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大气——地球自转速率 地球大气的总质量约为5.136×10~(15)吨,而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1)吨,大气的质量只及地球的百万分之一,但它不仅对地面上的物理情况和生活环境起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影响了地球自转速度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含油气盆地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大地热流密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天然气中氦同位素组成,讨论了中国大陆主要含油气盆地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大地热流密度。不同地区425个~3He/~4He 值表明中国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氦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为4.0×10~(-9)-7.21×10~(-6),在统计直方图上呈现三个峰值:1.5×10~(-8),3.0×10~(-7)和1.5×10~(-6)。中国东部大陆裂谷系中、新生代盆地内天然气的~3He/~4He 值分布范围为1.02×10~(-7)-7.21×10~(-6),50%以上大于大气的值(1.4×10~(-6));其他地区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3He/~4He 值分布范围为4.0×10~(-9)-7.01×10~(-7),全部小于大气的~3He/~4He 值。根据天然气中~3He/~4He 值计算的大地热流密度值分布在30-82mW/m~2 之间。利用~3He/~4He 值计算的大地热流密度值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值相一致,在中国大陆水平方向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德国地质学会第74届年会、德国地球物理学会第44届年会和德国矿物学会地球化学分会春季会议于1984年2月在联邦德国的美因茨(Mainz)联合召开了有关“地球、月球及其邻近行星的起源和演化”的专题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倡议发起的。上述各学会联合会议的发言概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该会议的主题:讨论有关行星的演化,地球的早期历史和演化,以及矿床的  相似文献   

4.
地壳“轧展”效应对地震成因的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贯一 《地震》1998,18(1):89-96
目前多数地球科学家认为,地球的演化(包括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地球外部因素是次要的,作认为,地球虽是庞大并具有确定边界的星体,从银河系看来,地球不能作为单独的星体存在,它必须依附太阳系才能生存下去,在太阳系的演化中,太阳是太阳系演化的核心和主导,太阳自身的演化控制着行星的演化是必然的。因此,研究太阳活动,太阳能量向地球的输送及太阳与地球间能量(包括动量和质量)相耦合的物理机  相似文献   

5.
1、本刊系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方面的学术刊物.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办刊宗旨:刊载地球与行星物理领域研究新思想、新技术、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2、本刊涉及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的许多领域,包括地球物理学、行星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和大气物理学等.  相似文献   

6.
正1本刊系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方面的学术刊物。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办刊宗旨:刊载地球与行星物理领域研究新思想、新技术、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2本刊涉及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的许多领域,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和行星物理学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创建行星会合指数(K)运动学方程,并获得太阳绕太阳系质心绕转具有约22年周期的基础上,试从行星摄动对地球轨道偏心率(e)影响出发.分析了行星系统中对地球引力最大的地外行星-木星和引力其次的地内行星-金星的轨道拱线与地球轨道拱线的会合周期,发现木星可造成e具有40万年周期性变化,而金星可造成e具有10万年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研究花岗岩的演化对于理解现今地球大陆地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结晶分异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然而,由于花岗质岩浆黏度高,为非牛顿流体,结晶分异在酸性岩浆中有效与否仍有争议.本文侧重物理分析方法,以此审视花岗质岩浆在非运移过程——在岩浆房中及岩浆就位后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物理计算及分析,我们认为,花岗质岩浆高黏度的特性使得一般的矿物颗粒在岩浆房中受阻沉降速度极小(~10~(-9)~10~(-7)m s~(-1)),因而在存在岩浆对流时,颗粒的堆晶过程将受到影响,岩浆成分趋于均一;当岩浆房演化至晶粥状态(结晶度F~40~50%)后,岩浆对流基本停止,此时粒间熔体可通过颗粒的受阻沉降及压实作用挤出,汇聚成高硅熔体层.高硅熔体层可进一步形成高硅花岗岩、流纹岩.在岩浆房演化至不同程度时,晶粥体多期次的活化及岩浆的上侵可能形成成分变化的复式岩体.此外,以华南富锂氟花岗岩为代表的特殊花岗岩类,相对于一般花岗质岩浆具有更低的黏度和固相线,可能以结晶分异作用产生矿物组合及成分上的垂向分带.而侵入体中小尺度的成分变化结构不是重力分异的结果,流动分异或许起着关键作用.综合来说,花岗质岩浆能够发生结晶分异;高分异特征的高硅花岗岩及火山岩可能是酸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而花岗岩可能是结晶分异形成的堆晶.  相似文献   

