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地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难点。岩溶地基存在土洞溶洞多,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不可预见等特点,使得岩溶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一个卵石土岩溶地基高层建筑进行基础设计,通过现场土的载荷板试验、夯扩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冲孔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等现场原位试验,获得了丰富可靠的资料,根据试验结果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岩溶发育情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最后采用筏板下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又同时考虑了溶洞坍塌及沉降不均的风险,且更为经济。将计算沉降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为高层建筑复杂岩溶地基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隐伏型岩溶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常采用桩基础,当岩溶覆盖层厚度大时可采用复合地基;近年来,对沉降控制严的重要建筑物,也开始逐步探索使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可行性。介绍了深圳市龙岗文化中心的岩溶地质条件、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情况;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在岩溶地区使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是可行的。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云贵高原碳酸盐岩地区修建机场.岩溶地基稳定性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地表地质测绘、物探及钻探,对贵州某拟建机场地基的岩溶分布进行研究,描述场区岩溶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形态特征,分析岩溶发育因素,评价岩溶地基稳定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昆明小哨国际机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国内中型枢纽性机场,场地区为小营~王家村岩溶分布区。通过分析机场场址区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形态及分布,阐述了场址西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并对场地西区进行了岩溶分区。针对机场建设,对场地岩溶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认为场地内岩溶塌陷的可能性较小,岩溶地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这对昆明小哨国际机场建设地基填方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岩溶地区地基处理设计没有统一的规范或标准可以借鉴。本文根据机场自身特点,通过评判隐伏岩溶的埋藏深度、顶板安全厚度及顶板洞径比等三种主要因素,介绍了一种目前机场常用的岩溶地基处理评价方法,并结合贵州某机场岩溶地基处理设计情况,对场区隐伏岩溶进行评判并提出处理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航站楼地基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岩溶发育,对桩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正确分析评价岩溶地基的稳定性,采用合理岩溶地基处理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岩溶区复合地基的形成机理,并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岩溶区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相关资料对岩溶区CFG桩复合地基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岩溶区CFG桩复合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有效控制沉降的能力;支承于基岩面的桩体属于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桩,倾斜基岩面对单桩承载力具有较大影响,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摩擦桩进行单桩承载力计算;岩溶区上覆土层土性变化大,地基处理规范中第9.2.5条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公式尚值得商榷,且规范中第9.2.8条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模量计算公式亦值得商榷,建议采用桩长范围内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加权平均值fsk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fspk。   相似文献   

8.
岩溶建筑地基强溶蚀带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溶蚀带是岩溶地基中岩体溶蚀程度最高的深度范围,反映了场地岩溶发育的主要深度范围和岩溶地基处理难度,合理划分强溶蚀带对岩溶地基设计具有积极的工程实际意义。基于岩溶地基溶蚀程度深度分布特征,提出了强溶蚀带界限高程的确定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论证了强溶蚀带划分方法的先进合理性。结果表明:强溶蚀带不宜直接作为岩溶地基的主要持力层,其分布界限可根据溶蚀率深度分布曲线确定;在保证场地各勘察阶段具有足够的钻孔数量的前提下,同一场地在不同勘察阶段确定的强溶蚀带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这表明了其划分方法的合理性;在当前岩溶处置水平下,界限溶蚀率取25%作为强溶蚀带划分标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章进  周宝江 《江苏地质》1996,20(2):112-115
