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原有方向关系矩阵模型对于参考目标MBR区域的方向描述缺陷问题,本文将拓扑约束引入方向关系定性描述,构建基于拓扑参考的方向关系定性描述模型,实现了MBR区域方向关系的有效表达。新模型首先将参考目标的MBR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拓扑区域,提出方向关系拓扑参考定义;基于拓扑参考,分别对不同拓扑区域定义相应的方向关系矩阵;最后,根据参考目标与源目标间的不同拓扑关系,提出不同情况下方向关系分层定性描述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充分反映了拓扑关系对方向关系描述的约束关系,能有效提高方向关系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谢俊平  杨敏华 《测绘科学》2012,(2):146-148,154
统一表达空间关系中的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对已有的方向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方向模型,即采用锥形的方法将空间参照对象的内部、边界和外部分别划分出9个方向区域,描述空间目标对象与这些方向区域的交集的情况,然后结合这种方向模型和九交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能统一表达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定性推理中的推理模型涉及到的空间关系主要有拓扑、方向和距离等,仅用单一的空间关系往往不能精确地描述空间场景.利用内部矩形体对参照物体进行方向片划分,提出3维空间双投影内分矩阵模型,通过内部、边界、外部3种方向关系组合表达空间方向关系;利用方向关系与拓扑关系间的依赖约束,提出方向关系与拓扑关系间的11条转化规则;最后,根...  相似文献   

