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电站库岸边坡的稳定性监测是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而形变探测是实现边坡稳定性监测的主要途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SAR)技术因其具有观测精度高,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特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变监测手段。本文采用小基线集时序In SAR技术处理了56景C波段Sentinel-1影像,提取了雅砻江流域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左岸边坡的形变特征信息。结果表明,锦屏一级水电站上游距离大坝约1. 5 km处左岸边坡上存在一处表面积超过75万m2的大型滑坡体,2015—2018年间最大视线向形变速率超过200 mm/a。形变区主要集中在该岸坡中上部,观测时间段内视线向最大累积形变量超过500 mm,其形变时间序列无明显周期性,基本呈线性滑动趋势。采用同样的方法,对2006—2011年间获取的22景L波段ALOS-PALSAR存档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在大坝蓄水前,该坡体基本保持稳定。由此推断,库区蓄水造成的大幅水位上升很可能是诱发该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传统常规的测量手段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费用高、精度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作者介绍了基于非量测数字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通过解算观测点的空间3维坐标,结合应用于库区边坡变形观测的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近景摄影精度高,能很好地解决库区边坡变形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露天矿的深入开发,产生了更多的边坡,进一步增加了发生滑坡、坍塌等的危险,对边坡的变形检测与稳定性分析是矿山安全生产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项快捷、简单、安全的影像获取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等领域已有研究。本文利用无人机倾斜拍摄技术实现边坡巡查,并以此替代或辅助人工巡查,保证巡查人员的工作安全,及时发现矿山边坡的潜在风险并处理。  相似文献   

4.
杨茂伟 《测绘通报》2019,(2):153-156
松散堆积体的高陡边坡极不稳定,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对其边坡稳定性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十分必要。本文运用高精度影像扫描仪对存在安全风险的高陡边坡进行全区域扫描,同时获取了场区渣石堆的各种参数、拟评价边坡的参数和渣石堆所在区域的汇水面积等参数,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详尽、准确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本次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河槽边坡地形的观测是河流边坡侵蚀和稳定性研究的基础。2016年洪季,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多波束测深系统、RTK、差分GPS等仪器组成的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对长江下游铜陵段窝崩边坡和马鞍山段侵蚀型河漫滩边坡进行了联合地貌测量,对边坡陆上、水下高精度三维地形点云数据进行了融合研究,成功实现了边坡陆上水下三维地形的一体化和可视化。结果表明,多模态联合测量手段及三维点云融合方法能够获取较高分辨率的河流边坡陆上与水下一体化三维地貌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边坡整体地貌特征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实现对河流险段的监测与稳定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某大型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工程项目,选择该矿山南帮的边坡变形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边坡雷达系统对露天矿南帮边坡连续进行实时监测、预警,通过对滑坡预警实例的研究,验证了SSR数据的可靠性、边坡雷达监测作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成建华 《测绘通报》2023,(S1):36-41
以某露天矿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对边坡低空摄影测量快速获取大量地形影像数据,基于SFM-MVS算法建立边坡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基于Monte-Carlo理论构建能充分反映岩体节理分布特征的随机节理网络;最终通过3DEC软件建立等效边坡数值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实现了含节理岩质边坡模型的快速准确建立。该研究发挥了无人机摄影测量高效、便捷、高精度获取地形信息的优势,结合现场节理测量,快速建立三维等效边坡模型,实现边坡稳定性及时、快速、准确的分析,研究成果对复杂工况下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志刚  王净 《遥感学报》2003,7(3):328-331
利用TM卫星多时相数据,采用变化探测技术研究了官厅水库1988—2001年时间段库区边岸的动态变化。对库区淤积、边岸侵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水位差数据,提出边岸坡度和边岸稳定性的遥感时空分析方法和判据;分析了上述问题对官厅水库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边岸稳定性判别方法可应用于湖泊、海洋的滩涂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坝肩部位边坡的稳定性对电站的安全至关重要。以云南省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为例,介绍了该电站右坝肩边坡表面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边坡外部变形监测成果阶段性分析、变形量与降雨以及开挖相关性分析、成果空间分布分析,对研究边坡变形机理,评价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官厅水库的遥感动态变化探测及边岸稳定性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刚  王净 《遥感学报》2003,7(4):328-331
利用TM卫星多时相数据,采用变化探测技术研究了官厅水库1988—2001年时间段库区边岸的动态变化。对库区淤积、边岸侵蚀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水位差数据,提出边岸坡度和边岸稳定性的遥感时空分析方法和判据;分析了上述问题对官厅水库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边岸稳定性判别方法可应用于湖泊、海洋的滩涂地区。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study, remote sensing (RS) with computer-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iques are used as a tool for monitoring the water basin area and water quality in Istanbul's relatively less polluted and comparatively less destroyed catchment of the metropolis drinking water dam reservoir named Terkos. It is necessary to work with recent data to be able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erkos dam catchment area that supplies drinking water to the metropolis. RS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monitor water quality and urban terrain. For this aim, a project has been initiated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Remote Sensing Laboratory, under the Istanbul Water and Sewerage Administration (ISKI) sponsorship in Istanbul. The project uses SPOT-PAN, XS and IRS-1C/D PAN and satellite data of 1993 and 2000 for urban analysis and Landsat-TM and LISS-III satellite data of 1992 and 2000 for water quality. For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ground truth samples are collec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area. The RS data was converted into the UTM coordinate system and image enhancement and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Raster data is converted to vector data to assess the study area for analyzing in GIS for the purpose of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on protected water basin zones. As a result of monitoring land use and water quality changes,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tected environment of the Terkos catchment protected area. Measuring land use change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for controll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GIS techniques are performed and results are illustrated in established models on the four protected zones of Terkos water basin.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库水源保护区土地巡查及移交过程中复杂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难度,本文以深圳市西丽水库为例,引入3S技术研究了水库水源保护区土地巡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过程。首先在系统分析基础上设计了集成3S技术的体系结构,集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现了厘米级实时定位和毫米级变形监测,为水库土地巡查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集成高分遥感技术和无人机遥感技术(RS),实现水库土地巡查数据的快速和大范围更新;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等功能,实现水库各种数据统一存储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对水库土地巡查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与开发,结合移动端APP软件和客户端GIS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土地巡查路线和数据的更新显示与即时查询分析。该系统已在西丽水库进行了实地验证并投入使用,为水库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决策辅助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3.
