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言     
四年一度的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是我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术会议之一。第十一届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2.
蓝颖春 《地球》2016,(4):10-12
正专家简介:王浩,63岁,水文水资源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北京市,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次,中国优秀图书奖一次。  相似文献   

3.
石原研二教授1934年生于日本千叶县,1957年获得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j1966至1967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此后,他长期在东京大学任教,并于1977年晋升为岩土工程专业的教授。他曾担任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主席(1997-2001)、日本地震工程协会(JAEE)主席和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亚洲分会副主席(1989-1993),现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理事。  相似文献   

4.
<正>陈晓非院士:男,辽宁省本溪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5年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2015年1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陈晓非院士长期从事地震波传播和震源破裂动力学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计算横向非均匀层状模型理论地震图的广义反射率方法,发展了模拟含任意起伏地形三维介质中地震波传  相似文献   

5.
正陈晓非院士:男,辽宁省本溪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5年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2015年1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2015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院士长期从事地震波传播和震源破裂动力学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提出了计算横向非均匀层状模型理论地震图的广义反射率方法,发展了  相似文献   

6.
《地震学刊》2014,(2):228-228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和广州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11月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8月9-10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  相似文献   

8.
《地震学刊》2012,(1):116-116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8月9-10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防震减灾的经验、技术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永志 ,1 932年出生于辽宁省 ,1 952年考入清华大学 ,1 96 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工作。王永志 1 992年至今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是航天技术专家 ,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4 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王永志院士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董泰  相似文献   

10.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5):1077-1077
随着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以及机场等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运营,我国在交通岩土工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突出成果,为确保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和运营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届全国交通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于2018年10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9家单位协办。会议旨在深入探讨交通岩土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工程技术难题,促进设计、施工、科研和教学等各领域的交通岩土工程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创新,共同推进交通岩土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本次会议汇聚了一大批我国交通岩土领域的顶尖科学家、青年学者、研究生以及企业代表,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陈湘生院士,知名专家60余人,青年学者12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承办方专家和学生80余人,总计参会人数超过360人。
本次会议共征集到212份论文摘要,165篇论文全文。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全部论文进行了评审,每篇论文均给出两份以上的审稿意见。经作者修改后,投稿论文全部推荐至本领域相关学术期刊正刊,包括:《岩土力学》、《中国铁道科学》、《地震工程学报》、《北京交通大学学报》、《都市快轨交通》、《铁道标准设计》、《地质力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铁道勘察》、《青海交通科技》。截止会议举办期间,其中已录用论文68篇,审稿中论文46篇。
本次会议共设置报告111个,其中院士报告2个,大会主题报告12个,分会场报告97个(其中含学生报告37个)。与会代表就岩土体基本性质、隧道工程、桩基工程、边坡工程、路基工程、基础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以及交通岩土数值分析方法、抗震及环境振动、非连续介质力学分析、岩土工程新技术、寒区交通岩土工程等主题开展学术报告和深入交流。
会议闭幕式举办了颁奖仪式,对专业委员会评选出的青年专家优秀论文2篇、优秀研究生论文3篇、青年专家优秀学术报告5人、优秀研究生学术报告5人给予了荣誉和物质奖励。大会于2018年10月13日圆满闭幕。  相似文献   

11.
王国起 《地球》2015,(1):50-51
<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面临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严峻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树立新的资源观,加快开发城市矿产,可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被博士学位论文的引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地震学、地震工程学期刊中,《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以下简称“该刊”)博硕学位论文引用的次数较多,有较强的研究生教育科技情报贡献力。对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统计表明,2005年、2006年该刊被140篇博士学位论文引用519篇次。该刊被引的主要特点是:引用该刊论文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多,涉及的学科专业范围广;该刊已经形成以我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骨干,以多个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为主体的高质量论文作者群;该刊发文理论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强,学术影响力高,对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有很高的可继承性、创新启示性和向研究成果的融入性;该刊族性科技情报贡献力强。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2)
正专家简介:沈国舫,现年83岁,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嘉善县。林学及生态学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的学科带头人。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适地适树、混交林营造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14.
Hilary I.Inyang教授专攻地质及环境岩土工程,任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能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国际地球环境技术工程协会主席。2006年10月由联合国全体会员国提名,当选为新一届联合国副秘书长,主管文教、资源、环境、人口、安全、疾病等事务,并兼任联合国大学校长。几年来他多次访问我国,为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5,(6)
<正>专家简介: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农学通报》主编。。1949年毕业于湖北武昌文华中学,当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该校农学系,1956年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校长。著有《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盐渍土的水盐运动》《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16.
在近日刚刚闭幕的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第 2 3届大会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IUGG中国委员会副主席陈运泰当选为新一届IUGG执行局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夏军研究员当选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 (IAHS)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当选为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 (IAMAS)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吴忠良教授当选为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IASPEI)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乐肯堂研究员连任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  相似文献   

17.
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工作每两年举行—次。中国地震学会将参加 2 0 0 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全国性学会的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工作。这次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标准与往年略有不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 65周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年龄不得超过 70周岁 ;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要求 ,所属全国性学会推荐、提名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必须是本会会员。中国地震学会将成立“推荐、提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18.
为庆贺张振中教授、孙崇绍教授70华诞,将于2006年11月上旬在兰州召开黄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学术研讨会。张振中教授、孙崇绍教授是黄土动力学与工程地震学的先驱者,数十年来扎根西北,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并植树育人,奉桃李于天下,业绩颇丰。两位先生德高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创刊于200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协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编为张金山教授、蒋学祥教授和李彦豪教授。刊号:ISSN1672-8475,CN11-5213/R。  相似文献   

20.
《地震地质》2001,23(1):1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 ,于 2 0 0 1年 1月 2 2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国失去了一位卓越学者 ,广大科学工作者深感痛惜 ,以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科学大师的光辉生涯和非凡业绩。马杏垣先生 1919年 5月 2 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1938年加入由周恩来亲自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地下党 ,同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 ,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 ,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应聘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 ,195 1年晋升为教授。 195 2年院系调整时 ,他转入北京地质学院 ,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务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1978年调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0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马杏垣院士先后担任过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第六协调委员会“喜马拉雅及其邻区分委会”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