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貌解译有力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对地形地貌分析研究进行量化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前人研究的方法上通过对研究区台湾地区的SRTM-DEM数据的处理,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进行地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高程等地形因子相关的拓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该地区的地貌形态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基于SRTMDEM与变点分析法的云南省富宁县地貌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云贵高原至广西丘陵倾斜面上的云南省富宁县为研究区,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地形特点的地貌形态分类指标体系;基于 SRTM DEM 90 m 分辨率的地形数据,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8像元×8像元(0.5184 km2)的格网为该县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据此提取了该县地形起伏度(0~707 m);最后,叠加分析了该县绝对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数据,得到12种基本地貌形态,并得出结论:小起伏较低山、小起伏中山是该县最主要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3.
地形起伏度也称为地势起伏度,是区域地貌分析研究和地貌类型划分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利用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生产的DEM数据成果,以乐昌市为例,对广东省区域地貌形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动态调整圆形分析模板窗口,利用高差显著性变化分析方法,求得乐昌市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统计单元面积为0.75km~2。在综合考虑乐昌市的最大地形起伏的情况下,采用统一的地貌分类标准将乐昌市的地形起伏度划分为5级,在此基础上,制作生成了乐昌市的地形起伏度分级图,并对乐昌市的地貌形态进行了简单划分。论文采用了大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对区域地貌形态的划分也更为细致,将为地形起伏度在地理国情普查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国安  那嘉明  程维明 《测绘学报》2017,46(10):1570-1591
区域地貌研究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虽能较好提取各种地形定量因子,但由于分析算法的局限,很难实现对一个特定区域地貌的宏观形态特征与成因机理进行定量的分析。为此,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基于国家基础地形数据库多尺度、高精度的DEM数据,开展了基于DEM的区域地貌形态特征、地貌发育演化特征的研究。通过宏观形态指标分析法、地形特征要素分析法、地形信息图谱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实现了对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提取与分类、分区制图,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尺度以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区和月表月貌的区域数字地形分析方面,更彰显出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地形分析的火星地貌自动化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纵坡面统计特征的火星地貌类型单元划分体系,详细阐述了地形特征因子及分类所需特征空间的选取建立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以此为基础的火星表面地貌自动分类方法基本能与高程、影像信息反映事实相符.与目前公布的分类成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6.
顾及地貌特征的矿区地表塌陷DEM的生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卫  王倩  李法理  马东岭 《测绘科学》2008,33(2):127-129,136
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矿区地表塌陷和矿区地形的变化,直接由开采沉陷下沉预计数据生成的DEM不能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地形状况。通过在开采沉陷下沉预计程序中增加高程修正计算功能,对矿区原始地貌高程进行下沉修正计算,生成矿区地表塌陷高程数据文件,由该数据文件可以生成顾及地貌特征的矿区地表塌陷DEM。该方法操作和实现简单,生成的DEM精度可靠,能够表现矿区地表塌陷后的地形状况,可以作为矿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对于指导开采沉陷的防治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述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提出的《桂林七星岩喀斯特溶洞地貌图》、《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徐霞客游记在怒江、腾冲地区的实地验证》等论文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在地形鸟瞰图的制作,喀斯特洞穴地貌图的编制,中国地貌区划和中国气候地貌研究,黄河、淮河和长江下游平原地貌制图与地图分析,中国的地表侵蚀与堆积研究,大比例尺景观制图方法与实验,中国的新生代火山群等方面对我国的地貌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航空摄影测疑的主要任务是测制能够准确提供地表形态各种信息的地形图。它由地物、地貌和文字注记三大要素组成,精度则从数学、地理和整饰三方面来体现,显示地貌形态能力的地理精度在地形图中占有最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方法广域范围复杂地貌类型斜坡单元精细划分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顾及地貌形态特征的精细斜坡单元分区划分方法。首先通过典型地貌形态特征对广域范围进行分区,然后基于水文原理和AT最低成本搜索算法精准提取各分区内的斜坡单元,最后根据坡向圆方差对分区内的斜坡单元进行优化。采用四川省全域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实验,根据地形起伏度和海拔高度将整个区域按6类地貌形态进行分区优化,在保持全域范围斜坡单元内部坡向均质性的同时,相较于常用的正反向DEM水文法划分效率提升了70.31%。与基于格网单元的滑坡易发性评价进行对比,基于该文所提取斜坡单元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在精度上有4%以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曹伟超  谭理  申学林  应国伟  王蕾 《测绘》2012,(6):265-268
