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2月10日,我应邀参加平谷区召开的旅游开发研讨会。在发言中,我提出平谷大地上凝聚着一股“古气”和一股“秀气”。这“古气”就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及其所能散发出来的气息。会下,区委书记秦刚同志希望我把平谷的“古气”整理总结一下。遵嘱,我查阅整理相关书籍、资料,遂成此文,以供平谷同志参考。1.大约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1990年4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靠山集乡马家坟村东的红石坎泉水河谷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26件石器,其中有石片、石核、刮削器等,经鉴定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物,距今约有十万年之久。在罗汉石、海子、洙水、马屯…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1,(12):12-13
辽宁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5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平谷,是北京市东部一片古老的土地,自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县,迄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2002年平谷撤县设区。全区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有14个镇、2个乡、275个行政村(辖410多个自然村)。无论是山区半山区,还是平原地区,在众多大大小小的村落中蕴藏着深厚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不少掌故与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古老村落形成的久远历史,也透露出了许许多多值得人们关注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开发和利用好这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玉石器的制作,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当时已使用弓箭。因此,在打制、磨制的混合石器中,常有石箭头。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石斧、石铲、石刀、石犁、石镰、石磨盘等。当时人们除了磨制砂岩、页岩、变质岩的农业、手工业、狩猎工具外,还磨制蛇纹石、透闪石、石英岩、硅质石等彩石玉器。故东汉学者许慎在所著《说文解字》中  相似文献   

5.
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的2200 年前的乘法口诀表等2万枚秦简,以文 字的形式将秦王朝的历史生动地“复 活”了!刚从考古现场匆匆赶回的湖南 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向记者披露 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是一座价值不可估量的文化宝库。这些秦简记载的丰富历史内容是继 兵马俑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 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可能改写战国 历史,也给自称为‘本地人’的中国土家 族起源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袁所长在众多的简牍中带回4片 木简,木简上刻有清晰可辨的黑色字 体。一片为反映当地民族关系的内容, 上面可辨出“越人城邑反蛮”宇样,这对 考证秦汉时期的湘西地区有哪些民族 居住有重要史料价值。一片上书“迁陵 已邮行洞庭”字样。袁家荣解释说,这是  相似文献   

6.
铜的历史     
《西部资源》2013,(4):78-79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形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相似文献   

7.
距今八千至六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红山文化的发现,将中国文明发展史推前了一千多年;契丹民族的崛起,在赤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是赤峰精美的两张名片,吸引着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成为赤峰旅游业的特色品牌。以红山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红山文化”源于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终于四千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跨跃了约五千年的沧桑岁月。红山文化丰富的农耕经济类型,高超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如彩陶及"之"字夹砂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等,是红山文化独具的特点。布局严谨、博大精深的祭坛、…  相似文献   

8.
近读陈平先生《平谷置县岁月考》,据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五《畿辅杂记》“平谷县: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于此,绾亡始置县”这段话,联系《史记》和《汉书》有关记载,考证平谷建县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至今(公元2005年)已有2200年的历史。清代雍正年间刊本《平谷县志》、民国时修的《平谷县志》、今人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市》、《北京百科全书·平谷卷》等书也持此观点。①平谷建县历史悠久,很有纪念意义。陈平先生在文章中进一步建议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作为置县的节日。2005年的农历…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首尔 有“汉江畔明珠”美称的首尔是座历史悠久且拥有众多称谓的城市。经考古专家对汉江两岸出土的大批石器和陶器的考证,在新石器时代,首尔周边地区就有人居住。朝鲜半岛三国鼎立时代,即公元前18年百济王朝在此建都,始称慰礼城,意为“我们的城”。公元392年和475年,来自北方的高句丽占领此城,475年改称南平壤,因位于平壤以南而得名。高句丽王朝在行政管理上于474年曾在此设置北汉山郡。而后统一的新罗时代,即相当于我国唐朝年间,新罗真兴王16年,称为汉山州;景德王时即公元757年改称汉州。公元904年又改称杨山。  相似文献   

10.
高邮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又称盂城。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汉武帝时建高邮县,属广陵国。北宋至清代初期,历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高邮州,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为扬淮间繁华之地。乾隆年间改为散州。民国初年废州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邮、宝应、兴化三县交界地区几经调整。1991年高邮撤县设市。高邮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点众多,现在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虬文化遗址和古盂城驿等59处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作者对1987年冬,在河南省灵宝县豫灵镇下寨附近,文峪河东侧沟头陡壁上发现的古人头骨化石研究的论述。通过不平衡铀系法测定,确定“豫灵人”生活时期的绝对年龄为15.6万年±1.3万年,属于中更新世晚期的古人。通过地层分析,认为“豫灵人”头骨化石所在地层属于中更新统洪积层的上部地层。通过石器文化厘定,本区石器归属于匼河文化系统,时代晚于匼河文化,属于旧石器时期中晚期的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故里位于现今的淄博市淄川区。淄川古称般阳,汉景帝年间即已建县,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东北的黉山乃是道教名山,相传道家的祖师、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曾在此隐居授徒,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皆出其门下。东汉的经学家郑玄亦曾在此山建院讲学传经,至今留有“郑公书院”的遗迹。宋代的范仲淹曾结庐于此,以涧中青石制成“范公砚”,流传为文人的珍藏之物,而女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曾在般阳做过两年太守。这一片满眼是青山秀水的土地而又盈贮了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它养育出蒲松龄这样的文人应是自然之理。蒲松龄字留仙,…  相似文献   

