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我国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静态采样箱法,研究了互花米草入侵滩涂和临近未入侵滩涂在二甲基硫(DMS)、氧化亚氮(N2O)气体通量上的差异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互花米草滩DMS和N2O释放量均显著高于临近光滩、盐蒿滩和芦苇滩.该两种气体释放量同植被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DMS气体通量还与植被地上生物量有关,但两种气体通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无直接相关性.研究说明互花米草生物入侵不仅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还能通过改变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海南长宁河口桐花树红树林土壤CH4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南东寨港长宁河口桐花树Aegzceras corniculatum红树林下土壤的CH4动态.土壤CH4通量的滩面变化规律四季一致,平均值为0.56 mg  相似文献   

3.
氧化亚氮(N2O)因其强温室效应和潜在的臭氧破坏作用备受关注.大量研究显示河口区域,特别是人为氮源输入影响严重的区域是N2O的重要源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快速增加,中国大陆河口区域对全球N2O收支势必有较大的贡献.本文研究了2009年冬季九龙江口表层水N2O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了其海气通量.研究结果显示,冬季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N2O浓度从盐度低至0.3时的81.7±1.7 nmol/dm3下降至盐度为27.2时的14.1±0.2 nmol/dm3,相应盐度下其饱和度分别为754%和138%;九龙江河口为大气N2O的强源区.与NO3-N、NO2-N、NH4-N等营养盐浓度的分布特征相比较可推测,2009年冬季N2O在九龙江河口的混合过程中呈不保守状态,部分N2O可能通过海气混合过程从水体迁移出.N2O的海气通量呈由高盐处向低盐处递增的趋势,变化范围在3~94μmol/(m2.d)之间.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系统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活性气体的重要“源”或“汇”,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活性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已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二甲基硫(DMS)等活性气体。本文综述了湿地生态系统CO2、CH4、N2O和DMS的交换通量、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然而,目前对湿地生态系统活性气体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不同类型湿地的活性气体的源汇格局,碳氮硫的耦合作用机制、人类活动和环境压迫的影响等开展系统地研究,才能定量评价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并阐明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研究了九龙江口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林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林两个红树林群落及其相应对照光滩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及抗菌活性.对微生物类群的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土壤细菌中,芽孢杆菌(Bacillus)是最占优势的属;放线菌以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最具优势;其次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从秋茄林到白骨壤林,由于潮位降低,小单胞菌比例增加,而链霉菌比例下降;丝状真菌以半知菌占绝对优势,木霉(Trichoderma)、曲霉(Aspergillus)和青霉(Penicillum)是最常见的属;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微生物的类群减少,但芽孢杆菌和小单胞菌的相对比例增加;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类群比对照光滩丰富,缘于林内土壤营养与微生物的栖息条件比光滩优越.对抗菌活性研究表明:土壤真菌的抗菌活性低,抗菌谱窄;放线菌的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宽,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多为小单胞菌,小单胞菌是一类值得重视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6.
<正>1温室气体水平影响大气和海洋2014年9月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第10号温室气体公报。公报主要用于报导大气中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的最新全球现状。这份公报与海洋学专家合作,首次确定了全球海洋酸化长期趋势信息。公报报导了三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年平均全球丰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揭示九龙江口潮滩有机质含量及其来源的时空分异规律,寻找有效识别潮滩沉积环境的有机碳指标,以便更好地将有机碳应用于河口沉积微相识别和古环境研究。在九龙江口潮滩不同地貌单元,于夏季和冬季采集41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测试。结果显示:从高潮滩至低潮滩,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粗,TOC、TN和C/N变小,δ13C值偏正。高潮滩有机质来源以陆源和红树林贡献为主,中潮滩以海源和互花米草贡献为主,低潮滩以海源贡献为主。九龙江口潮滩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受控于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季节变化、潮滩沉积动力分异和潮滩植被分布。高潮滩与中–低潮滩之间,TOC存在显著性差异,TN、δ13C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因此参数组合TOC、TN和δ13C可作为高潮滩与中–低潮滩的有效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8.
