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数字X光层析成像由于其低辐射剂量和增强的图像对比度,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中。结合X光相衬成像的优异的软组织成像能力,X光相衬层析成像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软组织成像能力。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快速的、低辐射剂量的X光相衬层析成像方法及算法。本方法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光栅的位移和样品的旋转同时进行,它区别于传统的相位步进方法,采集到的数据是不完全的。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重建方法,即内聚焦式重建。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快速光栅相衬层析成像方法,结果表明在同等辐射剂量情况下,快速光栅相衬层析成像优于传统的基于相位步进的方法。由于快速光栅相衬层析成像采用连续的物体转动和光栅移动,其成像速度更快,避免了潜在的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2.
数字X光层析成像由于其低辐射剂量和增强的图像对比度,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中.结合X光相衬成像的优异的软组织成像能力,X光相衬层析成像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软组织成像能力.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快速的、低辐射剂量的X光相衬层析成像方法及算法.本方法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光栅的位移和样品的旋转同时进行,它区别于传统的相位步进方法,采集到的数据是不完全的.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重建方法,即内聚焦式重建.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快速光栅相衬层析成像方法,结果表明在同等辐射剂量情况下,快速光栅相衬层析成像优于传统的基于相位步进的方法.由于快速光栅相衬层析成像采用连续的物体转动和光栅移动,其成像速度更快,避免了潜在的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衍射增强成像方法的物理原理,根据折射角信息提取所需要的DEI图像采样的数量进行分类,分别详细介绍了利用两幅DEI图像、三幅DEI图像以及多幅DEI图像进行折射角信息提取的算法,并依次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性能.对于不同的实际应用需要,灵活的选择使用这些折射角信息提取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图像效果.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断层成像(CT)需要对物体进行360°扫描,由于几何限制及X射线在纵向的高吸收率,使得其在大构件尤其是板状构件的检测方面具有局限性,在这些情况下,计算机分层成像(CL)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L的研究成果,然后系统地阐述CL成像的原理、重建算法以及应用,最后在成像质量方面比较CL和CT。  相似文献   

5.
相位复原问题是指在只有强度可以测量的情况下,从强度数据中提取出物体的相位信息。相位复原是同轴法X射线相衬成像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采用误差递减法,通过限制物体的空间大小,结合测量到的强度数据,在物体的空域和频域都进行约束。通过反复迭代,进行带宽外推,最终实现物面和像面的相位复原。仿真实验证明了此迭代算法的收敛性,并且以塑料管为样品,在上海光源采集到同轴法X射线相衬成像的实验数据,对上述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PoCA算法和MLSD算法是宇宙线μ子成像中常用的两种算法,其成像结果在中心面普遍存在分布均匀、灰度值较小的层状伪影。本文通过分析μ子成像的物理机制和重建算法原理,研究上述中心面伪影,指出其产生原因是成像空间中存在本底物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校正方法,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在不影响μ子三维重建的前提下有效地消除中心面伪影。  相似文献   