13.
郑州地区的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居中州之“中”,是中原旅游区的核心区,区内有以嵩山——少林、以市区商城和黄河游览区为主的两个旅游区,并有巩县宋陵和荥阳浮戏山,且西去古都洛阳,东到宋城开封,北抵新(乡)辉(县)一日皆可往返。 郑州旅游资源的特点 (1)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民族国家的反映。郑州的旅游资源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和“古”、“多”、“稀”的特点。 1977年发现的新郑裴李岗村落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早期的。证明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已走出森林,到平原以氏族形式聚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李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九华”一名自此而出,沿用至今。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佛国仙境”之美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奇峰峭石,洞幽潭碧,风光旖旎。这里保存了灿烂的宗教文化,民居式佛寺建筑在中国的佛寺建筑中更是独树一帜。九华山风景,以天台、天柱、莲花、独秀、芙蓉等最为雄伟,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又因其九大主峰形似莲花,此地又是佛教圣地,而被誉为“莲花佛国”。九华山历史悠久。公元前110年,这里就有道家活动,曾被道家视为“第三十九福地”。…  相似文献   

15.
帅聪 《中国地名》2013,(10):56-57
浩瀚的南海之滨,奔流的西江和潭江环拥着一片富饶而传奇的土地。这就是“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市。绵延的岁月里,这块土地上无数先民漂洋过海、创业他乡和报效故土的行动,让世界文明的新风,深刻地改变了这里的面貌。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宝点缀着这片广阔的土地,闪耀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册中。  相似文献   

16.
菜州系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莱州历史悠久,名称更迭错综复杂。据记载,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莱州府志》记载:“菜之开辟以来,夷于唐虞三代。”相传,唐尧、禹舜时期,禹分天下为九州,胶东半岛属青州,称“东夷”或“莱夷”。《尚书·禹贡》:“隅夷既略,菜夷作牧”。注云:“隅夷,地名。用功少日略。莱夷可放牧也,即菜子国。”隋开皇五年(585年),本地始称菜州,州的治所在现城区,莱州之名自此开始。  相似文献   

17.
1899年,著名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中药的“龙骨”上发现了商代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后经罗振玉多年留意探寻,直到1908年才知道甲骨文出土地应在河南安阳小屯讨。他曾记述说:“光绪戊申予既访知贞卜文字出土之地为洹滨之小屯。”(1)随着甲骨文搜求的增多,也扩大了罗振玉研究的眼界。1910年他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文中认为小屯是“武乙之墟”。1914年他进一步地认为小屯即“洹水故墟,旧称 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帝乙。”(2)罗振玉是第…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中国科学家在安徽繁昌发现了一批距今大约二百多万年的石制品 ,经专家鉴定认为 ,这不仅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第一把“石刀” ,也是已知欧亚大陆上最古老的文化遗物。这一发现把中国境内人类生活的历史向前延伸了三十多万年。专家指出 ,“人字洞”石制品的发现 ,为寻找早期人类、揭示亚洲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可能。1998年 ,作为旨在寻找更为古老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的国家“九五”攀登计划“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项目”的子课题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金昌柱博士率队对安徽繁昌孙村镇的人字洞先后进行了3…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6,他引:12  
李香云 《干旱区地理》2004,27(2):239-244
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已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基于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人类活动的涵义和特点的探讨,首次全面和综合地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发展中的人类活动因素,包括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管理作用等。依据一定的原则,构建出适用于干旱区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作用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多为量化指标并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可为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中作用的更进一步(定量)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香港秦代隶属番禺县.汉代改属博罗县。东晋中叶至唐肃宗时香港始归属宝安县,治南头(在今深圳市南山区)。唐中叶至明代,香港属东芜县,治到涌(今东莞市莞城)。明神宗时,以“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义,取名新安设县,治南头,香港属之。清初曾一度撤新安县,后又恢复,仍辖香港地区。一、香港中文地名的留存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香港的南丫岛和大屿山就有人类活动。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50年)香港就有畲族人“刀耕火褥”在这块土地上。香港菠萝路就是昔日畲人种菠萝的地。古越族称山间小平原为洞,后来人聚落于洞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