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江苏盛夏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气象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白卡娃 《气象科学》1999,19(4):396-402
本文对盛夏季节33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作业前后的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天气背影和地面降水资料进了分析,发现作业效果明显的云系主要是:浓积云或浓积云群;复合型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其中最明显的是积层混合云。通过分析,提出了一套飞机对冷云部位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具体指标和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963年在湖南人工降雨试验中云的宏观和微观观测资料,并对1959—1962年部分宏观资料进行了统计。一般在盐粉催化后,浓积云中大滴(D≥100μ)浓度增多,谱也加宽,其反应与所播入的盐核浓度相当;上升气流加强,含水量增大,云顶升高表现得很明显;地面出现降水的时间和强度的加大也有较好的对应,文中还列举了典型的个例来说明盐粉催化浓积云后的效果,并进一步讨论了浓积云中盐粉催化对降水的形成和云中气流的影响。从而认为,在有利的条件下,用合适的人工催化方式,可以增加暖性浓积云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3.
盐粉催化不同生命史的浓积云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改进的一维时变参数化模式计算了浓积云自然发展和盐粉催化过程.在不同的地面温度条件下积云的动力过程和自然雨量有显著差异,其催化效果也不同.一般的自然降水浓积云,其动力过程演变较快,雨量较小,催化增雨量则较大,可达50%以上.动力过程长期维持的自然降水云,雨量较大,而催化增雨量较小,个别情况下催化后雨量稍减.自然不降水的浓积云催化后可能产生降水.它们的动力过程越稳定,催化后的雨量越大.文中还讨论了增雨机制,对盐粉的最佳粒度、剂量、播撒时机和部位也作了一些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4.
利用2020年7月30日山西省人工增雨防雷技术中心在山西省忻州地区开展的大陆性浓积云飞机探测资料,分析了积云微物理参量、云滴谱离散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以及云滴谱离散度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该大陆性浓积云云滴谱离散度随高度的增加先递增后递减,但变化范围较小。云滴谱离散度随数浓度、含水量增大而逐渐收敛,呈弱正相关关系;离散度与体积平均半径的相关性随体积平均半径的增大由正转负,与垂直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云中碰并过程对云滴谱离散度及其影响因子影响较大,建议未来云滴谱离散度的参数化增加对碰并过程的考虑。  相似文献   

5.
测站的云天,上午开始,就有晴天下的浓积云、淡积云和碎积云生成,但13时过后,浓积云迅速发展为积雨云,并伴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强对流云降水粒子(包括雹)的急剧增长,是在浓积云向Cb发展时完成的。因此,研究深厚的浓积云模式是有意义的,同时,对这时降水粒子(雹)增长的温度、含水量和垂直风速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 自1947年Stomme提出积云的挟卷模式以来,人们总认为积云是混合的。然而新近NHRE浓积云的穿测发现,在深厚的浓积云内存有一个未混合的核区。在这个未混合的核区内,温度与液态含水量是湿绝热的,而垂直速度则是非湿绝热的。这难于同时为气块模式或挟卷模式所解释,因此,需要有一种模式来解释这种新事实。  相似文献   

7.
积云暖雨过程及其盐粉催化的参数化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志晋  蔡利栋 《大气科学》1979,3(4):334-342
我国南方夏季浓积云和积雨云前期的自然成雨过程中,暖雨过程(没有冰相参与的凝结、碰并过程)起着主要的作用。多年来我们进行的盐粉催化积云的人工降雨试验,其作用原理也在于影响积云的暖雨过程。在数值模拟中必须对暖雨过程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可用的数值模式。  相似文献   

8.
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在描述淡积云的特征中,没有讲该云是否产生降水,只是说浓积云“有时可产生阵性降水”。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观测员是不敢轻易记录淡积云降雨的,凡记录有阵雨时,必同时记cb云或浓积云,有时微量阵雨也记sccug。之所以如此,是怕招惹麻烦,恐有云状判断错误之嫌疑。  相似文献   

9.
郭树森 《气象》1982,8(5):49-50
夏日晴空,常出现积状云。它们随风飘荡,此长彼消,变化无常。在合适的天气景背下,有些浓积云会迅速发展成为积雨云。我们拍摄了一组照片(见封二封三),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块浓积云演变为积雨云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积雨云与雷暴的观测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万俊 《气象》2001,27(5):2-2
在气象观测工作中 ,要真实准确地观测好积雨云和雷暴 ,需了解积雨云和雷暴形成的过程及特征并掌握正确的观测方法。1 积雨云和雷暴的形成及特征  积雨云是一种对流云。积雨云是积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即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如果对流上限比浓积云所达的高度更高 ,此时浓积云的云顶就往上伸展 ,当上升到一般温度在 - 1 5℃以下的高空 ,即冻结高度时 ,云顶的过冷却水滴就开始冻结冰化 ,使云顶逐渐消失其清晰圆弧形轮廓 ,出现丝缕状结构 ,这时就形成积雨云。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结果。当云中的电位差达到一定数值时 ,就产生火花放电 …  相似文献   