文章以九七医院为例,重点阐述浅部岩溶发育的地基工程地质特性及评价岩溶地基承载力的新方法,提出箱形基础较适宜于作为徐州市岩溶地基上的基础形式,对该市今后的构筑高层建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岩溶发育程度评价结论不能合理反映地基实际的岩溶问题处理难度,是导致目前岩溶区建筑基础选型失误屡见不鲜的根本原因。本文以南宁市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现有的岩溶发育程度评价指标的局限性,论证了以强溶蚀带厚度作为岩溶发育程度评价指标的先进合理性,提出了岩溶发育程度评价的建议标准,结果表明:基于地基溶蚀率深度分布曲线划分的地基强溶蚀带,综合考虑了地基的岩面溶蚀和洞隙发育的主要深度范围,其分布特征能反映岩溶地基最为复杂的深度范围,其作为场地岩溶发育程度评价指标是合理的,其岩溶发育程度评价标准建议如下:当强溶蚀带厚度(M)分别为:<3.0 m,3.0 m≤M≤6.0 m,≥6.0 m时,场地岩溶发育程度可分别判定为岩溶弱发育、中等发育和强发育。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收集和研究平果铝厂厂区岩土工程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厂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总结研究了平果铝厂的岩溶地基处理方法,为系统研究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基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浅部往往发育着溶沟、溶槽及溶洞,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处理起来费用高、难度大。贵港某厂搬迁项目的岩溶地基处理工程的成功实例,其小型注浆钢管桩在处理岩溶地基中的设计、施工工艺及可靠度为岩溶区地基处理技术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秦林 《中国岩溶》1992,11(3):261-266
本文以湖南小排吾水库工程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了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检查岩溶地基处理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运用无线电波透视法检测岩溶地基处理质量,确实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它为岩溶地基处理质量的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土洞发育区地基塌陷的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溶土洞是一种特殊的岩溶现象,具有埋藏浅、发育快、分布密、易引发地面塌陷的特点,地工程建设危害极大。本文以郴州师范学校教职工生活区地基塌陷治理工程为例,对岩溶土洞的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地基塌陷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简要介绍了岩溶土洞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桂林岩溶区地基承载力理论确定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计算是确定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基于弹塑性理论上建立的。桂林岩溶区地基土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本文在工程实例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理论计算方法在桂林岩溶区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的适用性,并且认为粉土地基不适宜用理论方法确定承载力。另外,结合桂林岩溶区地基的排水条件、施工条件等,对理论计算中C、h值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岩溶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的大问题,对工程地基稳定性有着重大影响。为了有效获取节理裂隙发育溶洞地基稳定性相关参数,本文以西南某机场节理裂隙发育溶洞地基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勘查,定性分析岩溶影响因素及发育规律,通过ABAQUS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和定量分析,探讨外荷载下节理裂隙对岩溶地基的影响,评价岩溶地基稳定性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溶洞塑性破坏主要发生在溶洞两侧和节理裂隙处拉应力较大的部位,溶洞顶板厚度大于5 m时是稳定的。数值模拟结论和定性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后续溶洞地基处理设计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岩溶地基勘察是海底隧道建设前期的重点准备工作,勘探岩溶地基是否存在溶洞、裂隙等情况,并对溶洞稳定性进行评估计算,是测定该地是否适合修建项目工程的重要前提。拟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场地多数地段地处甘井子组和南关岭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工程场地多以岩溶地基为主,存在岩溶现象且地基形态复杂多样,亟须对隧道工程建设所处位置进行地质勘探,评价地基稳定性,针对地基稳定定性、适宜性给出合理的施工处理措施方法和方案建议。本文结合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所选取的一试验地块,进行地质勘察及地基处理方法研究。通过对该地溶洞发育情况评估,计算出溶洞顶板抗压强度及稳定性,并针对计算得出的相关结果,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基处理在火电厂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电厂的基础性工作。而岩溶地区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地基处理更显重要。对贺州电厂工程桩施工技术难点进行分析,针对施工中溶蚀带的岩溶地质情况结合岩溶地质裂隙发育,溶沟、溶槽、溶洞的错纵复杂,浅析岩溶地区基桩工程施工中技术难点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程树生  杨刚 《中国岩溶》1998,17(2):119-124
钢管桩是岩溶区高层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物地基处理中渐被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强度高、进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大口径桩桩底基岩岩溶强烈发育(如多层溶洞)的地基处理。本文结合鸿达置业大厦地基处理工程,介绍了这一新工艺的施工程序及其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实践表明,该工艺用于基岩岩溶强烈发育的建筑物地基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在覆盖型岩溶地区,地面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大量抽排地下水或深基础施工的扰动都将引发或加剧地面塌陷。在塌陷范围内不允许采用天然地基,对于重要建筑物常采用桩基础;近年来,刚性桩复合地基已开始逐渐推广使用。深圳龙岗中心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即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实例,为避免深基坑开挖大量降排岩溶地下水而造成严重的地面塌陷,对地下室的设计做了调整,并针对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及发育特征,采用特殊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文中重点介绍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思路、以及成桩过程中的岩溶塌陷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