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震波到时与视出射角联合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稳  张元生  何斌 《地震工程学报》2009,31(3):207-210,226
提出了利用地震波到时和P波初动视出射角联合定位的新方法.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分析,显示该方法对震源深度分辨有较好的改善,从而提高了地震的定位精度.该方法适合于现代数字化地震观测定位,其地震定位结果对研究地震断层性质和断层的空间展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了时间破裂模型的物理基础、分析方法、推导相关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等。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2°~40°N,90°~105°E),对该区1970年以来20次Ms5 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判定,结果有55%的地震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符合,表明该方法对该区是适用的。时间破裂模型的引入为本区的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物理基础的地震预报方法。同时用该方法在甘肃河西地区进行了地震预报实践,证实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大地电磁二维陡边界反演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石油勘探中常常遇到大块具有均匀电导率的地质单元被高陡边界分割的情况,传统的光滑反演各具特色但均有边界位置模糊的缺点,而陡边界反演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缺点.本文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陡边界反演方法的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应用该反演方法对两个块状结构模型的合成数据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的拟合差分别为rms=1.66和rms=1.27,表明该方法反演结果能准确地恢复到真实模型附近;通过对比该方法与快速松弛法在实测数据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有助于提高MT反演分辨率.但是该方法对模型参数设置和所知道的地质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薛丁  曹刚  张建业 《高原地震》2011,23(4):13-16
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s≥4.7级余震活动有一定的可数节律,且强余震发生在节律节点上有重复特征。基于上述现象,对该节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为定量地预测震区6级以上强余震趋势提供了一个预测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模糊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将信息扩散方法和BP型人工神经元网络相结合,建立了一类可供地震工程领域使用的模糊人工神经元网络。该模型主要用来对某些物理对象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识别。由于BP网络的良好特性,该模型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模糊数学方法的引用,使该模型不但能处理矛盾样本,而且有信息优化处理的功能。本文以震中烈度识别为例作了演示。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合理可靠的初始模型,使反演稳定快速收敛且达到更高的精度.本文提出用控制转换算法构建初始模型参数,然后使用最优分割法优化初始模型.一维MT最小二乘反演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构建的初始模型使反演稳定快速收敛;使用相同的反演方法,该方法构建的初始模型的反演迭代次数比Bostick法构建的初始模型的反演迭代次数少20%以上,比均匀半空间作为初始模型的反演迭代次数少100%以上,并且反演精度也有了提高.该方法不但对提高MT一维反演效果有意义,而且对构建其他勘探方法的反演初始模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CART——分类与回归树方法介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类与回归树是一种非常有趣并且十分有效的非参数分类和回归方法,它通过构建二叉树达到预测目的,该方法是四位美国统计学家耗时十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笔者认为该方法在古生物化石分类和鉴定以及矿产资源预测等方面颇有用武之地。本文只对该方法作简单介绍,希望能对从事预测工作的读者有所启发。美国加利福尼亚统计软件公司已开发了CART方法软件。  相似文献   

8.
强震前大小地震比例关系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b 值对资料要求较高的缺陷, 利用贝叶斯判别准则, 计算强震前中小地震数比p 值的方法, 计算了西北地区6 级以上地震前中小地震比例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该值与6 级以上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震一般发生在p 值高值异常区, 说明该方法对西北地区6 级以上地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同时对p 值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在长期研究地温、地震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强震发生前,在降水异常场和地温距平上有典型的演变规律,总结出了中国大陆强震月季预测的三步法。该方法在预测实践中至少对地震三要素的两个有较好的把握。该方法将我国大陆地区以105°E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分别预报。各区预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种考虑震级不确定性的估计b值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b值的精度,应用一种统计方法来估计地震数。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地区,特别对那些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地震资料的地区来说尤其适宜。以河北地震带为例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救灾方面,针对信息实时更新的地震救灾数学模型,为了满足不同受灾点的物资需求,增加了出救点数量以及配送时间,以此来保证地震救援物资需求的满足度,提高了应急响应水平。结合地震救灾特点,设计了一种考虑时间约束的地震救灾数学模型。该模型在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预测部分,分析影响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构建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计算模型,对影响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构建隶属度函数,给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地震救灾物资需求分级模型。其次,考虑时间约束以及需求不确定等方面,构建考虑时间约束的地震救灾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给出求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减少了救灾物资到达受灾点的延迟时间,可在满足时间约束的条件下提高物资需求满足率。  相似文献   

12.
