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中分布式空间数据服务关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空间数据共享与服务解决方案,并以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网格应用示范为例,介绍了该方案的具体实施与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林  杜小平  周顺平 《地球科学》2006,31(5):659-662,692
为了解决分布式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一致性维护问题,在MAPGIS7 .0面向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地质图空间数据组织和分布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横向网格、纵向多级”的分布式多级服务器组网方案,结合该方案提出了一种以地质空间要素类为单位,面向服务的数据交换策略.该策略在国家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表明:以要素类为基本数据交换单位可以有效地维护分布式地质数据的空间、拓扑和语义的一致性;以服务的方式操作使数据交换能够跨平台、跨操作系统以及适合异构数据库.实践证明,这种策略是适合于分布式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提升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野外工作管理与服务需求,基于我国北斗卫星技术、GMSS技术、网络技术、网格技术、3G音视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上述技术的集成与协同技术研究,建立了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和平台。通过数字地质调查系统(RGMAP)和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统一整合与集成,实现野外作业人员与驻地和野外工作站及大区中心的互联互通,形成野外地质调查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网格结点体系和格架,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实现了野外填图人员与室内相关专家实时地开展业务交流,实时地提高了野外填图技术人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与准确全面描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和应用,为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建设、国土空间开发、城市规划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保障。近年来,受产业变革及需求多元化的影响,地质数据应急服务、定制服务、在线服务等需求快速增长。在分析国内外地质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探索了安徽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建立了基于云架构的地质大数据分布式管理、应用与服务框架;以1〖DK〗∶5万基础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为例,实现了基础地质调查数据的管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及文档资料的关联查询、地质信息与地形信息的融合等,讨论了未来地质数据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共享与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面向服务的分布式空间信息支撑平台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吴信才  吴亮 《地球科学》2006,31(5):585-589
基于Web服务技术构建空间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其可扩展性和互操作能力, 该技术也是这一领域中的热点.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模型框架, 并基于该框架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网格层次体系结构, 并给出一种Web服务与空间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机制, 介绍了基于Web服务的空间信息网格支撑环境的总体结构和设计原理, 为基于Web服务的空间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通过"地质矿产一张图"实现了地表范围内地质空间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但是地下三维地质空间信息的集成共享状况对现有的数据发布机制、服务效率与共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在构建"地质矿产立体一张图"服务框架的基础上,从三维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着手,重点研究了多结点下的数据发布与发现机制、三维可视化与场景服务、多样化用户界面表达方式,实现了网格环境下三维地质空间信息的实时快速绘制和高效交互处理;并针对矿体三维模型和地质三维模型等,提供了信息集成与应用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万林  谢忠  吴信才 《地球科学》2013,(Z1):174-182
现有的空间信息网格应用系统缺乏对计算资源的有效组织及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复杂空间业务流程化建模及计算任务协同化处理的需求.从数据与功能相互分离的GIS软件架构角度出发,采用活动网络图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以服务功能建模为基础的新型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模型,该模型通过服务功能的组装拆卸及动态聚合能够实现空间信息服务资源的灵活构建及动态迁移,较好地解决了网格环境下空间计算资源的统一组织与按需分配、计算任务的并行化处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信息网格工作流集群的总体框架并讨论了系统的自动负载均衡及流程资源的动态调度机制.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地质调查信息网格环境下的矿产资源储量测算系统,实现了网格环境下复杂空间应用的工作流处理模式,并有效地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间信息网格技术,建立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地质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东北地学数据的一体化空间数据资源组织、海量空间信息共享、高性能的协同分析处理、跨地域的空间数据服务与处理服务集成,为地质调查提供广泛有效的无障碍应用,实现多元主体形成的分布式基础数据真正共享.  相似文献   

9.
