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简要介绍了属于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世界大洋环流试验(WOCE)、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和海洋PAGES研究中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的制订背景与科学意义,系统地叙述了该项计划的长远目标、研究战略、具体内容要求以及中国将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在发展的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研究计划(GLOBE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预计在今后的年代里,人类活动的影响幅度将大于自然界的影响幅度。因此,80年代以来,研究全球变化就成为国际科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海洋作为地球水圈的主体,在地球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中,起着控制地球表面环境和生命特征的作用,因而产生了许多与海洋科学有关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中的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LOICZ)、全球海洋真光层研究(GOEZS)、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TOGA),全球海洋环流实验(WOCE),海洋科学与生物资源(ISLR)和全球海洋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海洋通量研究海洋通量(OceanFlux)是80年代中期提出筹划、90年代实施的国际海洋科学前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1990~2000)是为此而设置的研究计划,为全球变化研究项目“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开放科学会议将于2000年4月13日~17日在挪威卑尔根(Bergen)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GOFS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计划之一,由IGBP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联合资助。自1989年以来,JGOFS在全球的海盆中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及其它领域的研究活动。随着全球生物地球化学三维模型的发展,全球海洋通量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从事观测与模拟活动的科学家提供一个出席和探…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我国全球变化的研究和协调工作,提高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水平,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于1992年11月3日—6日在北京召开了CNC—IGBP年会与学术讨论会。 参加会议的委员和专家学者共60余人。在学术讨论会上,彼此交流了近年的研究工作进展与科学认识。讨论所涉及的内容包括:(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辨别与全球大气化学研究;(3)全球水循环的观测和模拟研究;(4)过去2000年来、15万年来中国环境的变化;(5)我国植被变化、海平面变化及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6)海洋通量联合研究;(7)2000年来温度曲线及敏感带问题研究;(8)中国环境变化的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慧中 《地质论评》1990,36(3):288,282
由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学会、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古生物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联合发起、主办的第一届古海洋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地质》2010,(8):1264-1264
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美国全球海洋科学规划是美国几个联邦机构如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宇航局、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能源部(DOE),国务院(DOS)等于1987年10月联合向美国海洋界首脑提出的规划报告。该报告是由联邦机构间协调工作组—全球海洋科学规划工作组制定的,其目的是为美国各有关机构制定规划和计划提供科学和技术依据。 美国一直把以对全球海洋及其边界的评价和了解作为国家的一个研究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在海洋研究领域从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0月20~24日,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6)在中国青岛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的第一届全球规模的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海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护”,设置了海洋沉积物工程特性、海洋地质灾害、海岸带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和数据分析、海洋沉积物-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海洋新能源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6个专题。研讨会共设13个会议特邀报告、57个专题口头报告、15个优秀展板报告,还安排了会前短期课程、会后考察等会议内容,为全球海洋工程地质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进展、促进全球合作的平台。研讨会在中国召开,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海洋工程地质界的学术地位与号召力。总体而言,我国以及世界海洋工程地质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阶段。我国的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应顺应国家战略需求,着力解决海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5):592-593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第一届研讨会于2010年6月28-7月1日在同济大学成功召开,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8个。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七月下旬在夏威夷举行了第五届环太平洋能源和矿产资源会议.会议由以下几个单位联合组织: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COOP)、南太平洋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COOP/SOPAC)、国际地科联(IUGS)、太平洋科协(PSA)及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会议于1990年7月29日~8月3日进行.提交大会的论文有250余篇.整个会议分十个专题进行,其中包括①大洋钻探计划,②国际编图计划和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编图技术,③海洋矿产,④非海洋矿产,⑤环太平洋构造,③油气,⑦太平洋海洋新领域,⑧遥感,⑨海下滑塌,⑩地热等.每个专题中的论文除了在会上宣读外,还分别以展报形式进行讨论及交流.会议组织的现代火山地质考察颇有特色.除此之外还举办了几个专题讨论会和短训班,如:①东  相似文献   

13.
国际工程地质会议是工程地质界的国际性学术组织,自1970年成立以来已拥有45个国际会员团体,会员已达4600余入,其会议主要有二种类型: 一、国际工程地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由国际工程地质联合委员会(IAEG)组织。到目前为止已开过六次大会:第一届:1970年,法国巴黎。第二届:1974年,巴西圣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和CNC-IHDP筹备处联合主办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成立大会暨中国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HDGEC)研究研讨会于2004年8月30~3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宣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同意成立CNC-IHDP的批复文件,通过了第一届CNC-IHDP章程(草案),协商产生了第一届CNC-IHDP委员,  相似文献   

15.
“台风委员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综合研讨会于2008年9月22—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水利部水文局承办。 台风委员会(TC)是亚太经社会(ESCA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主持的一个政府间组织,其宗旨是改善和协调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防灾规划和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近年来中国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成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台风委员会第40届年会决定2008年在北京举办“台风委员会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综合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地质通报》2014,(Z1):378-379
第一章宗旨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全国地层委员会的作用,特制定本章程。第二章性质与任务全国地层委员会是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其任务是:第一条讨论确定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制定地层学发展规划,协调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地层工作的关系。第二条组织起草、修订中国地层指南;负责全国地层单位名称的管理;审批、确认新的中国地层分类单元及新建地层单位。第三条组织交流地层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组织、协调地层学家解决有关重大的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于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在青岛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由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有中石化胜利油田等24家单位参加协办.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是国际上最大和最活跃的科学协会之一,系非官方、非政治性、非赢利性的专业学术组织。为适应协调国际地质科学研究计划的需要,许多地质学家认为,除了四年一次的国际地质大会(IGC)外,还需要某种机构来研究全球地质问题,因此IUGS于1961年3月便应运而生。从1961年以来,IUGS的成员、科学规模迅速扩大,已有成员国93个。IUGS的理事会对IUGS的各项活动负责,理事会一般在每四年一次的国际地质大会期间聚会。理事会有权组建或解散某个下属委员会,以及修改IUGS的章程和解散IUGS。IUGS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由IUGS的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委员会由IUGS理事会选举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岩溶》2010,29(2):190-190,195
2009年12月13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大陆岩石围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论会——笫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37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市环柔县龙山宾馆召开。这次盛大的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学会同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得到国际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环太平洋能原与矿产资源委员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构造委员会、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的支持共同召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