9.
<正>碳循环通过大气-海洋的酸碱及氧化还原过程对地球表层化学环境起着关键控制作用,是地球表层环境演化的“发动机”.因而,弄清地球碳循环演化对于理解地球宜居性演化至关重要.作为地球宜居性演化过程中由前寒武纪向显生宙-现代地球系统转变的关键期,埃迪卡拉纪(635~539Ma)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沉积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δ13Ccarb)的负偏事件,  相似文献   

10.
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可监测汶川M8级地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天文台自主研发的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测试版)考察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地震,处理结果表明系统对该地震有所反应,预警曲线发生异常,且距实际地震日的误差仅8天.表明若事先对该地扫描,则有可能提前预警.工作指出该地域在2008年5~8月间须防范6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行星大小、质量还是轨道速度等方面,金星都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自1960年代初期开始,金星一直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人类探索金星的历史,总结了对金星已有的认识,梳理了金星的主要科学问题,最后介绍了未来的国际探测计划,并建议了我国的金星探测目标.早期对金星的探测以苏联的金星计划(Венера)和美国的水手系列(Mariner)为代表,后期的探测器以欧盟、日本等国家的“金星快车(Venus Express)”、“拂晓号(Akatsuki)”为代表.这些探测结果为我们认识金星大气成分、地表地形和内部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数据.金星的大气组成以CO2为主,含少量N2,与现在地球的大气组成显著不同,类似早期地球的大气组成.虽然金星地表目前没有液态水,但部分理论模拟工作表明金星地表可能曾经有液态水.一系列探测器对金星地表成分的分析表明,金星地表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在地形地貌方面,由于金星特殊的地表环境,金星表面风化作用对地表地貌影响很小.金星的地表主要受控于比较年轻的火山作用,发育了许多不同于地球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区域平原、盾状火山平原、冕状地形以及瓦片状地形等,其动力学机制可能是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或地幔对流,至今未发现与板块构造相关的地貌.现阶段金星没有太多大型的、活跃的火山热点,虽然无法估测准确的火山活动速率,但相比地球来说火山活动速率小很多.在内部结构方面,金星具有与地球类似的核幔壳结构.金星的内部组成也与地球类似,例如金星地幔很可能是与地球相似的橄榄岩成分.不存在内部磁场和缺乏板块构造是金星区别于地球的两个重要特征.关于金星为什么没有自身磁场,主流观点是金星地核缺乏对流,无法演化出磁场.而针对金星为什么没有演化出板块构造,目前认为主要有三个可能的原因:地表温度过高,没有软流圈,金星缺乏液态水,其中液态水的缺乏接受度最广.从大气组成、地表岩石组合、构造作用等角度来看,金星都与早期地球非常相似,是我们理解类地行星演化的天然实验室.研究金星和地球为什么会朝不同方向演化,是深入理解包括系外行星在内的行星的宜居性形成与演变的重要途径。因此,金星一直是优先级别最高的深空探测目标之一.近几年,美国、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分别针对金星目前主要的科学问题,例如金星是否存在早期海洋、金星的宜居性以及结构和重力场等,先后提出各自的金星探测计划.我国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应该、也必然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了25 a (1973~1998年)的日长(Length of day, 以下简称LOD)、大气环流及月球相位随时间的变化. 发现伴随着月球相位的交替变化, 地球大气的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及LOD作27.3及13.6 d的周期振荡. 每5~9 d (平均6.8 d), 随着月球视赤纬角从0°变为最大值(绝对值)或从最大值变为0°, 全球纬向风速场、地球位势高度场及LOD经历一次突然变化. 这种周期性的大气振荡, 被视为一种大气潮. 对比月球视赤纬角变化及与其对应的LOD、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变化, 分析了10个大气潮个例. 月球对地球大气引潮力作用的周期变化, 是引发27.3及13.6 d周期大气潮的主要原因. 月球对地球大气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引起大气纬向风速场及地球位势高度场的变化. 当月球围绕地球运转至天赤道上空时, 月球视赤纬角等于0°, 这时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最大, 大气的纬向风速增加, 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减小, 日长(LOD)增加. 反之, 当月球视赤纬角最大(绝对值), 月球对大气的引潮力减小, 大气纬向风速减小, 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增加, LOD减小. 27.3及13.6 d周期的大气潮值得更深入地研究. 月球对地球大气的引潮力作用, 应该在大气环流及中短期天气预报模式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对地球早期大气氧浓度和硫循环还存在不同的认识. 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沉积建造类型, 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状态. 测定了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太古代(~2.7 Ga)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中硫化物的多硫同位素组成(δ34S/δ33S/δ32S). △33S = -0.89‰ ~ +1.21‰, 非质量分馏明显. 这种非零△33S值意味着太古代硫同位素循环与现在不同, 气相光化学反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Algoma型硅铁建造具有负的△33S值, 而远离火山活动中心的Superior型硅铁建造具有正的△33S值. δ34S的变化范围很大, -22.0‰ ~ +11.8‰, 指示当时海水硫酸盐的细菌还原活动已经存在, 海水硫酸盐的浓度至少在局部地区已达1 mmol/L. 结合在条带状硅铁建造中同时出现的赤铁矿、磁铁矿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产生和保存条件, 推测太古代大气氧水平相当于现代大气氧水平的10-2~10-3.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地球》2020,(1):57-64
陨石坑或撞击坑(impact crater)是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超高速撞击行星及其卫星表明形成的凹坑或环状地质构造。由于大气层的保护,和其他星球相比,地球遭受到陨石撞击的可能性要低得多。可即便如此,据估计,在地球形成演化的过程中,出现过直径大于10 km的陨石撞击构造不少于1500个,而直径更小的陨石坑数量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5.
临近空间大气扰动变化特性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TIMED/SABER 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11年的卫星温度探测数据,通过全球网格化及在网格内作数学统计的方法,得到了20~100km高度上全球网格点上温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实现了对临近空间全球大气扰动进行定量刻画的目的.通过定量分析温度标准差的分布特性,文中得到了临近空间大气扰动的全球分布规律,并讨论了与这些分布规律相关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在20~70km高度上,温度标准差为1~10K,有显著的冬季/夏季的差异,冬季的温度标准差比夏季大;大气重力波扰动是最主要来源,同时大气传播性行星波引起的扰动也是来源之一.在70~100km高度上,温度标准差常年较强,量值为10~30K,冬季/夏季的差异小,低纬地区的温度标准差高于中高纬度地区,呈现许多局地化的小结构.大气重力波是引起该区域大气总扰动量的主要扰动来源,大气潮汐波、传播性行星波(准2天、准6.5天)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21,(4)
正地球虽然在现代的太阳系中是一粒很小的"尘埃",然而却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高智慧生命体的行星。太阳集聚了太阳系中99%的质量,而其余8大行星、小行星带及柯伊伯带等共同"瓜分" 了剩余1%的质量。8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而远,地球位列第三,与地球相邻的是金星和火星,金星和火星的大气圈均以二氧化碳(CO_2)为主,  相似文献   

