文献   

16.
四川巴中市南龛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南龛斜坡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以及现场勘探测试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半定量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定量的极限平衡法分析、因素敏感性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斜坡的成因机制和稳定性,并计算了其破坏概率。作者们认为该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为溜滑-蠕滑-拉裂型;坡面上雨水入渗是斜坡溜、蠕滑、拉裂变形破坏的主导诱发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斜坡无论在天然和饱水状态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宏观上斜坡还不具备大规模滑动的条件;但在饱水状态下,局部地段特别是斜坡前缘坡体将处于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土坡稳定性, 搜索确定其潜在的滑动面与确立可靠度分析模型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两个重要方面。应用确定的方法, 构筑由随机变量决定的约束条件, 根据机会约束规模理论, 分析土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用土坡实例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8.
The repetitive soil slope failure along the National Highway (NH)-5 in Jhakri region of Himachal Pradesh, India draws frequent concern due to heavy damage and traffic disruption almost every year. Being only linking route from border district to the nearby land area, stability of the road-cut slopes along this highway is of major concern in regard to safe transportation. Absence of any previous stability investigation of this recurring slope failure calls for an integrated geotechnical and numerical approac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stability factors. The geotechnical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inherent properties of soil materials which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existing slope. An event-specific antecedent rainfall threshold has been suggested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nfall and slope failure. A two-dimensional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has also been executed to visualize the scenario of pre- and post-failur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On the basis of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it has been inferred that slope geometry is a major affecting parameter that influences the failure pattern. Moreover, preventive measures through benching and soil nailing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and validated through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is for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afe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19.
李传宝  徐彩风 《安徽地质》2009,19(2):129-131
芭蕉树滑坡位于云南省哀牢山东麓,发生于2002年8月14日。本文详细介绍了芭蕉树滑坡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并由此概化出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型;应用极限平衡法对天然状态及暴雨状态下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芭蕉树斜坡在不考虑暴雨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暴雨触发作用下将失稳滑动。  相似文献   

20.
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边坡稳定塑性极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卫东  张国祥 《岩土力学》2007,28(9):1909-1913
利用塑性分析上限定理,考虑岩土介质本身的非线性破坏准则,对各种不同破裂面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研究。针对破坏边坡破裂面不同,采用外切直线法来分析其上限解,推导出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并对较复杂的对数螺旋线破裂面边坡提出初始切线法,较好地求出塑性极限分析上限解。将在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按对数螺旋线破裂面推导出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解运用于实际边坡工程,其结果与精确塑性分析结果非常接近,为非线性破坏准则下的边坡稳定塑性极限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