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纳微米聚合物微球的水化膨胀封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聚合物微球的深度调剖效果,利用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纳微米聚合物微球,并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微孔滤膜装置和驱替装置对纳微米聚合物微球的粒径、水化膨胀能力和变形封堵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纳微米聚合物微球为较规则均匀的球形,粒径分布集中,具有良好的水化膨胀性能;随着盐矿化度增大,纳微米聚合物微球膨胀性能变差;随着温度升高,微球的膨胀性能变强;在氯化钙和氯化镁水型中,微球膨胀性能变差;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微球膨胀性能变差;随着水化时间增长,微球的封堵性能和变形能力逐渐增强,对孔道产生有效封堵的同时又能变形通过孔道,在渗透率较低的岩心中具有更好的深度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庆油田N5区西部P1试验区块聚合物驱后含水率上升速度加快,产油量降低,且尚存大量剩余油的现状,提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技术,通过实验分析铬离子凝胶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聚合物驱后凝胶体系与二元复合体系(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万的聚合物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效果;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凝胶与二元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阶段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该技术可以作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MPEG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均聚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一类新型疏水缔合型聚合物P(MPEGA-DMAEMA),采用FT-IR和1HNMR表征新型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用主剂P(MPEGA-DMAEMA)和交联剂醋酸铬形成凝胶体系,考察主剂P(MPEGA-DMAEMA)和交联剂醋酸铬的质量分数、pH值、温度、矿化度对新型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剂P(MPEGA-DMAEMA)质量分数为1.2%、交联剂醋酸铬质量分数为0.2%、pH值为7、温度为45e时,该新型聚合物凝胶体系具有最佳的成胶强度.将新型聚合物凝胶体系应用于岩心封堵,在最佳成胶条件下,堵水率高于90%,堵油率低于40%,具有较好的选择封堵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了解塔中区块高温高压裂缝性气藏封堵层失效问题, 基于储层特征和流体特性的深入分析, 结合封堵层微尺度物理结构特征, 对高温高压裂缝性气藏封堵层失效特征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封堵层气蚀剪切失效概念, 构建了封堵层气蚀剪切失效的物理模型, 并借助颗粒物质力学和液桥理论, 对封堵层气蚀剪切失效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基于反向气蚀原理, 开展了室内反向承压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裂缝性封堵层"气蚀剪切"失效作为一种气藏封堵层特有的失效模式, 其发生过程分为3个阶段: 气体扩散降黏破坏、气蚀剪切剥离破坏和气液置换错位剪切破坏; 正向承压6 MPa的统一封堵层, 对于不同属性的流体其抗剪切破坏能力不同, 当反向驱替流体由柴油转变为氮气时, 封堵层的反向承压值由原来的2.0 MPa(22 min)和2.5 MPa(30 min)分别减小到后来的1.5 MPa(10 min)和1.0 MPa(12 min), 综合抗剪切性能降低了约50%, 表明气体具有与液体不同的破坏能力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深度处理污水进行复合驱回注,污水处理工艺复杂.分析油田深度处理污水(深污)、普通处理污水(普污)和强碱三元采出污水(三元污)等,对强碱三元复合体系界面性能、稳定性、乳化能力、抗吸附性能、岩心注入能力及驱油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深度处理污水和普通处理污水配制体系有较好的抗吸附性能,同时与原油配伍性较好,普通处理污水比深度处理污水表现出更好的注入能力和驱油效率;强碱三元采出污水注入能力最好,但水质成分复杂,原油配伍性和抗吸附性能较差.根据配制三元复合体系性能,优选结果为普污深污三元污.普通处理污水和深度处理污水达到复合体系性能要求,可以回注强碱三元复合驱区块,降低成本,减少采出液排放污染;三元采出污水有待采用更先进的手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地层温度45℃条件下,开展强碱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多次乳化实验,分析多次乳化后水相的化学剂组成及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降低主要为水解作用;表面活性剂和碱质量分数随乳化次数增多而降低;该表面活性剂构成合理,与大庆原油配伍性好;复合体系在乳化第5次仍与原油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多次乳化过程中存在水中含油过饱和阶段.这为加强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乳化作用和三元体系动态驱油机理的认识,为化学驱油配方筛选及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孔介质中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孔介质中高剪切条件下聚合物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利用驱 替装置和 R S6000 流变仪 测试不同 的注入速度、 渗流距离和孔喉比条件下, 聚合物溶液经过多孔介质 剪切前后 流变性的 变化. 结果 表明: 聚合物 的剪切应 力、表观黏度、 储能模量、 损耗模量等参数随着注入速度、 渗流距离和孔喉比增加而减小, 且在低剪切速率 和低角频率下 表观黏度、 储能模量、 损耗模量下降更为明显, 剪切应力下降幅度较小, 而在高剪切 速率下剪 切应力下 降幅度最 大; 渗流距 离对聚合物黏弹性作用的影响最大, 其次为注入速度, 孔喉比对聚合物黏弹性作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海上油田深部调驱效果,研制一种易于配制、施工简便的由聚合物FP、交联剂和助剂组成的冻胶体系.基于合适的成冻时间和成冻强度,优选适合该油藏条件的冻胶调驱体系配方,即聚合物FP(1 500~2 000mg.L-1)+交联剂(750~1 250mg.L-1)+助剂(1 000~1 500mg.L-1).利用三层非均质岩心进行调驱体系用量和调驱时机对调驱效果影响的评价,优化调驱体系的注入用量和注入时机参数.结果表明:当水驱至目标油藏含水率70%时,随着注入调驱体系用量的增加,采收率增加值越高;基于采出程度和经济效益双重考虑,优选调驱体系的用量为0.2PV;当注入用量为0.2PV调驱体系,油藏综合含水率低于50%条件下,早期注入调驱体系进行深部调驱,采收率增加值高,能够达到很好的调驱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西区二类油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强,井组油层条件差异大,采用一类油层均一化各种参数和调整方法难以满足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要求,致使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效果差。