许亚峰  花卫华  李毅 《江苏地质》2020,44(4):337-344
地球科学数据依托于WebGIS进行数据共享与服务是全球地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地质数据存储格式不同、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差异及地质数据的敏感性等原因导致多源异构数据的产生,给数据共享与综合利用带来了困难。研究传统地质数据模型和GeoSciML模型,对比分析两者图层和要素属性方面的异同,从语义融合角度提出了采用传统模型的地质空间数据到GeoSciML模型的数据映射方法。结果表明,在数据格式转换和整合过程中保证了信息的完整准确,地质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性强且符合数据映射要求,为我国地质数据面向国际深度共享与服务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勇  吴信才 《地球科学》2006,31(5):635-638
网络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信息资源正从单纯的自供自给的封闭模式发展成为内部数据加外部数据模式.在研究网格计算、空间元数据、开放网格服务体系及互操作等技术基础上, 利用Wrapper/ Mediator方法给出基于开放网格服务体系(open grid service architecture, OGSA) 城市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的总体架构.该框架解决了多源系统间的互操作问题, 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空间数据共享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组成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结点计算池的构架、机制和组成结点计算池的资源聚合器、元服务、智能服务引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结点自治的方案;基于资源共享、虚拟化、Web服务等创建了基于元数据服务、栅格流服务、矢量地图服务、三维可视化服务等多模式的地质图数据服务。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连通10个结点 ,为地质图空间信息共享和应用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是基于网格GIS技术,空间数据库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可以对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进行多样式、海量数据的组织集成与分布、网络共享服务。结点是平台系统中实现数据资源无缝集成与共享的中间件,是其核心部分。该文叙述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山东结点建设中应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网络服务是煤炭地质档案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解决在公共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虚拟专用网络技术,通过分析其应用于煤炭地质档案网络服务中的优势,为行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是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开展的三项全国性基本国情调查项目,形成了多于10 Tb的地质资料数据。为了促进地质资料共享,提升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大众的多方服务能力,分析了具有典型海量、异构特性的三项调查成果数据集成需求,提出了“地质信息一张图”的构建思想,分别从数据集成、应用集成两个角度对成果的共享与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服务接口提供地质数据资源、计算资源,使用各类客户端完成三项成果数据的在线访问、分析、融合展示、专题图生成等业务。提出了在线按需提供多种地质资料产品、网上提交需求而离线加工的两种新型地质资料服务模式。以金矿、铁矿的区域性成果数据为研究对象,初步搭建了三大专项集成与共享试验平台,基于GIS编程实现了原型系统,实现了跨专项的数据分析、各种图件自动生成等功能,证明了方案的可操作性,为我国后续开展三大专项的全国性集成工作、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通讯功能,结合IP卫星技术、网络技术和网格技术,构建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了野外地质调查人员-野外驻地-野外工作站-大区中心站-北京中心站五级互联互通,项目管理部门可随时查看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工作轨迹,获知野外工作进展,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该系统在青海玉树州地质灾害详查项目中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综合应用国产遥感卫星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技术,研发符合野外工作需求和特点的地质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野外调查手持终端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定位跟踪和实时通讯,保障野外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野外工作态势分析、作业路线管理和空间信息展示平台实现了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一张图管理、指挥调度和应急救援。系统针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特点,基于网格模式设计,建立了作业管理中心节点、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专业应用中心节点、大区中心节点、野外工作站节点及移动节点等6大类节点,除作业管理中心节点及遥感数据服务中心节点唯一外,其余均为多节点设计,并建立了各类节点的建设标准,利于后续推广应用。该系统在提高地质调查业务工作效率、加强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保障及提高地质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郑啸  李景朝  王翔  梁婉娟 《地质通报》2015,34(7):1316-1322
探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的相关问题。结合典型的云计算构架给出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从地质信息特点角度讨论了地质数据资源整合的相关问题。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地质相关行业、地质相关单位部门现状,讨论系统节点建设与节点对接问题。对比发达国家地质调查局提供信息服务的新特点,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如何助推地质信息共享,资料数据服务与信息知识服务并重,服务于国家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