11.
卫福华 《气象》1988,14(1):55-55
1987年7月13日15时57分至16时01分(北京时),我站出现了一次无云降水的怪现象。当时天空状况是:在西北、北和东北方有孤立的浓积云,总云量一成,其余均为晴空,有1m·s~(-1)的南风。观测员发现降水后立即组织集体观测,确认降水无疑。 我站观测环境符合规范要求。当时的浓积云并  相似文献   

12.
于凤云 《气象》1990,16(5):1-1
观测发现,本站早晨出现浓积云,则当日多数会出现阵性降水。现举例如下。 1.1987年8月9日6:05—6:43在本站的西北方出现发展旺盛的浓积云和堡状层积云,14:50测站出现飑线,14:54—15:40下了雷阵雨,其中14:55—14:59还下了冰雹。  相似文献   

13.
第一届WMO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于1973年10月1-7日在苏联塔什干城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是人工消雹问题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状况和业务作业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已意识到评估人工影响天气试验效果的困难性和加强云物理学基础研究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对制约人工影响天气的特殊云物理学问题的研究,第二届WMO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与第七次国际云物理学会议一起于1976年8月2-6日在美国波尔顿城举行.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定量观测云微物理学和热力学特性的技术方法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中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江祖凡  李太丰 《气象》1982,8(10):22-23
夏日晴空,骄阳似火,一块块棉絮一样的积云撒布在蓝天上,在那发展旺盛的浓积云顶(或者秃积雨云顶)上面,由于空气上抬而暂时形成的光滑带状(帽状)云,叫幞。 众所周知,有两类云幞,浓积云顶上的幞和秃积雨云顶上的幞。积云云幞的增长分三个阶段,云幞的形成与积云顶的迅速上升有关,与中空有湿度较大的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WMO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在美国夏威夷城举行.会上,WMO秘书长G.O.P.obasi博士提出的书面发言指出: “许多WMO成员国对人工影响天气的可能性仍有很大兴趣.世界许多地区仍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为此,WMO组织了这次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会,它旨在努力促进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的基础研究,促进人  相似文献   

16.
测站的云天,上午开始,就有晴天下的浓积云、淡积云和碎积云生成,但13时过后,浓积云迅速发展为积雨云,并伴有零星小阵雨.至14时定时观测,零星小阵雨未停,而晴天下的淡积云和碎积云依然存在.在这种天气条件下,14时定时观测,对原来的碎积云,是记碎积云还是记碎雨云,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认为仍记碎积云为宜,因这种碎积云是晴天碎积云延续而来,其成因与降水无关;二是认为记碎雨云为妥,因定时观测时有降水,降水期间的碎层云与碎积云都应记为碎雨云.两种见解各有各的道理,但笔者认为:云状观测应着重考虑云的成因和演变规律.上述以第一种记法较妥.但若降水云层下确有新的碎云生成,即便与晴天碎积云共存,则记为碎雨云为妥.  相似文献   

17.
本声明是提供给政府决策者(如农业部长、自然资源部长、运输部长或技术开发研究部长)接受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或试验的建议时的参考意见. 本声明是根据WMO执委会正式通过的人工影响天气现状评述和WMO执委会人工影响天气专家小组在第十六届WMO大会期间制定的已被科学界接受的人工影响天气计划效果评价标准所提出的. 本声明仅论述增雨和消雹中有争论的问题,特别是干旱季节的增雨问题.由于下列  相似文献   

18.
雷暴通常是发生在积雨云中既有雷声又有闪电(或仅有雷声)的天气现象,在一般情况下,飞机避免在雷暴区飞行。1996-07-09~07-10西安及其飞行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雷暴天气的影响。从03∶00开始西安区域北部局地及西安有浓积云在发展之中,地面升温快...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8,(1):30-30
苯酐是武汉大学化工系与湖北省人工降雨办公室协作研制成的一种新型催化剂。1977年8月22日在宜昌地区长阳县上空进行了飞机喷撒苯酐催化浓积云降水的初次试验,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一、苯酐简介苯酐是制造化学纤维“的确良”原料的副产品之一,经磨、筛加工后呈白色的粉末。难溶于水,但溶于酒精。其熔点为130℃,加温至295℃时开始气化。阈温为-1.7℃。  相似文献   

20.
刘香娥  何晖  高茜  王永庆  杨燕 《气象学报》2021,79(2):359-368
数值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工作中.文中着眼北京地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对数值模式预报的需求,结合地基作业的特点,初步进行了碘化银(AgI)冷云催化数值模式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试验.试验采用同化了多种观测资料的北京睿图快速更新和多尺度分析预报系统-临近子系统(RMAPS-ST,Rapid-refre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