The reason fo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problems related to earthquake phenomena, their prediction and undertaking of necessary protection measures, results from their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Besides material damage, the loss of human lives is far too priceless.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related to investigation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phenomenon is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of earthquake released energy.Accelerations are also recognized as a very significant parameter used for solution of many problems.Such a problem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leased energy through the material expressed in a form of acceleration; the largest source being the energy released from earthquake origins.Definition of seismicity on the soil surface due to the effects of the released energy during an earthquak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accelerations, velocities and displacements.In this respec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makes an attempt to point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existing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definition of ground accelerations. A new solution is also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a new concept in dissipation of the released energy through a material and by introducing a new factor which includes the main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ire frequency content of the considered material.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variability in rainfall threshold for debris flow (critical rainfall for debris flow triggering) after the ML 7.3 Chi-Chi earthquake in central Taiwan in 1999. Two study sites with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surveyed in the earthquake area. Streambe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debris flows between 1999 and 2006. During the 7-year study period, every debris flow event was identified, and the streambed characteriz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infall threshold for debris flow was remarkably lower just after the Chi-Chi Earthquake, but gradually recovered. To date, this rainfall threshold is still lower than the original level prior to the earthquake. This variability in rainfall threshol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unt of sediment material in the initiation area of debris flow, which increased rapidly due to landslides resulting from the earthquake. With the increase in sediment material, the rainfall threshold was lowered severely during the first year following the Chi-Chi earthquake. However, heavy rainfalls mobilized the sediment material, causing debris flows and transporting sediment downstream. With the decrease in sediment material, the rainfall threshold recovered gradually over time. Furthermore, debris flows occurred only in the subbasins that had sufficient sediment material to cause significant movement. Hence,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sediment material in the initiation area of debris flow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rainfall threshold for debris flow.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震害特征及抗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山西中部地区历史地震灾害资料,总结了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由地震引起的地基震害、建筑结构震害、建筑材料与施工震害三大特征,讨论了今后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建筑的抗震对策。为将地震造成的民居震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提出要实行总体规划,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工作的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谢健健 《华南地震》2011,31(3):134-139
通过对2010年10月24日太康ML5.0级地震前的资料进行回顾研究,认为在这次地震前,存在区域中等地震活动增强、ML≥2.0级弱震空区、弱震条带、地震平静及霍山地震后窗口高频次异常等异常图象.它又一次为该区对中等地震的监测预报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分析总结了唐山、大同和张北三次强震前形变场和重力场变化特征,即震前形变场和重力场均表现为正异常。结合人工地震深部探测结果研究表明,华北块体内强震具有一致的孕震机理,可能都与地幔热物质上涌有关;2004年1月滦县ML5.0地震震前形变场出现上升,但重力场出现了下降的变化特征,说明震前孕震区未出现地幔热物质的上涌。这可能是华北块体内强震与中等地震在孕震机理上的主要区别,对板内地震的预测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宜宾北4.7级地震震中及附近地区地震地质、地震活动背景、区域地震活动性、水位资料的分析,表明宜宾北4.7级地震震前经历了区域地震活跃至平静、再发震的过程,其部分地震学参数存在异常,川12井水位也出现较大异常,并对宜宾北所处的华蓥山断裂带上的中强震与川滇交界附近地区南北地震带上的强震存在较高的对应关系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华蓥山断裂带上中强地震活动对川滇交界地区南北地震带上强震的发生存在中短期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百年来的地震工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推进了人类的防震减灾事业。当前,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对公众和工程安全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材料科学、信息和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等领域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地震工程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性态抗震设计、结构振动控制和健康诊断成为推进和扩展地震工程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9.
丽江7.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云南西部地区的多期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并将 计算前后的重力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讨论了不同阶的小波分解结果的物理意 义及其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由对应于地壳浅层物质状态变化的一阶小波分解所 得结果显示,在地震前的1992~1993、1993~1994、1994~1995年等多期重力变化中 震源附近都有一定的异常,特别是1995~1996年的同震变化更加明显。而反映地球 深层物质状态变化的重力二、三阶小波的分解结果虽然对地震过程有一定的响应,但 不是特别明显,这与丽江7.0级地震发生在浅层(深约10 km)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GB/T 38565—2020),对震后所需应急救援民生保障物资种类进行梳理,参考地震应急处置经验和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制定地震应急救援基本民生保障物资最低需求标准。对2007年以来有记录的物资投入数据进行梳理统计,采用数值拟合方法构建震后物资需求模型,计算震例模型值、标准值,并对实际值与模型值及实际值与标准值偏离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模型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