输电线路常需要跨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为了保证电力的正常、安全输送,对输电线路通道所经区域进行滑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GIS和AHP方法进行了某输电线通道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人为活动条件、植被条件、地质岩组条件等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基于GIS地理空间分析评价了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了5类区域: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危险性评价结果可为输电线路电力设施通道滑坡灾害防治、安全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邹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判别的基础上,确定了邹城环境敏感性单因子及分级依据。利用SRTM3数据,提取了邹城区域高程分级和坡度数据;利用TM遥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和和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植被要素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收集到的矿产资源、自然保护及风景区及采煤塌陷风险分布专题信息建立敏感性分析数据库,使用ARCGIS平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邹城区域环境敏感性分区图。发现邹城区域重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以及山地;中度敏感区主要包括地下水源地、贡献较大的水体、自然保护区和部分塌陷风险较大的区域;轻度敏感区多为天然及人工林地。对于不同敏感级别的地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开发,并在土地利用中尽量避免对重度及中度敏感区的干预。最后指出了应用RS和GIS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敏感性分区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库作为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蓄水、供水、防洪、泄洪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计算水库面积,对于水库的蓄水量,影响的流域范围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石梁河水库为例,选取了较为常见的利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计算水库面积的方法,并科学地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水库面积计算方法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尾矿库是矿山企业选矿的必要设施,同时对周围环境也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为研究流域范围内尾矿库的溃坝路径以及对矿区地表造成的风险,以赤城县为例,利用GF-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于遥感RS(Remote Sensing)及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手段对尾矿库的流域风险进行了监测分析。首先,通过分析尾矿库在遥感影像上的纹理、色调、形状以及大小等特征,制作了用于目标检测的尾矿库样本集,然后,在原始SSD目标检测网络基础上添加了反卷积模块和连接模块构建多尺度融合目标检测算法MSF_SSD,在目标检测结果基础上使用PSPnet算法实现尾矿库结构分割,得到了尾矿库内部结构—坝体以及库区,运用RS与GIS技术对尾矿库的上游汇水面以及事故可能径流进行提取,进而基于Arc Hydro模型模拟尾矿库的溃坝路径。最后,通过构建溃坝路径的缓冲区,得到尾矿库发生溃坝所造成的地物影响范围及面积。研究结果表明:赤城县尾矿库的溃坝路径总体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受溃坝影响的地物总面积达到480 km2。其中,林地176.52 km2,耕地175.52 km2,城市建设用地43.74 km2,农村建设用地2.47 km2,水体17.72 km2,草地和牧场分别为3.60 km2、1.22 km2。研究成果可用于分析尾矿库溃坝造成的地物损失以及影响范围面积等信息,提升尾矿库的风险管理水平及应急响应能力,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福建省高盖山隧道区线性构造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分形特征研究。应用GIS和RS技术对该区的SPOT遥感影像进行线性构造信息的提取,利用线性构造分布图,使用盒计维数法计算该区线性构造的分维值。结果表明,高盖山隧道区线性构造具有分形特征,根据岩体工程质量标准,研究区应属"好"的级别,对于铁路隧道的建设较为有利。分形理论为线性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定量化的技术手段,并可为相关工程地质评价提供一个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通讯光缆选线的遥感及GIS辅助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某地通讯光缆选线基本流程。借助遥感和栅格GIS分析软件Idrisiforwindows,成功规划出了最佳通讯光缆支线位置,实现了通讯光缆选线的遥感和GIS辅助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桂林市三维地形立体显示与分析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桂林市三维地形立体显示与分析系统”利用了GIS和RS技术开发研制。它以数字化的地形图为核心数据源,建立数字高程模型,以卫星遥感数字图像为三维景观的表层粘模。具有二维平面—三维立体图对照显示、地形数据与专业图像数据迭合显示和任意调整观察(飞行)参数等功能,并可以按预设的路线模拟飞行观察。还具有绘制剖面、分析地形坡度、求算面积和土石方量(或水库库容)、综合背景查询和工程适宜性评价等功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quantification of sediment yield for Ahar River basin of Udaipur district in Rajasthan, India by a regional empirical model using RS and GIS techniques. The land use/land cover (LULC) map of the study area was prepared by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using satellite imagery of IRS-P6 LISS III.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prepared LULC map was 90.78%. The major portion of the study area (49%) is covered with rangeland. Slope map for the study area was developed us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slope in most of the study area (40% of the total area) ranges from 1% to 4%. In addition, drainage density map of the study area was generated on micro-watershed basis. The study area is covered by a dendritic pattern of drainage which shows that rocks in the area are homogeneous and uniformly resistant to water flow. The drainage density in the study area is 1.11 km km−2. Annual sediment yield of the study area was quantified by Garde model. The mean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for the area was 37.58 million m3 and 8,760 m3/year, respectively. Finally, appropriate sites for construc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are suggested using Boolean logic analysis method on combined slope and drainage ma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