于2016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以及10月(秋季)对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浮游植物多样性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5门91属138种,其中硅藻占50.00%、绿藻占31.16%、蓝藻占8.70%、甲藻和裸藻各占5.07%.主要优势种为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atia)、舟形藻(Navicula sp.)、粗针杆藻(Synedra robusta)和菱形藻(Nitzschia sp.);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在0.82×105~4.55×105个/dm3之间,年平均数量为1.97×105个/dm3.浮游植物种类时空变化明显,而数量的空间变化较大,季节变化不太明显.Shanno-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10~3.55、1.05~3.61、0.78~0.95.多样性指数及浮游植物生物量评价结果显示,九龙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的水体为中营养状态,水质较好,但仍应加强对陆源径流和养殖废水排放进入红树林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韩玉  张桂玲 《海洋与湖沼》2015,46(2):321-328
于2010年5—6月搭乘日本KH10-1航次,对西北太平洋两个不同深度站位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垂直分布及海气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海域表层海水中CH4和N2O浓度分别为(2.55±0.22)nmol/L和(7.50±1.11)nmol/L,饱和度分别为126%和116%,均处于轻度过饱和状态。在垂直方向上,CH4浓度分布呈现次表层极大的特征,次表层以下CH4浓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CH4次表层极大值可能是由于细菌利用甲基化合物进行好氧产生和在悬浮颗粒物、浮游动物或其他海洋生物肠道内厌氧微环境产生的综合作用造成的。N2O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跃层下部达到最大值,N2O与溶解氧的垂直分布呈镜像关系。水体中N2O主要通过硝化过程产生。利用LM86和W92公式计算得到CH4的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0.76±0.57)μmol/(m2·d)和(1.57±0.67)μmol/(m2·d),N2O的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96±0.24)μmol/(m2·d)和(3.08±0.38)μmol/(m2·d),因此西北太平洋是大气CH4和N2O的净源。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CO2)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释放的温室气体,对其释放机制的研究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LI-8100A土壤呼吸速率检测系统,应用封闭系统的动态气室法,通过2012年5月对辽河三角洲光滩、翅碱蓬(Suaeda sals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2种典型植被湿地类型的系统呼吸通量及其不同实验处理后的呼吸通量研究,探讨在这一季节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的CO2释放途径与机制。研究表明,芦苇湿地呼吸通量[(3 041.59±320.66)mg·m-2·h-1]高于翅碱蓬湿地[(534.09±56.06)mg·m-2·h-1],且站立植物的呼吸量的贡献在翅碱蓬湿地仅占24%,在芦苇湿地占40%。特别地,当湿地植物被移除后,湿地系统所产生的CO2通量会显著增高,由此揭示了滨海湿地植物一旦被破坏,其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会向大气释放大量的CO2。  相似文献   

11.
分别于2006年8月,12月和2007年4月,10月采集胶州湾及周边海域大气和海水样品,对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设置1个连续站进行24 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大气中N2O春、夏、秋、冬的平均浓度(体积分数)分别为(3.17±0.03)×10-7,(3.24±0.15)×10-7,(3.19±0.02)×10-7和(3.08±0.25)×10-7;大气中CH4春、夏、秋、冬的平均浓度(体积分数)分别为(1.89±0.04)×10-6,(1.79±0.04)×10-6,(2.09±0.21)×10-6和(2.01±0.09)×10-6.胶州湾表、底层海水中N2O和CH4的浓度和饱和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N2O浓度和饱和度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CH4浓度和饱和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利用Liss and Merlivat(1986)公式和Wanninkhof(1992)公式估算出胶州湾海域N2O的年平均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1.16±14.15)和(22.42±27.56)μmol m-2·d-1;CH4分别为(7.75±6.19)和(17.76±14.84)μmol m-2·d-1.胶州湾大部分海域表层海水中N2O和CH4呈过饱和状态,是大气中N2O和CH4的净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于2012年4月、7月与10月以及2013年1月与4月,对福建省云霄县漳江口、龙海市九龙江口、厦门市凤林湾、泉州市洛阳江口、宁德市湾坞5片红树林湿地的海洋线虫进行采样与优势属及摄食类型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样区域优势度大于等于5%的海洋线虫优势属依次为Sabatieria、Ptycholaimellus、Parasphaerolaimus、Terschellingia、Daptonema、Viscosia和Dichromadora,优势度依次为19.82%、7.88%、7.45%、7.26%、6.79%、6.00%和5.25%。在漳江口红树林、九龙江口红树林及洛阳江口红树林均以Sabatieria为第一优势属,优势度分别为27.87%、28.37%和23.40%;凤林红树林以Terschellingia为第一优势属,优势度为18.10%;湾坞红树林以Daptonema为第一优势属,优势度为22.86%。