4.
针对约束四面体网格(TEN)拓扑关系描述单一的问题,该文基于拓扑结构和拓扑关系两方面对约束TEN进行了组合拓扑关系描述。借助于点集拓扑理论,传统TEN拓扑关系被重新定义为基本拓扑关系、方向关系和位置关系,其中在位置关系中首次提出了基于矢量的描述方法;基本拓扑关系描述中以体-体关系为例分析了已有的8种拓扑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拓扑关系细化与筛选准则,以更准确地描述TEN的拓扑关系。通过分析可知,约束TEN的组合关系描述具有拓扑结构简单、易于描述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GIS中拓扑和方向关系推理模型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何建华  刘耀林 《测绘学报》2004,33(2):156-162
当今GIS在空间分析、建模和推理方面的能力极其有限,究其原因,现有GIS空间数据表达不直接支持推理运算,空间关系推理模型相互独立且运算复杂,准确性不高。本文在深入研究现有空间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推理模型的基础上,基于Cobb的空间拓扑关系模型的基本思想,建立了拓扑关系矩阵TopX2×2、TopY2×2和方向关系矩阵Dir3×3并将拓扑和方向关系推理计算统一到空间目标的MBRs(MinimumBoundingRectangles)的比较运算上来,达到了简化推理运算和统一建模实现拓扑和方向关系的联合推理,丰富了空间关系推理的语义,提高了推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拓扑参考的定性方向关系矩阵描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性方向关系描述是空间关系推理、空间关系语义匹配、模糊空间关系查询、面向对象遥感影像处理等的基础。针对现有定性方向关系模型存在的MBR区域描述缺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拓扑参考的定性方向关系描述模型,基于拓扑划分进行方向区域划分,定义拓扑参考反映不同拓扑划分中方向参考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分层定性方向关系矩阵。新模型能够反映不同拓扑划分区域方向关系参考的变化,实现MBR区域定性方向关系的精确描述,能有效提高定性方向关系描述的精确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宽边界区域对多种来源的不确定性数据建模,用确定区域的拓扑和方向关系组合描述不确定区域的拓扑和方向关系。根据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间内在规律,直接从不确定区域的拓扑符号描述中推理出方向关系的符号描述,是对已有推理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三维体目标间拓扑关系与方向关系的混合推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研究了三维空间中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间的混合空间关系推理。用Allen区间关系对描述基于投影的空间划分方法得到的方向区域和用九交矩阵描述的拓扑关系,用定义法研究混合空间关系推理,推理结果用组合推理表表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适应采样粒度模型的空间方向关系模糊描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迪  朱欣焰  周春辉  戴猷  佘冰 《测绘学报》2013,42(3):359-366
针对空间方向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以及现有的方向关系表达方法的局限性,结合模糊理论分析方向隶属函数的基本特征,建立基于非线性隶属函数的8方向模糊描述参考框架。分析空间目标间的距离、尺寸、形状等因素对方向关系的影响,提出空间目标的自适应采样粒度模型。在保证空间方向关系一致性的前提下,对空间对象进行采样处理生成合适大小的点集。在8方向模糊描述参考框架下,统计点集之间的8个方向模糊矩阵,得到空间对象之间在各方向概念上的隶属程度,实现空间方向关系的细节模糊描述。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模糊描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GIS线目标间空间关系的集成表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李志林  祁华斌 《测绘学报》2007,36(4):421-427
GIS中的线目标可以表达现实中一类广泛存在的空间实体,如地铁线、管线、道路以及河流等。以线目标为研究对象,基于分解与组合的思想,提出一种线/线目标空间关系的集成表达方法。在整体上,将空间关系分解为拓扑、方向和距离关系3种,并以拓扑关系描述作为方向和距离信息的载体,通过纳入局部的方向关系和距离关系,来集成表达两个线目标间的各种类型空间关系信息。其中在线目标间拓扑关系、方向关系和距离关系描述时,分别将它们分解为一组局部关系(或基本关系),并通过对拓扑关系建立一定的排列顺序来进行描述。最后,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与Clementini和Di Felice(1998)的不同。以及本文方法对表达各种空间关系信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3维GIS中位置关系的定性描述与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维空间中位置关系的定性描述和推理是当前城市和矿山GIS界的重要理论课题之一,主要涉及如何用定性距离和方向关系来综合描述目标对象及相对于其参照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方法。本文基于投影系统划分空间方向区域,利用解析几何工具表达距离关系和方向关系,建立组合距离和方向关系来描述位置关系的概念框架,导出位置关系组合推理的一般表达式,并通过例子说明一些典型的位置关系定性推理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Oracle Spatial提供的简单的空间关系查询操作算子,对九交模型所描述的任意两个2维空间不自相交的线目标与面目标(不含空洞)的拓扑关系判断设计了算法,最终进行了试验验证,实现了线目标与面目标间的19种空间拓扑关系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乔柱  岳国森 《东北测绘》2008,31(1):130-134
利用OracleSpatial提供的简单的空间关系查询操作算子,对九交模型所描述的任意两个2维空间不自相交的线目标与面目标(不合空洞)的拓扑关系判断设计了算法,最终进行了试验验证,实现了线目标与面目标间的19种空间拓扑关系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空间方向关系的分级细节描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空间方向关系形式化描述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空间方向关系形式化描述模型是空间关系研究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尚无完善的模型出现,因此进行其模型的研究意义重大。首先论述运用平面目标Voronoi图描述方向关系在理论上的可行性;然后详细阐述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方向关系形式化描述模型建立;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给出几个典型的算例;最后指出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时空拓扑关系定义及时态拓扑关系描述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舒红  陈军 《测绘学报》1997,26(4):299-306
目的,国际上对于作为时空数据模型概念和形式化基础的时空拓扑关系定义和描述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阐述。本文在分析GIS的时空特性后,给出了一个语义层时空拓扑关系定义。同时,提出并证明了完备、唯一的描述时态拓扑关系的4I框架,列出了时态拓扑关系描述的谓词集,区别了时态拓扑关系和时间方向关系的内涵和谓词描述形式。  相似文献   

17.
2维矢量地图空间目标关系的组合式表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郭庆胜 《测绘学报》2000,29(2):155-161
矢量模式的地图平面空间目标是地图数据处理中常见的,其空间关系的描述与处理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平面地图上的尺度空间和拓扑空间的统一,以及点和直线段两两相互间的基本空间关系,并以这些基本窨绵组合为基础,试图利用组合式方法区分和描述地图空间点状、线状和面状空间目标两两相互间的空间关系,且得到各类空间关系的种数。  相似文献   

18.
三维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对于研究三维空间对象的操作及其算法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研究拓扑关系的9-交和4-交模型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们在表达简单线与体拓扑关系上的局限性,9-交模型的线性相关性以及4-交模型的不完备性。进而提出简单线与体拓扑关系表达的扩展4-交模型,运用扩展4-交模型详细分析了简单线与体的拓扑关系,并给出图示。接着对所提扩展4-交模型线性无关性及完备性进行了论证。最后对所提出的扩展4-交模型进行了总结性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