首先通过实验建立大庆油田西区二类油层三元复合体系浓黏曲线、质量浓度与渗透率匹配关系模板;然后结合区块渗透率分布、三元复合驱控制程度及已注三元复合驱区块经验,确定全区基本注入参数。通过精细油层地质解剖、单井量化井组分类和数值模拟,个性化设计大庆油田西区二类油层注入参数,提出适合西区二类油层不同类型井组的注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优化全区及单井注入方案。结果表明:单井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35~1.95g/L,前置聚合物段塞为0.040PV,主段塞(P+0.30%S+1.20%A)(质量分数)为0.350PV,副段塞(P+0.15%S+1.00%A)(质量分数)为0.150PV,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为0.250PV时,储层动用程度达到79.5%。相对于西区二类油层笼统三元复合驱注入聚合物,含水率下降3.76%,提高采收率1.70%。该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区块的三元复合驱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回注对地层存在的损害现象,研究了污水回注渗透率的影响因素。采用室内水驱实验方法,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中悬浮物、油、碱、聚合物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种成分对渗透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悬浮物颗粒会堵塞孔隙喉道,油产生的"贾敏效应"将增大油水流动阻力,碱与岩石及黏土矿物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会使地层结垢,聚合物在岩芯中的吸附和滞留共同造成地层渗透率的下降。因此,建议将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中悬浮物、油、碱、聚合物等处理合格后再进行回注,以减轻对地层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HPAM和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孤东七区油藏中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孤东七区油藏聚合物溶液流变性与注入性的矛盾,筛选适宜非均质强、储层结构疏松等油藏条件的聚合物,在不同长度岩心中开展聚合物溶液渗流实验.在同一岩心上分段测压,建立聚合物溶液注入性评价方法,对HPAM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注入性进行评价;在不同长度岩心出口端取采出液,研究该聚合物溶液在近井和油藏深部阻力因数、残余阻力因数以及黏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注入HJ的压力梯度上升率为16.37MPa.m-1.PV-1,压力梯度稳定值为5.68MPa.m-1,压力梯度上升率和压力梯度稳定值小于相同质量浓度的DH5和B4的值;从提高波及效率的能力和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来看,疏水缔合聚合物DH5在油藏深部的阻力因数、残余阻力因数和黏度保留率分别为283.86、39.4和0.713,阻力因数、残余阻力因数远大于相同质量浓度的B4和HJ的值;综合注入性和流变性分布评价可知,1.8g.L-1的HJ好于相同质量浓度的DH5和B4的.  相似文献   

12.
Daqing Oilfield has carried out the production of polymer flooding was promoted since in 1996.Presently, polymer flooding is very successful in several production plants of Daqing Oilfield, and getting into industrialisation production. It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oilfield stable production of over 50 million tons of oil.But the high permeability variation is serious, resulting in polymer production in some production wells recylingly and 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slowly, which adversely affects polymer flooding efficiency.Colloid dispersion gels (CDG) is a unique in- depth permeability modification process. It can reduce in- depth reservoir permeability variation by moving into highly permeable, water saturated zones and providing high resistance to subsequent water injection in those zones, so that oil can be produced from tighter rock. So CDG can enlarge volumetric sweep, and improve oil recovery efficiency.We had a CDG pilot programme in Daqing Oil Field in 1999, now this pilot has been entering into effective period with produing more oil and less water.Int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Princinple of colloidal dispersion gels technologyColloidal dispersion gels are made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POlymer and crosslinker. Polymer concentrations normally range from 100 to 1200 ppm.In this concentration range, there is not enoughpolymer to fo…  相似文献   

14.
沥青质沉积不仅会伤害储层物性还会对流体饱和度分布和渗流特征产生影响。通过开展不同开发方式下的长岩心驱替实验,分别测定了有或无沥青质沉积影响下的油水、油气和三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了沥青质沉积对原油相对渗透率和岩石润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导致水驱、CO2非混相驱和水气交替(WAG)驱的采收率分别降低了12.2%,5.9%,15.3%。并会引起驱替压差上升,岩石润湿性向亲油性转变,加速水或气突破时间。水驱中沥青质沉淀会使油水两相共渗区左移,含水饱和度对油相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增大。CO2非混相驱中沥青质沉淀对气相渗透率影响较小,而油相渗透率更容易受到含气饱和度变化的影响。在三相渗流中沥青质沉淀会降低油相渗透率,加快油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速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减弱WAG驱效果。在注入水中添加JCF-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能够降低驱替压差,延缓水或气突破时间,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弥补沥青质沉积产生的伤害。研究成果为富含沥青质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