海洋线虫摄食类型数量的季节变化如下,漳江口红树林:1B>2A>2B>1A;九龙江口红树林:1B>2B>2A>1A;凤林红树林:1B>2A>2B>1A;洛阳江口红树林:2B>1B>2A>1A;湾坞红树林:2A>1B>2B>1A。在漳江口红树林、九龙江口红树林和凤林红树林中海洋线虫均以1B型为主导,在湾坞红树林中以2A型为主导,在洛阳江口红树林是2B型为主导,在5个区域内1A型海洋线虫的丰度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精确监测九龙江口小型有毒赤潮藻的分布,本工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2009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3个季节九龙江口18个站位水样中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的密度.这3个季节分别对应九龙江口水域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结果表明,在九龙江口水中米氏凯伦藻的检出范围为未检出至2.3×104cells/dm3;其空间分布差异比较大,主要分布在厦门西港海域,其次是在高潮时的海门岛附近海域;海门岛以西水域几乎未监测到该藻的存在,仅5号站位有1个航次检出.米氏凯伦藻密度的季节分布差异也很明显,春、夏季的密度(最高检出值都达到了2.3×104cells/dm3)明显高于秋季的密度(最高检出值仅为5.4×103cells/dm3).本研究结果可为厦门西港以及九龙江口水域赤潮的研究与监测提供参考.同步进行的显微镜镜检技术没有观测到米氏凯伦藻的存在,可见在藻密度较低(低于103cells/dm3)的情况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镜检技术(检出限一般在103cells/dm3以上)可能更灵敏.该技术特异性好且操作简便,使对大样本的检测具有可行性,为实现沿岸海域赤潮的动态监测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Izvestiy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hysics - The in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greenhouse gases (CO2, CH4, N2O, etc.)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is changing the radiation balance and leading to...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河口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2007年10月航次采集的九龙江河口区溶解态、悬浮颗粒态、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REEs)进行了测定,对REEs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EEs在各相态中的含量范围如下:溶解态的为0.1 ng/dm^3(Eu)~1.96μg/dm^3(Ce),悬浮颗粒态的为0.28(Tm)~142.83(Ce)mg/kg,沉积物的为0.25(Tm)~99.65(Ce)mg/kg;溶解态、悬浮颗粒态及沉积物中REEs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均表现为负斜率型,九龙江河口为LREE相对HREE富集型河口.九龙江河口溶解态、悬浮颗粒态、沉积物三相态中REEs含量受流域土壤、地表径流等源区因素影响较大.Ce异常值在各相态中表现为负异常.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3~2008年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于厦门海域开展的海洋环境调查的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区域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该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都较高,分别为0.50、0.031 mg/dm^3.其营养盐含量的区域分布相差较大,其中九龙江口水体无机氮含量最高,年均含量为0.52~1.37 mg/dm^3;厦门西港水体活性磷酸盐含量最高,年均含量为0.039~0.061 mg/dm^3;而大嶝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最低,年均含量分别为0.06~0.22、0.007~0.016 mg/dm^3.调查期间全海域水体无机氮含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活性磷酸盐含量在2003~2005年间呈上升趋势,而2005~2008年则有小幅度的下降.厦门海域水体N/P原子比较高,调查期间全海域年均值为27.4~47.5,且呈逐年增加趋势.无机氮含量的明显增加趋势及越来越严重的N/P比失衡,势必对该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尤其是浮游植物群落演替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厦门海域水体无机氮含量与盐度呈高度负相关(r=-0.96,n=30).这有力地证明了九龙江径流输入是厦门海域无机氮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海南东部沿岸河流和潟湖中溶存甲烷的分布及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烷(CH4)作为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于2009年3月27日至4月15日对海南东部河流(文昌河、文教河、万泉河)、潟湖(八门湾、博鳌、小海和老爷海)等进行了调查,采集了表层和部分底层水样,对溶解CH4浓度进行了测定并初步估算了其水-气交换通量。结果表明,文昌河、文教河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表层CH4饱和度较高,分别为(60664±25118)%、(38582±26339)%,污水输入、红树林输入和现场产生是其CH4的主要来源。万泉河表层CH4饱和度为(9472±5594)%,现场产生是其水体溶存CH4的主要源。八门湾、博鳌、小海和老爷海潟湖表层水体溶存CH4均处于过饱和状态,但其饱和度远小于入湖河流,分别为(2471±2937)%、(5692±3435)%、(546±251)%和(6878±4635)%,其中河流输入、地下水和红树林间隙水输入、现场产生是潟湖中CH4的主要来源,水体中CH4的氧化和水-气交换是潟湖中CH4的主要汇。初步估算出文昌河和万泉河CH4的水-气交换通量分别为5967.0±5142.1和496.2±335.9μmol·m 2·d 1,八门湾、博鳌、小海和老爷海潟湖的水-气交换通量分别为528.7±625.0、441.7±473.3、26.6±21.6和1287.8±1453.3μmol·m 2·d 1。海南东部河流、潟湖是近岸水体及大气CH4的净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