17.
臧绍先 《地震学报》1993,15(3):366-374
地球内部性质和结构是人们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对地球内部有了清楚的认识.才可能了解和解释发生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对行星及太阳系的形成及演化提供更多证据.60年代随板块学说的建立,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岩石层,为了分析岩石层的形成、演化及运动的原因,必然要追踪到地球的深部.地球的内部研究应该包括三大方向:  相似文献   

18.
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可监测汶川M8级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天文台自主研发的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测试版)考察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地震,处理结果表明系统对该地震有所反应,预警曲线发生异常,且距实际地震日的误差仅8天.表明若事先对该地扫描,则有可能提前预警.工作指出该地域在2008年5~8月间须防范6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19.
时变行星际太阳风模拟及其结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太阳风对于地球附近的空间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三维磁流体力学太阳风模型是背景太阳风研究和预报的重要工具.通过太阳光球磁场数据驱动的边界条件,我们发展了一个时变的行星际三维磁流体力学太阳风模型.使用这个模型,我们模拟了2008年全年的行星际背景太阳风,分析了该年太阳风结构全球特征的演化和行星际局地观测与日冕结构间的联系.实现了一套太阳风连续参数和特征结构模拟质量的定量评估方法.对2008年模拟结果的评估表明,模型较好地重现了背景太阳风的大尺度特征.模拟与观测速度间的相关性系数达到了0.6以上,行星际磁场强度与观测吻合得较好,捕获了全部的行星际磁场极性反转和82.76%的流相互作用区,行星际磁场极性反转的误报率仅为6.67%,流相互作用区的误报率仅为11.11%,两种结构的到达时间误差在1天左右.同时,通过综合分析评估结果,我们明确了高速流结构、内边界磁场分布等模型在进一步改进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本卷中七位深受尊敬的地震学家试图总结美国在过去四年中的地震学研究情况。这的确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单是对这大量的新的地震学文献进行汇编和分类就足够困难的了,而有把握地对我们的新知识和新见解进行综述则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地球振动(即地震学)研究最初似乎是一个范围有限的科学领域,但它却包括大量的各种类型的观测数据和数学物理问题。目前,地震学家们正在研究地震波在频率10~2Hz 到10~(-4)Hz(20个倍频程)方面的变化及在加速度1g 到10~(-12)g(240dB)方面的变化。地震波在其穿过地球内部这一非常复杂的介质时会在各种距离上观测到。此外,这些地震波往往是由许多复杂的机制引起的,包括地震、人工爆破、滑坡、火山和大气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