7.
X射线相位衬度显微成像的原理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是提高人体软组织成像的衬度分辨率及空问分辨率,由宏观影像学向微观影像学的方向发展。微观影像学能看见微米级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能在活体上无损和动态地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微细病理变化,从而能早期做出准确的细胞病理学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以及早期进行精确的定点清除治疗。在提高软组织成像的衬度分辨率方面,相位衬度成像技术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据报道,软组织的X射线相位衬度的分辨率约为常规X射线CT吸收衬度分辨率的1000倍。本文以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产生的同步X射线束为光源,应用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对人和动物脏器的软组织进行相位衬度成像。结果表明:相位衬度显微成像可清晰显示肺泡、。肾小管、肝小叶等微细的组织结构,其空间分辨率可达20微米,这些在常规X射线CT吸收衬度成像是看不见的。医学相位衬度(简称“相衬”)显微CT成像将是医学显微影像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同轴法X射线相衬CT的基本定理,及其三维重建算法.该算法可直接恢复相位并且重建物体内部的相位(折射率)分布.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上进行同轴法实验,直接重建出样品内部的折射率分布,并与传统FBP重建算法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影响重建算法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编码孔径CT成像非连续稀疏采样只能通过代数类迭代重建算法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型生成对抗网络的编码孔径CT成像方法。通过构建基于U型生成对抗网络的非连续稀疏投影的动态博弈模型,结合联合损失函数,预测正弦图的结构性缺失,实现编码孔径CT成像分析类(非迭代)快速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在辐射剂量降低95% 的条件下,基于U型生成对抗网络的编码孔径CT成像方法实现了峰值信噪比大于30 dB @ 256×256的高质量重建。相比于目前最先进的编码孔径CT成像方法,其重建时间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锥束CT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突破CT成像视野的限制实现对大型物体的成像检测在现实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超视野重建算法进行了分类介绍,重点介绍了算法的发展过程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各种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超视野重建算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辐射成像应用中,DR及CT检测会产生大量的图像数据,对这些图像数据的处理涉及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方面面。这些处理技术包括重建、可视化、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和图像缺陷分析等。通常人们需要对图像中的特定区域(ROI)进行处理,并对图像上的ROI进行选择。ROI的确定,编辑是辐射成像图像处理的常用功能。本文介绍常用各种ROI,实现了这些ROI的勾画、编辑、选择等功能,并介绍了ROI与孔隙度计算及缺陷识别等应用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联合反演技术进行反射地震的波速成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根据反射地震数据进行波速成象的一种方法,其基础为多种反演技术的综合。由于要求的波速图象C(x,z)具有间断性,除利用走时数据T(x,t)外,在地层比较水平的情况下,还利用了均方根速度V(x,t)和统计子波W(t)的数据来成象。计算机层析成象过程分为三步:首先重做速度分析,取得与初次反射走时一致的均方根速度数据;然后用反射走时与均方根速度联合反演对应分析道的层速度和界面深度;最后由联合反演结果和反射面走时求波速图象函数的数字化版。文中还给出了波速成象方法在我国西北某沉积盆地上的应用及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3.
锥束CT图像重建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螺旋多层面CT的出现,医用CT正在向着螺旋锥束CT转变,从螺旋锥束数据来重建图像有许多优点,但是这种成像方式在数学上比较复杂,技术实现也有相当的难度。本文介绍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特别是近年文献中的基本思想,文中涉及及各种主要重算法,包括准确重建,近似重建和迭代重建算法,简言之,当数据是完整的,无噪音的,应选择准重建方法,当数据是有噪音的和/或受物体运动干扰,近似重建会有较好的性能,而当数据是不可靠的和被载截断时,迭代方法可以发挥作用,今后主要研究方向是对这些算法进行改进,比较它们的特性,并将其优点结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及电子顺磁共振成像(EPRI)中,反投影滤波(BPF)算法是一种重要的解析式重建算法。BPF算法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有限希尔伯特变换。该变换可以从一个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有限支撑上的反希尔伯特变换恢复该信号。两种简单而实用的实现方法被提出,以分别服务CT和MRI或EPRI,用三种典型的信号验证这两种实现方法。一个抛物线函数被用在数值实验中验证边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用比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支撑间隔稍大的合适的间隔,可以得到足够精确的结果;不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不稳定,即对间隔的选取敏感,而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是稳定的,且只要求间隔稍稍大于待求有限紧支集信号的支撑间隔,即可实现精确变换。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适合于CT重建;不包含定积分的实现方法适合于MRI和EPRI.  相似文献   

15.
感兴趣区域CT图像重建方法及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虽然CT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在大物体成像、高分辨率成像和减少辐射剂量等方面现有的CT成像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事实上,很多工程应用中并不要求对完整的物体进行全局CT成像,只需要获得某些感兴趣区域的物体图像即可,特别是医疗临床诊断中只要能够实现对可疑病灶部位的成像即可。因此,本文研究了针对感兴趣区域的CT图像重建方法,以及X射线束的视野只覆盖感兴趣区域的扫描方法设计,感兴趣区域CT成像研究的关键是如何在投影数据截断情况下实现断层图像的精确、稳定重建;本文介绍了三种投影数据在不同截断方式下的图像重建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数值模拟实验,给出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最后,对感兴趣区域CT成像技术在工程中应用潜力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320排动态容积CT脑血管数字减影(DSA)可为颅内动脉瘤病人提供4DDSA成像信息,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宽体检测器和ConeXact锥束重建算法。本文对目前常见锥束扫描重建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Feldkamp类,Grangeant类,Katsevich类和ConeXact锥束重建算法。应用方面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一次成像获得满意图像,无阶梯伪影,并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常规DSA对比,320排CTDSA检查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选和术后复查一种方法,与CTA相比320排CT动态容积成像和功能成像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右侧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对其CT平扫、MRI平扫及强化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肿瘤CT表现为右侧眶内上方球后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MRI表现为右侧眼眶内上方球后团块状T1WI等及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实质期有明显强化。结论: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对眼眶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证实的AS患者骶髂关节CT及MRI表现特点,根据CT及MRI征象进行分级,对其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主要累及髂骨侧,对于I级病变,MRI较CT发现更多病灶,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