监测地理国情,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地貌形态数据是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貌形态识别是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本文根据25m分辨率的DEM数据,以绝对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为地貌形态识别指标,建立适合汶川地震核心灾区的分类分级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分割的方法获得研究区6种地貌形态的分布图,识别结果真实可靠,对后续工作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恢复岩溶古地貌对于分析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岩溶古地貌的恢复多为定性方法,定量刻画古地貌的水平有待提高,而GIS在定量分析处理地貌方面独具优势。以高石梯—磨溪区块灯四段岩溶储层为例,在经典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从GIS的地貌因子出发,提取了包括高程、坡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在内的地形因子以及包括水流长度、河流等级、流域分析在内的水文因子;再选取核心地形因子,并对地貌因子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对地形的表征贡献较大。以地貌成因—形态分类原则为地貌分类方案,对敏感地形因子进行重分类操作后作叠加分析处理,地貌分区成图显示研究区由岩溶高地、岩溶缓坡、岩溶缓坡过渡带和岩溶洼地4类地貌单元组成。对岩溶古地貌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岩溶缓坡为油气良好集聚地,地貌划分结果与储层分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地貌及等高线表示的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着广泛应用的地貌形态特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以科学、系统、深入定量研究的迫切要求,以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为一个系列研究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用2维空间的等高线表示3维空问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为此,文中引入了地貌截影及截地貌的概念,通过地貌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的证明,以及等高线、地貌截影和截地貌三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的论述,最终从数学上解决了上述基本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研究地形显示法的任务是探索利用平面图形产生直观、立体的视觉效应,从而使读图时获得有关地貌形态及其相互位置联系的地表特征和切割程度的直观概念。因此,地图上除了表示地形的可量测性外,还要求建立图形的直观立体感。地表形态的高程是连续变化的,因而等高线法作为一种难以取代的显示法而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等高线法不能直接提供直观立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着广泛应用的地貌形态特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以科学、系统、深入定量研究的迫切要求,以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为一个系列研究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用2维空间的等高线表示3维空间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为此,文中引入了地貌截影及截地貌的概念,通过地貌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的证明,以及等高线、地貌截影和截地貌三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的论述,最终从数学上解决了上述基本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地貌形态信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是最基本的地理要素,它决定着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成和地面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本文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三峡库区海拔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四个地形因子,对地貌形态进行了定量划分,为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研究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美国SRTM-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技术,并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表坡度 及地形剖面等分析手段,对阿尔泰山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阿尔泰山脉平均海拔约1 790 m,平均坡度约21° ,其高海拔与高坡度的现代地貌特征,主要与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有关; 山脉严格受到以北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与控 制,其发育的构造地貌单元基本上呈北西走向特征; 山脉阶梯状地貌特征明显,共发育5级剥夷面,不同级剥夷面所处的海拔不一 样,同级剥夷面具有东北侧高于西南侧,山脉东、中段高于西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小比例尺DEM制作的晕渲图地形破碎,含有大量的干扰细节,不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地形的骨架。为了增强数字地貌晕渲图中的地形特征,本文利用滤波和平面曲率相组合的DEM化简方法来描述山谷和山脊区域。分别针对盆地、平原和山地三种地貌类型,采用90 m、100 m和110 m三种分辨率的DEM数据进行实验,研究发现,这三种地貌类型最佳的山脊夸张系数都为1.3,相应的山谷深化系数分别为0.4、0.6和0.8;而三种分辨率情况下山地的最佳山谷深化系数都为0.8,且山脊的夸张系数都为1.3。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精度DEM数据的晕渲图中,破碎的地形细节破坏了晕渲法的立体塑造能力,但是采用传统的均值滤波法进行地貌综合时,在消除地形细节的同时,模糊了地貌特征。为了克服消除地形细节和保持地貌特征这一矛盾,利用偏微分方程各向异性的特点,采用基于经典总变分模型的偏微分方程法对地貌进行综合。实验结果证明偏微分方程法在综合地貌时能较好地保持地貌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赵玲  吴良林  莫建飞 《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03-105,120
以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利用DEM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基于高程的地貌分区、叠加分析,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随海拔高程增加,居民地...  相似文献   

20.
李鑫  廖鹤  赵美玲  周文龙  曹水艳  周世宏 《测绘学报》2014,43(12):1238-1244
针对斜坡地形、台阶地形和植被地貌、分界地貌建立了4种基本模型,研究了不同的地表空间起伏和反射率分布对回波信号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了4种模型下Geiger探测模式星载激光雷达的高程测量精度,发现:地形起伏主要影响回波信号的时间分布特性,统计条件下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回波信号空间分布特性变化主要由地貌(反射率)的变化引起,误差较小可以忽略.研究结果表明:激光三维测绘卫星对垂直陡变地形(如城市建筑)、斜坡地形(如山坡)、分界地貌(如水陆分界)和折射率起伏地貌(如植被地貌等)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