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作组实地查看灾情,听取云南省应急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对不幸遇难的46名群众表示沉痛哀悼,要求毫不松懈地做好村民转移安置和地灾隐患排查等工作专家分析认为,此起突发山体滑坡是地貌、地质、气象、地震等因素叠加造成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
宋茜茜  马芮  李通  张丽  兰小机 《测绘科学》2019,44(12):72-78
针对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得自然灾害等级及灾后损失情况,有利于后续救灾及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的问题,该文通过人口、农作物损失、房屋损失、经济损失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衡量的生态环境损失5个方面,利用模糊多维象限法,对2014年6月22日新疆那拉提镇的山洪灾害进行了灾情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本次灾害等级为微灾或无灾,造成了0.11亿元的经济损失和0.87亿元的生态环境损失,生态环境损失的价值量约为经济损失的7.9倍。对于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为经济来源之一的那拉提镇,建议完善灾害预防机制,提高生态环境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众灾之首,对震后灾情时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并作出紧急应对,是减少灾情损失的关键。本系统基于SuperMap WebGIS网络地图服务,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灾情的快速采集,实现信息采集、管理,并同步上传地震现场一手资料以供应急指挥统一决策。  相似文献   

4.
空间信息技术用于汶川地震救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世界各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空间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相关涉灾部门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救灾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地震灾害快速响应的空间信息需求以及汶川地震救灾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2个角度,从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快速处理、灾害信息变化检测与次生灾害监测等3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救灾中具体发挥的作用.总结了空间信息技术辅助汶川地震救灾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空间信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然灾害救助,提出了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3S技术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抢险救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如冷冻、地震这种大型自然灾害在应急管理上的功能需求。综合3S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国情,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对减灾救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在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实时监测与灾情分析、皖东孤山林场松毛虫害探测及江淮地区特大洪涝灾害灾情评估等工作中应用TM图像的成功实践,分析了TM图像用于监测及评估这些自然灾害的理论依据、关链技术及其优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测绘》2008,(3):36-39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系统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系统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  相似文献   

8.
对地观测与抗震救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相关涉灾部门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救灾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地观测以及地震救灾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两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救灾中的作用。为今后空间信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然灾害救助,提出了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斗导航系统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成功应用与实践。该系统在搭建指挥网络、报知灾情险情、保障应急定位及提供信息服务上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和应用潜力。作者指出,“救灾导航”理念应纳入国家减灾救灾和突发事件应对战略,基于北斗的抢险救灾导航保障应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应急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情信息无法获知,及时准确掌握灾情并进行有效救治非常困难,遥感技术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分析遥感技术在抗震救灾中的多样化的应用,以及遥感信息在获取、分析、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挥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交通运输部门开始尝试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公路灾害应急救灾辅助决策。文章详细阐述了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发背景、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在青海玉树地震和四川雅安地震的成功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于缩短公路基础设施灾情调查时间,提升我国公路交通运输重大灾害应急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理信息应急指挥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构建的应急指挥系统在应急救灾工作中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在应急指挥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基础上,采用网格和四叉树索引技术构建了统一地理框架平台的海量基础地理信息与应急资源专题数据库,采用C/S架构、插件式模块化思想设计应急指挥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功能体系,为应急救灾的灾前预警分析、灾中灾情评估、资源调度等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论述自然灾害与农业资源综合监测工程的整体技术方案,并阐明了3S技术为核心,“4D“技术为关键的总体框架,对自然灾害预防与救灾决策以及对农业资源的有效监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测绘地理信息是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基础性关键信息,对应急测绘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应急地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共享应用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信息采集技术难以满足应急救灾地理信息快速实时采集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应急救灾行业,建立了基于"天地图·黑龙江"应急救灾地理信息采集平台,为行业提供应急救灾信息快速采集更新的手段,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辅助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对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对公共安全的应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应急测绘保障作为应急救灾的一种有效支持手段,对应急救灾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测绘作业模式难以满足应急救灾工作对时效性的要求,在多次应急测绘保障任务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有效的应急测绘保障模式,提高了应急测绘保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地将灾情展示出来,对于辅助指挥部领导决策、增强信息传播透明度、保障群众合理知情权、阻止谣言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将VR技术与Web GIS相结合,利用全景图展示灾情信息的交互式、沉浸式、360°无盲区优势,结合公共地图、开源全景重构、移动设备全景图拍摄等技术,实现了零成本、无额外设备、数分钟内构建灾区全景场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论述自然灾害与农业资源综合监测工程的整体技术方案,并阐明以3s技术为核一心,“4D”技术为关键的总体框架,对自然灾害预防与救灾决策以及对农业资源的有效监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耿丽丽  甘泉  杨雪  张伟 《测绘通报》2015,(8):123-125
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应急事件中,测绘行业采集了大量的应急数据,但日积月累的应急数据种类繁多,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维护管理。本文研究设计了测绘应急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库中应急数据的快速查询、检索、浏览、提取与服务等功能,对应急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全过程的管理,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灾情趋势分析、灾情事件回溯等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空间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支新兴的空间信息队伍活跃在救灾第一线,不断向各级指挥部门提供灾情信息,各种遥感图像和数据不断在电视台滚动播出,令科技界和社会各界耳目一新,得到了充分的认同和肯定.  相似文献   

20.
关峰  刘浩  曹巍 《测绘科学》2012,37(3):93-95
灾情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辅助应急救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二三维GIS各自的优点整合到一个完整的可视化系统中,并通过一定的联动机制使2者的数据显示与操作同步,着重介绍了二三维联动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二三维混合结构的GIS,同时包含二、三维GIS环境并支持二三维联动模式下的灾情可视化和相关分析工作,最后以巨灾综合信息集成显示系统为例,并给出了二三维联动实现的基本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